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供销:围绕农资“土特产”做足振兴“大文章”农产品供销社永寿县

“我社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严格落实省市供销社综合改革重点工作任务要求,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结合发挥自身优势,在‘土、特、产、联’四个方面狠下功夫,推动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永寿县供销联社(以下简称“永寿供销社”)主任杨本锋告诉记者。

截至目前,永寿供销社策划开发了12大类33个系列农产品,实行“永寿供销”和“市场品牌”双品牌运行。创办社属企业4户,领办专业合作社36家,累计发展成员社80家,带动社员企业、专业合作社销售农产品达1.2亿元。

完善农资企业建设运营

“今年以来,县供销社按照省市社健全农资保供工作要求,我社全面开展农资企业建设工作。”杨本锋说,“目前对全县7个镇办按7个片区进行划分,完成镇级网络经营建设,为全面开展农资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

2023年8月,由永寿供销社全资成立的旺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发挥供销社流通主渠道作用,在镇办设立供销社农资供应点,与浙江农资公司陕西惠多利分公司合作,采取集采集销模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成本,让利于民。

“公司成立之初,起步资金只有两万元,还是本锋主任掏自己的腰包,就这样一步步扛过来了。”旺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武军红回忆说,“企业采取‘公司+供销社+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壮大,创新设立三个月‘账期’暂缓,进一步减轻合作社、企业等种植大户的负担。”

来自延安市的种植大户谢龙,在永寿县常宁镇包地超过3000亩,全部种植玉米,得益于永寿供销社“账期”暂缓的优惠政策,企业发展过程中避免资金短缺、企业受困。

同样,在永寿县马坊镇寨子村的利康广茄专业合作社里,创办人李康正带领着村民们采摘茄子,忙的不亦乐乎。

“我就认定供销社这个‘金字招牌’,政府认可的化肥我用着放心。成本低、质量还有保证,根本不用我操心。李康告诉记者,去年我们就合作得很好,往后的合作必不可少。”

不断扩大农产品销售范围

走进永寿县槐海旅游产品开发公司,当地各种特色美食、工艺品、文化用品等产品琳琅满目、一应俱全,让人可以尽情选购。店铺内装饰独特,氛围浓郁充满文化气息和特色。

“我们采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运营模式,创办槐海旅游产品公司,建成了永寿农(旅游)产品展销馆。”杨本锋说,“供销社先后策划开发系列农产品,注册了‘廣寿宫’、‘长孙世家智慧果’、‘杂粮公社’等商标,赋予文化内涵。”

永寿供销社深挖当地特色历史文化,赋予农产品文化元素。如:为永寿槐花蜜赋以“愿花长在人永寿”的诗境;为永寿核桃赋以长孙无忌“历史名人和健康养生”文化元素,称为长孙世家智慧果;为永寿手工挂面赋以“寿”文化元素,称为长寿面。诸如此类,比比皆是。

“我们永寿农产品带着文化品位走向市场,提升了农产品的内在价值,赢得了市场的信誉度,使‘买永寿农产品,讲永寿故事’成为时尚。”永寿县槐海旅游产品开发公司总经理耿秋红告诉记者。

据了解,永寿供销社在每年槐花盛花期,帮助蜂农销售蜂蜜3000余吨;在群众苹果滞销的情况下,前往江苏靖江市,成功推销了300万斤苹果。通过832消费扶贫平台、农业银行扶贫商城等,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带动销售农产品超过1.2亿元。

此外,永寿供销社与联通公司合作建成抖音直播平台并投入使用,组织成员社企业积极参加电商技能培训、抖音宣传小视频拍摄技能培训,提升企业农产品电商销售能力。

半年来,通过线上线下、抖音直播、832平台等销售渠道,销售永寿优质农产品180多万元,解决了群众农产品难卖问题。

切实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我社大力推进开放办社,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实行‘供销社+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运营模式,壮大供销为农服务力量。”杨本锋说,“目前,县社吸纳龙头企业、合作社、村级服务社纳入供销社成员。开展农资经营、设施大棚果树种植、土地托管、田园综合体采摘等业务。

在永寿县常宁镇强华村的千亩红薯种植地里,无边无际的红薯苗郁郁葱葱、蓬勃生长,一番“蓄势待发”的壮观景象。

据介绍,强华村是永寿县村集体经济发展最早,效益较为明显的村之一。

2023年,该村红薯种植规模520亩,总产量达到156万斤,销售额达124余万元,实现分红8万元。今年,该村计划打造千亩红薯产业园,种植红薯1052亩,建设红薯清洗风干生产线一条,切实提升产业附加值。

“通过和供销社长期以来的合作,供销社提供的平价农资,大大节约了种地成本,农民切切实实得到了实惠,今年种植红薯苗时所需的化肥,咱服务中心免费送货上门。”强华村负责人说。

据了解,永寿供销社积极动员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加入供销社经营服务体系,目前已发展成员社80家,成立村级供销社12家。县供销社给予龙头企业、合作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发放扶持资金133万元,用于产业发展。

此外,永寿供销社依托旺农公司,组成无人机服务队,在全县春、夏两季开展喷防3.5万亩;组织农机为全县小麦、玉米、果树进行耕、种、收、化除、病虫害防治、叶面肥全面喷施,服务面积2.1万亩,共计节约成本52.5万元。

“下一步,我社将在省市供销社的正确领导下,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创新农资公司运营,优化农资网络布局,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服务水平,加大农产品线上推广力度,提升农民收入,全面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杨本锋说。

THE END
1.做好“土特产”文章而产业振兴中,“土特产”是一篇大文章。什么是土特产?一般而言,土特产是指来源于特定区域,依据本地气候、土壤、水质、历史人文传统、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所生产的品质优异的农产品或加工产品。狭义的土特产一般指当地的农林等特产,广义的土特产还包括手工艺产品等众多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http://www.bingtuannet.com/btllw/jjsh/202407/t20240708_190892.html
2.广东:农产品拥抱大市场“土特产”做出“大文章”南方+从徐闻菠萝到高州荔枝,从四会兰花到白蕉海鲈,从湛江金鲳鱼到广东丝苗米……近年来,广东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富民兴村为鲜明导向,以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牵引,着力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以产业振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徐闻菠萝产业成为当地县域经济重要引擎。 蓝东旭摄 https://static.nfapp.southcn.com/content/202311/03/c8264508.html
3.河北农资庄稼医院网站金秋消费大集打造中心街区、全国“土特产”街区、农业品牌街区、农旅融合街区、智慧农业数字乡村街区5大街区场景,重点推出农业精品品牌展示墙(打卡地);主题交流推介活动包括脱贫地区“土特产”走进长三角浙江、国产大豆豆制品和大豆蛋白加工产品等专场活动,立足稳增长、促消费,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走进全国大市场,助力http://zjyy.hebeinongzi.com/zhcn/news/info/view/367.html
4.四川三农新闻网写好“土特产”文章,让特色产业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宽,关键在增强忧患意识,下好“先手棋”,推进特色农产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在“链”上多下“绣花”功夫,延长产业链、畅通循环链、做强富民链。榨出“土特产”最大价值,关键在每一条“链条”上多下深功夫,推动农旅、文旅http://www.sc3n.com/index.php/index/news/topics/id/6.html?page=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