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例(精选5篇)

以农产品农兽药残留标准制修订为重点,“十一五”期间共制定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800多项,农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总数已累计达到4500多项,农业标准体系逐步建立完善。启动实施了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活动,已创建500多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场)、819个园艺作物标准园和一大批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

2010年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简称“三品一标”)1.2万多个,全国“三品一标”总数达到8万个,认定产地占食用农产品产地总面积30%以上,认证农产品占食用农产品商品量30%以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稳定保持在98%以上。

组织实施了《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2010年)》,已投资建设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中心和专业性检验检测中心36个、部级区域性检测中心13个、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30个和县级质检站936个。“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贯通部省地县的工作机构基本建立,体系队伍不断壮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依法正式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体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安全是人们对食品最基本的要求,滥用食品添加剂、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饲料中添加违禁物质、假冒伪劣食品禁而不绝、食品包装材料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儿童食品和保健品质量不合格、配方不科学,餐饮企业经营不规范、操作不安全等陆续暴露的问题,给农产品安全管理敲响了警钟。

企业安全责任的不落实,一些食品企业和个体经营者自律意识不强,不讲诚信,甚至明知故犯、违法违规、逃避监管,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政府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一些地方安全发展理念不强,重效益、轻安全问题比较突出,食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监管衔接不够,全程监管、综合监管、协同执法能力较弱。食品安全制度仍有漏洞,企业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善。这些因素都为农产品安全埋下了隐患。

“十二五”期间,农业部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强监管,不断提升水平,着力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消费安全。

风险管理模式对于农产品安全管理来说,是公认的最有效的管理模式。风险评估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确立的一项最基本的法律制度,也是国际社会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的通行做法。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风险评估,既是政府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发现和预防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隐患的客观需要,也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科学管理和构建统一、规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的现实需要。

2011年农业部将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加快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办法规范,积极构建以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为龙头、区域性风险评估实验室为主体、主产区风险评估定位监测站点为基础的风险评估体系,制定和实施风险评估监测计划,大力推进应急处置科学化。

农业部在“十二五”期间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关键环节,坚持“源头入手,标本兼治”,强化保障能力建设,着力构建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测、认证、风险应急和执法监管五大体系,全面提升执法监督、风险预警、监测评估、应急处置和服务指导五大能力,推动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新进展。

第四条市、县(市)农业行政部门负责组织实施本办法。

计划、财政、质量技术监督、环保、工商、卫生、经贸、公安等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违禁药物指国家和省级农业部门公布的禁止在种植业、养殖业中使用的农药、兽药和各种有毒有害添加剂等。

第七条农产品生产场所选址应当符合国家、地方的规划和环境质量标准,严禁在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区内及其周围新建、扩建、改建对环境有污染的工程,禁止倾倒和排放有毒有害废渣、废水、废气和未经处理的含有病原体的污水及生活垃圾。

第八条农产品生产应遵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严禁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者使用违禁药物生产农产品。

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者和农产品经营者,应主动接受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对农产品违禁药物的监督检查。

第九条农产品实行质量安全认证、标识和公示制度,未经申报和专门机构认定,不得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名称或标识。

第十条农产品生产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要求;

(二)按照国家的规定使用农药、兽药、添加剂、生长剂,严格执行休药期或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的规定;

(三)有完善的质量控制措施,建立生产技术记录档案,保证产品的可追溯性。

第十一条农产品实行市场申报准入制度,进入黄石市行政区域的农产品,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并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申报和提供有效证明,同时要接受监测机构抽样检测。

第十二条农产品经营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所经营的农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安全卫生标准和行业质量标准规定;

第十三条经营者待售、收购和加工(屠宰)的农产品(畜禽)必须经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机构检测合格,方可出售、加工(屠宰),经检测不合格的,必须实行无害化处理或予以销毁,处理和销毁费用由经营者承担。

第十四条农产品(畜禽)加工(屠宰)厂和农产品交易、经营场所应当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并做好自检工作。

第十五条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制定年度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计划,监测机构根据监控计划对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进行药物(农药、兽药)残留抽样检测,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检测情况。检测费用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第十六条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从事农产品生产、运输、加工、经营活动中,委托监测机构进行有害物质检测的,其检测费用由农产品生产经营者承担。

第十七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在依法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活动时,可以行使以下职权。

(二)询问当事人及有关人员要求说明情况并提供有关资料;

(三)查阅、复制、封存有关文件记录、凭证及其他资料;

(四)对涉嫌含有违禁药物(农药、兽药)及有毒物超标的农产品予以封存;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职权。

第十八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及其监测机构在依法实施农产品安全监督检测时,被检查当事人必须如实提供有关资料,说明有关情况。不得拒绝,不得擅自转放、隐藏、销毁、销售被封存的物品。

第十九条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农药管理条例》、《兽医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规定予以处理。

(一)在种植业基地使用违禁农药的、在畜牧养殖业及经营中使用违禁兽药的;

(二)销售、收购含有违禁药物的农产品的;

(三)擅自加工未经检测或含有超标的有毒有害物质农产品的;

第二十条未经申报和专门机构认证擅自使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无公害农产品名称或标识的,由农业行政管理部门、技术监督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责令停止使用,并可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罚款不得超过3万元;没有违法所得的,可处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办法涉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由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二条当事人妨碍农业行政执法人员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监测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索贿受贿的,由有关主管部门对有关责任人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关键词:立法理念;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博弈论

1.对公众健康的保护

2.对农产品生产者权益的合理保护

1.信息不对称原理

2.博弈论

参考文献:

[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高其才.现代立法理念论[J].南京社会科学,2006(1).

