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

2024年1-7月,农产品贸易总额及进口额下降,尽快修正农村政策以实现未来20年的中国经济回归较高增速,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受到国内就业下滑,居民收入减少,连锁带来的国内需求下滑;全球农产品价格下滑的影响,2024年7及1-7月农产品贸易金额继续下滑,主要农产品进口总量基本稳定;修正农村地区产业发展政策和农产品加工品的贸易政策,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实现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大幅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可以实现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速达到8-10%的水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尽早的实现,最近几年国内居民等级制度的不断加深,社会阶层固化加剧导致的居民信心的丧失,使得经济出现明显的下滑。

海关统计显示,2024年1-7月,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人民币金额9年来首次出现下滑,逆差同期首次明显下滑;进口量保持稳定,中国农产品进口需求刚性明显。

鉴于此情,我们必须扩大粮食食品产业的对外开放,借助国家粮食食品产业加工能力优势地位,大力发展粮食、油料及其他农产品加工品的全球贸易,一方面布局国内企业的全球原粮供应链和物流节点物流设施,通过制成品的全球贸易,形成更有效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对全球农产品产业链的关键阶段及关键环节(加工环节)及下游产品的全球供应链的有效控制,从而更加充分有效的保证的国家粮油食品及主要农产品的安全供应。

在全球粮油原料贸易高度垄断的背景下,推动全球粮食与油料及制成品;如,面粉、植物油、米面制品、饲料产品、粮食深加工产品等制成品的全球供应链部分关键环节控制力的提升,不仅可以更加有效提升国家粮食与食品的安全保障能力,更是有效提升中国国家全球竞争力,决定中国民族伟大复兴成功的重要标志;国内大型企业能够抓住当前机遇者,市场竞争能力必然大幅提升,企业的行业地位必然大幅提升。当前大型集团必须抓住机会加快地区和产业的布局。

1、1-7月,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总额下滑,农业产业链竞争力提升需要加速农村政策调整

1)1-7月,中国对外农产品贸易总额1840.2亿美元,同比下降7.35%,为2010年来的同期最低增速;占到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5.3%。其中,7月贸易总额260.2亿美元,同比下降3.1%,占到对外商品贸易总额的5.3%。

折合人民币价值,7月,对外农产品贸易总额1856亿元,同比下降3.5%;1-7月累计贸易总额13095亿元,同比下降5.3%。

图11-7月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人民币金额及贸易逆差率,2008-2024年

面对中国经济竞争力下滑,我们必须通过淮河、珠江、长江等内河航运体系搭建,大幅降低国内物流成本,便利实现沿海经济与内陆经济融合发展。尤其,淮河流域水系,这一地区为全国及全球可以实现通航内河水路最密集、劳动人人口规模最庞大、农业资源和非农建设用地规模最大地区,更是世界人类文明最发达的人类文明集聚区。

加速豫东地区内河航道开发和建设,特别加速构建豫东长虹运河和京九(京广)线二线,加速推进豫东、皖西北内陆农业区经济再度快速发展,有效承接沿海及全球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产业转移,从而真正实现内需扩大、经济内循环目标得以实现,重新恢复和提升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中国经济将会再度高速发展,世界经济将会重现光芒。

2)1-7月,中国农产品进口总额1273亿美元,同比下降10.9%。其中,7月农产品进口178亿美元,同比下降5.2%;占到全部商品进口总额比重10.0%,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月度占比为8.2%,较上年同月降低1.1个百分点。

1-7月,农产品进口总额达国内商品贸易顺差的24.5%;其中,7月为全部商品贸易顺差总额21.0%。农产品的进口支出依然占到商品贸易顺差额的较高水平。

1-7月,农产品出口额56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出口占同期总体商品出口总额的3.3%。

其中,7月农产品出口总额82.5亿美元,同比下降4.1%,占到同月全国商品出口总2.7%。

农产品进口支出占对外商品贸易净利润如此比重,已经开始威胁到中国经济与社会的稳定,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幅提升中国农业生产力水平及整个农业食品产业链的竞争力迫在眉睫,大力发展的农村地区的多元的产业体系,带动农村地区总体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是解决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的关键。

图2上半年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走势对比,2008-2024

图3中国农产品月度进出口总额及占商品进口总额的比重

2021年以来对外贸易才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动力,供给侧改革、内循环理论效果不尽人意,只有提升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才能实现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的目标的实现,否则的一切持续的需求的政策都是无效的。

图4中国农产品的月度进出口

农村对外依存度不断加深,中国农业相对落后,必须有人承担相应责任!!

图5农产品贸易逆差及占全国商品出口总额的比重

2020年以来的国家农业政策严重危害农民利益,危害国家利益,导致中国农产品的进口逆差不断加剧。

对比农产品进出口额占到总体进出口的比重的变化显示中国农业全球竞争力在不断下行,显示中国农业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不断下行,实质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全球竞争力下行的重要体现。

2009年以后,中国农业竞争力停止增长,到2015年以后,伴随一系列政策偏差,部分专家和官员的权力寻租,中国农村和农业竞争力不断下滑,导致的中国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

当前中国农业及总体经济全球竞争力下滑,最近10-20年国家农村政策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前政策必须进行适度修正,制定全国统一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给予农村地区和内陆省区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经济自决权;给予农村市场主体和土地经营者平等的生存权、发展权、经济自决权。

更重要必须充分利用农村地区非农用地发展非农产业发展,推动农村地区就业人口大量转向非农产业,实现农村地区非农就业占农村地区的劳动人口98.5%及以上水平,同时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由工业、服务业延伸至农业,从而推动以家庭为主导农业生产规模化充分发展,使得农村地区总体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

