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美国养猪业的启示

美国养猪业给我们的印象是工业化、现代化、公司+农户、薄利、周期拉长,尽管产业经营者陷入泥沼,养猪利润极其微薄,但同时,也能看到一些全球型龙头在美国诞生,美国养猪业到底是冰还是火?我们能否简单地参照他们的现状来预测中国养猪业的未来?冰:如SFD,作为全美最大的养猪企业,2021年SFD拥有近100万头能繁母猪,年出栏超2100万头,市占率16%左右,但养猪业务仅仅贡献2480万美元(近五年均值)的经营利润,头均利润1.1美元。养殖业务对公司整体业绩的影响非常大,其利润变动基本能够决定公司整体利润的增减情况。在猪价低迷时,SFD其他板块的业务利润甚至只足够弥补养殖业务的亏损,如退市前的2010年公司肉制品和生鲜猪肉业务经营利润合计5.39亿美元,与养殖亏损恰好持平。公司业绩波动大,盈利不尽人意,叠加股东回报低,最终导致SFD被双汇收购的局面。2013年5月29日,双汇发展的母公司双汇国际公告收购SFD,总收购金额为71亿美元,SFD于2013年下半年退市。

火:具备效率优势的公司突飞猛进,Pipestone能达到10%的净利率且轻资产、PIC几乎垄断全球种猪市场、Hogslat全球最大猪舍设计公司之一、硕腾占据全球动保领先地位。产业链利润若整体太微薄,要产生全球型技术领先的龙头几乎是不太可能的,这样的产业始终都需要大量且持续的资金培育专业化的能力,大量的人才聚集在一起不断精进、突破,才达到今天这样的技术领先地位。在这样市场空间广阔的刚需市场里,行业整体盈利能力未必很差,因为行业的人才稀缺、资本相对难沉淀,我们看到多年的资本平均回报可能会高于社会平均回报率,关键要看企业是否已经做出持续的超额优势。

(一)美国人怎么养猪的?

虽然美国养猪业规模化趋势比中国早了几十年,如今的业态呈现出产区分布、集中度高、专业化程度高、经营成绩仍然高度分化等特点,在美国这个市场内,持续证明了养殖规模化的优势、趋势。当下,我们国内企业对此趋势仍然持有怀疑的态度,我们倾向于认为规模化发展速度可能有时快有时慢,这跟技术能力、资本进入等方面有关系,但大方向上,规模化趋势应该不会倒退。靠天吃饭的个体户一旦退出,与之一起退出的是他的knowhow,其实对行业来说,也算是一种重要损失。只有形成了一个紧密的组织,技术、经验、人才才能不断积累并创造价值,逐步掌握竞争优势并扩大经营规模。我们当下之所以怀疑这个趋势,短期的担忧其实主要还是因为近年来的资本进入导致多数企业的管理能力赶不上规模扩张,成本居高不下,人们将这个现象再线性外推,得出了规模化趋势不可持续的结论,这非常有待考究。

1、供给主体基本概况

美国是世界养猪生产大国。2022年,美国出栏商品猪约1.33亿头,期末存栏母猪大约是610万头,猪肉产量约为1225万吨,居世界第三位,第一、二位的分别是中国和欧盟,产量分别为5541万吨和2228万吨。美国的猪肉消费量也较多,2022年美国的消费量为995.7万吨,中国猪肉消费量为5743.4万吨,欧盟的消费量为1822.5万吨。同时,美国又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出口国,2022年猪肉出口量为287.8万吨,占世界猪肉出口市场的26.31%,排在第一位的是欧盟,其猪肉出口量达417.3万吨,占比约为38.14%。目前美国养猪业主要分布在玉米生产集中的地区、北部平原区和大湖区附近的8个州。这些地区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为养猪企业提供了充足、廉价的饲料,80%的美国生猪生产分布在这一地带。

近几十年,美国猪场的数量不断减少,平均规模不断变大。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尚有65万个养猪场,到现在只剩下近7万家,约减少90%。2017年美国共有6.64万家猪场,其中存栏规模1-99头的猪场有5.21万家,占78%,但其养殖量占比只有0.7%,而存栏5000头以上的猪场尽管只有3600家(5%),其养殖量占比却高达72.8%,也就是说3600家猪场贡献了全美大半的养殖量,他们的场均养殖存栏量超过1.46万头。