[3]赵春明.关于制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思考[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5(7).

[4]丁关良.试论农业立法的基本原则[J].农业经济,2000(3).

[5]李玉文,胡钧.我国农产品质量立法探悉[J].法学,2003(5).

[6]李丹.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立法理念的变革[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6(4).

[7]马缨.科技研究管理与风险预防原则[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9]陈运华.论经济法的人性基础[J].河北法学,2002(2).

[10]潘天敏.信息不对称理论的重要启示[J].决策咨询通讯,2002(1).

[11]周德翼,杨海娟.食物质量安全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与政府监管行为[J].中国农村经济,2002(6).

本刊讯(记者崔建玲)日前,在全国部署开展的“2016年中国技能大赛――第三届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能竞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32支代表队95名选手参赛。共有3名选手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全国技术能手”称号。

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手段,在防控风险隐患、打击违法行为、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次竞赛明确要求所有参赛选手必须是地市和县级基层工作一线的检测人员,就是为了激发和调动广大基层检测技术人员学习专业理论、刻苦钻研技术的热情,尽快提高基层农业检测技术人员的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保障能力。

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赵世洪,以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等部门领导参加了总决赛有关活动。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管理;制度

农产品是生产出来的,抓好源头管理,加强生产环境、生产资料、生产过程、产品销售的规范化控制,坚决做到不合格产品“生产不了”和“销售不出”,就抓住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矛盾。

一、“自由农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症结所在

1.中国成为了世界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的倾销地,植物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重重

2007年7月31日的《中国化工报》报道,2006年度,中国化肥消费量达到5100万吨,其中农用化肥施用量占4800万吨,化肥消费量占全球消费总量的30%。而中国的耕地,仅占全球的9%。目前,中国的施肥强度已达到383公斤/公顷,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为防止水土污染而设置的255公斤/公顷的安全标准,达到了全球平均水平的3.3倍以上。

2006年第1期《湖南信息》介绍,目前,中国年化学农药使用量为25万~30万吨,位居世界第一,占全世界农药使用总量的17%,单位面积农药用量是全球水平的5倍左右。

超量使用化学肥料,一是增加生产成本;二是使土壤板结,地力下降,对肥料的依赖性增强;三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下降;四是使土壤、水源和农作物受到重金属、无机盐、有机物和病原体的污染,植物产品积累有毒物质,危害人体健康。

超标使用化学农药的危害性更大。一是造成大量人畜,特别是幼小动物中毒和死亡;二是高毒高残留农药长期积聚于土壤、水源和农产品中,人体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群体大量增加;三是严重污染了河流、湖泊、库塘、水井、大气等生态环境,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在2004年10月30日召开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04年年会上,中外专家共同认为,中国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已到极限,对生存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损害。

2.水产养殖业疫病频繁,动物产品质量安全缺乏保障

现阶段,中国水产养殖以家庭散养为主,由于缺乏科学养殖知识和技术,抱着“只要牲口不死,就能赚钱”的朴素经营理念,对于动物发病的处理方法,就是大剂量、多品种地使用抗生素等添加剂。据2006年8月28日《消费日报》披露,中国每年有6000吨抗生素用于饲料添加剂,占全球抗生素饲料使用量的50%。

超量和轮换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细菌耐病,导致动物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近年来的禽流感、“口蹄疫”、“蓝耳病”、“猪链球菌”疫情,给部分地区的养殖业造成了重大损失,也给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敲响了警钟。而“化肥养鱼”导致致癌物质亚硝酸盐积聚,安全事故时有耳闻。

3.法律法规执行缺位,致使问题农产品“从田间(栏舍)到餐桌”层层过关

职能部门不可谓不全,法律法规不可谓不多,由于种种原因,农产品质量安全“喊得凶,抓得松,落了空”的现象普遍存在,部门监管和法律法规执行缺位问题备受社会非议。

二、“制度农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振兴的出路所在

市场经济最强大的优势是竞争与优胜劣汰,最显著的特征是规则与合作共赢。面对千家万户的农业生产,必须用制度管人、管事和管市场。打造“制度农业”,是生产“放心”农产品、保障人民健康、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由之路。

1.简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2.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组织领导和公共财政投入力度