因地制宜的发展各项基础设施,特别是淮河流域的纵向和横向的内河航运设施、豫东地区南水北调设施和纵贯豫东的京九(或者京广)铁路二线,从而有效实现长三角经济区与淮河流域的经济深度一体化融合,淮河流域经济区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效一体化协同发展,特别实现淮河流域内部农业、工业、服务协同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生产生活服务业及物流服务业协同发展,实现中东部地区整体经济的均衡发展,实现国家经济区域均衡发展,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竞争力大幅提升。

加速推动吏治改革,尽快落实全社会精兵简政的政策,消除内地相对极端庞大的政府机构及官员贪腐对贫困农民和农村的剥削和压迫;逐渐缩小当前极端不合理人均社会资源占有量的极端差异和二次分配体系中极端等级制度;当前我国养老金体系依然是一次分配的简单延续,导致农村和城市普通民众的永远贫困现状,严重制约社会内需增长,导致整体经济的产需矛盾不断激化,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这种不断激化的经济和社会矛盾正在正在危机社会稳定及我党的执政地位,问题解决迫在眉睫!

落实我党“当官不发财,发财不当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为官准则,从而实现内地经济真正实现高效、健康、高速和追赶式发展,尽快消除当前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多元制现状,消除广大农村的贫困和落后的根源。

3)1-7月,中国对外农产品贸易逆差706亿美元,同比下降18.9%,为商品同期出口总额的4.1%。其中,7月农产品贸易逆差95.1亿美元,同比下降10.4%,占当月全国商品出口总额为3.2%;累计与月度贸易逆差率分别38.3%和36.6%。

折合人民币价值,1-7月,中国农产品贸易逆差累计达到5018亿元,同比下降17.1%,为同期经常项目顺差的18.3%。

其中,7月农产品贸易逆差678亿元,同比下降10.8%;为同月经常项目顺差的13.9%。

图6前7个月对外农产品贸易逆差及占第一产业投资总额比重走势对比,2008-2024

图7中国农业投资与农产品贸易逆差月度比较

2019年以来农产品贸易逆差占农业投资的比重基本长期位于趋势线之上,农村和农业制度严重制约农村投资,导致的农村投资的严重不足,导致的农业生产力发展不能适应总体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中央必须反思当前的农业和农村政策。

2当前政策制度限制,农业和农村投资严重不足,制约中国经济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第一产业实际投资明显下降,行业投资乘数冲击高位

1-7月,第一产业投资总额5367亿元,农业投资占到全部投资1.8%,同口径统计投资同比下降3.3%;按照历史数据实际下降11.5%,较2018年同期最高水平下降85.8%。

7月,农产品贸易逆差为第一产业投资总额的82.0%;1-7月逆差为占总投资比为93.5%。

农产品贸易逆差接近全部农业总投入,再次证明中央和各级政府所提出的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完全只是文件层面,而没有落到实处,农村产业的极端落后决定农业投资及农村经济发展的受到极端严重的抑制,转变农村地区及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模式才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

图8前7个月中国第一产业的投资总额及同口径增速走势比较,2006-2024

图9第一产业的月度投资已经同比增长率

农林牧渔及细分行业的投资普遍大幅下降严重制约农村、农业及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

统计局公布同口径统计数据来看,1-7月,全国农林牧渔及其服务投资增速为-5.2%;其中,种植业增长为-4.70%、林业增长20.3%、畜牧业增长-8.1%、渔业增长19.6%、农业服务增长14.3%。

综合第一产业投资额与细分行业投资增长率测算;1-7月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投资总额为6861亿元,同比下降9.6%,较2018年投资投资下降51.9%;农林牧投资占到全社投资总额的2.4%,占比为历史同期的最低占比,较2018年的最高占比下降1.61个百分点。。7月投资1006亿元,同比下降5.8%,连续4年同比下降。

农林牧渔及其服务业投资额及占比的大幅下降,真实的显示政府所谓重视农业只是口号和文件,这是对民生的极端不重视,这是最近几年我国经济状况持续下行的关键之所在。

图10前7个月,农林牧渔及服务投资总额及占全社会投资投资的比重,2012-2024

农林牧渔行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降至2012年以来同期新低水平,显示当前官方所讲重视农业仅存在于汇报材料及政府工作报告,政府极端轻视农业导致最近年农业对外依存度及出口逆差不断扩大的根本原因。

真正解决农村地区发展问题必须首先停止所谓的“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战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将经济发展资源投向的农村地区,发展的多元化的农村产业,并且给予农村老年人同城镇地区平等养老金水平。尽早落实农业碳汇补贴,让3000亿元的农业种植业碳汇价值直接支付到农民和农村地区。同时有效核算中其他生态效益,给予适量财政支持,让种业种植业外部经济得到应有的社会支持,减少全社对农业和农村的过度索取。

细分产业来看;种植业为2994亿元,同比下降10.1%,较历史最高水平下降55.6%;林业投资511亿元,同比增长3.3%,较历史最高水平下降61.5%;畜牧业投资总额为1452亿元,同比下降21.1%,较最高水平下降61.5%;渔业投资410亿元,投资增长2.7%,较历史最高水平下降43.8%;农业服务业的投资1464亿元,同比下降1.9%,较量最高水平下降28.5%。

