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全民电商的时代,我们销售农产品要不断地摸索新的营销方式。学会让农产品适应电商而不是电商去适应农产品。农产品营销同样需要手段,制定营销策略要从消费者和市场的角度出发。如果你只觉得自己的产品好,让电商和市场来适应你,永远不会赚到钱。
我例举出5大营销手段,来和大家一起讨论。农产品同质化严重,打造差异化很难,如果再不玩点花样和套路出来,我们恐怕只有吃灰了。
手段之一:预售
预售就是将还没有采摘、收获的果实提前卖给消费者。预售的重点是解决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问题,让他们相信你提供的是绿色、健康、纯天然的食品。
但是另外一款产品,吉林长白山的蓝莓我做成功了。虽然每天的销量不是很大,但是我觉得是成功了。摸索出了一套针对蓝莓保鲜、保质、售后的经验出来。
预售对产品有几点硬性的要求:
1、一定要是绿色、无污染、原产地直供的产品,自己不能掌控产品质量和货源的产品一定不能做。我从湖北跑那么远到吉林,为的就亲临现场考察。
2、预售的产品要有亮点,不能太过于大众。要能满足消费者的痛点。
3、预售的产品要有较大的利润空间,陪太子读书有违生意人的原则。
4、预售前期主要就是靠宣传和策划,所以真实接地气的文案是至关重要的。
5、到了预售期,不管什么原因都要发货。
手段之二:私人订制
[有资源、没钱,农民怎么做莲藕的认养和预售,做好3点可以成功]
手段之三:周期购
像牛奶、粮、油、米等一部分农产品在需求上就有很强的周期性特征,因为这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传统购物方式下,人们只能去超市定进行购买。但在电商场景下,购物可以更加随心所欲。
这就为订单农业提供了基础和条件,也便于我们有序的进行采购。
手段之四:CSA结合电子商务
CSA是社区支持农业的简称,起源于日本。其实日本在农业方面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们将生产出来的绿色安全的农产品进行包装,然后销售到社区。其实在社区门口摆摊的就是这种模式的原形,只不过我们要利用电子商务的手段将这个过程变得丰富起来。
建立社群,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我们就配送什么样的产品。
手段之五:
聚土地是由2014年淘宝聚划算平台推出“互联网私人订制农场“的一个项目。就是把农村闲置的土地流转到电子商务公司名下,电商公司再流转给消费者,让消费者在土地上产出。农民可以获利流转资金,还有相应的劳动报酬。
这个项目有点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味道,现在属于后期运营服务阶段。相信以后会在更多的范围内推广。
总结:利用我们自身的力量很难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案来,所以前期还是要抱大腿。利用各种平台推出的功能,来满足自己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