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人民金融”主题征文服务农产品“小循环”畅通供应链“大动脉”——基于疫情期间供应链视角下农发行支持农产品流通的调查研究

【概要描述】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最原始的流通模式,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以批发市场作为主体的比率超过70%,其参与者主要有农产品生产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商和农产品零售商等。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达到9.2亿吨,交易额达到5.4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670万人。随着我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农场品批发市场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组织形式出现企业化、股份化、集团化趋势,企业、经营者与市场发展联系更为紧密,利益更加趋同,产权更加明晰,组织效率明显加快。但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流通方面仍存在产业链长、环节多、上下游高度分散等缺陷,在市场方面呈现参与主体多、主体关系散、协议约束弱等特征。

(一)农产品批发市场流通模式

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模式主要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最原始的流通模式,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的调查显示,目前,中国农产品的流通渠道以批发市场作为主体的比率超过70%,其参与者主要有农产品生产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批发商和农产品零售商等。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量达到9.2亿吨,交易额达到5.4万亿元,从业人员超过670万人。随着我省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深化,国有和集体企业在农产品流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农场品批发市场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组织形式出现企业化、股份化、集团化趋势,企业、经营者与市场发展联系更为紧密,利益更加趋同,产权更加明晰,组织效率明显加快。但大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流通方面仍存在产业链长、环节多、上下游高度分散等缺陷,在市场方面呈现参与主体多、主体关系散、协议约束弱等特征。

(二)农产品物流园区流通模式

农产品物流园区是指由分布相对集中的多个农产品物流组织和物流设施,以及服务功能不同的专业化农产品物流与加工企业等构成,能够实现农产品物流规模化、功能化的农产品物流组织区域。农产品物流园区处于农产品产业链上的流通环节,上游向生产领域延伸,与产地农户相连,下游向零售和消费领域延伸,是集农产品集散、交易、物流、加工、信息平台、展览等于一体的综合物流节点。物流园区的建设能够有效聚集农产品物流资源、提升农产品物流企业竞争力,物流园区的建设带有较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以福建省农产品物流园区发展为例,目前的建设运营模式主要包括:第三方物流企业主导建设投资运营,政府设立开发机构、组建管理公司运营以及农产品物流园区集约运营模式。

(三)龙头企业流通模式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流通模式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导,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核心,是以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为主,通过合同契约、保护价收购、利润返还等方式,与生产基地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润共享”的供应链联盟,强化农民专业合作社、超市之间的对接,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流通有机结合起来。根据中华供销合作总社数据显示,2020年,全系统有各级政府和省以上有关部门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412个。其中,省部级及以上认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52个。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流通模式,有利于拓展农产品市场容量,提高农业比较收益、促进农民增收、协调城乡关系。

(四)农超对接流通模式

(五)电子商务流通模式

农产品电商流通指的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上线下融合的B2C、B2B、O2O等多种形式的网络销售,促进本地大宗农产品销售。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包括自营型(叮咚买菜、盒马生鲜、朴朴超市)、平台型(天猫、京东、拼多多)和服务型(农村电商服务商)。随着“数商兴农”深入推进,自2012年以来,顺丰速运、亚马逊、淘宝、京东商城等大型电商企业的加入带动了农产品生鲜电商发展的热潮,至2019年,我国生鲜电商市场规模从仅40.5亿元突破至3000亿元。2021年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达2.0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增速加快2.4个百分点。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4221亿元,同比增长2.8%。线下农产品供应超市,如永辉超市、沃尔玛等也纷纷向电商流通模式转型,为“农超对接”模式注入了云端流量。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4500个功能比较完备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2.7万个,超市连锁门店13.8万个,电商平台800家左右。

我国当前农产品物流模式还主要以农产品批发市场为核心。相较于批发市场模式,其他模式均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流通环节减少,流通链条缩短,甚至实现了产销直联,但都建立在对我国鲜活农产品产销基本形态的某种改进之上。在现阶段,农产品批发市场依然是实现农产品流通“小循环”方面的主导模式。

二、疫情对农产品流通模式产生的影响

(一)采购端“线上场景”加速替代“线下市场”

在此次疫情中,由于非法野生动物贩运的活动,武汉最初瞄准的传染源是武汉华南海产品批发市场。这一信息间接反映了目前我国部分农产品批发市场中存在的问题,包括:供应链被分成“生产-流通”和“流通-消费”两个短链,难以形成连续的信息流和资金流;物流环节多,导致流通成本高,受交通管制影响大;结构松散,缺乏主导性的企业和组织;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程度低,经常出现信息不对称甚至信息矛盾的现象等。于之相对的是农产品电商流通模式方便快捷、简单高效的优势凸显。疫情背景下,为了预防新冠肺炎的病毒交叉感染,对人员流动接触受到管控,农产品网上无接触式配送、直销模式,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活跃增强,农超对接流通模式和电子商务流通模式融合升级,农产品流通供应依托电子商务平台,进一步整合优化供应链,实现供应端低库存,促进快速交货和快速流通。有数据显示,2020年春节期间,京东生鲜销售同比增长215%,其他电商平台的销售量也呈井喷式增长。