分类构成来看,农业种植业投资占比43.82%,畜禽占比21.56%,渔业投资占比最低为6.0%。

受到不利经济政策影响,农业产业和农民收入均出现下滑,导致的农产品的进口量的大幅提升。

图11前7个月农林牧渔及服务投资额的构成情况,2012-2024

1-7月各细分行业分别占到农林牧渔及服务业投资总额为43.5%、8.0%、20.1%、6.4%、22.1%。

图12中国农业投资构成状况,2024年1-7月

其中,7月投资来看,种植业461亿元,同比下降7.6%,较历史最高月份下降72.9%;林业47.1亿元,同比下降7.2%,较最高水平下降84.8%;牧业283亿元,同比下降18.7%,连续第4年的7月养殖业投资下降,较历史最高月度水平降71.8%;渔业投资的36亿元,回升120.7%,较历史最高水平下降82.8%;服务业投资179亿元,同比回升16.5%,较历史最高月份下降64.2%。

图13中国农业月度投资构成走势

2018年以后,中国农业投资额大幅下降,考虑价格因素,实际投资下降更为明显,带来农村经济不断落实。农村投资下降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村地区的产业单一,国家农村地区产业主要集中的农业及延伸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产业增加值总体有限,严重抑制的农村和农业投资的发展,尤其高度分散农业生产,更是导致的农业投资大幅下降;只有大力发展的农地区的非农产业,农村和农业投资才能相应增加,农村经济和经济内循环才能有效实现,国家经济才能尽快复苏。

图14中国农业投资构成状况,2024年7月

单位:亿元

3、解决当前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困境的建议

面对当前困境,要改变当前的现状,通过有效基础设施构建和现有基础上设施的充分利用基础上,在当前铁路、公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及时因地制宜发展的构建纵横交错的内河航运体系支持下,真正降低物流成本和管理成本,推动内陆口岸的直接出现,将沿海区位政策优势延伸内陆地区,在内陆地区水路交通便利的要道的内陆城镇地区,在当地农业和农村产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的发展多元化产业,特别要发展现代产业经济,构建真正的内陆地区农业之外的产业优势,使得内陆地区具有充裕人力资源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及具备内河航运优势带动下实现充分发展。

豫东、皖北的中原地区土地资源、农业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优势明显,可以借助淮河水系的纵横交错的内河水运体系将沿海内地充分有效的连接起来,将长三角的经济区通过长江、淮河、京杭大运河、通榆运河、江淮运河,同时疏浚复航豫东地区长虹运河,并将原航道拓宽到3级航道标准,并沿106国道继续向南延伸,直达信阳地区的淮河干流航道,形成北起项城沙颖河,贯穿连通汾泉河、黑河(泥河)、洪河、汝河、连接淮河干流,一方面打造中原地区的南水北调新通道,同时形成豫东地区南北运输大通道,弥补豫东地区没有国家货运铁路,没有南北向铁路导致的豫东地区因为物流不畅导致的中原经济发展遇阻的现状,使得该地农业区发展遭遇农业资源天花板突破、工业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瓶颈得到破解。从而真正解决豫东皖北因为没有工业发展导致的现代生产服务业发展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现状,解决豫东皖北地区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人员只能外出打工现状。

通过豫东长虹运河的疏浚复航、拓宽延展形成全部淮河流同长三角经济区融为一体,为豫东、皖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起飞、为长三角及沿海产业外延、全球现代制造业的转移提供新的承接地区,推动豫东地区的农业、工业、服务协同发展,为中原地区的腾飞、中国经济新发展提供新的的基础。

同时修正当前的农村产业政策,增加农村地区的交通优势节点的产业发展,充分利用当前村镇及县城的集中非农产业用地充分高效发展发展非农产业,有效实现农村产业多元化,使得农村有效承接的城市产业,内地有效承接沿海产业,从而形成沿海与内地、城市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从而实现全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

通过豫东地区长虹运河疏浚复航、拓宽延展,打造豫东、皖北淮河航运大三角,通过大三角地区的借助当地村镇县城地区的规模化建设用地大力非农产业,实现豫东皖北地区的5千多万劳动人口充分实现就地结业,实现农业用地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大幅提升农村地区的和农业劳动生产力水平,使得农业生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农业生产高地;通过农业产业和非农产业发展大幅度提升该地区的近1亿人口收入水平大幅,带动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内需大力发展,消除区域经济极端差距,消除沿海经济的殖民化、内地经济自然化与封建式生产模式,推动中国经济多元化局面,真正有效推动内需增长和经济重现高速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真正落实党的百年奋斗目标。

3粮食进出口分析:

1)粮食进口总量方面,1)粮食进口总量,1-7月,包括谷物、薯类、豆类在内粮食进口总量9807万吨,同比增长1.1%;进口总额422.6亿美元,同比下降19.0%;占当月农产品进口总额33.2%;平均价格为431美元/吨,同比下降20.0%。

7月,进口量1391万吨,同比增长2.5%;粮食进口额60.3亿美元,同比下降11.9%;粮食进口占到全部农产进口额的33.95%;平均价格为434美元/吨,同比下降14.1%。

大量粮食进口对国内粮食产生明显压力,是带来国内粮食价格下滑的关键因素。

图15上半年中国粮食进口数量和价格走势,2007-2024

按照当前的进口进度,全年的进口量可能达到1.64亿吨,考虑年度的产量6.98亿吨,全年新增粮食供应8.62亿吨,粮食年度自给率为81.0%,为历史的新低水平。

国内粮食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下滑。要求采取现代农业技术,大幅提高种植业生产效率,大幅提高粮食和油料的生产能力,更重要我们必须改变的国家对农村地区的生产经营管理的理念和农村地区方式,官员必须真正转移和落实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宗旨。

