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多投身大自然让中老年人有机会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有助于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故只要条件许可,德国家庭便为中老年人的旅游或户外活动提供可能和方便。
又是一年九月九,重阳之日我们要给老人更多的关爱。今天,我们就谈一下老年人养生应该注意的重点吧。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这动作,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1)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2)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这动作可以强化眼睛,纠正近视和弱视。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这动作可以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1)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1)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扑”的一声。重复做10下。
(1)搓手36下,暖手以后上下扫面。
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不过,注意要慢慢做,否则会头晕。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这动作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这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要由双脚做起。
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民间常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
(1)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
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这动作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传这动作是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北宋名医窦材倡导老人常灸关元穴、气海穴、命关穴、中脘穴四穴,得以长寿百年。今人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在古人的基础上加以改良,认为常灸关元穴、肾俞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四穴,更适合老人。
清源师认为,只有把养生充分融入日常生活中,才是养生生命科学对社会最好的回报与贡献,这也符合传统道家养生家门普济人间的高尚精神追求,于是清源师根据自身数十年养生修炼的宝贵经验,加上对古今中外生命科学的最新理解研究。
第一式:胎抱式
可能会出现的反应:腹部肌肉疼痛、头晕、排出不同颜色粘液、多排气、多排便。
这套养生法做下来你会发现很多类似伸懒腰的感觉,其实-伸懒腰(屏气、拉经脉)就是我们人体天生的自主而不自觉的助阳气、排阴气的行为。疲惫的时候伸个懒腰,你会觉得身体舒松很多、更有活力了。而更深层面的实质,源法养生操暗中应对的是我们在最前文所述“生命进化改道”的弊病,反向刺激恢复人体生命骨骼、机体的正确状态和自我更新的“炁机”本能,排阴气助阳炁,纠偏纠病,返正归元,涵养本源。这套排阴助阳养生法简便实在,是传统道家养生朴素辩证的哲学里“化繁为简”方法论的最好例证,却饱含清源师的数十年心血,您若坚持练习,必有令自己惊喜的身体健康改观,不辜中华养生先辈普世之愿。
01.身体不好
总之,培养自己一身浩然正气,则鬼神不敢侵,灾祸远离。
“保”保持大脑的活力。用进废退,故中老年人要多用脑,如坚持读书看报,绘画下棋,培养各方面的兴趣爱好。研究表明,经常用脑的65岁老人,其脑力并不比不爱动脑的35岁的青年人差。
十个“一分钟”长寿不是梦
12.步行可以保护环境,消除废气污染,对强健身体,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延年益寿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虽然金世元是“国药泰斗”,但他始终认为,养生用不到药物,道理就和养花一样,药补等同于施肥,花不同法不同,有些花根本不需要肥料,施多了反而烧苗,况且“是药三分毒”,每个人体质不同,即便是人参,也不能随便吃。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金世元作为顶级药师,同样也是位营养专家,他认为,饮食对于养生来说非常重要,平时要多吃果蔬,能够补充膳食纤维,此外,减少精细食物的摄入量,比如说米面,可以适当替换成粗粮。
“人就像是一台机器,如果长期不运转,就会用进废退”,金世元曾这样说道,据悉,在日常生活中,老人家很爱运动,年轻时每天早起,坚持慢跑40分钟,上了年纪之后,每天坚持散步半小时,十几年来,几乎从未间断过。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而在动补之上,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养生法,那就是好心态!金世元曾表示,无论是食补还是动补,遇到坏心态,一切都白搭。“人的身体好与坏,重点在于心情,知足常乐,无忧无虑,才是长寿之道,”金世元说道。
1926年出生。北京市卫生学校主任中药师、教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大补让他吃了苦头
14岁药铺学徒出身,84岁仍做科研著书立说,中药鉴定、炮制、成药、调剂的问题无所不知,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中药产区,一手牵起中药传统与现代。在庆祝金世元从事中医药70年活动之际,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老人——“活药典”金世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