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贸易方案范文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产品贸易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AbstractUnderthebackgroundof“the21stCenturyMaritimeSilkRoad”,therelateddataoftwenty-twoagriculturalproducttradingpartnersofChinaduringtheperiodof2007-2014wereselected,andanindexsystemoftradefacilitationwasestablished.Thenthestochasticfrontiergravitymodelwasconstructedintheperspectiveoftradefacilitation.Itwasconcludedthatthetradefacilitationlevelofcountriesalongthecoastraisedevery1percentagepoint,agriculturalproductexportquantitywouldincreaseby0.3351%.Threedifferenttradefacilitationsimulationprogramswerealsodesigned,andthedifferentspillovereffectsofChina’sagriculturalproductexportswerecompared.Finally,somesuggestionsweregiven.

KeywordsAgriculturalproductexport;The21stCenturyMaritimeSilkRoad;Tradefacilitation;Stochasticfrontier

2013年10月,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其中,“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一路”,主要通过海上航运通道和关键港口城市,包括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欧盟、南太平洋岛国和拉美七大区域[1]。当前国际贸易环境逐渐改善,传统关税贸易壁垒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然而由于通关程序、政策倾向、公共基础建设等存在地域差异,国际贸易存在很多“隐形障碍”。亚洲发展银行声称,因贸易便利化水平低而造成的交易成本占总贸易额的1%~15%,部分地区的贸易负担已经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国际贸易[2]。“一路”强调要着力解决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通过构筑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的互联互通空间网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高效配置、达到市场深度融合。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出口主要集中于少数国家和地区,与“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产品市场庞大需求不相适应。中国与“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的不断加深也为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提供了契机。为了改善当前窘迫的农产品出口境况,开辟更广泛的农产品出口市场,本文以“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视角,选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22个主要国家,通过构建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数,使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对“一路”农产品出口做出预测,并模拟三种贸易便利化水平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发展趋势,探讨沿岸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我国农产品出口预期值影响因素、贸易便利化水平提升给我国农产品贸易带来的契机。

1研究方法及变量说明

1.1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简介

Meeusen、Broeck和Aigner等(1977)将随机前沿方法与面板数据相结合,最初用于分析生产函数中的技术效率。各贸易对象都期望在既定成本下得到最大化贸易额,本质上与生产函数类似,因此可将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应用于估算贸易最佳前沿水平及贸易效率[12]。将实际贸易量、贸易潜力及贸易效率分别表示为:

式中:Tijt为第t期i国对j国的实际贸易水平;T*ijt为第t期i国对j国的贸易潜力值,表示前沿水平的贸易量,即t期i国对j国贸易可能的最大值,此时贸易非效率的影响为零,贸易被认为是无摩擦的[13]。可见,贸易潜力的概念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和传统引力模型中存在差别,前者的贸易潜力是一个最优值,而后者是贴近实际贸易量的一个平均值;TEijt表示第t期i国对j国的贸易效率;Xijt为引力模型中影响贸易量的决定因素,包括贸易国GDP水平、人口、贸易两国的距离、是否相邻、两国的贸易便利化指数等;β为待估参数;参考张燕[19]的数据处理办法,Vijt是随机扰动项,满足经典计量假设,即Vijt~iidN(0,σ2v);uitjt代表贸易非效率项,且cov(uijt,vijt)=0[20]。

利用Frontier4.1软件,使用极大似然法对式(3)进行估计,得到待估参数。

1.2贸易便利化测评体系

贸易便利化,指国际贸易各项活动中所涉及的各种程序以提高政策透明度和降低国际贸易成本[14]。参考Wilson等(2005)[15]的研究成果,以口岸效率、海关环境、规制环境和电子商务4个一级指标来衡量贸易便利化水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虽然包括欧盟,但是鉴于加入欧盟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其贸易便利化水平较高,提升空间有限,因此本文的贸易便利化研究不包括欧盟国家。其中,沿线国家中的马尔代夫、伊拉克、索马里、苏丹、吉布提等国家的数据缺失,因此,本文分析选取的是沿线的22个国家。汪洁等(2015)[16]提出将贸易便利化二级指标指数化,贸易便利化一级指标分别赋予权重:口岸效率为50%,规制环境25%,电子商务15%,海关环境10%,最终加权可得各个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1.2.2海关环境海关环境指标主要考查该国的通关费用、海关规制透明度及一国关税政策等软件环境是否清廉、是否便民,该指标得分越高,表示该国的海关环境越优,越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该一级指标由海关程序负担、关税水平、非常规支付和行贿3个二级指标构成;取值区间是[1,7],程序越简洁、关税水平越低、非常规支付和行贿越少,则二级指标越接近7。

1.2.3规制h境规制环境是对国际贸易宏观环境的衡量,包括一国规章制度的透明度、公正性、稳定性、服务性,规制环境越优良,越有利于别国投资者进行国际贸易或者投资。选取反垄断政策的有效性、金融服务的可利用性和司法独立性3个指标作为二级指标,取值范围是1~7,反垄断政策越有效、金融服务越高级、司法越公正,则二级指标越接近7。

1.2.4电子商务该指标用来衡量一国是否拥有足够的通讯信息基础设施,以及是否能够利用信息化提高商业效率及推动经济发展[13]。教育质量越高,该国参与电子商务的人就越活跃,比值越接近7;百人中使用互联网人数,此指标以互联网使用人数比例进行测算(0~100),0=没有人使用互联网,100=所有人都使用互联网。在进行贸易便利化指标测算时,将使用互联网人数进行量纲化处理,将该实际值/最大值×7,作为二级指标的数值。

基于数据的可得性,选取2007-2014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主要的22个国家的数据作为样本,将22个国家分为4个板块,东盟、南亚、西亚及非洲。东盟包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菲律宾、文莱、缅甸;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以上四国属于南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伊朗以上四国属于西亚;埃及、肯尼亚、坦桑尼亚、南非属于非洲。

2模型构建与分析

2.1贸易便利化指数测算

根据表2,可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参差不齐,平均水平为4.01。各板块国家整体比较:西亚贸易便利化水平居于首位,均值为4.52,东盟次之,南亚和非洲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比较薄弱,且低于沿线国家平均水平。单个国家来看,新加坡(6.17)、文莱(6.06)、阿联酋(5.33)、马来西亚(5.25)、卡塔尔(4.91)处于贸易便利化水平前五位,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优良条件,有益我国农产品出口效率的提高;缅甸(2.24)、孟加拉国(2.93)、柬埔寨(3.11)、老挝(3.14)、伊朗(3.22)贸易便利化水平偏低,对我国农产品出口不利,会降低我国农产品出口效率。

2.2随机前沿模型实证结果分析

(1)我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国家农产品出口模型的log函数值和单边LR检验值分别为-189.7162和59.6487,单边LR检验值在1%水平下显著,拟合的模型具备高度解释能力。

(3)贸易对象国的GDP变量(lnGDPjt)通过1%显著性检验,即贸易对象国GDP每上升1%,可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量提高0.7359%,鉴于此,农产品出口对象国可着眼于新兴发达国家,更有利于农产品出口提升。

(4)贸易对象国人口变量(lnpopjt)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有较强的正向刺激作用,弹性系数为0.3278。即农产品进口国的人口激增,当地农产品生产量难以满足本地需求,会大大提高对我国农产品的进口量。

(6)是否与我国相邻(land)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存在相当大的正向刺激作用。这也与第(5)点的观点保持一致。

(7)贸易便利度指数通过5%显著性检验,贸易对象国的贸易便利度指数每上升1%,则我国对其农产品出口提升0.3551%。相对GDP、人口、贸易距离及地理方位来说,贸易便利度水平可以通过有效投资、建设、管理在短时期内改善。根据2.1可知,非洲、南亚当前的平均贸易便利度较低,因此长期内我国可增强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网络电子板块的投资,提高该区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有效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短期内,东盟、西亚的贸易便利度水平较高,会大大减少我国农产品贸易阻力。

2.3贸易便利化模拟分析

表4呈现三种模拟方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不同效应。

从整体看,对农产品出口正向刺激最大的是方案三,此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均达到7,农产品出口增加额高达4092.9113亿美元,占2104年我国对该22国农产品出口总量的27.32%。其次是方案二,当沿线国家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到新加坡当前水平,则对我国农产品进口额会增加2993.6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9.98%。方案一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溢出效应最小,出口增加额仅提高3.25%,说明,当前贸易环境较差的国家即使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至平均水平,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正向刺激仍不明显。

从单个国家来看,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对进口我国的农产品均有显著刺激作用,其中对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的进口刺激较大,增长率位于沿线22国的前三位;增长额最快的是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可见,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后,我国与东盟的农产品贸易会更加紧密,并且东盟在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地位会日趋重要。

3结论与建议

3.1结论

选取2007-2014年中国对“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岸22个主要国家的农产品出口面板数据,将贸易便利化水平分为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建立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体系;以贸易便利化水平为视角,运用Frontier4.1软件,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设计三种模拟方案,分别模拟在不同贸易便利化水平下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变化趋势。得出以下Y论:

(1)“一路”沿线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参差不齐,平均值为4.01。东盟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略低于西亚,原因在于东盟国家中缅甸、柬埔寨、老挝拉低了区域平均水平。南亚和非洲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比较薄弱,且低于沿线国家平均水平。单个国家来看,新加坡(6.17)、文莱(6.06)、阿联酋(5.33)、马来西亚(5.25)、卡塔尔(4.91)处于贸易便利化水平前五位,为农产品贸易提供了优良条件,有利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效率的提高;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老挝及伊朗在沿岸国家中贸易便利化排名靠后,对我国农产品出口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据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结果,贸易国GDP规模、人口数量、便利化水平、与我国是否相邻均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均起到积极作用,而双边贸易距离对农产品出口起到消极影响。其中贸易便利化水平每提高1%,我国农产品出口将提高0.3351%。

(3)三种模拟方案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具有不同效应。整体来看,方案三最优,方案二次之,方案一最差,分别使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同比上升27.32%、19.98%、3.25%。说明,当前贸易环境较差的国家即使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至平均水平,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正向刺激仍不明显。若沿岸国家均大幅度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对我国的农产品刺激是异常显著的。

(4)从单个国家来看,随着贸易便利化水平提高,沿岸国家对我国的农产品进口均有正向溢出作用,其中对缅甸、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农产品进口刺激较大,出口增长率位于沿线22国的前三位;增长额最快的是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反映了东盟的枢纽地位。

3.2建议

提高“一路”沿线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改善贸易环境,降低贸易成本,促进双边农产品贸易增长的同时,也就促进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因此,把加强互联互通和贸易便利化建设作为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优先领域和重点方向。

首先,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应当增加对沿线国家经济的支持,改善沿线国家的金融环境,尤其应加快商业环境的发展,重视商业环境在贸易中的作用。其次,我国应加大对沿线国家公共基础建设的投入,加快建设高水平的公路、铁路、航空网,提高其物流运输水平,为我国农产品贸易提供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再者,要积极参与沿线国家自由贸易区的谈判,尤其是高标准自贸区的谈判,实现通关便利化,尽可能地减少国际贸易中的非效率。最后,我国应该鼓励农业科技创新,加强人文科技方面的互动,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了解贸易对象国的饮食文化,尽可能匹配“一路”沿岸国家的农产品需求。

参考文献:

[1]朱智常丁丽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发展空间研究[J].河南科学,2016(6):1005-1011.

[2]谭晶荣,潘华曦.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6(5):39-49.

[3]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J].中国经贸,2014(8):4-15.

[4]陈万灵,吴旭梅.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进口需求变化及其中国对策[J].国际经贸探索,2015(4):87-100.

[5]陈伟光.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联动[J].国际经贸探索,2015(3):72-82.

[6]谭秀杰,周茂荣.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5(2):3-12.

[7]毛艳华,杨思维.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合作与能力建设[J].国际经贸探索,2015(4):101-112.

[8]陈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引力模型“单国模式”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1):61-66.

[9]蒋冠,霍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及贸易潜力――基于引力模型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2):60-67.

[10]陈晓娟.中韩FTA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2014.

[11]王文晓,郑雅洁.中韩FTA建立对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基于GTAP模型的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3(2):74-79.

[12]刘海云,聂飞.金砖体系下中国双边出口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5(1):16-27.

[13]R凌远.中国对外贸易成本的分解及其对出口的影响――基于随机前沿引力模型[J].世界经济研究,2012(9):71-80.

[14]孙林,徐旭霏.东盟贸易便利化对中国制造业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8):101-109.

[15]WilsonJS,MannCL,OtsukiT.Assessingthebenefitsoftradefacilitation:aglobalperspective[J].TheWorldEconomy,2005,28(6):841-871.

[16]汪洁,全毅.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贸易便利化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5(6):36-46.

[17]李豫新,杨萍.新疆对周边国家农产品出口贸易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价格月刊,2015(10):86-92.

自2001年11月WTO主导下的多哈回合正式启动以来,这个以“发展”为旗帜、试图推进世界经济、国际组织和成员个体多个层面和谐共进的多边贸易谈判却始终在发展的困境中挣扎。长达七年的谈判历程中,不仅始终充斥着争吵、延期和相互指责,并且多次陷入困境,甚至2006年7月因成员间分歧过大谈判还不得不全面中止,此后召开的两次小型部长级会议也没有达成协议。因而当2008年7月29日又一次WTO小型部长级会议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骆驼似乎要被这最后一根稻草压垮了。人们开始不愿意相信多哈回合会顺利完结,甚至进一步质疑WTO存在的意义。然而,通过对会议情况更深入的审视,尤其是通过考察会议期间在一系列最富争议性且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领域取得的积极进展,我们确信,本次会议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假以时日,多哈回合必将取得突破性进展。

日内瓦小型部长级会议的重要进展

本次小型部长级会议于2008年7月21~29日在日内瓦召开,美国、欧盟、印度、巴西、中国等30多个成员派代表团参加,目的在于就多哈回合中农业与非农这两大核心议题的谈判模式达成共识,并讨论未来推进服务业、规则和知识产权等领域谈判的最佳方式。

所谓模式(Modalities),按照WTO的官方解释,是做某件事的方法。多边贸易谈判的最终目标是成员政府削减关税与补贴,并通过协议的方式将这些承诺固定下来,使之成为WTO成员必须履行的义务,因此谈判模式的作用实际上就是确定削减关税与补贴的具体方法。由于多哈回合涉及到153个WTO成员,覆盖的商品种类成千上万,最简便有效的谈判模式就是,首先确定削减公式,然后在公式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成员、对具有特殊意义的产品(“敏感产品”、“特殊产品”等)特事特办,给予一定的优惠待遇。这样,削减公式就成为谈判模式的核心内容。

在2005年12月WTO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WTO成员已经就谈判模式的一些框架问题达成了一致,并签署了协议。这些问题包括:在农产品领域,分段削减贸易扭曲的国内支持,在从价关税的基础上按协调方式削减进口约束关税,到2013年底之前平行取消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在非农产品领域,采用瑞士公式法削减约束关税,给予发展中成员和新成员特殊待遇。但是,这些一致距离削减方法的具体确定仍然差距甚远,特别是没有明确以什么公式、公式中采用什么系数来对农业和非农领域的关税和补贴进行削减。

这也正是本次小型部长级会议所要完成的艰巨任务。值得指出的是,在WTO中,几乎所有决策,尤其是多边贸易谈判协议这样的重大决策,都需要“全体一致”同意。但是为了便利谈判,WTO又建立了一种被称为“绿屋”(GreenRoom)的机制。“绿屋”原指英国剧场中供演员候场的小房间。而WTO的“绿屋”机制则允许主要谈判方成员在总干事的支持下,就有争议的问题非正式地寻求一致。

本次小型部长级会议实质上就是一次绿屋会议,讨论的是自多哈回合启动以来最具政治敏感性、最难以取得一致的议题,包括对造成贸易扭曲的补贴的限制、总体关税削减、敏感产品、特殊产品、棉花和热带产品等内容。与会的虽然只有近40个成员的政府官员,但是这些成员作为协调人(co-ordinators)几乎代表了WTO所有的重要谈判联盟。

本次会议进行的过程中,焦点始终集中在农产品领域,因此我们主要考察该领域取得了哪些重要进展。考察的方式是比较WTO成员通过协议已经锁定的承诺、本次会议预计讨论的草案和会议可能的成果。

WTO成员通过协议锁定的承诺主要体现在2005年12月WTO第六届部长级会议达成的协议(香港协议)上,它代表着成员间就多哈发展议程主要议题已经达成一致的部分,即既往成果。

会议期间(7月25日),WTO总干事拉米汇总各方面的谈判意见,就农产品领域一些未解决的议题提出一系列“参数”,形成了多哈回合协议可能达成的“着陆区”(拉米方案)。由于现在还不能确切了解所谓20个议题清单的具体内容,但我们已经知道第19个议题是导致谈判崩溃的特殊保障机制(SSM),剩下没有讨论的议题包括削减棉花补贴和地方产品名称保护(例如Parma火腿)等,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趋同的立场中包括对造成贸易扭曲的补贴的限制、总体关税削减和敏感产品等内容,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其理解为会议取得的进展。

总体上,在将香港协议、福尔克纳方案、拉米方案进行比较之后,就会发现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多哈回合可能达成的协议已经从轮廓模糊的香港协议发展至几乎在每个细节问题上保留多种选项的福尔克纳方案,并进而在本次会议上形成各方意见趋同、具体问题上目标明确的拉米方案。

对“造成贸易扭曲的国内支持”的限制所谓“造成贸易扭曲的国内支持”(OTDS,Overalltradedistortingdomesticsupport)是指黄箱(AmberBox)、微量支持(Deminimis)、蓝箱(BlueBox)三者的总和,其中“黄箱”指扭曲生产与贸易的国内支持,正式的称谓是“综合支持总量”(aggregatemeasurementofsupport,AMS)。“微量支持”指WTO允许的小额黄箱支持,目前的约束上限是发达国家不超过基期农业生产总值的5%,发展中国家不超过10%。“蓝箱”指附有产量等限制条件、从而降低扭曲程度的黄箱支持。如何削减OTDS一直是多哈回合最具争议的部分,本次会议也是如此。目前在该问题上取得的进展如下:

香港协议:承诺分段削减OTDS和AMS,但未确定具体公式与数字。

福尔克纳方案:确定1995~2000年为计算OTDS基础水平的基期:发达成员OTDS基础水平超过600亿美元,削减75%或85%;100~600亿美元,削减66%或73%;0~100亿美元,削减50%或60%。这意味着,欧盟将削减75%或85%:美国和日本削减66%或73%;其余发达成员削减50%或60%。

拉米方案:要求美国削减70%,将其“总体贸易扭曲性支持”

(OTDS)上限降至大约145亿美元:欧盟削减80%,将OTDS降至220亿欧元。

市场准入WTO成员在香港部长级会议上就平行取消所有形式的出口补贴达成协议之后,市场准入问题就与国内支持问题一起成为农产品谈判的核心。本次会议在市场准入领域取得的进展主要体现在总体关税削减、以“敏感产品”和“特殊产品”等形式提供的市场准入灵活性以及香蕉、热带农作物、优惠侵蚀等特定议题上。

第一,总体关税削减方面。

香港协议:承诺在从价关税的基础上按协调方式削减进口关税,但没有确定分段削减关税的具体公式和数字。

福尔克纳方案:发达国家最终约束关税为0~20%,削减50%;20%~50%,削减57%;50~75%,削减64%;高于75%,削减66%或73%。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层级的削减幅度为发达国家的2/3。

拉米方案:发达国家在最高农产品关税层级上(即最终约束关税高于75%)削减70%。

第二,“敏感产品”市场准入的灵活性方面。

香港协议:承诺对“敏感产品”给予免除减让或低减让,但没有确定“敏感产品”的具体选择方式、设定规模和未来自由化的方式。

福尔克纳方案:发达成员4%或6%的产品,发展中成员5.3%或8%的产品(即比发达成员多1/3)可能只要削减分段削减公式的1/3、1/2或2/3。对于这些“敏感产品”,WTO成员应通过关税配额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发达成员提供的新市场准入机会至少应相当于4%或6%的当地消费水平。

拉米方案:允许发达国家把4%的农产品关税税目列为“敏感性”。对于这些产品,发达成员应扩大其进口配额,使外国出口商获得相当于当地消费水平4%的新市场准入机会。

第三,“特殊产品”市场准入的灵活性方面。

香港协议:承诺给予发展中成员关税减让的灵活性,但没有确定其具体设定方式、规模、自有化程度以及能否自动适用于特殊保障措施。

福尔克纳方案:基于粮食和生计安全以及农村发展的需要,发展中国家可以将10%~18%关税税目的农产品纳入“特殊产品”,其中6%的产品可以完全豁免关税减让,也可以所有产品都进行关税削减,但不管哪一种情况,“特殊产品”的平均关税削减应达到10.5~14%。在此基础上,新加入成员“特殊产品”的数目可以增加10%,平均削减的关税水平可以降低10%。

拉米方案:只有发展中成员可以在为了粮食和生计安全以及农村发展的目的时享受关税减让规避。允许发展中成员把15%的农产品关税税目列为“特殊产品”,其中三分之一可以享受关税减让完全豁免(即全部农产品关税税目的5%)。所有的特殊产品(包括豁免关税减让的产品)的平均关税削减为11%。最近加入WTO的成员方(例如中国)将被允许将农产品关税税目的13%列为特殊产品,平均关税削减10%。

第四,热带农作物、香蕉和优惠侵蚀方面。

本次会议在更广泛的热带农产品贸易问题上也取得了“新兴共识”,在此共识下,当前进口关税低于20%的热带作物将获得免征关税的待遇,关税高于20%的则将在五年内削减关税的80%。柳暗花明又一村

令人惋惜的是,在取得如此多进展之后,会议仅仅因为成员间在特殊保障机制触发条件方面的分歧而最终未能达成协议。正如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所言,这是一次悲壮的失败,但是它敲响的不是多哈回合甚至WTO的丧钟,而是呼唤诸多的WTO成员作出切实努力,推动多哈回合继续前行。

【关键词】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日趋紧密,有关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的研究成果也颇丰硕。特别是在2001年中国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后,掀起了对该领域的研究热潮,涌现出了一大批论文和著作。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

一、关于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关系的研究

二、关于影响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因素的研究

转贴于

三、关于CAFTA建设对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国平,李见明,马腾飞.“早期收获”计划与云南——东盟农产品贸易.东南亚,2007,(1).

[2]陈俊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分工研究——兼论广西的应对策略.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

[3]郑一省.中国与东盟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当代亚太,2002,(1).

[4]孙林,李岳云.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折.世界经济研究,2003,(8).

[5]朱允卫.中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农业经济问题,2005,(7).

[6]李欣广等著.中国——东盟经济双向开放与国际经济合作.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7]孙笑丹.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产品出口结构比较研究.当代财经,2003,(3).

[8]彭茵.中国东盟农产品贸易问题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9]周建明,俸克昭,朱汉文.21世纪广西与东盟贸易发展趋势分析.青海民族研究,2007,(4).

[10]卢肖平.中国——东盟农业合作.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

[11]韦红.地区主义视野下的中国——东盟合作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12]吴士存,朱华友.五国经济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13]刘仁伍.东南亚经济运行报告(2006).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影响

随着中国农业市场化程度和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规模在逐渐扩大,总体上呈持续、稳步增长的态势。2001—2007年,农产品出口额基本以两位数的速度递增,年均增幅达到16.3%;2008年以后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增长缓慢。

随着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辽宁省的农产品出口面临着新型贸易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绿色壁垒、贸易救济措施、社会责任壁垒等。这些新型贸易壁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辽宁省农产品出口的发展,要保持辽宁农产品的出口优势,必须了解新型贸易壁垒的特征及对辽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表现形式

1.绿色技术标准

绿色技术标准是指以保护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生命健康、安全为由制定的环保技术标准,以此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中国农产品出口遭遇技术标准限制主要是产品标准和包装标准,产品标准主要是规定农产品具有的特性,例如对农药的最高允许残留量标准、有害重金属元素、有毒物质、性能要求等。

2.绿色包装制度

绿色包装制度是指规范商品包装物、包装材料要符合节约资源、减少废弃物、易于回收再利用或降解、对环境无污染的有关包装方面的法律、规章。发达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以推行绿色包装,并赋予绿色包装强制约束力。绿色包装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绿色包装又是一种高成本包装,它需要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工艺,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的竞争力,产生了不平等的国际贸易竞争。

3.绿色卫生检疫制度

许多发达国家对进口的产品制定了严格的卫生检验检疫制度,尤其是对产品的农药残留、放射性残留、细菌含量、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要求日趋严格。由于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水平不同,使得检验检疫措施成为限制产品进口的一种贸易壁垒。

4.绿色关税

绿色关税是指进口国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及动植物生命健康为由,对其认定的污染环境、危害健康的进口产品,除了征收正常的进口关税外,还另外加征环境进口附加税。发达国家通过对一些影响生态环境的进口产品课以进口附加税,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限制或者禁止该产品进口的目的。

5.绿色反补贴

一些人认为造成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把环境作为一种资源计入成本,使产品的价格发生了扭曲。环境成本包括开发、生产、运输、使用以及回收和处理商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需的费用。发达国家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者可以自由地使用公共的环境资源或者即使造成了环境污染也不支付治理费用,或者支付的费用不足以弥补使用环境资源而创造的价值,或者政府有时为此给予一定的环境补贴。

二、辽宁省农产品出口遭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

1.农产品出口市场的集中度偏高

从农产品出口贸易目标市场的结构来看,辽宁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主要包括日本、香港、韩国)、北美洲和欧洲。以大连市为例,2012年大连市农产品出口到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向日本、美国和韩国出口额均超过1亿美元,出口额占全市农产品出口额的93.42%。出口市场相对过于集中,不仅使辽宁的农产品出口容易受到贸易伙伴国因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而造成出口损失,而且过于狭窄的农产品出口目标市场也严重制约着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2.生产者和加工者的环保和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虽然目前辽宁省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整体而言,我省经济发展仍然停留在以消耗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上。除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外,农产品污染还来自于农产品生产加工过程中过度使用化肥、农药、添加剂、填充剂、处理剂以及贮藏、运输、包装、销售、消费过程中的污染。

3.国际条约和协定中有关条款的缺陷

允许成员建立比有关国际标准更为严格的措施。如《卫生与动植物检疫措施协议》(《sPS协议》)甚至允许成员在没有科学依据的情况下,临时采取高于国际标准的措施。很明显,该条款有利于那些既掌握高科技又有经济实力的发达国家,而不利于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另外,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中,发达国际始终起着主导作用,而发展中国家因为技术、人才的缺乏,不能有效地参与到国际标准的制定中来。因此,许多国际标准的制定偏向于发达国家一方,这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是极其不利的。