图16中国粮食年度进口量及自给率水平

图17中国粮食月度进口数量和单价

图19中国粮食月度进口金额及占农产品进口比重

粮食分类进口分析

2)中国谷物及其制粉进口1-7月,中国谷物及其制粉进口总量3542万吨,同比增长15.86%,增幅放缓,依然增长明显;金额114.63亿美元,同比下降7.34%,连续两年进口金额下行;均价298美元/吨,同比下降20.0%,降至历史同期的均值之下。

7月,进口390.0万吨,同比增长4.8%;进口金额为10.88亿美元,同比下降16.6%;月度均价为279美元/吨,同比下降20.5%。

按照当前进口增长情况,全年谷物及其制粉的进口总量达到6845万吨,考虑国内产6.42亿吨,总体国内谷物供应总量为7.11亿吨,国内谷物的年度的表观自己降到90.4%,全年人均谷物占有量为504公斤,人均谷物占有再创历史新高,国家粮食安全供应量得到充分有效的保证。

图20上半年中国谷物及其制粉的进口数量和金额,2009-2024

图23谷物及其制品的进口

图24自然年度进口量及年度表观自给率

大量进口和远低于国内价格水平对国内市场产生明显的冲击,显示国内粮食生产和贸易流通环节的总体生产力的落后,显示近20年我国农业食品产业链的管理全球竞争力下滑,使得国际贸易对国内产生明显冲击,加速推动粮食加工产业的全球布局是保证中国粮食产业全球竞争力的提升和利用全球产业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3)豆类及大豆进口1-7月,中国豆类进口5963万吨,同比下降6.5%;进口金额307.78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均价为516美元/吨,同比下降17.3%。低于历史同期均价。

7月,中国进口豆类1000万吨,同比增长1.5%;金额为49.41亿美元,同比下降10.8%;月度均价494美元/吨,同比下降12.1%;较历史最高水平下降32.4%。

其中,大豆进口占主导,1-7月,中国大豆进口5833万吨,同比下降6.4%,为粮食进口总量59.5%,食用农产品原料进口量为47.5%;进口金额为300.35亿美元,同比下降22.8%,为农产品进口总金额的23.6%;进口均价515美元/吨,同比下降17.6%。均价依然高于历史同期水平,支持全球大豆生产增加,后期价格依然会进一步下行。

7月,中国大豆进口985.0万吨,同比增长1.2%,为当月粮食进口总量的70.8%,为食用农产品原料进口总量的56.3%;月度进口额48.50亿美元,同比下降11.2%,为当月农产品进口总额的27.3%。当月进口价格492美元/吨,同比下降12.3%,较历史最高进口价格降32.9%。

图25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数量和金额走势对比

图26中国大豆月度进口

2020年6月中国进口大豆价格的大幅上涨,这是四月份一后,各主要国家进行疫情封控大量超发货币引起。

按照当前的进口进度全年大豆的进口总量为9307万吨,考虑国内产量2141万吨,中国大豆自给率为18.9%,回升到2012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考虑全球产量的4.25亿吨的产量水平,中国大豆进口占到全球产量的21.6%;占比为2012年以来的新的低位水平,中国进口需求世界影响力明显下降。

图27中国大豆的年度进口量及年度自给率

杂豆,7月进口量为16.0万吨,同比增长26.1%;1-7月进口130万吨,同比下降12.6%。

杂豆进口量的下降显示市场需求的下滑

豆类进口依存度偏高实质是我国农业落后,技术和制度落后决定生产落后。

从技术来讲,加速大豆种子、种植方式、土壤生态及种植区生态环境改善,为实现中国大豆单产水平的大幅提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从制度和产业结构来看,当前农村地区和中西地区的产业多元化水平不足,无法承担中西部地区的劳动人口就业,导致中西部地区劳动人口大量流失,导致中西部劳动就业人口的严重不足,相应农村与农业就业更是无法容纳有知识,懂技术的年轻人就业,从而阻碍农村产业的发展。

4)其他粮食进口1-7月,干木薯进口179.2万吨,同比下降58.8%,为14年来同期新低水平,较2014年下降73.6%;均价为255美元/吨,同比下降7.6%,价格高于历史同期均值243美元/吨。7月,干木薯进口30.9万吨,同比增长59.1%,进口均价239美元/吨,同比下降13.5%。

木薯进口价格降幅较低,实际价格依然保持相对高位,抑制的木薯的进口继续增长。大米价格大幅上涨,使得东南亚木薯的生产和消费都受到影响,从而使得木薯价格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

图28中国干木薯月度进口量

图29粮食进口的数量构成

5)粮食出口方面,1-7月,中国粮食出口116.0万吨,同比下降5.7%;价格为676美元/吨,同比下降7.0%,低于历史同期水平。

7月,中国粮食出口17.0万吨,同比下降41.4%;出口均价为546美元/吨,同比下降9.1%。

其中,大米出口占粮食出口的主导地位,1-7月,累计出口63.0万吨,较上年下降13.7%;7月出口7.0万吨,同比下降65.0%。

价格方面,1-7月,均价为573美元/吨,同比上涨1.2%;7月出口价为561美元/吨,同比上涨1.4%,月度出口均价折合人民币价格为3999元/吨,较上年上涨0.9%。

