关于推动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广州花卉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花卉生产区、交易集散地和进口花卉调运中心,花卉产业成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和助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推动力。

(一)花卉产业稳步发展,行业地位日益彰显

(二)科技赋能产业发展,自主品种更加凸显

科技创新赋能花卉产业,成为推动广州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广州拥有华南植物园、广东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广州花卉研究中心、广州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等8家花卉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科研院校,拥有国家天南星科种质资源库等9个国家、省级以上花卉科技研发平台,在花卉品种创新、技术研发、组培快繁、种苗繁育、标准化栽培、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其中,广州花卉研究中心育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掌花卉新品种达45个,居全国首位,形成了红掌新品种产业化技术体系,红掌种苗和盆花生产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优质种苗进口替代率达70%,新技术市场占有率达90%。

(三)区域布局日趋合理,产业集群逐渐形成

广州花卉产业逐渐形成北部从化的红掌、白掌、盆栽植物基地,中部白云、花都的精品盆花及出口盆景基地,南部番禺、南沙的观叶植物和绿化苗木生产基地,西部荔湾的花卉批发流通交易中心,东部黄埔、增城的宿根球根花卉和乡土苗木基地,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花卉产业区域布局。成功创建从化花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花都空港花世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花卉类现代农业产业园。花卉生产逐渐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迈进,并逐渐形成区域优势和集群优势。

(四)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业界影响不断扩大

广州已形成发达的花卉流通网络,是全国花卉产品重要集散地和进口花卉的调运中心。广州拥有广州花卉博览园、岭南花卉市场、花卉之都综合市场等6个大中型花卉市场,花卉交易业务辐射全国各地乃至海外,其中鲜切花出口量、进口量分别约占全国总量的30%和40%,是我国鲜切花的主要进出口基地。通过积极引进淘宝、天猫、京东、阿里巴巴、拼多多等知名电商终端交易平台,已建成电商运营及孵化中心,网络销售订单与物流系统形成体系,成为花卉电商的货源集中采购地,其中90%以上小盆栽植物通过网络平台、订单销往全国各地。

(五)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产业链条逐渐延伸

广州花卉产业已由单一生产逐渐向集生产种植、观光休闲、科普研学、文化旅游农文旅融合发展转变,涌现出南沙百万葵园、花都香草世界、从化宝趣玫瑰世界等花卉观赏旅游景点。通过开发赏花观光、农业科普、研学旅游、精品民宿、花艺培训等活动,打造一系列以花卉为主的特色景点精品旅游线路,逐步建成集生产、销售、科研、观光、休闲旅游等多功能于一体深度融合的联农、带农、富农花卉生产模式,广州市中国花都马岭观花植物园成功入选省级全产业链型(一二三产融合)重点项目。此外,广州花卉还逐步向食用、洗护、保健等功能拓展,较为有效推动了花卉产业链条的延伸和产品加工转化增值。

(六)保障政策日趋完善,助力产业行稳致远

二、广州花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要素瓶颈凸显,产业发展空间受限

广州花卉产业发展所需的生产要素瓶颈日益凸显,受土地、资金、劳动力等最基本和必需的生产要素制约,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一是土地要素。花卉产品多用温室设施进行生产,产业项目用地一般规模较大而且最好连片,而我市能规划用于花卉产业发展的用地不仅规模小且地块较为分散,发展空间和规模受限,不少花卉企业土地流转难,农业建设用地又少,无法满足企业发展需求。同时,受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政策约束影响,花卉种植规模难以扩张,制约花卉企业扩大生产。二是资金要素。种植大户、合作社贷款主要是个人的信用贷款,融资金额一般在50万元以内,超过100万元的贷款金融机构需要提供抵押物,种植大户、合作社难以获得大额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二)科技优势发挥不足,资金投入有待提高

广州地区所拥有的农业科技资源优势在花卉产业发展中未得到充分发挥,自主研发的整体实力仍有待增强,在新品种培育、设施栽培、采后保鲜和包装、冷链运输等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间。科研投入方面,相对于支持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和蔬菜育种研究等,政府支持花卉产业基础研究的资金相对较少。

