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经纬2月6日电(李自曼)近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农业保险再次被写入文件。其中,提到“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自2024年1月以来,文旅产业的火热间接牵出各地“隐藏款”特色农产品,如黑龙江省抚远市蔓越莓、安徽省六安市鹅肝等“火出圈”。在这些特色农产品逐步形成产业化生产背后,特色农产品保险也在保驾护航。
奖补试点扩至全国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农村保险研究所所长庹国柱对中新经纬表示,所谓“特色农产品保险”指的是主要由地方政府补贴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中央补贴的主要是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土豆、生猪、奶牛、藏系羊、牦牛、公益金、经济林等标的的保险,各省还有很多重要的农业支柱产业,例如瓜果、蔬菜、肉牛、肉羊、家禽、水产养殖等。
中新经纬查阅资料发现,特色农产品保险的主要特点是针对特色农产品的特殊性进行设计,保险责任范围广泛,包括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等环节。保险公司会根据特色农产品的特点和风险情况,制定相应的保险条款和保费标准。农民按照保险公司的要求购买保险,出险后,保险公司将按照合同约定进行赔付。
公开信息显示,2019年6月20日,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中央财政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内蒙古、山东、湖北等10个省份,对省级财政引导小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的符合条件的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按照保费的一定比例给予奖补,支持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
2020年起试点地区扩大至20个省份,试点保险标的或保险产品由不超过两种增加至三种,同时鼓励各地对贫困地区给予优先支持。2021年特色农产品以奖代补政策扩大到全国所有省市,奖补品种也不受数量限制,由地方政府在中央奖补的资金中自行分配。
近期,文旅产业的发展间接牵出各地“隐藏款”特色农产品,如黑龙江省抚远市蔓越莓、四川省雅安市鱼子酱、安徽省六安市鹅肝、上海市崇明区藏红花等。
这些农产品逐步形成产业化生产背后,也有特色农产品保险的身影。安徽省从2021年底开始推行专门的“鹅保险”;据中国银行保险报2023年8月报道,人保财险黑龙江佳木斯市分公司签发商业性蔓越莓种植成本保险保单,为企业提供风险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普通粮食作物水稻、小麦和玉米的保险,特色农产品保险得到的补贴资金支持较少。如部分地区中央财政对水稻、小麦和玉米等粮食作物保险保费补贴比例是45%,而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比例为35%。
在庹国柱看来,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需要地方政府补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鼓励地方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是希望地方政府尽力支持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中央政府也会安排更多的“以奖代补”资金。
发展仍存难点
目前,平安财险、人保财险、国寿财险、太保产险以及专业农业保险公司安华农业保险、国元农业保险等均开发了特色农产品保险。
中新经纬从安华农业保险处了解到,近三年,该公司累计开办地方特色农产品保险324款,承保农作物、畜禽、林果等19亿亩(头、只),共为120万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近600亿元,累计支付赔款近20亿元,受益农户近50万户次。特色农产品涵盖,杂粮杂豆保险、食用菌类保险、中药材保险、瓜果蔬菜保险等。
尽管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政策扩大到全国所有省市,覆盖的农产品种类增加,但当前特色农产品保险发展仍面临一些难题。
谈及特色农产品保险未来发展方向,国元农业保险上述负责人对中新经纬表示,特色农产品保险产品创新仍是主旋律,保障范围将从保自然风险向保市场风险、保收入、保产值转变。另一方面,银保合作更加紧密,拓展农业保险增信功能,保险公司将与各家银行充分合作,或者在政府利率补贴下,联合推出“助农宝”“活体贷”等“农业保险+信贷”业务,实现“见保即贷”模式,扶持特色农产品产业发展壮大,农民增收。
庹国柱认为,特色农产品保险当前获得的财政补贴资金仍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建议集中资金规划一些重要产品的保险,尽可能把承保覆盖率做上去,财力允许的时候再增加新标的。
(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李自曼:lizim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