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农业种植中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化学用品的使用量巨大,所带来的耕地污染严重,带来的土地生产潜力减退、产品质量恶化等问题显著。
1.2.2工业污染向农村蔓延
1.2.3森林植被减少,自然灾害频繁
1.3农业投入严重不足
1.4人口的日益增长给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山东是一个拥有9580万人口的农业大省,其中,农业人口占到81%,人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制约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人口增长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农业资源的负荷超重,据最新资料反映,目前山东人地矛盾日趋尖锐,人均耕地呈下降趋势,而且,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农业用地的数量和质量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2.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回顾
2.1试验研究阶段
2.2试点研究推广阶段
2.3试点县建设阶段
自1994年五莲、临淄、临朐被列为国家首批生态农业建设试点县以来,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全省生态农业工作重点由村、镇开始转移到县级规模上来,到1995年的时候就有曲阜、肥城、菏泽、东阿、昌邑、广饶、沂源、冠县、牟平等15个省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得以确立,他们当中有的市区还建立了自己的内部生态建设试点县,至此,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基本覆盖到了全省各个地区,农业生态建设覆盖全省总面积的15%,他们根据自己的自然资源、地域特点,采取了不同的生态农业建设模式,促进了当地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3.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
3.1优势分析
3.1.1自然资源优势
山东省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有自己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山东地处我国东部,属于沿海省份之一,其气候属于半湿润季风气候、雨量集中,四季分明,山东省地形复杂,山地丘陵较多,平原盆地交错,海洋资源丰富,这些都有利于山东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另外,山东省国土资源丰富,有大量可供开发利用的山地、林地、水面、滩涂等,如果这些资源得到科学的开发和有效的保护,都会成为生态农业发展路上的后备力量。
3.1.2农业产业化发展优势
山东省生态农业的发展得益于农业的产业化,作为起步最早的省份,在农业产业化经营展的过程中,山东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在推进山东省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做出了积极地贡献,它使农业由弱势产业向强势产业转化,为农产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1.3农业标准化建设优势
3.1.4农业科研和技术推广优势
近年来,山东省农业科技进步优势明显,农业科技开发潜力较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农业的贡献率日益增强,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达到60%左右,这对农业产业发展和生态农业建设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2劣势分析
在生态农业建设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山东省生态农业发展也面临着一定的威胁,主要表现在:
3.2.1思想认识不到位
在农村,很多农民群众,包括基层领导干部对生态农业建设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不足,多年来形成的传统生活习惯难以改变,乱倒生活污水、垃圾,使用敞口厕所等不文明现象在农村随处可见,燃烧木材燃料等污染环境的行为普遍存在。在农村,部分农民饮食不卫生,缺乏良好的健康饮食观念,“不干不净,吃了没病”仍是一些农民生活当中的口头禅,更谈不上合理的饮食搭配。这些现象反映出农民的饮食观念落后、营养意识淡薄、环保意识薄弱、不仅危害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3.2.2经费投入不足
3.2.3农业环境污染严重
3.3技术研究尚待提高
生态农业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特征,从目前来看,山东省生态农业建设仍属新生事物,虽然有了较大进步,但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还相差甚远,生态农业技术研究与开发,推广与使用是生态农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因素,但总的来看,山东农业科技推广远远落后于农业自身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比较低,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山东农业科技对生态农业建设的推动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技术研究尚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