猪场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美国的养猪场一般没有饲料加工厂等附属车间,种猪场只负责生产仔猪,仔猪场只负责保育,肥育场只进行肥育,中小猪场不再饲养公猪,由专业公司饲养公猪,出售精液用于人工授精。专业化分工非常明确,日常管理专业性强,但难度却相对减小。同时,美国养猪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非常发达,市场规则也很完善,猪场规划、猪舍设计、猪场建设、设备制造与安装、种猪供应、饲料供应、精液供应、防疫消毒、肉猪销售等各个环节都有专门的公司负责。美国养猪业经过不断的改革,规模不断变大,生产经营十分集中。目前主要以大公司为主导,中小猪场成立合作社。爱荷华州和北卡罗来纳州这两个州的养殖模式均是育种大公司控制母猪生产,自有母猪场占80%-90%,余下的为合同租赁形式母猪场。育肥猪场80%以上为农户自建并且自行管理,但和育种大公司订长期(5-7年)的育肥合同,公司提供每个猪位每年40美元的费用,猪粪属于农户,猪苗、饲料、疫苗、药品、技术等依靠育种公司提供。

2、农场经营环境

农业税收政策:政府为农业投资提供了许多税收优惠,主要包括:(1)减税,如农场购买机器设备、饲养一年以上的牲畜开支等资本开支在纳税时可以直接从当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2)免税,出售农业固定资产所得只需按收入的40%纳税。除此之外,农业遗产纳税亦可享受较大优惠;(3)延期纳税,如可以将一部分尚未出售或已出售但未收到现金的农产品延期至下一年度进行纳税。补贴政策:目前养猪没有补贴,但是养猪的同时还会种植农作物,种植业补贴大。美国地广人稀,非常适合发展规模化农场,为了刺激农业种植的发展,美国对农场主的补贴是非常大的。据统计,2003-2012年美国政府平均每年对玉米补贴约47.3亿美元,对大豆补贴约15.26亿美元。对种植业的巨大补贴促进产量的提高和价格的下降,而低廉的玉米和大豆也为生猪生产节省了大量成本。

3、资产负债表、投资回报率情况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美国农场的要素投入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非土地和劳动力的资本投入呈现大幅增加的趋势,农场逐步进入到资本化趋势。1960-2013年,农业总投入指数基本持平,分结构来看,劳动力和土地支出持续大幅下降,1960-1980年劳动力投入指数降低了37.8%,土地投入指数下降11.9%,1980-2013年,两个指数进一步分别下降39.3%和10.8%;而中间资本品消耗在1960-1980年提升51.6%,2013年上升为1.07,提升10.3%。

与此同时,资本化也持续体现在农场资产与负债的变化上。从长期来看,美国农场部门的资产和债务总体上呈现持续扩大的趋势,并且资产的增长明显超过负债的增长。根据USDA数据,从1980年到2022年,农场部门资产由1.00万亿美元增加到3.83万亿美元,增加了2.83倍,但负债仅由0.16万亿美元增加到0.50万亿美元,增加2.05倍,农场部门净资产由0.84万亿美元增加到3.33万亿美元,增加了2.98倍,资产负债率由16.2%下降为13.6%。农业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率的下降持续提升着美国农场财富。而美国农场资产总量迅速增长的同时,资产收益情况趋于上升,经营利润率由1998年的14%上升为2022年的24%。

总结:美国的农场就是规模越大,回报率越高,资源利用效率越高,单位资产产出越高。真正在管理、技术、规模上都具备优势的农场,盈利能力非常强,其ROE、ROA放在整个社会都是非常高的。从猪场来看,猪场投资预计7-8年回本。母猪场一般由10-20个育肥场(家庭农场)合伙投资,初始投资额30%由家庭农场承担,70%由投资银行提供。存栏6000头母猪的母猪场需要投资1500万美金(头均投资2500美元)。每个合伙人需要接受母猪场在一周内所生产的全部断奶仔猪。当这些猪离开保育舍后,再从母猪场接收新一批一周内生产的全部仔猪。母猪场每头小猪净利润大约为5美金,行情好时能达到10美金(成本已包含按照10年分摊的折旧成本,实际上猪舍厂房可以使用30年)。

(二)为何具备效率的公司可以持续获得高回报率,市占率不断提高?

