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价上调,农资跟着上涨。金山农民因此叫:去年种粮刚刚有了一点效益,眼下买农资可有一半要“倒”出来了。
是真是假?去乡下田头找农民核实。昨天下午,记者驱车直奔金山区,从高速公路下来大转弯,然后往右拐走小路来到山阳镇,东方村二组的村民潘银丽和不肯透露名字的大兴村4组的张姓农妇先后证实:今年农业生产资料涨价了,政府给的去年小幅上升的粮价收益的百分之五十左右的钱,农民现在可要交给农资部门了。
听农民算细帐
下午2点半:47岁的潘银丽快人快语,在村老年活动室的门口与记者打开了话匣子。她家里种了5亩粮田,去年老天不帮忙,一熟头的稻打不上400公斤,5亩地也就收上来2000公斤的粮。粮价是上去了,但眼下正值三麦、油菜普施冬肥的时节,40公斤一包装的尿素却涨到了86元,这可是去年买50公斤的价钿。另外每包50公斤装的碳氨也从原来的20元一袋上涨到25元,还有农用薄膜也从每公斤不到9元上涨至10元,其他农药、化肥的价格都有不同程度的上扬,涨幅在10%到30%不等。
农资部门有苦衷
接着,记者又了解到,农资部门对于涨价也有苦衷:今冬以来煤炭物资紧张、石油价格上扬,影响了农资生产的成本,再者化肥大都由原来的船运改为车载,也增加了运输成本,几方面的因素造成了这次农资价格上涨创了新高。从金山农业生产资料公司提供的一份数据表明,该公司年销售尿素1630吨、碳氨1886吨、农膜63吨,以尿素每吨上涨差价350元、碳氨每吨130元和农膜每吨400元计算,仅上述三项农民就得增加支出84万多元。
记者点评
针对粮价低迷,市有关部门在去年已采取切实措施,给予每公斤粮食0.06元的补贴,粮价有了恢复性的上升,加上农业的零税率,使粮农绷紧的脸上终于绽开了笑容。然而,眼前的农资涨价却让他们的神经再次紧张起来。显而易见,农民增收之路未能走到底,途中还有“拦路虎”,至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这还需要政府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多想办法一路“保驾护航”才行。本报记者朱全弟特约通讯员沈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