三、辽宁农产品出口应对新型贸易壁垒的对策

1.应对技术壁垒的对策

一方面,加强对技术壁垒的战略性研究。辽宁应针对农产品出口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分析,组建专业的队伍研究最新的技术壁垒动态,建立技术贸易壁垒数据库,逐步建立完善的技术壁垒防御体系。另一方面,建立健全配套联动机制和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辽宁省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应建立强大的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平台及技术性壁垒预警机制,这样有利于辽宁出口企业及时了解出口市场所要求的国际标准及认证制度。

2.应对绿色壁垒的对策

一方面,建立绿色农业标准体系。严格控制农产品质量,使之达到国际标准。辽宁省在某些农产品质量方面已经达到了国家的标准水平,但是各国家的标准并不相同,应努力与国际接轨,切实提高农产品竞争实力。另一方面,走绿色品牌产业化路线。通过整合辽宁省特色资源发展农产品产业链,打响辽宁省的特色农业招牌。例如东港的草莓、岫岩的食用菌、凌源的花卉等,都是辽宁省的特色资源,如果在此基础上发展产业链,进行精深加工,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

3.应对贸易救济措施的对策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是研究农产品贸易问题的基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体系不完善。目前编制并公开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的机构只有商务部,从2002年1月起在《农产品进出口月度报告》中公开农产品月度出口价格指数;从2005年2月开始进、出口双向价格指数。

一、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体系现状

事实上,FAO曾经编制并公开过各国农产品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根据FAO贸易年鉴的解释,由于缺少新独立国家在1989-2001年间贸易统计数据,FAO暂时中止(temporarilydiscontinued)了对按照大陆(bycontinent)区分的各国农产品贸易指数的测算。这对于保证各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数据的完整性是不利的。

国内机构中编制并公开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的部门只有商务部。从2002年1月起,商务部开始在《农产品进出口月度报告》中公开农产品月度出口的单向价格指数;直到2005年2月才开始同时进、出口双向的价格指数。此外,商务部还针对农产品的主要进、出口市场分别测算得到针对主要贸易市场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特别地,从2005年6月起商务部针对某些重点产品进行测算,在重点产品层次上得到进、出口双向价格指数。这样商务部编制并的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体系是包括总体、重点国别地区和重点产品三个层次在内的指标体系。

二、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测算方法回顾

鉴于目前编制并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的机构只有WTO和中国商务部,本文首先对上述两个机构采用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测算方法分别做出讨论。

2.商务部的贸易价格指数测算方法商务部编制并公开的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数据使用帕氏公式测算得到。就测算方法而言,除了在《农产品进出口月度报告》中注明其报告的价格指数为全样本指数外,商务部并没有对价格指数的具体测算程序进一步解释。考虑到帕氏公式为固定权重的指数公式,公式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只有在考察期内价格指数的数量权重变化不大的情况下,使用该公式得到的价格指数结果才能较为客观的反映我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的综合变动规律;否则使用固定数量权重的价格指数公式进行测算是有风险的。

由于国别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的测算方法同样适用于农产品贸易价格指数的测算,作者将考察的范围扩大,对国别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的测算方法做出讨论。除WTO和商务部外,目前测算并国别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的国际组织有UNCTAD、IMF和WB等;国内机构包括海关总署和国家统计局。其中只有海关总署对其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的测算方法做了说明。

3.海关总署的贸易价格指数测算方法海关总署从1994年开始试编我国的对外贸易指数,这也是国内指数编制方面的最早尝试。2000年海关总署对贸易指数的编制系统做了修订,并于2003年正式启用新方案编制我国对外贸易指数并在内部资料上刊登。2005年起海关总署正式编制出版《中国对外贸易指数》月刊,并在季末和年末编制季度和年度指数增刊。

海关总署的《中国对外贸易指数编制说明》是目前所能见到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编制说明中最为详细的一个。根据编制说明的解释,海关总署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采用费氏公式编制。价格指数测算之前首先对样本数据做筛选,根据最详细的海关进、出口记录计算出同种产品的价格变异系数,从中挑选出部分HS的8位税目上的产品作为计算样本,样本覆盖率占全部贸易产品的70%以上。获得测算样本后,在HS的8位税目数据上计算单位价格指数,然后使用费氏公式测算得到6位税目上的价格指数,进而向4位目、2位目和全部贸易产品汇总,最后得到我国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

三、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测算方法评析

现有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测算方法并不完善,不能满足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测算的实际需要。海关总署的贸易价格指数编制程序较为细致,对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的编制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1.海关总署贸易价格指数测算方法的优势海关总署的指数测算方法有三个显见的优势:

一是其公开的对外贸易价格指数使用费氏公式测算得到,这种同时考虑两期数量权重的价格指数公式避免了固定权重公式对指数测算结果可能造成的影响。

二是海关总署的价格指数测算建立在8位税目数据基础上,因此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价格指数的混频程度。农产品的经济属性差异大,在8位税目数据层次上进行指数测算的数据处理思路对农产品价格指数的测算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三是海关总署的价格指数测算程序从8位税目数据开始,进而向6位目、4位目、2位目和全部产品汇总。这种测算程序反映了指数在层级之间的递推关系。农产品的多样化特征显著,使得分类价格指数更能反映农产品贸易价格的变动规律。价格指数在层级之间的递推关系为建立农产品分类指数提供了思路。

2.海关总署贸易价格指数测算方法的不足借助变异系数指标,海关总署在全部贸易数据中人为地剔除了某些税号上的数据。这种数据处理方法显著降低了数据的变异程度、有利于价格指数的测算;但同时具有两个明显不足:

一是这样得到的价格指数不再是全样本指数。仅仅根据变异系数剔除数据,有可能导致某些重要信息的丢失,从而无法全面、客观反映全部贸易品价格的综合变动规律。

二是参与测算的样本数据占全部贸易产品的70%以上,从一定程度上讲属于固定权重的指数测算方法。这种人为剔除数据的处理方法存在的问题是,对贸易产品结构变动产生的影响估计不足。如果贸易产品结构在考察期间变动显著,则价格指数的测算结果无法反映贸易品价格的真正变动规律。

四、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指数测算中的关键问题

1.建立农产品分类指数。农产品范围广、产品经济属性差异大,使得分类指数更能客观反映农产品对外贸易价格的变动规律。

2.选择合适的价格指数测算公式。可供使用的指数公式很多,不同的指数公式具有不同的统计性质,因而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价格指数测算公式做比较,并对使用不同公式得到的结果做出预期。根据研究的具体需要选择某一个或某几个指数公式用于农产品价格指数测算。

3.测算全样本价格指数。这种处理方法会将很多变异较大的数据包括在内,但是避免了人为剔除某些税号上的数据可能导致的某些重要信息的丢失,这样得到的价格指数结果能够更为客观的反映农产品贸易价格的综合变动规律。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生态农业

绿色贸易壁垒,也称绿色壁垒,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一国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由而制定的一系列环境贸易措施,通过颁布复杂多样的环保法规、条例,建立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和产品包装要求,实施繁琐的检验认证和审批程序,推行环境标志制度以及课征环境进口税等方式对进口产品设置的贸易障碍,使外国产品无法进口或进口时受到一定限制。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业的出口有较大影响,我国出口额出现了暂时的增速缓慢甚至下降。我们应该认清绿色壁垒的内涵,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绿色壁垒所带来的影响,同时提高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力。

一、积极发展生态农业,构建和完善农产品标准体系

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政府要认真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积极倡导绿色生态农业,对不利于环境保护的农业实施收缩战略。制定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应以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为依据,尽量等同采用;从国际贸易角度来开展标准化活动,使省级标准、行业标准与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协调,及时掌握国际标准的动态及其指定背景;建立先进完备的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体系。

二、建立绿色壁垒预警机制

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承担起建设专业信息中枢的使命,加强对国外环保认证标准的研究,收集国外的绿色壁垒措施,建立绿色壁垒信息中心和数据库,对绿色壁垒给我国出口商品和市场带来的现实和潜在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对国外可能实施的新的技术、标准和法规有所估计和预测,快速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措施。

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决定着未来农产品的份额和农业发展的前景。因此,政府应鼓励企业加大项目科技投入,提高项目科技含量,从而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效益,进而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增”目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应抓住科技示范园建设的契机,以科技推广为重点,不断加强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的引进、示范、推广工作,提升科技开发水平,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是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有效手段。我们应密切跟踪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标准和认证制度,从源头抓起,实现用标准贯穿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消费等各个环节,加快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四、完善外贸体制,实施绿色营销战略,形成强大合力

五、加大科技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如何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促进他们更好地接受现代知识、技能和信息,始终是我们破解绿色农业壁垒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必须加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因地适宜、因材施教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面得知识和各类蔬菜、优质粮食、养殖、加工等绿色技术和标准化生产的培训,使农民对科学种田,向土地要效益,向环境生态要效益有更形象的认识。通过项目的培训活动,使农民受益,使农民及时掌握各项农产品绿色栽培技术和畜禽绿色养殖技术,聘请专家进行培训与现场指导、答疑,给农民下发种植、养殖等各类科技书籍,加大资金投入,在省内各个农村社区建立小规模型的农科图书室,并进行适当的培训指导。

【参考文献】

[1]方明:我国农产品贸易中的绿色壁垒问题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5(1).