在2020年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中提出,要继续加大农村电网的改造升级,加强移动通讯网络的基础实施建设。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后农产品电商平台创新模式的需求,为采购端“线上场景”的运用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二)流通端“小循环”加速替代“大循环”

为防控疫情蔓延,疫情之下,全国上下采取阶段性“封城”和严格的交通管制措施,传统物流中断,大范围的线下农产品供应链、渠道受到冲击,上游生产端,农产品运输流通受阻。而县域小循环能够有效稳定、保障地方农产品供应,货运物流“小循环”具有“快速、便捷、稳定”等特征。2021年5月,财政部、商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通知》,指出要完善产区“最初一公里”初加工设施设备,提升农贸市场、菜市场“最后一公里”惠民功能,畅通农产品流通“微循环”。农产品的中小城市循环,自给自足的生态农业、绿色城郊农业得到重视和发展,城市周边农民产销衔接更为紧密,都市圈农业生产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三)供给端“智慧物流”加速替代“传统物流”

一是智能化赋能农产品物流园区迭代创新。疫情倒逼无人化、无接触管理服务应用在物流园区快速落地实施,同时,依托金融科技,实现更为便捷的购销结算,并通过发掘农业信息数据,实现定制化农业物流园区信贷服务。二是数字化加快农产品电商物流升级转型。电商平台在搭建智慧农场与数字农场场景中发挥更大作用,探索出线上线下结合、生产销售一体,产业融合贯穿始终的新模式,实现链接到户、服务到户。在实践中,以智能系统平台作为支撑,激活农业金融服务动能,衍生出农村电商、直播带货、智慧物流等农产品产销对接新模式。例如,2020年10月以来,京东已在全国对接1000多个农特产地及产业带,直连超过500个大型优质蔬菜基地,共建70多个现代化、标准化、智能化农场,开设助农馆和特产馆超过700个,帮助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农产品、手工业产品拓展销路。三是信息化助推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增效。在智慧供应链背景下,为满足分区、分类经营和批零分离、人车分流要求,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区和内部道路等公共设施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得到重视,部分农批对接模式已开始实施电子结算,加强买卖双方经营和交易信息登记管理,促进人、车、货可视化、数字化管理。

三、农发行支持疫情期间农产品流通的着力点

(一)把握政策,以“大格局”支持“小循环”

1.加快加强政策传导。疫情爆发以来,国务院等多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农产品运输保通保畅。2022年4月,中国银保监会印发《关于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通知》,对银行保险机构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提出“八大要求”,为保障农产品物流支持指明了正确方向。作为政策性银行,农发行把支持城乡商品流通高效畅通作为职责所在,于同年5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新冠疫情期间保通保畅大力支持农业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聚焦农业农村保通保畅、突出重点支持领域、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强化组织保障,致力成为金融服务保通保畅主力军。

2.用好用足政策贷款。2022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设立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有关事宜的通知》。人民银行设立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属于金融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工作的配套工具。农发行应聚焦保通保畅工作,结合当地政府疫情防控重点工作,用好信贷政策,用足信贷规模,实施优惠利率,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为主要投放类别,加大对交通物流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着力解决农产品和消费品流通配送难点堵点问题,助力交通物流业纾困解难。

3.落实落地稳企保供。在疫情常态化下,农发行应围绕政策、意见、规划,结合实际,把握机遇,转变“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农业发展理念,统筹好当前与长远,以支持培育优质客户为中心,以业务稳健合规发展为主线,在生产端,聚焦“菜篮子”工程建设,优先保障粮棉油等初级农产品、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等民生领域的信贷支持;在物流端,以县域项目融资为主,补齐流通基础设施短板,构建顺畅高效的现代流通网络;在消费端,聚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支持农超对接、地产地销,稳定农业“小循环”背景下的产业链、供应链,着力打通农产品配送“最后一公里”。

(二)择优扶持,以“大作为”支持“小循环”

1.以农村公路建设为抓手,支持搭建“路链”。2022年6月,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农村路网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为支持农产品流通“小循环”的“路链”建设奠定了基础。根据意见,农发行将坚持“政府引导、规划先行、市场运作、风险可控”的办贷原则,围绕服务“四好农村路”建设、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路衍经济发展、强农惠农高速公路建设等方面,支持农村路网配套的交通设施、服务设施、物流设施建设改造,实现农产品产销区互通互联,加快流通速率,提升金融服务农产品流通“小循环”的资源配置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农村路网建设贷款累计投放达到3000亿元。