(一)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历程及经验总结

1、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

美国实行的是“以工补农”政策,从农村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到完善的技术服务,再到农产品价格直接补助、优惠的农业税收政策等等,农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工业和高科技产业的扶持。

2、美国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启示

尽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并没有一个普适的范例,但一些共性问题,如土地制度变革、农业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农业扶持政策等方面,我们认为从美国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I、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

美国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很大,并且覆盖面广,大小农场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选择政策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发展到今天美国依旧有很多小农场的原因。美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实行“以工补农”政策的国家,其扶持农业的政策目标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注重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二是注重增加和稳定农场的收入;三是注重增进社会福利和农村的发展。具体来说,政府对农业发展的扶持主要表现为:a、以立法的形式确保农业发展。美国是世界上利用农业立法实现农业保护程度最高的国家,近一个世纪前就具备了比较完备的农业法律法规,且不断调整和完善。目前,美国已形成了一个以“农业法”为基础与核心的、100多个重要法律为配套的比较完善的农业法律体系,几乎涵盖了全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这是美国得以成为最发达农业国家的制度基础。b、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美国的农业政策几乎涉及农业的每一个方面,从价格支持、财政补贴、信贷税收、对外贸易等方面均有涉及,经过20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高效、完善的政策体系。

II、科技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III、不断延伸和完善农业产业体系,促进农业产业升级

美国农业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延伸、完善、升级的过程,各环节相互促进,大大提升了产业链的效率。在美国,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供应体系,农产品加工、销售体系,农业科研、教学、技术推广体系,农作物种子、家禽畜种的培育、繁殖、加工、销售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农业信息服务体系都很健全。这些体系与农业生产体系密切相联,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农业产业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和完善,有力地支撑着农业生产。

IV、不同经营规模的农场有不同的生存之道

大农场规模经济效益显著。美国的农业生产经营单位约90%是规模不等的家庭农场,其余的是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组成的合伙制或股份制农场)。随着美国农业的发展,生产要素逐步向优势农户集中,加速了农户之间的联合与重组,农场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规模效益逐渐凸显。2012年年产值在5万美元以下的农场占总数的75.4%,经营面积占全国农场的29.7%,农业产值只占3.5%;而年产值在25万美元以上的农场比重仅11.9%,但其提供了88.2%的农业销售值,经营了50.7%的农场面积。

大农场不仅仅规模大,更意味着生产效率高,单位产出多。美国农场平均规模的扩大主要体现在单位土地产出值上,而不是简单的面积扩大上,机械化的技术和密集化的经营,大大提高了家庭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产出率,叠加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农场经济效益显著提升。1982-1997年,美国农场平均面积增加了8.4%,平均销售值增加了117.1%,单位面积销售值增加了99.1%;而继1997年后的15年间,美国农场面积仅增加了0.7%,农场平均销售值增加了105.9%,单位面积销售值增加了104.3%。但规模大意味着需要的技术能力、管理能力更强,否则适得其反,规模化必须循序渐进。

(二)大小农场的鲜明对比:小农场不靠农业存活,大农场比想象中赚钱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变化看,美国农场在数量保持稳定的同时,出现两极迅速增长的趋势,即小微农场和大型农场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而中间规模的农场则显著趋于减少。但关于大小农场的界定,在美国并没有一致的标准,传统以销售值为衡量指标。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是美国全国小农场委员会设定的标准,即以农产品销售值25万美元为基准,年产值大于25万美元的为大农场,反之则为小农场。

具体来说,美国不同规模的农场之间差异显著,各自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1、小农场:存在的关键要素是农场外收入

不同的农场有着不同的存在方式和经营目的,对于小农场,经营亏损和较低的盈利率并不是首要问题,这些农场存在的关键要素是农场外收入(包括工资收入、社保、养老金、投资收入等),只要经营者家庭的农场外收入能够支撑生活成本且农场亏损不是很大,农场就将继续存在。

尽管大农场在美国农业中占据着绝对的地位,但我们无法忽视小农场始终大量并且稳定的存在于美国农场结构中。按照销售额25万美元的标准,2012年美国点农场加小农场的数量达到186万个,占比88.1%,可以说,小农场是美国最大的单个私有经营群体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小农场不仅长期大量存在,而且许多小农场的规模是长久稳定的,这些小农场的兴趣并不在于扩大生产规模。按照1978-1997年四个农业普查年份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存续农场仍然维持原有的规模,土地面积在1-49英亩的小农场保持原有生产规模的比例最高。这种规模保有态势一般不存在于其他产业中。