非转基因黄豆,7月出口0.2万吨,同比增长2.2%;1-7月累计出口3.9万吨,同比下降3.63%。

价格方面,7月,非转基因大豆出口价格886美元/吨,同比增长0.6%,1-7月,出口均价为1015美元/吨,同比增长14.8%。

提高中国农产品出口竞争优势必须以大幅度提高单产,使得中国产品国际竞争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才能实现增加出口,减少进口。我国作为世界大豆源产国,上世纪20年代中国供应全球80%国际大豆市场;今天我们80%的大豆需要从国外进口,大豆油90%为进口转基因大豆油,我们必须思考我们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国内大豆种业行业来看,我国当前通过官方审定通过大豆种子的单产普遍偏低,最近20多年的全国平均单产水平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是我们农户选育的品种单产(规模化试验单产300-600公斤/亩)是国内规范种业机构推广品种的2-4倍。但是迟迟得不到国家品种权的认定,无法进入市场的推广。

4食用油脂与油料作物进口:进口量出现回落,但是依然保持高位水平,对抑制国内价格起到重要作用

1-7月,食用油脂累计进口537万吨,同比下降13.9%;金额为57.69亿美元,同比下降21.8%,均价为1074美元/吨,同比下降9.1%。

7月,食用油脂进口数量86万吨,同比下降5.5%;金额为9.21亿美元,同比增加0.1%;单价1071美元/吨,同比上涨5.9%。

其中,1-7月,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413万吨、同比下降21.7%;金额为41.24亿美元,同比下降32.0%,金额为农产品金额为3.2%,均价999元/吨,同比下降13.2%。

7月食用植物油进口数量64.0万吨,同比下降17.7%;金额4.13亿美元,同比下降21.7%,占到农产品金额金额的3.7%;单价1017元/吨,同比上涨3.6%。

图30中国食用油脂的月度进口

按照当前的进度,全年植物油的进口总量达到768.2万吨,进口金额达到70.94亿美元,年度均价为924美元/吨。

图31前7个月中国食用植物的进口数量的进口比较,2010-2024

图32中国植物油的月度进口数量和价格和走势对比

食用植物油分类进口量来看,7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及其他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分别为2.0万吨、35.0万吨、11万吨和16.0万吨;进口分别下降50.0%、16.67%、15.38%和14.89%;月度进口价格分别为793美元/吨,896美元/吨、1010美元/吨和1314美元/吨,同比分别下降21.67%、增长3.56%、3.55%、6.06%。

1-6月,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及其他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量分别为15.9万吨、155万吨、105万吨和135万吨,分别减少22.7%、13.7%、19.9%和20.2%;进口价格分别为937美元/吨,902美元/吨、990美元/吨和1123美元/吨,同比分别下降22.84%、5.4%、19.5%、14.6%。

图33中国食用植物油的月度分类进口量

图34前7个月中国食用植物油的进口,2024

图34中国植物油的月度进口,2024.6

动物脂,动物脂,1-7月,进口量为124万吨,同比增长28.4%;均价为1327美元/吨,同比下降2.1%。7月进口22万吨,同比增长66.7%,价格为1229美元/吨,同比增长3.24%,较历史高位水平依然下降40.1%,进口价格的大幅下降使得高位进货的企业出现极端严重的亏损。

图35中国食用油脂的月度分类进口数量

油料进口1-7月,油料作物进口480万吨,同比下降18.8%;均价726美元/吨,同比下降6.84%。其中,7月,油料作物进口67.9万吨,同比增长53.6%,月度均价614美元/吨,同比下降8.6%。

图36油料进口月度数量及价格走势的比较

其中,1-7月,油菜籽、花生、亚麻籽、葵花籽及其他油料作物的进口量分别为283.0万吨、47.6万吨、45.8万吨、9.6万吨和93.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9.6%、22.1%、46.6%、36.9%、和-21.84%。

7月,油菜籽、花生、亚麻籽、葵花籽及其他油料作物的进口量分别为40.6万吨、6.0万吨、4.0万吨、0.9万吨和16.4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73.7%、1589.0%、-66.85%、-53.7%、24.1%。

图37主要油料月度进口量走势比较

图38主要油料近月进口量

图39主要油料累计进口量

1-7月,包括大豆、油料作物和食用植物油折合毛油进口量,总量为1645万吨,同比下降12.2%。其中,7月折植物油进口总量为267万吨,同比下降1.01%。

植物油进口总量的下滑,显示国内供应大于需求,实质是市场需求因为经济下行未出现严重下滑。

按照当前的进口进度,全年的植物油的总量为2782万吨,考虑国产油料和大豆折合油量,年度国内植物油的供应总量为5084万吨

1-7月,进口总额377.1亿美元,同比下降24.07%,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29.6%;7月进口金额59.2亿美元,同比下降93.0%;占农产品进口金额的33.3%,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食用油的自给率的严重不足导致食用油消费需要更多支出,需要大幅调整农业产业政策,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通过产业多元化带动农村地区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保障农产品充裕供应,不仅保证自己需求,而且可以部分出口世界。

植物油及油料折油总量下降,显示国内需求下滑,最近两年经济发展放缓,居民收入的下滑,同时国产油料增长,使得进口需求下滑。

图40中国植物油和油料进口金额及其占农产品的比重

图41中国植物油和油料折油月度进口量

图42年度进口折油总量及中国植物油的对外依存度

图43中国年度植物油的供应总量及人均供应量

油料和植物油的出口方面:7月主要油料品种出口3.4万吨,同比增长39.6%;1-7月累计出口38.5万吨,同比增长28.6%。

植物油出口来看,7月植物出口1.2万吨,同比下降7.8%;1-7月累计出口8.1万吨,同比下降28.4%。国际市场价格回落抑制出口。

面对植物油出口下降,显示当前的我们粮食、油料及加工品的对外贸易管理政策不符合经济发展的需求。

我们通过离岛、沿海及内河口岸发展外向产业,推动全球产业内分工合作,大量原料进口和成品油的出口利于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实现国内经济发展,带动全球经济健康发展,利于全球食物供应的安全保障。