2.以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支持搭建“产链”。金融支持流通供应农业经营主体,重点围绕初级农产品、民生食品等“菜篮子”工程生产加工领域,持续加大产业化龙头企业信贷投放,带动发挥龙头企业流通模式富农增收作用。着重支持可实现地产地消、产销直联等“小循环”流通的龙头企业。鼓励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公司+农户”订单型、“公司+基地+农户”联结型、“公司+合作社(协会)+农户”带动型、“公司+养殖小区”辐射型等农户联结机制,减少分散生产,建立生产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发挥生产聚合效应,改变“小生产、大消费”局面,促进生产链条各个农业经营主体受益。信贷支持农产品标准化、品牌化生产发展,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推动完善“小循环”生产供应链条搭建,解决农产品流通“最先一公里”的损耗严重、附加值不高、缺乏竞争优势、产区沸销等问题,提高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实现率。

3.以产地农批市场为核心,支持搭建“短链”。产地批发市场是指市场设在该市场所经营主要商品的集中生产地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疫情期间,产地批发市场在减少运输流通环节、提高农产品经济效益、构建流通“小循环”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聚焦产地批发市场这一重要农业基础设施,支持主导产品基地建设和农业产业化发展,带动龙头市场、核心市场建设,促进主产区农产品对外流通。加快新型农产品流通业态发展,侧重支持一批自主品牌好、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农产品物流企业或大型连锁超市,构建以物流企业为基础、物流配送中心为节点、布局结构合理、运输畅达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围绕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校对接、农宅对接等模式,支持“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着力缩减流通环节,以“短链”流通支持“小循环”。

(三)贴近市场,以“大服务”支持“小循环”

致广大而尽精微。在后疫情时代,服务农产品“小循环”畅通供应链“大动脉”,将成为农发行彰显政策性金融职能作用的支点之一。布局未来,蓄势待发,农发行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路链、产链、短链、冷链”等流通链条,促进农产品保质保鲜,实现农民稳收增收,全力服务搭建“无断链”的物流体系,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注入更强大的发展动能。(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福建省分行)

(编辑:苗爽;责任编辑:潘思琪;栏目负责人:刘一林)

主管: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中国金融文化建设协会)

THE END
1.农业科技报02987036601在12月3日举行的商务部专题发布会上,多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批发零售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完善城乡商贸流通网络,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提高商贸流通的数字化、标准化、绿色化水平。 建设现代商贸流通体系,突出短板在农村。《行动计划》以“千集万店”改造提升为抓手,深入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完善http://site.nkxww.nkb.com.cn/nykjb/20241205/html/content_20241205002005.htm
2.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20亿元,潍坊现代农副产品智慧物流潍坊现代农副产品智慧物流园项目是一个重要的冷链物流及食品加工项目,以下是该项目的详细介绍: 该项目占地面积205亩,总投资20亿,总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建有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水产品集散中心和冷链智慧物流园“两中心一园区”,并配套电商综合体、酒店公寓和办公楼。现已开工的一、二期项目占地115亩,建筑面积22万平方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3503094.html
3.耿马:首家标准化冷链物流生鲜食材配送中心入驻耿马产业园区耿马冷链物流生鲜食材配送中心项目属招商引资项目,由耿马自治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与上海双桨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共同组建耿马木禾双桨商贸有限公司开展项目建设,计划在耿马产业园区2期6号厂房投资500万元,配套供销农产品展示中心、检验检测中心、分拣中心、仓储中心、果蔬分拣区、蔬菜肉类初加工区等多个功能区,配备恒温粮油https://www.yngm.gov.cn/info/1018/120558.htm
4.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规范要求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区的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农业产品的附加值,还能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和严格的规范要求,确保园区冷链物流的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效流通,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 相信大家一定对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园区规划设计方案及规范要求,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https://www.kvjv.com/news/show-4070.html
5.农产品加工园区中农批冷链物流园分拣中心投产/泰兴网手机门户(记者 张宏伟 闫昱霖)6月18日上午,农产品加工园区中农批冷链物流园分拣中心开业,国内最大的猪头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中农批畜禽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志华宣布中农批冷链物流园分拣中心开业,并和市农产品加工园区负责人一起开启启动球。 上午11时,记者在农产品加工园区中农批冷链物流园分拣中心开业现场看到,1000http://m.taixing.cn/index.php?a=show&catid=27&id=109357&typeid=1
6.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管理委员会海南湾岭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地址位于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政府第三办公大楼二楼,我单位主要提供负责海南中部绿色产业园区的运营、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管理及企业扶持政策等的制定与实施、安全生产和环保监管、协调处理企业与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园区各企业之间的关系等。联系https://www.11467.com/qiye/2305900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