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开创安徽化肥工业新局面
安徽省化工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夏英彪
去年,斯里兰卡宣告“国家已经破产”的消息令世界震惊。斯里兰卡是一个农业国家,2021年4月开始在全国强行推行“有机农业令”,禁止进口化肥和农药,引导农民施用农家有机肥,全部替代化肥。虽然斯里兰卡政府在2021年10月废止化肥进口禁令,并于去年5月重新开始鼓励农民使用化肥。但古语有云:“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斯里兰卡禁用化肥、农药,不切实际地盲目发展全域有机农业,粮食大幅减产,国民吃饭出现严重问题,进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从某种程度上说,斯里兰卡前期在粮食产业政策上的重大失误是导致其深陷危局的重要因素之一。
肥料是粮食的“粮食”。斯里兰卡、巴西的危局仍在继续,给各国粮食安全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再次意识到应该重新认识化肥的重要性,特别是化肥在我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及不可替代性,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
2022年是“十四五”的开局的第二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回顾过去,展望今后,去年化肥价格跌宕起伏,管控措施频繁出台,历史罕见。近三年来,安徽省协会积极动员行业“保供稳价”(为保证磷矿供应,积极争取省政府、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中国化工报社和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支持,协会大力呼吁,取得良好效果。),为粮食增产,农业增收做出了新的贡献。
今年中共中央、国务院1号文件下达,再次吹响振兴乡村、绿色生态发展的新理念。鉴此,结合安徽省化肥行业的现状与发展,浅谈一些认识和体会。
去年,安徽省广大化肥行业干部职工以迎接党的二十大为栔机,意气风发、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畏惧、不退缩,一边防疫抗疫,一边复工复产;一边持续推进转型升级,一边加大力度不断创新驱动。行业紧紧围绕产业结构优化、绿色发展转型、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竞争力培育、经济效益升级而稳中求进。
一、目前化肥工业及农业状况
65年风雨兼程,65年春华秋实。勤劳勇敢的化肥人砥砺奋进,使我国化肥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品种单一到品种多元,从进口之国变成化肥生产、消费大国,弹指一挥间,令华夏自豪、世人惊叹!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粮食已经实现了“十九年增”,但同时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进口粮食的增速高于国内生产粮食的增幅。显然,我国农业现代化正处于挑战与机遇同在的交叉路口。越是在此时,我们越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越需要全社会对三农问题有一个系统而正确的了解,有个科学的认识,从而有一个全面的把握。农业是“生命工程”,它的对象是活的生命体,消费对象也是活的生命体,一日三餐,人人需要,这是铁律。
应牢记习近平同志提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里的使命”,确保粮食安全这一国策使命。为此,必须要真正做好为农业服务,实现乡村振兴是全社会应予重视的一个大问题。
当今我国农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环境安全三大主要问题,以实现我国农业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方向发展。
二、安徽省化肥行业简况
最近几年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功能型肥料(俗称特质肥),如:新型易降解包膜缓释肥、控失肥、抗旱肥、稳定肥、增效氮肥、复合氮肥、生态有机肥、有机无机三维全价肥、活化增效肥、高塔硝基肥、氨化稳定网控肥、全水溶性复合肥、生态氮肥、速溶磷酸钾铵、多态氮肥、磷包氮缓释型配方肥、水溶肥、桉树专用肥、脲甲醛复合肥、硝基肥料、生物有机肥、水稻颖壳不闭合专用肥、驱虫宝有机肥、种肥、生物炭基复合肥、虾稻肥、核桃专用肥、香榧专用肥、有机磷铵钙、生物质绿色肥料、土壤改良修复调节剂、中科院合肥智能研究所在智能化发展农业、检测土壤和肥料结构等方面作出了显著业绩。
丰原集团成功研发并生产了以农作物秸秆为原料生产秸秆混合糖联产黄腐酸高效有机肥。(2.5-2.7吨秸秆生产1吨混合糖,联产1.5-1.7吨黄腐酸高效有机肥,可以全部还田,有利于改善土壤有机质,建设高标准农田,减少使用化学肥料和碳排放),用于种植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等。
