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溶性肥料(WSF)是一种可以完全溶解于水的多元复合肥料,能够迅速溶解于水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利用。它不仅可以含有作物所需的氮、磷、钾等全部营养元素,还可以含有腐植酸、氨基酸、海藻酸、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水溶性肥料更容易实现水肥一体化,省水省肥省工,吸收利用率是普通化肥的2~3倍。
水溶性肥料是速效型肥料,针对性强,增产效果明显,经过大量田间试验研究,西班牙艾德拉水溶肥在马铃薯上使用后,较普通复合肥增产高达19.9%;在西瓜上使用后,果实大小均匀,色泽鲜亮,单果重和糖分含量增加,投入产出比高达1.0∶20.1;在苹果上使用后,苦痘病发生率减少了24.8%,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1.56%,增产达13.2%。此外,在玉米、辣椒、番茄、黄瓜、葡萄、柑橘、花生等作物上施用增产增质效果均很明显。
水溶性肥料的特点
水溶性肥可按剂型、肥料组分、肥料作用功能进行分类。
按照剂型分类可分为水剂型(清液型、悬浮型)和固体型(粉状、颗粒状)。水剂型水溶性好,施用方便,与农药等混配性好,但养分含量受限,运输、储存不便,对包装要求也较高;常见的生产工艺方法为溶解、混合,主要生产设备包括粉碎机、反应釜、储存罐和包装设备。固体型养分含量比较高,储存、运输方便,对包装要求不严,但有效成分低,杂质高,溶解性能不良;生产工艺方法为溶解后再干燥,或粉碎后混合加工,主要生产设备包括粉碎机和搅拌机。
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是以赤霉素、DA-6、萘乙酸等植物生长调节剂为主要成分,调节、刺激作物生长,喷施效果明显,见效快,成本低等,但过度应用损害作物。
天然物质类是添加一些动植物提取物质,如腐植酸、海藻素、氨基酸等,对作物生长具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促进养分吸收,增强作物抗逆能力,提高作物品质等,且具有混配性好,效果明显,安全可靠。混合类是养分与多种功能类物质(植物调节剂、天然活性物质,甚至杀菌、杀虫制剂等)配合使用,强调营养与调节发育进程相结合,具有多种功能,综合效果比较理想,成为众多叶面肥料生产者的选择类型。
按照肥料作用功能分类可分为营养型和功能型。营养型含大量、中量和微量营养元素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有针对性地提供和补充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功能型是无机营养元素(一种或一种以上)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糖醇等生物活性物质或农药、杀菌剂及其他一些有益物质(包括稀土元素和植物生长有益元素)等混配而成,对植物生长发育具有刺激、改良作用,具有防治病虫害,满足某些作物生长的特需性。
我国水溶性肥料的发展历程主要分为四个阶段,2000年以前以叶面肥为主;2000-2012年间以叶面肥、单纯补充养分的灌溉肥料为主;2012-2017年间以功能性肥料为主;2017至今以服务于规模化生产,灌溉+施肥+服务为主。
二、水溶肥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水溶性肥料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基本上与复混肥料同步,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灌溉施肥的理论及应用技术才日渐被重视。到目前为止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技术已经由过去局部试验、示范发展为大面积推广应用,辐射范围扩大到西北、东北和华南地区,水肥一体化从当年的“高端农业”、“形象工程”开始向普及应用发展。经过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及创新,水溶肥产品生产工艺从掺混仿制发展到按照配方精确计量,向先进的工艺技术转变,生产装备、技术工艺逐渐成熟。一批质量优、讲信誉、服务好的行业龙头企业逐渐被种植者接受、认可,一些水溶肥行业优质品牌开始树立起来,水溶肥行业进入加速成长期,正在由小作坊生产,向现代企业生产转变过程中。
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水溶肥施用作物的面积越来越大,水溶肥产业也在发展壮大。目前中国水溶性肥料的产地主要集中在新疆、山东、四川等水肥一体化推广面积较大的省份,尤其是滴灌节水面积最大的新疆地区;销地主要集中在新疆、甘肃、内蒙等西北干旱区和东北、西南、华南等地。2017年,我国水溶肥产量已达460万吨。
2010-2017年中国水溶肥产量情况
三、水溶肥未来发展规模分析预测
以喷滴灌为代表的微灌技术作为全球节水效果最好、发展最快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近20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面积以平均每年33%的速度增长。美国是世界上水肥一体化面积最大的国家,灌溉农业中60%的马铃薯、25%的玉米、33%的果树均采用水肥一体化,用于水肥一体化的专用肥料占肥料总量的38%以上。以色列90%以上耕地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水溶肥占总肥料的比例超过90%。
根据美国、以色列等国家的经验和我国节水农业技术普及推广,以及种植者对水溶肥认识程度的加深,我国水溶肥用量占总施肥量的比率将不断提升。专家分析,虽然目前水溶肥只占国内化肥市场份额的1.6%-2.5%,但预计未来水溶肥市场份额将增至10%左右,这将给水溶肥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
根据水利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农业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印发的《“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到2020年,我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将达到36885万亩,其中喷灌9637亩、微灌9969万亩、管灌17279万亩。
2020年中国高效节灌溉面积预测
如果按照全部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使用水溶肥、每亩用量50kg、每吨按发行人2017年水溶肥平均销售价格3194.31元/吨估算,2017年全国市场容量为487.30亿元,2020年全国市场容量将增长至589.11亿元。综上,我国水溶肥产业未来的市场容量将非常巨大。
2017-2020年中国水溶肥行业市场容量测算
2017-2020年中国水溶肥行业市场规模测算
近年来,经济作物已成为我国化肥消费的重点,化肥总用量中,经济作物用量已近50%,其中蔬菜和果树占化肥总用量30%。而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都将逐步采用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这意味着现在用肥总量的近一半都将通过微灌系统施用。因此,水溶性好、配方科学、价格适中的肥料,将会随着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大面积应用和推广,需求不断越大。
我国是—个缺水农业大国,现有耕地13000亿平方米农田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56%。根据我国节水灌溉发展规划,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所需粮食增长到6.4亿~7.2亿吨,按照现有水平预测,为了满足这种粮食需求,灌溉面积需要发展到0.6亿hm2,年用水量将从现在的4000亿m3增长到6650亿m3。
在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灌溉面积的扩大将主要依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水肥一体化已被正式纳入“国家农业?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期间将是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指导下的水溶性肥料和水肥一体化技术主导市场发展的新阶段。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为发展水溶性肥料提供了良好的机遇;2012年年初农业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田节水工作的意见》,中央财政也进一步加大了农田节水技术的补贴力度,拟从2012年开始到2015年的4年中投资380亿元,完成253.5亿m2的节水增粮面积;党的十八大又提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幅度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这对节水农业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2013年3月,农业部办公厅专门印发《水肥一体化技术指导意见》,号召全国农业部门和农技推广站大力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工作,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中的灌溉现代化和施肥现代化。目前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达到206.7亿m2。到2015年,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总面积将达到533.6亿m2以上。随着水肥一体化技术应用面积的扩大,必将推动水溶性化肥的快速发展.
《2024-2030年中国水溶性肥料行业市场供需态势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共八章,包含国内水溶性肥料生产厂商竞争力分析,2024-2030年中国水溶性肥料行业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水溶性肥料企业投资战略与客户策略分析等内容。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