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山东省菏泽市农业发展现状为分析对象,并对其农业规划原则进行探讨,针对其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讲解,提出针对性解决策略,以深化“智慧农业”理念在农业种植中的实践价值。
农业机械化种植技术可有效降低农业种植劳动力,提升农业种植速度与效率,有效实现增收增产。同时,农业发展与机械化建设结合,更加有利于智慧农业发展,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稳步前行。
1菏泽市农业发展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菏泽土地种植面积达到83万hm2,占山东总耕地面积的1/10,在山东省各市中居第2位,粮食总产量高达505万t,棉花总产量约为28万t,占山东省全省的首位。详情见表1除了上述种植业菏泽市发展较为良好外,菏泽市的畜牧业同样也逐渐由传统经营向规模化发展,同时肉禽蛋等产品需求量逐渐增加。这种情况与合作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经济建设存在重要关联。菏泽市林业发展同样保持稳定,造林质量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人工造林面积逐渐增加,进一步推动了农田林网化面积水平提升。通过分析这一部分数据可以发现,尽管菏泽市的经济水平在整个山东省排名处于中上游,但是菏泽市的农业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中的种植业以及林业在山东省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农业种植技术研究,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增加现代化种植思想,实现机械化种植,代替传统人工种植,可有效提高菏泽农业种植技术发展,提升山东省整体经济水平。
2农业种植现代化机械化发展意义
2.1转变传统农业种植思想
1前言
目前中国农机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些距离,但是我国的农机化的进程已经慢慢向中级阶段过渡,我国传统的农业也在向现代农业进发。随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资金的投入,农民就会想摆脱以往繁重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因此就会对农机化的需求增大,从而也使得中国的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得到迅速的发展。
2什么是农业机械自动化
3农业机械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精准农业方面的技术不够成熟
与传统农业不同的是,精准农业是将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遥感等高新技术用于对农作物精确度管理的一种方法。精准农业能针对各不相同的农田土壤结构、肥力状况、作物生长情况等因素进行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得出除草剂、杀虫剂、种子、化肥、生长剂等的合理用量,因此它可以实现对作物的投入调节。精准农业是实现高产、优质、低耗、环保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的有效途径,还可以很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现实生产力。但是在我国,精准农业方面的技术还不够成熟。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民收入;影响因素;新疆
农业保险是分散和转移农业风险的机制,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保险是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或个人在进行种植业、养殖业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后,在保险责任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财产保险。中国农业保险起步晚、发展慢,过程跌宕起伏。1982—1990年为农业保险恢复试办期,1982年,本着为农业生产服务、为国家和农民分忧的指导思想,人保公司恢复办理农业保险业务,曾开办多项种植业和养殖业保险。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业保险取得很大发展,试办几十个农业保险险种。1988年,保费收入达3.5亿元;1990—1994年为农业保险发展高峰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和国家财政兜底,保险公司根据各地所需开办农业保险,基本不用考虑盈利问题。到1993年农业保险险种总数近百个,保费收入达8.3亿元,农业保险发展达历史最高峰。然而,与巨额保费相伴的是居高不下的赔付率,1993年农业保险赔付率为116%,亏损率为56%。1994—2003年为农业保险持续萎缩期,1994年以后,中央财政要求人保公司全面向商业保险公司并轨,并对人保公司实行以上缴利税为主要目标的新的财务核算体制,一切与经济效益挂钩。
1新疆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
新疆农业保险从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创办,当时主要以耕畜业为主,保险种类稀有,后又停办。直到1982年全国农业保险恢复试办,新疆农业保险也开始发展,中国人保财产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分公司开始承办新疆棉花保险业务。1989年以后,新疆农业保险开始进入稳步增长阶段;虽然1994年以后,全国农业保险进入持续萎缩阶段,但是新疆农业保险仍然呈稳步增长趋势;直至1998—2006年增速放缓后,可能由于国家对棉花实施补贴,推进了新疆农业保险的发展,2007年以后,新疆农业保险又开始呈稳步增长趋势(图1)。
2新疆农业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由于农业的特殊性,即人们总说的靠天吃饭,新疆地处自然灾害频发区,农业保险风险较高、经营成本大,农业保险仅靠保险公司是非常艰难的[1]。新疆农业保险虽然有中央、自治区、地县三级财政按比例给予部分保费补贴,但剩余部分仍需农民自行缴纳,农民若遭受灾害,来年没有足够的资金进行生产活动,更将无力进行农业投保。况且新疆财政收入十分有限,全区90%多的县市财政连自给程度都达不到,全区农牧民中有22%属于贫困人口,农业保险地方财政配套补贴政策对比其他发达省份存在显著差距[2]。农业保险地方先出钱、中央财政后拿钱的联动补贴政策对新疆这样一个财政收入不足、经济落后的省份来说,压力巨大,新疆财政能拿出来的农业保险补贴较少。