I、农场经营面积小并不总意味着收入低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农场可以在很小的面积上作为一种可行的企业经营。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我们以土地面积10英亩以下的最小农场(SA农场)为例,2012年美国SA农场的数量为22.35万,占全国农场数量的10.6%,其中,年产值在1万美元以上的SA农场达4.26万个,25万美元以上的有4274个,而年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SA农场有1296个,这些高产值的农场通常选择专门从事牲畜饲养生产过程的某一阶段,或种植高价值作物,基本不从事需要大面积的大田作物。相应的,年产值在1万美元以上的SA农场大多数都实现了正的农场净收入,年产值在10万美元以上的SA农场都取得了正的净资产收益率。

II、小农场依旧是部分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

虽然小农场的产值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比较低,但其在一些农产品的销售额中占比很高,从这个角度来看,小农场仍然这些农产品的主要提供者。2011年美国小农场产值占全国农场的比重为25.5%,而高于这一均值的农产品包括家禽56.4%、燕麦51.1%、肉牛31.5%和生猪26.3%(2021年美国小农场产值占全国农场的比重为18%,高于这一均值的农产品包括家禽47%、干草53%、肉牛26%)。大多数家庭小农场是专业化生产肉用牛,因为其对劳动力需求低并且能够适应农场外就业和退休。

III、相当部分农场的存在并非为了农业经营

在美国,相当部分的农场并不生产用于销售的农业商品,2011年,这一比例达到21.2%,这类农场的经营目标主要在于从事农业获得的好处:(1)从农地评估中获得长期资本收益。21世纪以来,美国农场资产平均收益率为2.1%,而不变资本收益率则达到了6.6%;(2)享受农村的优惠政策,降低税负。如农业收入损失可冲抵非农收入从而降低家庭收入税率,农场居住者可通过农场优惠税率减少地方不动产税等;(3)享受农村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2、大农场:盈利能力超乎想象

大农场独占鳌头是美国农业的显著特征,这种基于地理环境的大面积生产模式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自然条件的优势以形成规模效应,而高度机械化的生产和领衔世界的农业生物技术、信息化技术则直接帮助农场主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最终达到成本最小化、利润最大化的目的。

I、大型农场集中于生产专业化程度较强和价值较高的农产品

大农场往往集中在专业化程度较高和高价值的农产品生产,例如乳制品、蔬菜、水果、坚果等,特点鲜明。2014年,奶牛、高价值作物(蔬菜、水果)和棉花的销售额中,大农场占比为73.3%、60.8%和55.8%,相比较之下,小农场则是干草和家禽的主要生产者,占比达50.3%和51.7%。

II、规模越大,单产越高,效益越好

按照销售值25万美元划分,大农场显示出绝对的规模特征。2012年,大农场平均土地面积为全国平均的4.3倍,平均销售值是全国的7.5倍,获得的农场净现金收入是全国的8.3倍。细分来看,最大的销售额100万美元以上的农场数量占比仅3.8%,但占有的土地面积达到23.3%,占农场销售总值的65.6%,占农场净利润总额的68.3%;最小的销售额在1000-2499美元的农场,数量、土地面积、产值和净利润总额占比分别为8.8%、1.5%、0.1%和-1.2%;而销售值1000美元以下的农场则更加典型,其农场比重达28.5%,农场面积占比为11.5%,产值占0.3%,净利润总额则占-3.6%。

值得注意的是,大农场之大,并不简单局限于经营面积和销售额,而是意味着更高的单位面积产出。2012年,销售额100万美元以上农场的单位面积产值达1241美元,而1000美元以下的点农场单位面积产出只有12美元。

从经营效益看,农场规模越大,其盈利能力越强。随着土地规模的增大,农场净资产收益率由负转正,并且越大越高。2007年,美国所有负债农场的平均资产回报率和经营利润率分别为3.49%、15.05%,其中,销售额500万美元以上的超大农场资产回报率和经营利润率达到20.36%和25.24%,而销售额在10万美元以下的农场回报率和利润率均为负值。

如此看来,美国农场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数量稳定、中间小,两头大的哑铃型结构也不难理解了,不同的主体在各自的资源禀赋、市场地位和管理能力下,都在寻找最适合自身利益的、最有经济效益的经营规模,反而中等规模有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产业演化朝着社会分工的方向波动向前发展。进一步延伸:美国养猪大场和小场盈利相差也很大,大场养猪是主业,生产效率高,盈利能力较强,小场养猪是辅业,为了得到有机肥,主要依靠种植收入,并且种植补贴也高。