(三)园区配套基础薄弱,花卉生产设施落后

(四)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不完善,未有实体化运作

花卉产业园园区管理机构不完善,专业化、组织化程度低,管理服务保障跟不上企业发展需求。对比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成立专门管理委员会,同时设置下属事业单位,成立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的做法,我市花卉产业园并未有实际的专门管理服务机构,专业管理机构和专业管理人员缺位,人员分工不明确,在园区规划建设、招商引资、项目论证、资金支持、资源协调、服务管理等方面,无法高效运营统筹。

(五)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传统批发市场亟待升级

花卉产业园大多数花卉企业仍然以花卉种植为主,未有充分延伸产业链条,上下游之间的农业产业链条联结不紧密,产业向高附加值领域的延伸程度不够深入,产业链条短板明显。国家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对招商引资引智引技重视不够,缺少引领花卉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大型农业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花卉产业集群效应不足。传统花卉批发市场管理方式粗放、配套不完善,功能较为单一,急需转型升级。产业园花卉产品配套交易功能较弱,缺乏大型集中的花卉产品交易平台。

(六)企业竞争力较弱,品牌打造有待加强。

上规模、善经营、带动能力强的花卉种植基地和花卉龙头企业数量偏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缺乏花卉繁育、园艺设计、盆景造型、插花艺术、营销推广等技术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花卉产品同质化严重,经营者品牌营销策划相对滞后,品牌价值和溢价能力有待提升;品牌推广没有结合悠久的花卉历史文化,围绕花文化内涵、产品、故事等打造挖掘不够丰富,引领美丽经济消费示范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广州“花城”名片弱化。

三、关于推动广州市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借鉴云南省昆明市、开远市花卉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做法,我市花卉产业发展以及国家级、省级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应强化规划引领、政策协同、落地实施,创新体制机制和服务企业能力,发挥领军龙头企业作用,构建分工协作、赋能强劲的科技创新体系,推进全产业链集群化、价值链高端化、供应链融合化,以特色创品牌、标准育品牌、营销强品牌,壮大品牌发展机制,讲好花文化故事,擦亮新时代广州“花城”名片。

(一)落实发展规划方案,完善扶持保障政策

根据广州花卉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广州市精品花卉产业链实施方案,要切实落实花卉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引导要素资源集聚,着力解决花卉产业发展在国土空间规划、土地、资金、用工、技术、冷链、流通等各方面遇到的问题,对照规划和实施方案,深入研究现有用地政策,加强花卉产业发展用地保障,加快项目建设落地。加强金融服务,为重点花卉企业提供项目资金扶持、贴息贷款、“花农贷”金融产品和政策性花卉保险等服务,解决发展资金难题。

(二)强化自主科技创新,攻克关键核心技术

充分发挥广州地区农业科技资源集聚优势,联合组建花卉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团队,着重开展花卉育种核心技术攻关,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花卉新品种、新技术,丰富自育花卉品种类型数量,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高性能品种。政府对花卉产业上游环节加大资金投入,重点支持品种创新和配套推广技术研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提高花卉产业核心竞争力。强化科技服务,加大科技服务力度和覆盖范围,加强花卉生产日常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花卉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为花卉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做大做强花卉产业园

花卉产业园是花卉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载体,针对我市国家级、省级花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和管理体制创新方面,要借鉴佛山市南海区用工业化、园区化思维建设花卉产业园理念,可参照云南省红河州开远市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经验做法,成立产业园管委会,通过选派及外聘等方式组建管理团队,选强配齐工作人员,入驻园区办公,以专人专班专责的形式,建立工作机制,明确职责任务,全面负责产业园规划、建设、招商、服务、管理等工作。同时,结合谋划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招引领军农业龙头企业,推动实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多元市场主体参与产业园建设,引进、消化、吸收国内外先进技术,主导产业全链开发,注重强链补链延链,科技创新集成推广,重点抓好标准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实现产业立园、科技兴园、绿色强园、品牌富园、机制活园,从而示范引领乡村产业振兴。

