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自2017至2021年家庭农场发展迅速,主要体现在农场总个数、注册资金数量及平均每年总收入等方面。在家庭农场总个数方面,2017至2021年五年期间平均增长率约为27%,在2017-2019年这三年增长较为迅速,在2020年、2021年速度逐渐变缓。在注册资金情况方面,由第一年的12.1到2021年的66.1亿元,平均增长率为50%,在2018年至2019年注册资金增长最快,2020年、2021年增速逐步减慢。在总收入方面,由2027年的11.1亿元到2021年的39.9亿元,平均增长率约为37.5%,总收入每年逐步增长,发展状况持续向好。
表1-12017-2021济宁市家庭农场发展状况
三、济宁穗丰家庭农场模式分析
(一)家庭农场组织模式分析
家庭农场内部实行标准化、规模化管理模式,穗丰家庭农场由农场主进行统一管理,所有生产资料统一采购,完整配套的农机服务,专业性的技术指导,标准化的管理模式等。
1.家庭农场结构组成
穗丰家庭农场成立于2014年,为响应国家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的号召,邓先生于2014年成立穗丰农场,经过七年的经营与探索已成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主要由仓库、烘干室、晾晒场、农机库棚以及办公室5个机构组成。仓库主要储存粮食作物,价高时卖出;烘干室主要进行玉米、小麦的烘干,以较高价格出售;农机库棚主要是存放各种大小型农业机械;办公室是农场主办公的场所,农场主为最高管理者,负责协调整个农场事务。农用机械从最初的的一台到如今的50台,包括拖拉机,耕地机收割机无人机等等。其中,五万元以上农机具30台,十万元以上农机具20台,截止2021年底,农用机械总价值为550万。农场经营设施齐全,包括冷库仓库,农机库棚,塑料大棚,办公设施等等,总价值约为200万元。
2.销售渠道
穗丰家庭农场自成立以来,主要种植粮食,所以其销售比较容易。其中只有少数是通过网络销售,采用自建网站销售。除网络销售方式外,主要采用卖给粮库,卖给加工企业或养殖企业等。在采购农资方面,主要通过的渠道为农资连锁店和供销社或为农服务中心,渠道呈现多元化。为进一步促进家庭农场的发展,采用新的经营形式:农户+龙头企业。穗丰家庭农场与红地种业和益海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进一步推动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二)盈利模式分析
1.信贷支持
2.农业保险支持
农业保险是国家扶持农业发展的通常做法,减少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农户对风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农业保险中来。2017年6月,山东率先公布了《山东省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工作方案》,粮食经营面积50亩以上的大户、家庭农场都可以投保赔付金额较以往相比翻倍,具体保费与保险赔付如下:小麦种植保险:普通农户18元/亩(自缴20%,3.6元),保险金额450元/亩;种植大户36元/亩(自缴20%,7.2元),保险金额900元/亩,费率均为4%玉米种植保险:普通农户18元/亩(自缴20%,3.6元),保险金额400元/亩,费率4.5%;种植大户36元/亩(自缴20%,7.2元),保险金额850元/亩,费率4.24%。穗丰家庭农场共购买保险品种两种,投保对象为小麦与玉米,小麦、玉米财政补贴的保费占总保费的30%,小麦投保缴费总金额4000元;赔付总金额0元。玉米投保缴费总金额4000元;赔付总金额16000元。对粮食作物来说,价格相对稳定,因此受到的价格波动风险远不如自然灾害,所以应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投保金额。
3.土地流转政策支持
从2004年至2021年连续18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表明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4年12月,国家出台了农村土地产权“三权分置”政策,并逐步进行了全国范围内的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和验收工作。2018年发布的乡村振兴政策,表明要改进农村土地承包中“三权分置”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的活力,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目前穗丰家庭农场经营土地总面积为1100亩。共分为30块,涉及农户300多户,涉及村庄3个,并签订正式书面合同,避免了土地纠纷的发生。每亩租金为900元,采用固定现金支付方式。
四、竞争分析
表1穗丰家庭农场SWOT分析
表2基于穗丰家庭农场SWOT的战略分析
五、发展启示
完善农村金融制度,形成供需平衡的金融支持机制目前的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构成基本框架,但农村社会化服务缺位,信贷投入不足密,且农业保险,信贷抵押担保等发展力度小,发挥的作用有限,严重阻碍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得不到有发展,城乡差距过大,农民存在只存不取的现象,这些存储的资金又大量流入城市。为解决这些问题,第一:发展多种类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形成功能多元化,金融产品多样化的服务格局,逐步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第二加速推进农业保险和担保业务,分散和降低农业风险。适当降低担保机构的门槛,加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鼓励农民学习期货,保险担保知识,开发期货新品种,进一步完善信贷市场,保险市场,期货市场,建立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从而降低农业风险。第三:建立合理的利率体制,适当降低农村贷款利率,减轻农民贷款压力,减少融资成本。第四:建立与当地农业高校的合作关系,聘请专家教授进行指导,学习专业理论与成熟经验。
参考文献
[1]推广家庭农场模式实现规模化生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广家庭农场对策[J].白琳.吉林农业.2016(07)
[2]种植业家庭农场规模化经营探析[J].朱正海.农村实用技术.2019(06)
[3]如何做好家庭农场适度规模化经营的问题与建议[J].张跃东.南方农机.20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