5食用动物性产品进口(注:2018年2月以后包括肉类、水产、乳制品,2020年加入食用动物脂):

1)食用动物性产品进口总量1-7月,食用动物性产品进口总量922万吨,同比下降8.1%;金额达到314.6亿美元,同比下降16.5%;占到全部农产品进口总额24.7%;单价为3414美元/吨,同比下降9.2%。

7月,进口总量135万吨、同比下降5.7%;月度金额44.5亿美元,同比下降16.0%,占到农产品进口比重25.0%;单价3296美元/吨,同比下降10.9%。伴随内外市场生猪价格差扩大,春节前肉类进口可能出现大幅增长。

图44中国动物性食用原料进口的数量与单价

图45中国食用动物产品的进口的金额与农产品的进口比重

细分进口来看

7月,肉类及其杂碎、鱼类及其他水产、乳品及动物脂分别进口54万吨,33万吨、23万吨和12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0.59%、13.26%、4.17%和-66.67%。

1-7月,肉类及其杂碎、鱼类及其他水产、乳品及动物脂分别进口383万吨,259万吨、153万吨和124万吨,同比分别下降14.7%、7.2%、15.0%和-28.4%。

图46食用动物产品月度进口数量构成

图47食用动物产品月度进口金额

图486月的动物性食品原料的月度进口量

图496月的动物性食品原料的月度进口金额

图50食用动物产品月度进口价格

肉类方面,7月牛肉、猪肉、羊肉、禽肉和杂碎的进口量分别为22.0万吨、9.0万吨、3.0万吨、4.1万吨、15.9万吨,同比分别下降24.1%、25.0%、14.4%、38.4%、5.5%。

1-7月牛肉、猪肉、羊肉、禽肉和杂碎的进口量分别为165万吨、60万吨、23.3万吨、23.1万吨和111.6万吨,同比分别下降-9.27%、43.4%、13.2%、49.3%、5.9%。1-6月牛肉为唯一进口总量增长的肉类产品,对国内总体供求并不产出太多的影响,国内牛羊肉的价格大幅下降并非进口导致的供应增长,相反国内消费者真实的收入下降是导致国内商品和服务价格下滑的关键之所在。

图51肉类及其杂碎月度进口及价格

图52肉的分类进口数量构成

图53猪肉的月度进口数量和价格

图54牛肉的月度进口数量和价格

乳制品进口,7月进口23.0万吨,同比下降4.2%;1-7月累计进口143万吨,同比下降15..%,连续3年同比大幅下降,较2021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下降39.0%;按照当前的进度,全年进口量仅为245万吨,略高2016年225万吨,为近8年来的最低水平。乳制品进口量的大幅下降显示过去三年经济的急剧下行带来的居民消费能力的下滑。

从进口金额来看,7月进口的10.27亿美元,较上年上涨15.79%,为全部农产品进口总额的5.8%;1-7月进口总额为64.62亿美元,较上年下降18.24%;较历史最高水平下降23.68%,乳制品的进口为农产品进口中的5.1%,为历史同期最低占比水平。进口金额大幅下降显示国内对高档奶粉消费能力的下滑。

月度均价为4465美元/吨,同比上涨20.8%,进口产品等级有所提升,显示国际;1-7月的平均价格为4223美元/吨,较上年下降3.8%。

图55前7个月的中国乳品进口数量及平均价格走势对比,2016-2024

图56乳制品的进口量与月度价格走势

图57乳制品的进口金额及其占全部农产皮的比重月度走势

中国企业大量海外投资,但是进口数量、金额、占比、及均价均呈现下降态势,以国内市场为主要的目标的海外乳企投资者的盈利目标难以实现,必须真正以全球市场为目标,形成真正的全球化战略格局,才能实现企业迅速增长的海外投资的目标的实现。

其中,奶粉进口7月度进口8.0万吨,同比下降11.1%;1-7月进口量为56.0万吨,同比下降22.2%,连续三年大幅下降,为2016年以来的同期最低进口量,较2021年的最高水平下降45.6%,进口乳粉的大量减少同大中城市婴幼儿出生人数相匹配,同时国内对高档奶粉需求明显减少,显示近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和消费能力的明显下滑。

进口金额7月进口额6.24亿美元,为乳制品进口比重的61.1%;金额较上年增长32.0%;前6个月的进口金额为37.82亿美元,为同期乳制品进口额的58.5%;金额同比下降22.94%;较历史最高水平下降31.9%,为201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中国经济在2018-19年达到最高水平,消费能力延续带2021年达到顶峰,其后开始迅速下滑,近年来错误的内外政策导致的普通居民收入和整体经济下行。

进口均价月度7843美元/吨,同比上涨48.46%,为历史高位水平,黄金价格高涨,美元贬值,世界通胀的爆发时代的奶粉价格上涨的关键因素;前7个月的均价为6753美元,同比下降0.92%。

7月奶粉进口完税平均价格为64.0元/公斤,同比上涨47.8%,连续三个月进口奶粉价格保持高位;国内进口奶粉的平均价为269元/公斤,最近三年进口奶粉的价格基本持平。零售价格为进口4.2倍,近期零售/进口价格比为历史低位水平,奶粉进口企业的利润率和盈利能力出现明显的下滑。进口奶粉利润的下滑也证明当前的社会总需求及需求能力的下滑。

