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崇阳县农特产品及其营销推广现状分析
湖北省崇阳县四周环山,中部平畈,素有“鄂南粮仓”的美誉,该地区农产业加工品种丰富,盛产雷竹笋、小麻花、野桂花蜜等37种名优土特产,该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有98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6家,农产品加工年总产值达50亿。该县按照“一宗农产品、一家龙头企业、一个加工品牌”模式,扶持加工业做大做强,力促农产品由原料供应型向加工增值型产业转型。其中,“三普”蜂蜜获中国地理标志,“天城”牌优质米、“三普”牌蜂蜜、“瑞发”牌雷竹笋等4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众望”小麻花获中国驰名商标,品牌效应逐步显现。随着消费者对品牌农产品的需求愈加旺盛,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空间逐步扩大,为了推广该县农特产品,该县积极组织及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及展销会,以期打造崇阳农产品品牌优质形象。2016年5月15号,“舌尖上的湖北厨兵团”走进崇阳,消费者影响强烈、2016年10月28日至31日,第十三届农博会在武汉举办,崇阳农特产品受到热捧,销售额达90万元,达成意向性投资订货协议12个,订货金额达1800万元。通过这些活动的推介,充分展示出了崇阳名优农产品特色,促进崇阳农产品产销两旺。崇阳县农特产品营销推广初见成效,但其在网络营销方面仍较为落后。
2、崇阳县农特产品网络营销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网络营销意识缺乏
2.2品牌资源整合滞后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极度渴望安全健康的农产品,在农特产品的选择上则倾向于选择优质农产品。农特产品在进行网络营销的过程中,具有品牌影响力、绿色纯天然、无公害、易配送的有机农产品更容易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是由于该县农业生产体现出分散、规模小的态势,许多农特产品生产及加工的个人和企业都是各自为政,导致该县农特产品品牌资源整合滞后,缺乏联动协作意识,品牌杂乱,知名度很小,最终导致难以被国内、国际市场认同,甚至存在着鱼龙混则、真假难辨的三无产品,使得整个区域的农特产品都受到牵连。
2.3网络营销人才紧缺
农特产品的网络营销人才不仅要具备计算机网络知识、网络营销技能,同时还要熟悉产品的特点与性质,网络营销人才匮乏成为农特产品企业面临的普遍现象。“众望小麻花”在天猫超市、京东超市及淘宝店铺都有销售,且销量可观,但受制于电商人才缺乏,只能成为供应商,没有运营自己的天猫旗舰店。而“三普蜂蜜”在天猫中开设旗舰店,也由于网络营销人才的缺乏,运营效果欠佳。受限于农村的经济条件,很难招聘以及留住有经验的网络营销人才,制约了崇阳县农特产品品牌推广及销售渠道拓宽,影响了农特产品产业发展。
3、崇阳县农特产品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3.1加强宣传引导,改变农特产品营销理念
3.2整合优质资源,释放农特产品品牌效应
借助“互联网+”思想,依据崇阳县农特产品品牌近况,将有实力、有商标、有合作根底的企业整合为一致品牌。该县小麻花是当地影响力最大的农特产品,但小麻花品牌杂乱,管理困难,县级政府在推进品牌整合上做了许多工作,以湖北众望科工贸公司为龙头,集合全县40余家麻花生产企业,统一“众望”品牌进行销售,使其品牌的影响力、竞争力都得到了较大提升,取得了良好的品牌效应。该县应积极探索区域内的优质资源,整合区域内各类农特产品的优质资源,使区域品牌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既便于网络营销的开展,又能为个人和企业极大地节省运营成本,应积极引导加工企业树立品牌意识,开发新产品,释放农特产品品牌效应。
3.3创新体制机制,造就人才培育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京福.“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农产品电子商务策略研究[J].物流技术,2015(10上):32-34,41.
[2]朱兴荣.基于“互联网+”的农特产品营销模式创新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0):95-97.
[3]王艳.农产品网络营销模式创新发展及实现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5(09):13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