(四)创新花卉营销模式,促进花卉消费升级

优化提升花卉销售模式,重点强化对荔湾区、花都区等传统花卉批发市场集群的整体环境提升、硬件设施升级、信息化改造和文创赋能,优化完善配套设施,增加餐饮住宿、休闲娱乐、文化创意、花艺培训、家庭园艺服务等商业业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需求消费体验。依托传统花卉市场及花卉产业园,加快建设大型线上线下花卉交易中心,打造现代化智能化“一站式”花卉采购平台,加速线上服务和线下体验深度融合。在中心城区,建设高端花卉综合体,将花卉与综合型商业结合起来,让花卉文化与生活艺术融入商业空间,建立以花卉为特色的文化生活空间,拓宽花卉消费界面,使消费者在同一空间内实现赏花、购物、餐饮、娱乐、休闲等多种消费体验,植根城市中央的鲜花记忆,让花卉成为消费者精神生活的载体,悠享沉浸式花卉生活美学。

(五)加强花卉品牌建设,擦亮广州“花城”名片

全面实施品牌战略,加大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创建力度,加强花卉产品包装、品牌设计与售后服务,强化营销推广能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本土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花卉产业园建设与绿美广州生态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建设要结合起来,互融互补,形成一批知名品牌景区。要营造浓郁的广州“花城”花文化氛围,讲好“花城”花文化故事。定期开展全国性学术研讨、行业信息交流,组织开展国内外花卉产销形势分析报告会,发布系列花卉园艺新品种、新产品、新装备、新技术、新标准,扩大广州花卉国内国际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勃发新活力,打造具有广州特色、世界知名的国际花事活动品牌,擦亮广州“花城”名片。