一、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就是导入,好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也可以使他们在疑惑中产生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环节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是教师精辟的分析,有的是真实生动的例子,有的是精妙的设问,不管哪种形式,其目的是把学生带入到学习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当精心设计课堂导入环节,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到对新知识的探究中。比如,在教学《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节内容时,如果教师的开场白只告诉学生地球上七大板块及其名称,导入就会过于平淡,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通过有趣的提问来作为开场白:地球上为什么有高山、盆地、平原等不同的地形,为什么地球上的陆地没有连在一起?这些陆地以后有没有可能连成一个整体呢?一连串的提问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这些问题对学生并不陌生,但他们一直没有得到答案,因此更有兴趣去探索这些奥秘。有了良好的开端,再加上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表现得非常主动,也能轻松地掌握地理知识。
二、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引入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结语
一、调查摸底,了解农民思想意识状态
二、确定内容,探索转变农民思想意识的载体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社区教育中心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合适的载体来促进农民思想意识的转变,从而使其真正地接受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成为一名新市民呢?通过分析研究,我们一致认为,只有选定一些农民迫切需要知道、了解的,与他们生活密不可分的内容才乐意为他们所接受;只有选定一些积极的、文明的、向上的教育内容才符合社会主义的价值观。
1.城镇生活知识。
农村生活与城镇生活有较大不同,农村单门独院,空间宽敞,生活自由;城镇安置区密度比农村大,生活方式与以前大不一样……农民搬进了安置小区,住所一夜之间变化了,但城镇生活的知识他们掌握却是有过程的。为了让他们迅速了解并遵守城镇生活的一些规则和制度,使他们能更快地融入城镇生活,社区教育中心通过查找资料,精心编撰了《社区生活常识》小册子,具体内容包括居民楼生活注意点,防止煤气中毒,如何防盗防抢等。另外根据《城市生活常识》等书刊选编了城镇里的衣着打扮、一日三餐、居家生活、交通出行以及就医指南、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内容。这两本小册子涵盖了城镇生活的若干要点,两本小册子的分发得到了社区干部和居民的一致欢迎。
2.城镇文明知识。
本文作者:郭从杰单位:阜阳师范学院社会发展学院
淞沪会战后,日军随即于1937年11月侵入安徽境内。“到1938年底,全省有40多个县市先后被日军占领,并相继建立了傀儡政权”,“被占领区约占全省国土的52%、人口的54%、耕地的61.6%。”[1]282日军盘踞着主要的城市和县城,而国民党统治区域多限于皖西、皖南等山区。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对沦陷区的物资进行疯狂掠夺,并对国统区所需物资进行了控制。为坚持抗战,适应战时经济的需要,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发展和统制经济的政策措施。抗战期间,安徽省也组织成立了相应机构,颁布政策,采取措施,推进经济自足与发展,尤其是重视农业生产的开发,这一时期安徽的农业推广取得了不小的成绩,而学界目前尚无专文论及,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梳理与论述,以就教于方家。
一
二
一、农业科技推广现状
(一)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
1.建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县级设立了农技站、种子站、经作站、土肥站、畜牧站、植保站、动物疫病控制中心等17个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10个乡镇(街道)设立了农技农机站和畜牧兽医站,全县每个行政村(社区)都配备了农科员和兽医员,县、乡、村三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健全。2.农业科技力量不断增强。县级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机构现有人员17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50人,占全部人员的84%;农艺师职称以上74人,占技术人员的49%。乡镇(街道)专业技术人员61人、村级农科员92人和兽医员127人。这些农科员承担着全县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及具体管理、指导和服务工作。3.完善各类专业协会。全县现有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26个,会员3238人,带动5000多农户靠科学发展和致富;创办各类经济实体6个,逐步成为农业科技推广中的新力量。4.开展多方合作。在发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与省市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与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签订农业科技带动推广协议;依托科研院所的技术优势,把先进的品种、技术和成果引进来,加快了农业高新技术的成果转化和推广,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开展多种技术培训,提高科技措施
(三)农业良种的实施推动产业化进程
[摘要]农民生态环保意识弱,政府生态环保责任落地难,生态环保公共建设滞后,环保部门执法监察难,农业生产方式非持续等原因,造成德宏州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通过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增强生态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生态文明理念、落实环保属地管理责任,拓宽公共投资渠道、补齐生态环保建设短板,明晰环境资源产权、提升环保部门执法能力,坚持绿色生态导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路径选择,加快德宏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乡村振兴;德宏农村
1德宏农村生态环境脆弱的具体表现
1.1生态系统失衡,资源承载达极限
德宏辖23个建制镇,27个乡,其中22个属山区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户均林地面积多,耕地面积少,且大多耕地分布呈零散态势。许多农户随意在陡坡地、丘陵地以及荒地荒山开垦种田,为满足生活薪材需求频繁砍伐林木,破坏了原有生态植被,导致裸地增多。在大量山地和丘陵地上形成的农田生态极为脆弱,特别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由于德宏地处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带,干旱、洪涝、泥石流等灾害频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面临巨大压力。遭受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影响,德宏农村局部生态系统破坏严重,从而造成区域范围内整体生态功能失调,生态调节作用被削弱,资源承载能力已到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