中盐红四方肥业公司在中国磷复肥工业协会和张福锁院士支持下成立了“中国复合肥创新研究院”,必将为我国复合肥行业的创新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新型高效环保肥料的研制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新型肥料如雨后春笋,迅速发展,产品多样、百花齐放,但也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为此必须“以质量代替数量”,切实提高农业效率和化肥利用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新型肥料的快速发展将推动着行业的进步。
当前中国农业面临一方面要促进粮食增产,提高作物品质;另一方面要减少面源污染,提升土壤的修复能力。正是面临这样的形势,或者说是契机,从而使新型肥料、功能性肥料应运而生,即既能改善土壤和微环境,又能增强营养、提高产量,这将是肥料行业发展的延续和新的亮点。
随着我国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土地扭转速度加快,农业适度化经营大量涌现,同时我国人口老龄化,农村青壮劳力外出打工兼业化日渐突出,普通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过去产自身能解决好的许多事情,现在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事情越来越多。种好地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快乐幸福地生活是农民内在生活的需要,这一切却使得农户对农业生产型服务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明显,要求也越来越高。上年农业部、发改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型服务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发展农业生产服务业,将有力地支撑着现代化农业的发展。
三、融入新格局,应对新变化
我们要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党政同责,上下一心,重整行装再出发,不破楼兰誓不还。
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念指引下,我们迎来战略机遇叠加期、发展布局优化期、创新驱动突破期,机遇大于挑战,前景十分广阔。
为此要抓好三方面工作:
(一)融入新发展格局
新型肥料的共同特点是高效,即利用率高、节能、节资,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
当前,研发投入逐渐成为衡量一个企业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骨干企业要把加大研发投入作为基础性发展的战略,加大产业前沿技术的基础研究,提升开发能力。就磷化工和复合肥企业而言,当前要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化肥使用零增长、负增长等政策,调动一切技术力量,大力开发生产有机肥、缓控释肥、水溶肥等功能肥和新特肥料,积极适应农资市场变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企业要走绿色化工之路。随着国家环保政策日益趋严的形势,一批技术落后、存在污染的企业正在被关停。落后产能的逐步出局,将给绿色清洁生产工艺与技术,减少环境污染。如硫酸、磷肥企业在采用一体化废物处置工艺上有独天独厚的优势,对精细化工中的稀硫酸、稀盐酸、稀磷酸等“废物”可以很好的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减少废物排量。
同时要拓展循环经济的产业链。磷化工企业在生产中可以由基础工业级产品向下延伸,如向食品级、试剂级、医药级、电子级高端产品延伸,充分利用企业资源、能源和市场优势,拉长产业链。如安徽省六国化工公司对本企业产品大力开发,利用副产物磷石膏,将其转变为石膏建材类产品,对副产物力求“吃干榨尽”,既减少环境污染,又增加了效益。该公司已获得国家发改委的首肯与支持(中央预算内资金9237万元的资金支持)。
(二)确立生态新理念,助推农业现代化
农化服务是一个社会化现代农业技术服务系统体系,以科学技术为主导,以农资商品为载体,以农业生产和农资市场协调发展、互惠互利多赢为目标,要大力加大种业翻身仗,包括科研、生产、营销和使用四个主要环节及其系统的不断完善。在现代农业阶段,需要现代农化服务,要用现代新技术,按照作物种植全程解决方案的模式开展推广、示范,提供其个性化和本质需求的产品与服务,不断创造新的种植价值和社会效益。
农化服务的内容是:
农化服务是需要从种到收(甚至到餐桌之上,近两年来安徽省“预制菜”发展迅速)的一个全程解决方案的过程。农化服务是服务农业生产。而农业生产需要多种学科知识来作为实践的基础,这些学科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泛且深奥,服务内容涉及到天文学、种子学、土壤学、肥料学、气象学、植保学、微生物学、病虫害学以及生物防治等学科的知识实践和技术应用。这些知识实践和技术应用需要不断向农业生产的主体——农民、农庄主、承租的种田大户、合作社等进行传播和教授,这个过程需要点点滴滴的进行,这就是农化服务。其内容包括新技术推广、新产品示范、测土配方、作物营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及自然灾害防治等。
做好农业服务及农化服务,可以成为种药肥企业一个新的利润增长点,由于目前产能较大,化肥农药需求“零增长”,我国单质肥料、农药连续三年减少。两年前国务院发文,将化肥农药使用量由零增长转为负增长,要求在今年,重点地区肥料利用率要达到40%以上。予计肥料(主要是尿素)用量继续保持下降趋势。农化服务要为即将开发成长的乡村的民营经济而服务,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脱贫。
