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知假买假”能否退一赔十?最高法就相关司法解释公开征求意见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该征求意见稿共16条,对惩罚性赔偿金基数认定、对连续购买索赔的规范、食品标签说明书瑕疵的认定等内容进行了罗列。就在11月30日当天,最高法还发布了四例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

最高法介绍,发布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和制定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司法解释都为解决同一类问题,案例生动具体,司法解释规范明确,司法解释都是从案例中总结的,目的是统一裁判尺度,保护食品安全,打击借维权名义敲诈勒索生产经营者等违法行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图据图虫创意

“知假买假”能否退一赔十?

远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大量购买食品,背离法律精神

最高法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知假买假”问题。人民群众通俗地把购买者知道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购买并维权的行为称为“知假买假”。社会各界对是否支持“知假买假”存在不同认识。应当看到,“知假买假”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造假”、“售假”,源头在于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违法行为。如果治住了“假”、治住了违法行为,“知假买假”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最高法此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均是从客观标准认定“消费者”范围,坚持在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据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该法确立了“退一赔十”的惩罚性赔偿规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因食品、药品质量问题发生纠纷,购买者向生产者、销售者主张权利,生产者、销售者以购买者明知食品、药品存在质量问题而仍然购买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有人为牟取不当利益,利用上述规定,远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大量购买食品,通过扩大“一”、增加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达到高额索赔目的,导致有的生产经营者“小过担大责”,背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和司法解释规定精神,也引发了是否应当支持“知假买假”的争议。

最高法表示,关于是否支持“知假买假”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原告维权动机的认定。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坚持客观标准,均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消费者关于惩罚性赔偿的诉讼请求,有利于消弭争议、统一规则,为保护食品安全和促进食品行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而关于“惩罚性赔偿”的问题,《征求意见稿》也特别明确,知道所购买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购买,购买者依据食品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请求生产者或者经营者支付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合理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依法支持购买者诉讼请求。此外,人民法院可以综合保质期、普通消费者通常消费习惯等因素认定购买者合理生活消费需要的食品数量。

专家说法:

“知假买假”争议

在于购买行为是为赢利还是消费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法研究室副主任朱广新说,关于是否支持“知假买假”者索赔请求的争议由来已久。争议的焦点在于,“知假买假”者是否属于消费者,其购买行为是为了赢利还是消费。“知假买假”是人民群众对明知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购买的通俗说法。食品安全标准的范围十分广泛。有的消费者虽然知道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例如进口预包装食品没有中文标签,但仍然愿意购买、消费。对物品的“真假”是否明知,不是认定消费者的必要考虑因素。因此,不能一概认定“知假买假”者都不属于消费者。动机具有复杂性、多重性、隐蔽性,在实践中较难审查和认定。这是造成之前司法裁判标准不统一的重要原因。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朱虎表示,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功能主要在“罚”,在打击和遏制违法生产经营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应当坚持“罚过相当”的原则。过去实践中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对购买人超出生活消费需要大量购买、高额索赔的行为全部支持,让部分生产经营者“小过担大责”,对正常生产经营秩序造成一定干扰。二是对知道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购买的行为,一律不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让违法生产经营者不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不利于打击和遏制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THE END
1.在超市买到变质西瓜怎么赔偿关于在超市买到变质西瓜怎么赔偿法律解答 西瓜属于农产品,如果发生腐烂变质的情况,这是保存不当造成的,这并不是商品的质量问题,所以可以要求退货退款。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https://m.66law.cn/question/answer/37890235.html
2.在超市购买的水果质量不佳,我可以申请多少倍的赔偿?超市水果质量问题赔偿标准如下:1、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926096.html
3.食品变质,厂家却要求先签“免责”协议再赔偿?消协专家:霸王条款!对此,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认为,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商家本身就有义务解决问题,并承担相应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禁止生产经营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如果买到了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消费者不仅有权要求商家解决问题https://www.cfsn.cn/news/detail/2041/277585.html
4.农副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如何赔偿农副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赔偿的方式和金额主要取决于损害的性质和程度。以下是具体的赔偿方式和相关法律依据: 一、商品质量问题的赔偿 如果农副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有权要求经营者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如果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https://ailegal.baidu.com/legalarticle/qadetail?id=ce4a0d4486afff001011
5.警察网(二)农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依法经农业部门考核合格或者取得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配备检测设备,或者委托有资质的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质量进行抽查检测;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711269
6.农产品质量不行如何投诉农产品质量不行如何投诉 农产品质量问题可以向农业主管部门进行投诉检举。根据《农产品质量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国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制定并组织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对生产中或者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进行监督抽查。监督抽查结果由国务院https://www.64365.com/special/21872535/
7.农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25例(种子/农药/植物检疫等)按照种子管理条例的规定,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农作物种子的执法主体。但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至今没有建立起种子执法队伍,种子执法职能一直由既无法律、法规授权,也无规章明确委托的种子管理站承担;另一方面,种子管理条例规定种子市场管理、质量管理由工商部门负责,《产品质量法》又规定技术监督部门负责质量管理工作,而事实上http://www.hnzzxh.com/channel-news-3323.html
8.粮油购销合同知多少教育网(二)、乙方未能按合同规定履行,出现下列情形的,其责任由乙方承担,并且乙方必须赔偿甲方违约金50000元(大写伍万元整)。 1、乙方中止合同,必须提前一个月通知甲方,待双方协商妥当后方可终止合同。 2、如经卫生检疫部门确认因乙方送货质量问题造成甲方人员食物中 http://knowith.com/news-13-25641.html
9.分布式光伏发电原理应用以及补贴政策全解83.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的出现质量问题后,供应商会走什么样的维修程序,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答: 分布式光伏并网系统出现质量问题后,现场运维人员需要判断问题点,反馈给供应商,供应商通常会先派工程师到现场确认质量问题并进行解决,若是由于关键设备引起的质量问题,供应商会联系设备厂家,设备厂家工程师一般一周内会到达现场http://www.forenose.com/column/content/427061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