THE END
1.花卉种植技巧与园艺艺术的融合在现代生活中,园艺花卉种植技术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我们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创意和审美能力。在这里,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掌握园艺花卉种植技术来提升我们的园林设计和植物管理水平。 选择适宜的土壤类型 首先,了解不同花卉对土壤类型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有些植物喜欢酸性土壤,而有些则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ong-he/454799.html
2.园艺花卉种植技术花卉培育土壤改良施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环境适应性园艺花卉种植技术:如何提高植物生长效率? 如何选择合适的花卉? 在进行园艺花卉种植之前,首先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和需求。是为了美化庭院、增加家居装饰还是为商业用途?不同的目的会影响到我们选择的花卉类型。例如,如果想要营造一个温馨而舒适的家庭环境,可能会选择一些耐寒且容易照顾的植物,如郁金香、百合等。而如果是为了https://www.cjan6a6c.cn/mei-ti-bao-dao/443016.html
3.鮮花“顏值”變為經濟“産值”“美麗經濟”活力足央視網消息:雲南是我國的鮮花大省。近期,雲南昆明鬥南花卉市場的部分鮮花價格上漲明顯。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價格的上漲,未來的價格走勢如何?一起來看。 天氣寒冷,鬥南花卉市場依然繁忙。據經營戶介紹,近期的低溫天氣導致鮮花産量減少,但婚慶市場的鮮切花需求則在上漲。 https://big5.cri.cn/gate/big5/news.cri.cn/20241201/40e0bd59-aad7-adfb-78a1-9262493e64db.html
4.花卉苗木资讯绿色生态环境下的植物种植知识为什么选择花卉苗木资讯?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花卉和苗木不仅美化了我们的居住空间,也为大自然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植物,以及如何正确地照顾它们,对于打造一个既健康又美观的家园至关重要。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花卉苗木资讯的一些基本知识。 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38365.html
5.温县凤凰花卉市场:为美丽乡村建设增姿添彩近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但位于张羌街道马庄村的温县凤凰花卉市场却呈现一派暖意融融、花香四溢的景象。 步入市场,琳琅满目的各色花卉映入眼帘,让人置身于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多肉盆栽小巧可爱,蝴蝶兰、西洋杜鹃精致有型,龙柳、冬青造型奇特。店主们都忙着打理花枝、招揽顾客,热情讲解着不同花卉的特点与养护方法。 https://www.hntv.tv/rhh-3179280420/article/1/1864215599575293953
6.产业研究花卉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花卉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花卉的种植和养殖传统技艺可以传承和弘扬地方特色文化,丰富当地的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传承,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乡村的文化软实力,促进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城乡之间的互动和融合,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丰岛菊花新品种繁育基地https://www.ntv.cn/zxhArticle.shtml?id=265100
7.福建省自然资源厅对关于避免因非农化非粮化对花卉产业采取一刀切处《关于避免因非农化非粮化对花卉产业采取一刀切处置的建议》(20221196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支持花卉种植产业发展。农作物是指农业上栽培的各种植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花卉属于经济作物范畴,花卉种植用地属于设施农业用地的种植设施用地范畴。2020年7月,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下发了《关于规范和加强设施https://zhuanlan.zhihu.com/p/502793488
8.产业经济效益(精选十篇)1经济非农化和农民非农化是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迈向现代化必然要经历的变革。在国民经济中农业份额大和人口中农民占多数的发展中国家与地区,非农经济发展和农民分工分业分化是相辅相成的,也就是说经济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是密切相关的。在现实发展中经济非农化与农民非农化表现为同步与非同步,稳定与非稳定发展的多种状态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dwdvxz0.html
9.违法违规重大典型:海南国际花卉产业园等项目被点名“大棚房”问题是指一些企业、个人或者组织借建设农业设施或农业园区之名,违法违规占用耕地甚至永久基本农田,违法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行为,其本质是农地“非农化”。党中央、国务院对严肃查处“大棚房”问题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先后组织三次全国性清理整治,要求各省级人民政府建立“省级抓总、县级落实、部门协同”https://www.ftpol.com/news/23126.html
10.周山花卉市场关了,建成的玻璃大暖房建议不拆(已回复)对您的意见我们做了认真讨论研究,周山花卉市场的违建情况及处置也要与您通报一下。周山花卉市场是洛阳大瑞农业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在实施设施农用地项目的过程中,未经批准擅自改变用途,将农业用地作为建设用地建设花卉市场,最终造成农地非农化的违法建设项目,属于大棚房。其侵占和破坏耕地的行为极其严重,已构成犯罪。全部建筑没https://people.lyd.com.cn/app/Question/queDetail/20190126235112750/
11.退林还耕之后,“花木第一县”出路何在赵晗说,当地最终形成的共识是,鄢陵的花木产业,还得坚持发展。“这个路子不会变,但也会通过科学的转型、科学的发展,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后,伴随耕地非粮化、非农化,当地肯定不会像往年那样,再去主动引导扩大面积。 “现在,扩规模肯定是不用说了,接下来,要么是稳规模,要么是调规模。”唐军也说,虽然鄢陵https://www.yicai.com/news/101766500.html
12.云南省姚安县:“三端融合”念好花卉产业“致富经”建立花卉种植土地流转备案制,严格控制小、散、弱花卉种植面积,提高园林用地综合利用效益,解决耕地“非粮化”“非农化”矛盾。围绕“两端三化”目标,以设施化基地建设为支撑,高起点、高标准打造花卉产业园,全县政府投资2.1亿元建成一批集无土化温室大棚、智能化水肥系统、自动化供温控湿、自动分拣、冷藏保鲜、物联网https://city.huanqiu.com/article/4G2E9aEVTix
13.郑州发布国家森林城市发展规划!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化集群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化集群 8月14日消息,郑州市人民政府发布《郑州市国家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2021—2035年)》,基于郑州地区山、水、林、田等生态要素,以现有空间格局为基础,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等重大国家战略为重点,努力构建“一河一山、两区两城、多廊多点”的郑州国家森林http://news.hnr.cn/shxw/article/1/1823554712473501697
14.东非农化市场访谈——坦桑尼亚篇该地区既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良好的生产气候,也具有工业化程度低,生产效率低下,农业发展支持力度有限等诸多劣势。有调查表明非洲的谷物产量具有增长2-3倍的潜力,园艺作物和牲畜也有类似的增长趋势,这为从种子、肥料、农药到农业设备等各种农业投入品企业提供了潜在的投资机会,因此,非洲对于众多农业投资者既是一个充满https://cn.agropages.com/News/printnew-221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