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落实“领导抓,抓领导,真正实干”措施,一是各级行政首长为第一责任人,要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力、物力、精力的到位,政策具有“含金量”,当前要重点解决县乡农业部门“缺钱养兵,无人打仗”的问题;二是各级农业部门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当做三农工作的中心来抓,年初有任务,月月有活动,年年有起色,保持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长治久安。

3.推行HACCP等国内外先进食品安全控制标准

HACCP是《食品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规范》的英文缩写,是联合国食品标准委员会推荐使用的食品安全控制指导纲要,广泛应用于各国食品生产领域。

HACCP重视预防和以科学为基础的风险分析和防范,对包括原辅材料的生产、食品加工和流通,及至消费的每一环节的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进行分析、控制以及控制效果验证,通过建立加工控制系统和微生物检测规范,防患于未然,保障食品安全。

近年来,中国相继制定食品国家标准3000多项,行业标准近4000项,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关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000多项,其中食品卫生标准、食品检验方法标准等1000多项,涉及种子、品质、生产规范、检验方法以及产品标准等内容,都要在今后的生产实践和市场监管中全面推行实施。

4.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组织化程度

今后,所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要通过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入股农业龙头企业或成立经济联合体,提高科技素质和团结协作意识,开展行业自律,维护农产品质量形象和合法权益。

5.坚持生产资料使用许可和产品上市准入制度

首先,加强试验示范,筛选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种苗、肥料、农药、饲料等生产投入品进入生产环节,大力推行有机和绿色食品生产标准,严禁高毒高残留和有毒有害生产资料进入生产领域。其次,加强检验检测,严格监控信誉等级低的业主入市销售,严禁问题农产品进入流通环节。

6.建设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和销售市场

第一,加大环境整治力度。严格禁止“废渣、废水、废气”排放,搞好城乡以根治“白色污染”为主的垃圾集中填埋,打造蓝天白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优美城乡环境。

第二,配套农业基础设施。重点解决乡村道路硬化、排灌沟渠畅通、电力进田入户等基本生产条件,以及农机具普及、土壤增肥、田地园田化、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配套措施,建设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生产基地。

第三,优化区域布局。坚持“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原则,按照专业化、规模化、区域化、名优化、高效化、安全化的要求,建设各具特色、市场畅销的专业农产品供应基地。

第四,配套销售市场。按照满足供应、方便群众、功能齐全、规范有序的标准,建立国家、省、市、县、乡、村级农产品销售市场,方便质量安全监管。

THE END
1.生产质量问题分析案例(通用6篇)12.周至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2014年6月13日,陕西电视台《第一新闻》报道了西安市周至县某村个别韭菜种植户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甲拌磷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经调查,该村韭菜种植面积700亩左右,韭菜专业合作社内种植户300余户,均能按国家有关要求进行规范化管理和生产,规范防治韭菜害虫用药以功夫、毒死蜂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z870se.html
2.2020年检察公益诉讼服务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在保障食用农产品质量、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方面,最高检组织全国检察机关开展“公益诉讼守护美好生活”专项监督活动,将“线上线下”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用农产品、食品问题作为六项重点之一,促进相关部门深化源头治理,并公布了公益诉讼检察服务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我们从中选择了两件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典型https://news.foodmate.net/wap/index.php?itemid=586883&moduleid=21
3.广州公布8宗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典型案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3年,广州市各级农业农村部门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持问题导向,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查处了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有力守护了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为发挥案例的警示震慑作用,农业农村部门将8宗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予以公布。 https://new.qq.com/rain/a/20231101A05VN900
4.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典型案例2023热点关注安徽315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典型案例 一、案情简介 2022年7月,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接到群众举报,称其在某电商平台上购买的“兰花牌”樟脑球该线索显示在“拼多多”网站上名为“展煜”的网店经营的“兰花牌”樟脑球有高度的刺鼻味,易导致消费者眼睛刺痛、咳嗽等症状,怀疑这樟脑球有问题。接到线索后,马鞍山市农业农村局调取了https://www.ah315.cn/m/display.asp?id=139565
5.质量安全心得体会(通用21篇)三责任要到位。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规定,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农产品生产、收购、储运、加工、销售各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责任,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近期,南阳市下发了开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建设的意见,必将全面推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https://www.ruiwen.com/xindetihui/3802969.html
6.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通知公告1.2就业质量7 1.2.1就业率7 1.2.3就业起薪点8 10 1.3成长成才https://www.hnkjxy.net.cn/html/809/2022-01-07/content-8186.html
7.物联网技术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 通过对农产品进行二维码标识等,可以实现从生产、加工、仓储、运输到销售等全供应链的可追溯性,保障农产品安全,提高农产品销售。 除了用于农业的生产领域外,物联网技术还可以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农民的居住环境进行监测。例如,通过物联网技术也可以对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做到一定程度的提https://www.qianjia.com/zhike/html/2020-09/15_28713.html
8.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2021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典型案例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郝东伟)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工作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突出重点品种、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依法依规加大查处力度,查处了一批破坏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行为。 一、陈某使用禁用的农药案 http://df.youth.cn/dfzl/202112/t20211216_133545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