原料乳进口为15.0万吨,较上年持平%;累计进口97.0万吨,较上年下降10.2%

图58前7个月中国奶粉进口的数量和价格走势对比,2016-2024

图59奶粉的进口数量和价格走势比较

图60奶粉进口金额及占乳制品的比重

图61进口完税价格及其市场零售价格走势对比

6其他重要食用初级农产品

1)干鲜果1-7月,进口量493万吨,较上年增长1.67%;总金额120.4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98%;金额占到农产品进口总额的9.5%。进口均价为2446美元/吨,同比上涨1.28%。进口均价再创历史新高。进口价格上涨通过价格上涨相对应,进口市场较高的贸易垄断性使得贸易商可以依据国内市场价格调整进口价格,使得其全球经营获取更高的垄断利润。

图62前7个月干鲜果进口数量和均价走势对比

7月进口量49.8万吨,同比下降20.95%;金额11.52亿美元,同比增长2.98%,进口额占到农产品进口额9.5%;平均单价2314美元/吨,较上年上涨0.90%。折合人民币价格为16501元/吨,同比上涨0.47%,为历史同月的价格新高;7月国内批发均价为7140元/吨,同比下降6.5%;进口水果是国内水果价格2.3倍。

按照当前的干鲜果的进口进度,全面进口总量达到787.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水果进口量和进口价格不断冲击历史新高,说明中国农村及农业制度的落后,导致农业及农村投资大幅下降,农村地区缺少推动整体经济发展的动力,导致中农业和农村不断落后。

图63干鲜水果月度进口金额及农产品的比重

图64干鲜水果的月度进口数量与价格

2)食糖进口

1-7月,食糖进口总量172万吨,同比增加42.2%,均价为588美元/吨,同比下降19.2%。同期国际是食糖均价为455美元/吨,同比下降7.7%。

7月,中国食糖进口42.0万吨、同比上涨281.8%;月度均价524美元/吨,同比下降19.01%。当月国际现货均价为428美元/吨,同比下降16.5%。

尽管国际食糖价格回落,但是进口食糖价格上涨明显,对国内淀粉及淀粉糖的生产起到支持作用后,淀粉糖增加对食糖替代,使得国内淀粉及淀粉糖产量保持较快增长。

图65食糖进口数量及价格走势

图66食糖进口金额及占农产品比重

7食用农产品原料进口量持续下滑,进口价格再度再创历史新高。

综合粮食、油脂与油料、干鲜水果、食糖和食用动物产品等主要食品原料的进口,1-7月,中国主要食用农产原料进口金额944.5亿美元,同比下降16.3%,占到农产进口总额的74.2%,为全部商品进口总额的7.4%。超过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

7月,进口总额129.2亿美元,同比下降12.2%;占到全部农产品进口总额的72.7%,占到全国商品进口总额比重的6.0%。

折合人民币7月,食品原料进口金额为921.4亿元,同比下降12.6%;1-7月进口6715亿元,同比下降14.5%。大量食用农产品的进口同上半年农村地区劳动者总收入-810亿元,人均收入-1012元形成明显反差。

从进口数量来看,7月食用农产品原料进口数量1750万吨,同比上涨3.2%;占到全部商品进口数量的5.8%;1-7月进口量1289万吨,同比下降1.1%,进口数量占到商品进口总量的5.9%。

月度均价为738美元/吨,1-7月均价为769美元/吨,同比分别下降14.9%和15.4%。折合人民币,月度均价为5266元/吨,同比下降15.3%;1-7月均价为5464元/吨,同比下降13.6%。

图67食用农产品的进口数量及其占全部进口商品的比重

图68食用农产品的进口金额及其占全部农产品的比重

图69食用农产品月度进口价格走势

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单独提供如此的多的出口供应,中国进口市场的多元化迫在眉睫,更重要的必须加速推动现代新技术在农业产业的中的应用,大幅推动农业生产水平的提升。