(三)老龄化对农场退出的结构性影响:小农场退出比想象中慢,关键还是要看盈利能力驱动

老龄化趋势下,小农场的退出比想象中慢,而农场的进退带来的农场结构变化将对农业的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老年农场的土地占比(27%)超过产值占比(21%),也就是说农场的土地意义超过生产意义,这将制约土地的流动和农场结构的调整。因此,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生产率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赖于健康的农场结构变化的。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农场的净退出率不断下降并处于较低水平,农场总量逐渐趋于稳定。据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2年美国农场总量为210.9万个,比2007年减少了9.5万个,五年间新农场进入率为7.8%,退出率为12.1%,净退出率只有4.3%,年均不到1%。

(四)合同农业:农民的定心丸,效率的促进剂

美国农民出售农产品通常有三种途径:现货交易、合作社销售以及合同销售。尽管三种销售模式仍然并存,各自地位却逐渐出现分化:现货市场交易空间愈益有限,合作社销售较稳定,而合同销售发展最快并逐步占据主要地位,成为风险管理和促进产业链效率的重要工具。合同农业起源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当时的美国政府决定放弃自由放任的政策转而通过财政补贴等手段促进农产品市场的发展,合同农业开始在美国发展起来并逐步在全国推广。经过1969-1996年的持续上升之后,参与到合同农业中的农场比例开始保持稳定,这主要是由美国农场的界定标准变化导致的:1976年美国国会将农场定义为年产值1000美元以上的农业生产组织,而随着农产品价格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小组织开始被纳入农场的范围,因此,即使参与到合同农业的农场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小农场数量的扩大降低了参与到合同农业中的农场比例。

相比较而言,合同农业产值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总体呈现波动增长的态势,在2005年达到峰值41%之后有所下滑,这主要是由于近些年农作物价格的快速上涨使得多数作物种植农户放弃合同生产转而进行现货交易,作物类农户参与合同农业的比例降低;另一方面,价格上涨后作物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大幅增加,两方面因素叠加带来合同农业产值占比的下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生猪养殖场和屠宰加工厂签订合约的交易方式逐渐盛行,目前行销合约和生产合约已成为屠宰加工厂采购生猪的主要方式。2000年时美国22%的仔猪和34%的生猪育肥是根据生产合同完成,比1997年高出4-5pct。而销售价格的确定方式层面,1994年时约62%的商品生猪在现货市场上出售,而1997年为43%,2000年下降至25.7%。截至2007年,通过现货市场销售的生猪仅占8.6%,大约65%的生猪通过行销合约交易,另外大约22.7%的生猪属于屠宰加工厂本身所有。约翰·劳伦斯的研究表明到2010年初,生猪现货市场交易比例已降至5-7%,大约25%的生猪由养殖场养殖并在自己的工厂加工,另外70%的生猪通过合同在买卖双方之间进行交易。

从签订合约的养殖场的比例也可以看出合约在生猪产业的发展趋势。1992年,签订合约的生猪养殖场的比例仅为3%,到2004年,签订合约的生猪养殖场的比例增至28%。其中,从事仔猪-屠宰环节养殖场签订合约的比例从1992年的11%增至2004年的50%,产量比例也增至73%。相对而言,大规模生猪养殖场采纳合约交易方式的速度更快,年出栏50万头以上的猪场根据合同产仔、育肥的比例由1997年的22%/22%上升19/18pct,达到2006年的41%/40%,而年出栏0.1-5万头的猪场根据合同产仔、育肥的比例则略有下降,年出栏5万-50万的猪场2006年的根据合同产仔、育肥的比例仅分别小幅上升6pct/5pct。