关键词:山东省;对外贸易;逆差

Theanalysisofforeigntradeinfluencefactorsofagriculturalproductsinshandongprovinceduringthetransitionalperiod

chulixia

(SchoolofBusinessinLiaochengUniversity,Shandongliaocheng252059)

Abstract:Throughtheeconomictransformationofforeigntradeofagriculturalproducts,findouttheproblemsexistinginthedevelopmentofforeigntradeinShandongprovince,anditanalyzestheinfluencefactorsofincreasedimportsandexportstoreduce,incombinationwiththespecificsituationoftheforeigntradeofagriculturalproductsinShandongprovince,analysishowtoimprovetheagriculturalproductsexportinShandongprovinceintheforeigntradedeficitsituation,conformtotheShandongprovinceagriculturalproductsinthedevelopmentofforeigntradepolicymeasuresareputforward.

Keywords:Shandongprovinceforeigntradedeficit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然而,从2004年开始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一直出现逆差,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尽管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至2013年实现了“十连增”,但是现在粮食的自给率却已经开始下降,耕地和水资源日趋紧张已成为制约粮食生产的重要因素。从2004年到2012年,我国粮食进口获得“九连增”,2012年是我国历史上粮食进口最多的一年,其中,农产品出口632.9亿美元,进口1124.8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91.9亿美元,同比扩大44.2%。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进口大豆6338万吨,但是国内大豆产量仅有1200万吨,对外依存度高达80%以上。进口大豆的数量在过去13年间翻了6倍。而作为我国农产品贸易第一大省的山东省,在2011年农产品出口实现13连冠的基础上,进口规模首次超越出口,出现历史上的首个贸易逆差。因此在当前经济转型期,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对外贸易中改善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逆差现状,更大程度的提高我省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充分发挥我省农产品的优势,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山东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现状

我国农产品贸易在2004年首次出现逆差,而在山东范围内,进口反超出口晚了7年。山东既是农业生产大省,也是农产品出口大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口岸,气候适宜,地理条件优越,农业基础良好,具有农产品出口的优越自然条件。山东省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在国际贸易中占有比较优势,农产品贸易额占到全国比重的25%左右。但从近几年山东省农产品贸易的总体形势来看,进口速度增速比出口快,进得快出得慢,已使山东步入农产品逆差阶段。

2012年,山东农产品出口企业稳中求变,克服外需疲软、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减弱、贸易摩擦加剧等不利条件影响下,出口总额超150亿美元,连续13年领跑全国。虽然山东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仍很明显,说明我省的经济发展结构可能在不断地完善、调整,但是同时逆差依然存在。所以,在开放环境下,我们应该谨慎对待,一定要把握好农产品进口的可靠均衡点,进口过少不利于缓解国内供需压力,进口过多将冲击将我国农业种植的稳定性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在我国农产品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的背景下,必须合理安排农产品进口结构,认真研究并对待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问题。

二、山东省农产品对外贸易存在逆差的原因分析

山东省农产品贸易出现逆差,其具体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结为两点就是出口减少和进口增多,其中主要原因是由于出口的减少。

(一)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减少大致受自身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的影响,其中,自身因素主要包括农产品的品质、品牌,政府效能等,而外在因素则包括宏观经济环境波动、生产要素成本高低以及经营管理水平等。

1、自身因素

(1)农产品技术含量低

农产品技术含量低是制约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山东省虽是我国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基地,但由于科技水平相对落后,出口产品大都以初级产品为主,深加工程度较低、附加值不高,出口产品结构也不够合理。在山东省农产品深加工的过程中,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由于我们的新品种研发、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所以目前有许多核心技术仅仅是在模仿国外企业,导致我省的农产品出口始终得不到良好的发展。与此同时,地方的农业结构调整总是强调数量而忽视质量,市场开发和产销协调工作较为滞后,导致普通产品多、新型产品少,低档和劣质品多、高档和优质品少,增加了农产品的供求矛盾和经营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山东省农产品的市场形象。

(2)企业品牌建设滞后

目前,山东省出口的农产品大多数是贴着外商的品牌出口的,自主品牌的比例较低。农产品贴牌出口,使得定单数量和价格基本受外商左右,导致出口市场和消费群体不稳定,再加上国内农药、化肥、种子等价格的上升,靠贴牌生产所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少。具体说来,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普遍缺乏品牌意识,战略眼光短浅,建设品牌的积极性不高;有的企业虽然认识到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因为投入大,短期经济效益不明显,因而缺乏主动性。其次,我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技术力量薄弱、设备落后、研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导致创牌企业的后续资源不足,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步伐缓慢。加上各方保护品牌的力度不够,使得在企业改制以及与外商合资、合作的过程中,闲置、浪费注册商标的现象时有发生,阻碍了品牌的发展。

(3)出口市场过分集中,潜在风险较大

目前,山东省农产品出口的市场结构不合理,市场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而对东欧、中东、拉美、非洲等地区的出口较少。这种过分集中的市场格局,使出口容易受到发达国家农业保护主义措施的冲击,导致其他国家对我省农产品的禁止进口、退货和索赔事件时有发生。同时,我省环保水平比较低,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以及组成成分、包装、贮藏等存在诸多不利于环保的因素。从总体而言,过分集中的出口市场使得绿色壁垒等非关税措施对我省农产品贸易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远大于正面效应。

(4)产业升级转型滞后

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省还未完全实现从数量增产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变。在保证供需平衡后,如果继续盲目追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必然导致价格下降,而且使土地、劳动力等资源不能实现优化配置。此外,受传统小规模分散种植的影响,我省建立大规模、专业化的农产品出口基地比较困难,实施科学耕作制度和先进管理的条件也不是很成熟。同时,由于订单不规范、技术不到位等因素,出口农产品的整体效益较低,加上受劳动力成本和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一时难以形成较大规模的优势产业。

(5)政府职能低效

市场信息是农产品出口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及时有效的信息是企业赢得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关键。而目前,我省农产品出口信息服务与扩大农产品出口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一是信息资源分散,缺乏统一的农产品出口信息资源协调机制,各部门现有信息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二是没有建立农产品出口信息制度,企业无法获得及时、有效、权威的国际农产品供求信息、政策和质量卫生标准等动态;三是有关政府部门的信息服务工作机制还不够完善。如:还未建立针对扩大农产品出口的信息收集、分析和预警监测等服务体系;缺乏服务于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市场开拓、出口促销、国际市场监测预警、技术推广、培训等方面的机制;农产品出口应急机制不健全,缺乏处理突发性灾害、公共安全卫生事件和紧急贸易摩擦等突发性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和贸易救助措施等。

2、外在原因

(1)新贸易保护主义日益严重

绿色壁垒以其隐蔽性强且易于操作,引起矛盾的目标比关税壁垒小得多等优势,越来越受到各贸易国青睐。当前,各国纷纷以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社会责任、知识产权等形式保护本国农业。比如美国的《食品安全现代化法案》,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以及欧盟推出的新食品安全法等,这一系列不断变更的要求提高了进口农产品检验检疫标准,直接限制了我省农产品的出口。

此外,严格的环保标准也削弱了山东省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优势。在传统的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山东的花生、茶叶、柳编制品等产品都处于优势地位。但是,由于发达国家提出自然食品、生态食品等口号,对产品的包装标准也提出要求,使得山东省农产品目前难以达到发达国家的要求。总之,“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日渐严苛的国外市场准入门槛限制了农产品的出口,并随着全球经济的低迷而蔓延和滋长。

(2)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外需减弱

(3)人民币升值

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导向型行业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价格的相对提高,这意味着中国产品在国外价格竞争力的下降。农产品生产及加工企业总体利润水平低,人民币升值压缩了出口农产品的利润空间,对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产生很大影响,是影响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而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中大多数是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这些企业是靠价格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人民币升值使其成本增加、利润下降,最终导致出口减少。

(4)国内生产要素成本上升

除上述因素外,中东局势依然动荡、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运行、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通胀压力、宏观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通胀预期、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等诸多因素都会对农产品出口造成不利影响。

(二)进口增多的主要原因

1、国内资源有限,对外需求增长迅速

从进口的具体品种来看,我国进口的产品主要集中土地密集型作物上,即亩产量较低并不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品种上,而出口农产品则依然集中在我国优势比较明显的蔬菜等劳动力密集型品种上。由于我国是一个消费大国,光靠国内有限的资源来满足庞大的需求肯定是不行的,必须从全球范围内在国际市场上来配置资源,包括一些农产品,特别是我们山东这样的农产品需求大省,出现逆差在所难免。山东2012年出口的都是占用土地资源较少、地产优势明显、附加值相对较高的经济作物,进口的都是土地密集型的大宗农产品,在出口综合效益不断提高的同时,进口对这个农产品加工大省、棉纺大省和畜牧大省的支撑作用越来越明显。