THE END
1.2024年1总体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10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639.1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8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8%;进口1,812.5亿美元,同比下降6.7%;贸易逆差98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13.5%。 10月当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52.3亿美元,同比增长0.3%。其中,出口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进口160.4亿http://www.liankur.net/home-information?title=%E8%B5%84%E8%AE%AF%E6%8E%A8%E8%8D%90&articleId=1863489356330819585
2.广东农产品:出海势头猛贸易增长快股票频道第二十一届农交会在广州举行,中亚多国农产品参展,中哈等贸易增长,广东农产品走俏国际市场。 【广东举办规模最大农业农村领域盛会,农交会成果丰硕】 2024 年 11 月 28 日至 12 月 1 日,第二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广州举行,15 国朋友受邀参加。 本届农交会突出国际元素,特设以中亚五国为主的国际合作展https://stock.hexun.com/2024-12-04/215979042.html
3.2024年110月中国肥料出口数据统计分析:出口量小幅增长招商中商情报网讯: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显示,2023年我国肥料出口量小幅增长,增至3150万吨。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国肥料出口量2590万吨,同比增长0.6%。 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库 从金额方面来看,数据显示,2024年1-10月中国肥料出口金额7021.6百万美元,同比下降1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IGIS8GQ05198SOQ.html
4.农业部发布《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5美国燃料乙醇消耗玉米是否会出现新变化,将对未来国际玉米价格产生重要影响,进而波及国内市场。国际大豆等其他大宗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也会影响国际玉米市场。此外,人民币汇率变动、原油价格走势、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等也会影响国际玉米价格走势及中国玉米进口形势,进而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影响。http://journal.crnews.net/nybgb/gg/910033_20150421093900.html
5.2024年1总体情况 据海关统计,2024年前10个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639.1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出口826.6亿美元,同比增长2.8%;进口1,812.5亿美元,同比下降6.7%;贸易逆差985.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收窄13.5%。 10月当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52.3亿美元,同比增长0.3%。其中,出口91.9亿美元,同比增长10.9%;进口160.4亿http://www.liankur.cn/home-information4?title=%E6%95%B0%E6%8D%AE%E7%BB%9F%E8%AE%A1&articleId=1863489356330819585
6.关于印发《安远县脐橙全产业链发展规划(20221.面积和产量 从面积上看,2020年柑橘种植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2021年柑橘种植面积为24.44万亩。目前,全县共有绿色脐橙生产基地12万亩,有机脐橙生产基地5600亩,脐橙种植出口基地13个、面积4万亩,农超对接脐橙鲜果直采基地5万亩。 从产量来看,2017年降为11万吨,2018-2020这三年产量一直在10万吨以下,到2021年才再http://www.ay.gov.cn/ayxxxgk/xxgkzfwj/202304/f3a3da03ef794584b393922d2182146a.shtml
7.关于2014年1(1)【◆题库问题◆】:[单选] 关于2014年1-4月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能够从上述资料推出的是:根据所给资料,回答101-105题。A.超过半数的农产品进口额同比增速低于农产品平均速度B.食用油籽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重高于上年同期C.上年同期棉花进口额低于谷物D.农产品进出口贸易逆差高于上年同期【http://www.neicha.com/62668.html
8.关于2014年1D . 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高于上年同期 参考答案:D 小麦参考解析: 本题为综合分析。 A选项:本项是简单计算,农产品进口额的平均增速为19%,增速低于19%的农产品类别有:棉花、食糖、食用植物油、水产品四类,而表格中农产品总类别共有九类,故未超过半数,所以A错。 https://www.xiaomaigongkao.com/Mobile/Ques/view/id/13437.html
9.关于2014年14月农产品进出口贸易,能够从上述资料推出的是:C.上年同期棉花进口额低于谷物 D.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差高于上年同期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延伸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单项选择题材料三: 以下哪条曲线能正确反映2009-2013年住宅用地面积的变化情况? A. B. C. D. 点击查看答案&解析 2.单项选择题材料四: 2014年1-2月,我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 (一)债券http://www.ppkao.com/shiti/8897909/
10.2012年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表分析预测华经观点中国产业竞争情报网2013-04-23 浏览:135 1-12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同比增12.9%。其中,出口632.9亿美元,同比增4.2%;进口1124.8亿美元,同比增18.6%。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同比扩大44.2%。 一、谷物 1-12月,谷物共进口1398.3万吨,同比增156.7%;进口额47.9亿美元,同比增134.2%。出口101.6万吨http://www.chinacir.com.cn/2013_fzyc/353192.shtml
11.2014年1—4月,以下哪种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同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刷刷题APP(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生刷题搜题拍题答疑工具,刷刷题提供2014年1—4月,以下哪种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同期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超过20%?A.食用油籽B.蔬菜C.畜产品D.水产品的答案解析,刷刷题为用户提供专业的考试题库练习。一分钟将考试题Word文档/Excelhttps://www.shuashuati.com/ti/40e7d7beab384c829832825aba807314.html
12.(gzsx)2014年1~4月,以下哪种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同期农产河南华图教育为您提供(gz-sx) 2014年1~4月,以下哪种农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同期农产,更多历年公务员,事业单位,教师招聘,金融银行,医疗卫生,军队文职等相关试题以及答案敬请关注河南华图教育https://ha.huatu.com/question/zJk7.html
13.中国农产品流通行业运营模式及前景发展规划分析报告20242.2.1 中国农产品生产基地分析 1、粮食生产基地 2、生猪养殖基地 3、水产品生产基地 4、奶牛养殖基地 5、优质蔬菜基地 6、绿色果品基地 2.2.2 中国农产品加工基地分析 1、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 (1)农产品加工业分类标准 (2)农产品加工企业个数 2、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34280002&efid=EPIHWETIl1ftekG1bY3hPw
14.2010年1—6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农产品产业观察2010年1—6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1-6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552.0亿美元,同比增长31.6%。https://www.chinairr.org/view/V09/201008/05-49025.html
15.2013年12013年1-4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情况 日期:2013-05-30 17:21 比增83.6%;出口22.1万吨,同比增58.0%; 大麦:进口56.6万吨,同比减48.3%。 二、棉花、食糖 棉花:1-4月,进口193.4万吨,同比减10.1%;进口额35.0亿美元,同比减28.9%。 食糖:1-4月,进口88.9万吨,同比增9.7%;进口额4.4亿美元,同比减12.7%。http://www.0898nl.com/wap/index.php?moduleid=21&itemid=272&page=2
16.第一财经研究院《跨越山海“一带一路”倡议十年报告:新丝路共“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和世纪工程。展望未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我国提出的新型国际公共产品平台,将从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更具创新与活力,更加开放和包容,为中国和世界打开新的机遇之窗。 正文 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访问期间发https://www.yicai.com/news/101889913.html
17.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天府智库2.2.3 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逆差逐步扩大 在2015 年时,我国粮食的进口量和出口量分别是 1250 亿公斤和 250 亿公斤。在 2016 年,农业贸易逆差超过了 460 亿美元,且差额不断扩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棉花、大豆、牛奶等农产品的进口量不断扩大,出口量却不断下降,造成我国自产农产品http://www.sass.cn/109001/5463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