合同农业优点:对于农民:1、可以有效降低独自承担的农产品产量和价格波动风险,从而保证收入2、确保销路。

THE END
1.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据农业农村部监测,12月4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为121.85,比昨天上升0.64个点,“菜篮子”产品批发价格指数为123.24,比昨天上升0.85个点。截至今日14:00时,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猪肉平均价格为23.52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3%;牛肉60.96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2%;羊肉59.46元/公斤,比昨天上升0.3%;鸡蛋10.21元/公斤,比https://www.agri.cn/zx/zxfb/202412/t20241204_8695772.htm
2.种植业的利润率种一亩玉米纯利润约470元。种一亩小麦纯利润约500元。小麦种植技术 该作物在酸和微碱性土壤上都能较好地生长,但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5至5。 农产品的利润无法控制,农业需要多少毛利率才有可能赚钱? 低价销售农副产品需要补贴。否则农民就没有利润了。如果没有补贴,就不鼓励低价倾销战略。 https://www.xiaomingmuye.com/nongmu/129847.html
3.探究美国速冻行业发展演变:差异与启示Sysco通过并购形成规模效应,不断优化供应链和配送体系,扩展产品品类。同时提升自有品牌的比例,增加利润率。产品+渠道+供应链的基础设施完善后,Sysco用数据化、标准化流程体系对各项环节进行监控和提效,提升客户体验,构筑了其较高的经营壁垒。 并购完成全国布局(1970-1990):通过收购快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完成全国业务布https://www.foodtalks.cn/news/47107
4.教案西南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原理ppt大学课件预览A和 Pm。 A能够推动多少 Pm,Pm/A这一重要指标表示了生产力的水平, 从而从 结果表示了劳动生产率的水平 。 价值增殖过程:抽象劳动 → 价值 ( 价值形成过程 ), 也是生产关系发挥作 用的过程 。 这个过程体现着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动机 。 Pm在价值形成过程中表现转到产品中去的旧价值, 在价值增殖过程中表现http://read.cucdc.com/cw/70107/155554.html
5.中国农产品研究报告(精选6篇)国内大宗农产品行业技术环境 一、中国大宗农产品的指标要求 二、新的产品引导市场 第三节 中国大宗农产品行业社会环境 第三章 中国大宗农产品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大宗农产品行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界定及发展史 二、大宗农产品产品分类及特性 三、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0zpfeok0.html
6.瓜子一亩地能产多少斤必看36条小知识1亩地大约能产210到300斤。1亩地大约能产210到300斤。 34、一亩地能产多少斤术瓜子 向日葵一亩地产量在500一600公斤左右向日葵一亩地产量在500一600公斤左右。 35、30亩油葵一年利润 一年利润在5万~6万元左右。油葵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它不仅含油量高、出油率高、油品好,而且抗病性强,易栽植管理,经济http://www.kbhchaoshi.com/cjwd/show-4095.html
7.资本论:经典经济学改变了世界(2)在资本总量已定的情况下,资本家获利多少取决于剩余价值和生产商品时预付的总资本的比率的高低,即利润率的高低,投资者的生产目的总是将本求利,希望得到尽可能高的利润率。 资本周转速度与利润率密切相关,提高周转速度就要加快商品流通速度,主要方法是改进交通。 https://www.jianshu.com/p/a8f17485b344
8.农产品销售利润率多少?同学您好,一般在15%左右,看产品的种类与时节 https://www.kuaizhang.com/ask/question_8138659.html
9.《深度观察》丨6元玉米和40%利润率,电商助农到底是不是伪命题深度丨6元玉米和40%利润率,电商助农到底是不是伪命题 北京商报 原创 2022-9-28 22:22 · 来自北京 · 北京商报社旗下账号 老李家在黑龙江,种植的就是东方甄选董宇辉口中所说的普通玉米。几年前,老李的身边也曾有人试水种过几十亩黄糯玉米,但最终因为不划算而选择放弃。对于当地着重走量的生产模式,黄糯玉米https://www.meipian.cn/4fggx0oj
10.亿元投资电商市场,巨额资本能否轻松撬动电商蓝海?2、电商的净利润通常在销售额的5%到10%之间,以销售额1000万为例,净利润可能在50万到100万之间。 3、跨境电商的年收入大约在100万左右,得益于中国制造的低价商品在全球市场的欢迎程度,一款冬季戴的帽子,售价仅4美元,每天能卖出三万至五万顶,一年累计能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入。 自己建个网站卖农产品靠谱吗?可以分享http://m.9213.net/6fB327a657B6.html
11.2019种植圣女果赚钱吗?种植成本利润能到多少(10)篇4 . 种植黄精一亩需要多少成本,利润是多少 一、种植一亩黄精的利润 1、成本 (1)种子费用:以一亩种植1000株黄精来算,大约需要50斤黄精种子,市场售价为每斤10元左右,合计为500元左右。 (2)人工费用:以1亩林地为例,其中砍杂、清山、种植需要用1-3个人,而市场人工价为100-150元之间,人工成本大约在150元×3https://www.nygq.net/sites/post/NXbVDnw1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