2、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价格增幅过大

山东省人均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在保证粮食等基本农作物供应稳定的前提下,适当进口经济作物,有利于降低农产品成本,将是加入WTO后山东省农业的必然选择。山东乃至全国出口的农产品多是劳动密集型,而进口的农产品则是土地密集型,进口这些产品有利于缓解国内粮食压力,并且可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对稳定物价也有明显的好处。

山东省耕地整体质量水平下降,导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同时因为城镇化等因素,耕地数量仍在减少,且现存耕地整体质量水平也在不断下降,从而导致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生产成本急剧上升,价格水平越来越高。并且山东农业生产具有经营规模小、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和农业科技含量低的弱势,造成同等产量下单位投入高,即生产成本高。此外,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民的不规范收费,造成农民进行生产和再生产的代价高昂,形成较高的成本外支出。所以,山东土地密集型农产品的价格近年来持续上升,至今已高出国际市场价格较大幅度,在价格方面失去竞争优势。因此,农产品进口在山东省不仅会成为常态,而且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

3、国家扩大进口的政策促进了农产品的进口

我国外贸看重的是优化结构,目前的政策是在出口保持10%增速进入一种常态后,继续通过扩大进口来加速转型升级,实现贸易平衡。中国政府网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称,在保持出口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进口,适当扩大进口规模,调整“奖出限进”、“宽出严进”的工作思路和政策体系,坚持进口和出口并重。同时,我国将调低部分商品进口关税,继续落实对最不发达国家部分商品进口零关税待遇,加快降税进程,进一步扩大零关税商品范围。国家这些扩大进口的政策都起到了促进农产品进口的作用。

四、发展山东省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对策分析

2013年年末,关于粮食安全新战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字方针”,即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所以根据现实需求,改善山东省农产品外贸逆差现状,促进农产品出口应该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提升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深化加工,强化营销,努力提高农产品行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实现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转化。

(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

要解决山东省农产品外贸逆差,关键还是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和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并鼓励大型农业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走出去。如果农业支持力度不能持续加强,大规模的农产品进口就会成为常态。因此政府要深化并拓宽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努力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继续调整农业结构、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制订农产品海外营销支持计划,在国际农产品、食品专业展会上,对中国农产品进行整体宣传,提高我农产品国际知名度。强化农产品出口的公共服务体系,整合信息资源,跟踪监测重点出口市场的动态,建立有效的国际农产品信息机制,等等。

(二)优化区域布局及产品结构

按照“比较优势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并借助发达的工业技术体系和先进的交通运输设施,使农产品实行区域化、专业化管理,形成合理规模的生产能力,从而获得高质量的产品。2013年粮食进口量仍然激增不是因为供给存在问题,而是国内外价差较大,导致国际市场上的粮食大量涌入中国。所以在今后,我省应根据各地区气候、水土等资源条件,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业生产,建立“品牌生产、外向销售”的“适地生产”结构。同时,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城市郊区与大农区、保护地与露地、科研与生产、生产与流通的关系,并采用适当的栽培方式和设施,以低成本、高效益生产出精品名牌的畅销农产品。此外,我们要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依据,对农产品行业进行全省性的统筹规划,安排农产品的沿线、沿海、沿边的发展布局。

(三)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提高国际竞争力

品牌是产品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因此,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开发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核心竞争力至关重要。我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应大力发展品质好、档次高的农产品,注重农作物的营养平衡与调节,推动农产品优质化的进程。当今的农产品已进入以品质求生存、靠品牌经营打市场的新阶段。在严峻的挑战面前,龙头企业必须尽快转变旧的观念,树立品牌意识,实现由商品经营向品牌经营的转变,从而起到更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与科技兴农紧密结合起来,使龙头企业成为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的主力军。

(四)积极推进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

政府要支持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专业商品展销会,拓宽出口渠道。要引导企业进一步完善市场开拓方式,制定详细的市场开拓规划,从市场调查、新产品开发、营销策划、产品展示与推介等多个方面进行推进,逐步推动产业发展。针对不同出口市场的需求规模、企业的不同需求,分别制定相应的市场计划。比如针对日本市场需求的变化,要引导企业及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减少生鲜类农产品的出口,加大熟制品出口的比重,加强产品的深度开发。对东南亚及港澳台等周边市场,重点发展冷冻鲜活农产品的出口。对欧美等市场,要着重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精深加工产品。

(五)严抓产品质量,努力适应国际市场变化

农产品质量是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其已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条件。提高农产品质量是提高山东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企业方面要加强其自身建设,确保产品质量安全。企业应建立标准化的生产基地,要做到“源头能控制,过程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察完善体系,完善从种养殖、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全过程的质量检验控制体系,并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应的弥补方案,改进生产工艺,严格操作规范,努力降低农残指标。此外,政府应制定、完善并认真贯彻实施与农业有关的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政策研究,建立农业环境管理制度。同时,发展生态农业,保证农产品质量,走可持续发展农业之路。

注释:

[1]聊城大学校级重点项目《海陆联动下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成果之一。

[1]于树青,张华芹.农产品品牌营销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3).

[2]庄佩芬.农产品出口技术性贸易壁垒问题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4)..

[3]张献奇.绿色壁垒与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J].现代企业,2008,(1).

[4]史跃林,袁隆平,官春云.农产品出口指南[M].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8,(5).

关键词:SPS措施;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国际市场

前言:自加入WTO以后,随着我国农产品出口企业更为广泛、更为深入地参与国际竞争,遭遇的贸易性壁垒也越来越多,对中国农产品的影响不言而喻。湖南省作为中国重要的农业大省之一,受到的影响比其他省份会更大、范围更广。近年来,湖南省农产品的贸易额虽然在逐渐增长,但是却不断地遭受各种贸易壁垒,导致许多产品出口遭受严格的限制,这严重影响到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利益,阻碍我省农产品出口的发展[1]。

对于农产品贸易影响的研究,国外理论和实证方面两方面都有。在这方面的研究有Oyejide(2000)[2]和Henson[3](1998)的研究,实证方面的研究方法比较多,有Disdier(2008)采用的存货方法来研究OECD国家的SPS措施覆盖率和范围,得出这些国家受SPS措施的影响最小。在国内对于SPS措施的研究主要有董银果(2009),张春雪,吴学君(2013)等,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湖南省猪肉出口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分析了SPS措施对湖南省猪肉出口企业的影响,并从政府与企业两方面提出了应对SPS措施影响的对策。段辉娜(2010)则对SPS措施对中国农产品出口影响运用局部法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SPS措施对湖南省农产品影响的研究,SPS措施对湖南省农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影响。湖南省应该从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三个方面入手,积极应对SPS措施带来的不利影响。

一、SPS措施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的影响

(一)限制了湖南省农产品的出口规模。由于当前许多国家都开始实施SPS措施,对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都带来了无法想象的压力。SPS措施的实行,不仅使湖南省出口农产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市场减少,而且给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图2.1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变动趋势图

由上图2.1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变动趋势图可以看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在SPS措施的影响下,以2004年为基期,可以看出在2004年-2007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增长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是因为SPS协议才刚通过不久,正是各国盛行SPS措施的时期。日本扣留中国食品件数由2007年的1302次下降到2008年的326次,因此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在

2008年有所上升。但是好景不长,2009年的出口规模增长率下降到-0.47%。在2010年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又有所回缓,

2011年到2013年间基本呈较平稳的上升趋势。这是因为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在应对SPS措施技术方面渐渐成熟。这足以说明了SPS措施的实施所带来的影响使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发生变化,特别是在2009年使湖南省农产品出口规模下降了20.04%。

(二)促进了湖南省农产品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SPS措施的实施过程需要经过复杂的程序,而农产品的出口关乎广大从事农业生产者的切身利益,农产品出口关系到众多农产品出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而湖南省生产的很多农产品还远远不能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出口企业和农户们的利益。农户和出口企业要想谋求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区科技的投入,引进和创造出更为先进的生产技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达到发达国家的标准,实现出口的愿望。

(三)提高了湖南省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当农产品出口企业第一次遭受国外SPS措施时可能会不知道如何应对,但是为了寻求自身的发展,企业会主动地去了解国外的标准和法律法规,寻找应对措施。据统计中国食品遭遇日本扣留数在

2004年为522件,而到2012年只有233件,下降了将近一半。这充分说明了遭受的SPS措施越多,产生的贸易纠纷越复杂,企业获得的经验就会越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也会变得更强。

二、湖南省农产品出口遭遇SPS措施的原因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发达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经济的发展,解决市场紧张的问题,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一方面,发达国家大力倡导发展自由贸易政策,在世贸组织的框架下,严格执行世贸的规则和法规,不断打开世界各国的贸易自由之门,为自己的优势产品出口打开市场;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生产成本低、劳动密集型产业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对外来产品进行各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并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机制,为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他们国家设置重重障碍。

(二)生产和操作中的技术不成熟。近年来虽然湖南省的高新技术发展迅猛,据统计2012年湖南省农机使用中的大中型拖拉机只有9.731万台,根本不能与美国这些发达国家相比。由于湖南省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太弱,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很多企业为了追求低价竞争优势,往往不注重对技术水平的投入,根据调查,因为“没有技术服务,缺乏解决方案”而遭遇新贸易壁垒的企业有40.8%,认为“技术水平差距较大,无法达到对方的技术要求”的企业达31.7%。

(三)国内外标准差异较大。世界上大多数发达国家都有一整套比较完整和分工比较明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体系,他们实施“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的监管。如美国的APUIS负责的主要是与环境卫生有关的农药残留和其他环境污染物的残留量的检测和监管。不仅如此,他们还制定了一系列比较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为农产品检验检疫、质量认证、信息服务等复杂的工作提供了详细的规章制度。有如此分工明确的监管机构的还有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中国在农产品监管方面存在着很多不足,如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技术手段差和监管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等,而SPS措施的执行标准主要是由发达国家兴起。

三、湖南省农产品出口应对的策略

[1]林玉洁.绿色贸易壁垒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与对策分析.2012

[关键词]多哈回合GTAP

[作者简介]李众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100732电子信箱:.cn;吴凌燕: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100081。一引言

从已有的成果看,以前的研究主要是基于2004年8月以前所取得的阶段成果,香港会议后,多哈回合又取得了新的进展。笔者认为,在多哈回合以后,剩下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各成员国到底需要激进的削减方案,还是需要温和的方案?这也是新一轮谈判启动以来遭遇的最大分歧,是谈判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因此,本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实现各种削减力度的方案的可能性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并就多哈回合的进展进行简单评估。

......