要建立健全农化服务中心,要做到“配肥站+化验室+服务中心”三位一体。开展测土配肥、专家开方、农技指导、精准施肥、农机飞防等服务,对大户农业种植户提供作物解决方案。
不断趋严的环保、安全、能源标准,让本来就面临污染及能耗治理难度大、技术支撑能力不足的化肥行业难题,又多了一道“紧箍咒”!现在全省化肥行业均面临必须实现绿色发展的问题。绿色发展既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内容,又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关系行业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目前安徽省化肥行业只有咬紧牙关,爬过这几道坎,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安徽省合肥环保科技新材料公司,加大磷石膏污水的综合治理,投资2000多万元,采用化学、生物法进行处理,取得了明显效果。
现在化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磷矿石供应紧张等),化肥生产利润越来越薄,企业盈利越来越艰难。但事实上,不仅可以靠卖产品赚钱,好的服务也可以为企业创造利润。对农民来说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同样重要。买到优质肥不难,但买到优质服务却很难。目前农业服务正方兴未等,今后大有发展空间,为此,必须与时俱进。
农业服务和农化服务应紧接地气,形式多样。
首先肥料生产企业应避免盲目求新、求特,应致力求真,致力于保障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功效,以绿色、高效的肥料满足农业种植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以理性、长远的态度推动行业的绿色升级。
要想抓好粮食安全,必须抓好土壤安全,构建好土壤优质耕作层,切实推动土壤改良、农作物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质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农化企业既要围绕土地土壤肥力、解决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土壤板结等突出问题开展研究,又要重视中微量元素肥料的应用开发,同时要加强农村施肥用药等科普工作,转变传统粗放的施肥用药模式。
化肥企业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目标和方案,推出战略,以种植为核心,以信息、技术服务为中心,以示范为抓手,提供线上线下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帮助种植户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要把生产互联网与营销互联网相串联和有机衔接。
如稻鱼混养、稻虾混养;抓好七大黑色农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黑土豆、黑苹果、黑小麦、黑花生、黑大米、黑玉米、黑猪肉)和“预制菜”的精加工等(六安胜缘食品公司“预制菜”加工、业务营销已经七年,业绩显著)。
农业的发展格局应体现特色化、生态化、智能化与互联网化。
(三)化肥企业要与时俱进,切实重视好对数字化转型的认识。
要按照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关于“上云用数赋智”进一步深化、细化、落实,将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
发展,脱离不了时代。一鹊巢鸠占展路上的问题。都折射出与时代、现实和规律的格格不入。推动农村发展,必然要置于数字化发展的时代流潮中考量。只有吹进时代的新鲜空气、发展的新理念、致富的新思路,才能铺牢振兴轨道,与时代同向共行。六国化工,在创新探求中,依托物联网技术的设备在线状态监测,使设备管理进入数字化的新时期。
乡村5G的创新应用、打造农村电商产品品牌、建设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中心……亿万农村人口,期待吹来更多数字化发展的新机遇,让他们在知数字、懂数字、建数字、用数字中,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共享数字经济的红利,踏上致富幸福之路,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农业发展、农村振兴、农业富裕”是我们农化企业为之奋斗的大目标。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
今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安徽省化肥行业“提质增效管理年”,我们要沿着绿色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让土地吃上营养餐,让人类吃上健康粮”的宗旨前行。
要善学、善思、善行;不负韶华、负重前行。
展望未来,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跟上靠下抓自己。
总之要坚定信心、践行时代的新担当,为服务“三农”,振兴乡村,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