四政策建议与讨论

综合上面各部分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多哈回合以后的谈判中,中国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积极参与多哈回合农业谈判。尽管多哈回合屡屡受挫,谈判进展困难重重,但是,我们仍然对多哈回合农业谈判抱有乐观的态度,因为WTO不只是为了削减关税、降低贸易壁垒,更重要的是,WTO已经成为了世界范围内协调贸易政策、解决贸易争端的平台,这是任何区域性贸易组织所不能替代的。

第二,努力争取获得更大程度的“新成员”优惠。从本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不管是达成具有雄心的协议,还是达成温和的协议,中国的福利改进都是有限的,只是对个别产品部门(如粮食、油料作物)的出口会有所促进。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入世时在农产品关税削减上做出了巨大的让步,中国应该在以后的谈判中强调这一点,以争取更大程度的“新成员”优惠,这对于中国在后多哈时期保持现有的农产品竞争优势、改善中国农产品贸易状况至关重要。

第三,推进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在多哈回合已经停滞,甚至有可能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世界各国正在积极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的进程。中国也在这方面做积极地努力,并取得了一些成果,除了保持现有成果、继续推动东亚地区农产品贸易自由化进程外,还要积极推动以亚太为框架的区域贸易协定。

【关键词】农产品出口现状对策

一、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

自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贸易总额由2002年的180.2亿美元增至2011年的约500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从区域分布看,中国食品类农产品出口的主要目的地市场依次为日本、欧盟、美国、韩国和香港等;从出口食品的产品结构看,主要包括水、水产品及其制品、瓜果蔬菜及其制品,占出口食品比例的50%以上。主要特点表现为:⑴出口产品的品种集中度和市场集中度较高。2011年中国蔬菜、水果、原料类水产品对前五大出口国家的依存度分别约为45%、53%和62%。⑵主要出口产品集中于劳动密集型农产品。2011年,我国水产品及其制品、蔬菜水果及其制品、畜禽产品三大类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分别约占农产品出口总额比重的27%、32%和5%。⑶市场结构不断变化,日本市场比重下降,美国市场比重上升。中国对日农产品出口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从入世前的约30%已降至2011年的约18%,而对美国的出口额比重则上升到2011年的约12%。

江苏作为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农产品出口总量居全国第六位。2011年,江苏农产品出口额约30亿美元,为山东的五分之一,广东福建的二分之一,浙江辽宁的三分之二。出口国家和地区按照出口总量由高到低分别为亚洲、东盟、欧洲、北美洲和欧盟。江苏出口的农产品以畜产品、蔬菜等出口为主,分别位居全国第三位和第四位,其他产品规模小、品种多,在全国较有规模的包括肠衣占全国的33%、蔬菜中的大蒜占全国的10%,在世界农产品出口中的比重还是相当低。

二、农产品出口遇到的主要障碍及其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造成农产品出口下滑

2007年始于美国的世界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主要发展经济体的经济发展速度急剧放缓,甚至出现倒退;2009年末始于希腊的欧债危机更是对欧洲及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在此背景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发展出现下降,世界银行及其他一些知名评级机构不断下调经济增长预期。经济的衰退直接影响了出口需求,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增速不断放缓,该领域的贸易逆差也逐渐扩大。

(二)非关税技术壁垒增加农产品出口难度

随着近年农产品出口需求的下降,国际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各国为保护包护本国农产品市场纷纷出台一系列的非关税技术壁垒措施,如提高技术标准、加大对从我国出口的农产品的检查检疫力度、以各种理由设置一系列所谓的绿色贸易壁垒等,设置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障碍。受此影响,我国一些传统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频频受阻。如2011年1-9月,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107.1亿美元,贸易逆差为236.3亿美元,同比扩大35.9%,其中,玉米出口9.1万吨,同比下降15.6%;稻谷和大米出口31.0万吨,同比下降31.6%。

(三)极端天气影响农产品产量

受各自地理位置、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环境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近几年全球多地区旱、涝、高温、冷冻、冰雪等极端天气频发,造成严重的气象灾害,对农产品的生产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多种农产品大幅度减产,国际农产品价格普遍呈上涨态势,大豆、小麦、玉米等农产品价格上涨幅度都超过了10%。我国包括江苏省在内的大部分地区受极端天气影响,部分农产品产量也出现明显下降。在农产品产量下降、价格上升的国内外背景下,增加农产品的出口就面临着较大的困难。

(四)农产品出口屡遭各国反倾销

受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农产品的特殊性、制度差异、出口机构失衡等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一直深受各国反倾销的制约。自从中国出口的糖精钠在欧盟被反倾销起,已有超过30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出口产品进行近500余起反倾销调查,涉及4000多种商品,影响中国出口产品贸易额超过150多亿元。随着中国农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和出口的快速增长,我国农产品面对的反倾销争端将日趋频繁和激烈,可能成为今后不能回避的出口障碍。

三、国内采取的解决措施

(一)认真研究,妥善处理出口中的技术壁垒

中国重新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国后,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章和章程开展国际经济活动,按照公平互利的原则维护本国的合法经济权益。冷静、客观分析研究我国农产品出口中遇到的各种技术壁垒,科学规划和完善我国农产品生产及出口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体系,使之逐步与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及农产品有关认证体系接轨,加快中国农产品有关技术标准融入国际标准的步伐。通过技术标准的完善,加强指导,进一步促使我国农产品生产及出口企业自觉地通过产品升级、技术改造等科学措施,使自己的产品更加符合国际标准,最大限度避免受到有关国家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同时,由政府牵头,建立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体系,有序推进我国的农产品质量认证工作,加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检验工作,提高农产品检验检测能力。加强对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出口等各个环节的监督管理,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并严格执行。此外,按照国际通用的劳工标准,加强对农产品生产及出口企业的用工管理,进一步完善我国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加大法规的执行监督力度,尽可能避免国际贸易中的劳工方面遇到的壁垒。

(二)积极应对,做好农业生产减灾工作

(三)积极应对反侵销

根据我国农产品面临的反倾销实际情况,中国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应对,减少外国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反倾销。通过政府间的各种磋商,加大我国农产品的对外宣传;建立初期反倾销防范机制,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预警预报机制,通过监控对有关信息进行收集、整理;调整农产品贸易战略,引导企业实施多元化出口措施,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防止出口过于集中所造成的风险。

同时,树立农产品出口企业的主体意识,提高企业的应诉能力,指导企业运用世界贸易组织的国际贸易规则,积极应诉反倾销案件。2009年,江苏盐城生产三氯蔗糖的捷康公司主动要求应诉美国337调查,取得完胜。该企业深入研究国际贸易游戏规则的做法,值得借鉴学习。同时,我国其他领域对国外反倾销案件的成功案例都值得仔细研究和学习。

四、淮安可以采取的策略

(一)发展特色农业

结合淮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农业资源及气候条件,积极发展本地特色农业,错位发展,增加本地农产品出口的核心竞争力。淮安区五大主导产业稻米、蔬菜、畜禽、水产、林木,都已形成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销一条龙格局。全区成立280多家各类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极大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金湖县把“标准种(养)、名牌精品、科技知识”、“兴农战略”作为提高农业增收的重要手段,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加快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盱眙县以盱眙龙虾为突破点形成特色农业产业化格局。清浦区按照“产业化提升农业”的思路,推动农业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些特色农业发展举措,促进了淮安本地特色农业的发展。

同时,淮安的特色粮油、蔬菜、淡水产品等均有较好的特色,具备了加快走向世界的条件和基础,关键是如何通过品种和技术的创新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通过专业化和标准化生产规模化水平,从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加速培育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

淮安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大多数企业农产品的加工技术工艺落后、小企业数量较多且无序恶性竞争,市有关部门要统筹规划,科学管理,实现生产要素资源合理的配置,结合淮安农产品生产及出口实际情况,加快淮安农业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淮安农业龙头企业在数量、规模、科技含量、辐射力和出口带动力上均与苏南苏中地区存在较大的差距。应根据区域特色及农产品出口情况,与出口农产品基地建设相结合,通过适当的政策扶持,同时引导各类资本向龙头企业集中,加快外向型农业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发展,迅速提高农业龙头企业的数量与农产品加工水平,特别是要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农业龙头企业,形成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的比较竞争优势。

(三)加强品牌建设和保护

[1]邵桂兰,孙凯,宋祖德.农业保护政策对农产品贸易摩擦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8(07).

[2]李延.我国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探析及应对措施[J].商场现代化,2007(36).

[3]王滕.我国农产品贸易争端解决主体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

[4]侯云先,李晓红,林文.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贸易技术壁垒攻守战略[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2).

THE END
1.>图说市场商务预报网是商务部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以城乡市场监测统计信息服务体系数万家企业直报数据为信息来源,定期发布18大类近200种商品的期现货价格,重要商品的订单、库存数量与分析,热点品种的预测预警,以及10大类市场指数指标数据。同时商务预报网还提供农产品行情分析、农产品出https://cif.mofcom.gov.cn/cif/html/home_mobile/app_tushuo/2024/12/1733445670279.html
2.农产品价格全国农产品行情农产品批发价格查询惠农网提供实时精准的农产品价格行情查询功能,用户可以查询全国各地水果蔬菜、畜牧水产、农副产品、苗木花草、农资农机等农产品的价格行情走势,为农产品买卖提供定价依据。https://m.cnhnb.com/hangqing/
3.中国农批价格指数平台中农批区域指数 中农批综指 华北综指 华中综指 华东综指 华南综指 中农批蔬菜指数 中农批水果指数 中农批畜产品指数 中农批水产品指数 中农批鸡蛋价格指数 117.30 2024-12-07 中农批猪肉价格指数 47.29 2024-12-07 中农批苹果价格指数 86.83 https://wpi.cawmdata.com/
4.中国价格信息网首页 农产品 食品 农资涉农 建材房地产 金属 能源 汽车 行业分析 综合价格 历史数据 数据报表 专项服务 11月下旬全国各省区水果价格发布时间:2023-12-04 09:17:02 采价时间:2023年11月25日 品种名称 梨 苹果 香蕉 西瓜 橙子 规格等级 鸭梨 一级 红富士 一级 国产 一级 普通西瓜 国产 一级 计量单位 元https://www.chinaprice.cn/sysp/51113.jhtml
5.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价格走势与价格管理革新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价格走势与价格管理革新 作者:王万山 伍世安 机构地区:[1]江西省农业厅 [2]江西财经大学 出处:《价格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12期39-41,共3页 关键词:WTO 中国 农产品 价格走势 价格管理 分类号:F323.7[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参考文献: [1][J].Chinese Rural Economy,http://mqikan.cqvip.com/Article/ArticleDetail?id=4817363
6.2020年全国农产品集贸市场年度价格国研网数据库《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21》 >>阅读全文 相关文章 2020年全国农产品集贸市场月度价格(1月份) 2021-10-21 2020年全国农产品集贸市场月度价格(2月份) 2021-10-21 2020年全国农产品集贸市场月度价格(3月份) 2021-10-21 2020年全国农产品集贸市场月度价格(4月份) 2021-10-21 2020年全国农产品集贸市场月度http://drcnet.hbsti.ac.cn/DRCNet.Mirror.Documents.Web/DocSummary.aspx?DocID=6264394&leafID=16694
7.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中国统计数据库《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23-Excel-32》数据清单 1 统计图 1-1 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指数走势图 图1 1978—2022年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 图2 1978—2022年种植业产品生产 11月21日885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23 阅读全文 全国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22 《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https://www.shujuku.org/tag/%E4%B8%AD%E5%9B%BD%E5%86%9C%E4%BA%A7%E5%93%81%E4%BB%B7%E6%A0%BC%E8%B0%83%E6%9F%A5%E5%B9%B4%E9%89%B4/
8.2001~2011年中国与国际市场主要粮食产品价格比较2011~2012年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与国际竞争力 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步伐放缓,同时,新兴市场经济体通胀持续走高,发达国家通胀压力逐步显现。在这种全球背景下,一方面中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突破1500亿美元大关,再次创造了历史新高;另一方面,中国农产品贸易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尤其是全球性流动过剩等因素造成物价较快https://www.pishu.com.cn/skwx_ps/multimedia/ImageDetail?SiteID=14&ID=12436242&ContentType=MultimediaImageContentType
9.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价格信息系统食用油价格指数 122.93 -0.14 新闻资讯 佛山中南市场:猪、牛、羊交易情况一周分析(11月25日-12月1日) 12-06 包头友谊:一周行情分析(11月30日-12月6日)12-06 威海水产品批发市场:(2024.11.30-12.6)市场行情简析12-06 长沙马王堆农产品股份有限公司一周水产品行情分析12-06 苏州南环桥市场:2024年11月水https://pfsc.agri.cn/#/indexPage
10.基于农产品收入保险的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问题研究摘要:从我国现行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现实意义出发,分析建立农产品收入保险对深化农产品价格机制改革的作用,提出通过借鉴西方国家先进经验、加大政府财政政策的支持力度、完善农产品交易市场、建立全国性的信息采集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制定有效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等措施来发展农产品收入保险,从而助推农https://x.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filename=JGYK201711006
11.数据库导航EPS数据平台 中国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库 校外访问方式 本库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校外远程访问① 智能网关② 校外访问控制系统 资源简介 收录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全国平均值,34个大中城市以及大中城市平均值的统计数据。主要内容包括种植业农产品的成本收益情况、费用和用工情况、化肥投入情况,饲养业农产品、畜产品的https://ecollection.lib.tsinghua.edu.cn/databasenav/entrance/detail?mmsid=991021764082603966
12.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种植业:粮食国家统计局中国宏观.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种植业:粮食,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s://d.qianzhan.com/xdata/details/781515a957cc02a9.html
1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0第22期(总期22期)在线培训课程要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要发挥创新驱动作用,推动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方向发展。要加快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让宁夏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市场。 习近平指出,要推动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坚持问题导向,有的放矢https://www.zzqyj.net/?list_89/1226.html
14.中国农产品价格数据库中国农产品价格数据库,主要包括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集贸市场价格。农产品生产价格是农产品生产者农户和农场直接出售其产品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它是农产品集贸市场价格、批发价格和消费价格形成的基础和前提。 3数据信息 4、数据库目录 注:详细数据表单可与运营人员联系获取。 5、数据预览 6产品报价 产品根据 数https://www.163.com/dy/article/GOA0UJ9B05328NJB.html
15.专题数据库题录详情GB/T 31082-2014 展览会数据审核规则 现行 GB/T 31282-2014 品牌价值评价 互联网及相关服务 现行 GB/T 31044-2014 品牌价值评价 银行与保险业 现行 GB/T 31046-2014 品牌价值评价 交通运输业 现行 GB/T 31047-2014 品牌价值评价 食品加工、制造业 现行 GB/T 31045-2014 品牌价值评价 农产品 现行 GB/T https://www.spc.org.cn/thematicdatabase/detail?theme=18
16.苹果大数据苹果产业数据专题库苹果产业专题数据库包括苹果全产业链的相关的数据库,具体包括:农情气象数据库、农产品价格数据库、农业知识数据库、农业机械数据库、种质资源数据库、主产区县社会经济数据库、种植业生产数据库、农业经营主体数据库、农情长势数据库、生产经营主体数据库、农产品成本收益数据库、农产品贸易数据库、农产品电商数据库、农http://m.agdata.cn/newsdata/getagdatanewsdetails-807.html
17.中国农产品行业发展状况与消费者行为调研数据统计数据本主题内的数据 农产品行业核心数据 2024年网民农货消费行为调研 2022年网民农货消费行为调研 2021年网民农货消费调查情况数据主题包图表报告形式呈现本主题所有数据 本数据主题包包括 中国化妆品行业 主题下的 33条 数据包含总体概述、化妆品核心数据、典型企业等数据。 3633 PPT、PDF下载 数据来源 价格: 899 立即https://data.iimedia.cn/data-classification/theme/44278903.html
18.[详细完整版]农产品数据库.doc农产品数据库资源求就jsp与access数据求就jsp与access数据库.doc库 .doc 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列表.xls 浏览:0 整合网上资源,收录全国2778个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清单,包含每个省的地标农产品名称、所在地、产品编号、证书持有人。 QT开发:TCP文本通信 浏览:0 在QT中实现TCP通信 https://download.csdn.net/download/qq_43934844/85664371
19.据说这是上百份稀缺数据,但还是需要谨慎使用才行[数据集] 中国各省的省会间距离(含港澳台) [数据集] 1997-2019年31省份R&D经费内部支出、全时当量、专利数、技术市场成交额 [数据集] 1997-2019年分省人力资本及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构成数据 [数据集] 2006-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 [数据集] 1988-2019年中国和世界各国对世界农产品贸易数据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4961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