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讲的现状分析主要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包括农产品所有的网上交易,包括12个方面的内容:农产品期货期权网上交易、农产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B2B农产品交易、农产品网络零售、农产品社区团购、食品外卖电商、生鲜农产品电商、预制菜电商、农产品直播电商、农产品跨境电商、农产品电商投融资。
(一)农产品期货期权网上交易
改革开放我国恢复期货期权交易后,即抛弃了传统交易池交易的方式,采取了网上交易的方式。2022年我国期货、期权品种共有110个,超过“100个大关”,包括72个期货品种和38个期权品种(含7个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品种)。期货市场不断完善品种体系,2022年新上市16个期货、期权品种。以下是2021年、2022年我国农产品期货期权品种:
2022年新上市农产品期权5个,分别是豆一、豆二、豆油、菜籽油、花生期权,没有上市农产品期货。至2022年底,大连商品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上海期货交易所共上市农产品期货27个,农产品期权12个,形成特有的农产品板块。
(二)农产品大宗商品电子交易
2022年全国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预计3500多个,其中28.3%是农产品电子交易市场,2022年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加快转型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粮食、棉花、花卉、茶叶、生猪、水果、食糖、中药材、畜牧业、渔业、酒业等品类。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昆明花卉拍卖交易中心、重庆生猪综合交易市场、广西糖网、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等引领全国大宗农产品交易市场的发展。
从2020-2021年底的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类市场数量及行业分布情况看,这两年的大宗市场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转型升级大幅放缓;市场数量增长较2020年的19.2%下降到6.7%,是2010年来的最低;
(2)市场交易量下滑,主要是受监管政策影响;
(3)流通效率下降,主要是受疫情影响。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反映的问题:
三难:融资难、经营难、转型难;
三缺:缺理论、缺人才、缺法规。
2022年4月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发布。其中鼓励打造综合性商品交易平台,加快推进大宗商品期现货市场建设,不断完善交易规则,支持大宗商品期现联动生态发展。
2022年1月24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提出,推进全国性能源、粮食、矿石等资源性产品交易平台和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平台建设,稳步扩大上市交易品种范围,形成重要资源国际贸易竞争优势。
2022年5月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广西高质量实施RCEP行动方案(2022—2025年)》指出,广西将建设3个以上年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的能源、矿产、粮食等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平台)。
2022年12月5日,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广东省“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依托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现有大宗商品交易场所转型升级,打造集交易、融资、信息、仓储、物流、质检等服务于一体的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围绕粮食、钢铁、煤炭等重点品种,支持广州、珠海、湛江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产业聚集区。
一些地区走起了“捷径”,开起了“快车”。2022年2月,经广西自治区地方金融监管局核准,广西文投文化产权交易中心正式更名为广西粤桂国际茶业交易中心,主营六堡茶、宝玉石现货非标准化合约或仓单、可转让提单等提货凭证的交易服务。8月18日,由“呼和浩特产权交易中心”变更名称而来的“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有限公司”揭牌,该交易中心也成为国内首家乳业交易场所。这两地的做法直接让权益类交易场所变为了现货交易场所,可以直接为当地特色资源服务。
2022年2月8日,亳州市人民政府向亳州中药材交易中心颁发了“2021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突出贡献奖”,2月7日,安徽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上,亳州中药材商品交易中心被授予安徽省现代服务业企业30强。
为保障农民增产增收,规避大蒜价格波动风险,牡丹国际商品中心探索开展大蒜“订单+保价”试点工作,该工作是由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作为投保人,联合中泰汇融资本投资有限公司、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设计了大蒜“订单+保价”产品。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为蒜农提供大蒜价格下跌保险,中泰汇融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通过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线上交易平台进行风险对冲。选取了巨野县、成武县、单县3个县,确定了580户低收入家庭作为保障对象,投保大蒜3000亩。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为被保农户支付保费合计88.50万元。目前,牡丹国际商品交易中心参与交易的企业及产业客户有1.9万户。尤其是全国前十大大蒜贸易企业,均已入驻该平台参与交易。
(三)B2B农产品交易
网库集团、“832”平台、惠农网、中国邮政、一亩田等仍然探索数字农产品电商的发展路径,特别是“832”平台加快了由扶贫电商平台向全面乡村振兴转型,2022年“832”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达到136.5亿元,累计交易额达到334亿元。惠农网年货节交易额较活动前增长了170%的订单量,增长了100%。一亩田的“盯梢行动”带动河南、湖北、河北、广东、云南等10多个省的农产品销售超过了30亿元。
一亩田主要采取B2B的模式,2022年覆盖全国65个城市,110个市场的9790个档口,年销售可达农产品600万吨,全年撮合交易额超过3000亿元。2022年服务货主34个省、341个市2753个县的88.82万个产地货主,通过“豆牛代卖”询出货、查行情、作售货品。丹东“草莓小王子”李仁魁累计向9个市场发运86车草莓,赚了56.27万元。
2022年“832”平台加快了由脱贫向乡村振兴的转型,呈现六大特点:
(1)832平台是一个B2B平台。该平台是用于各级财政预算单位、有定点帮扶任务的央企和地方国企等采购832个国家级贫困县农副产品的B2B交易平台。该平台功能齐全,集“交易、服务、监管”于一体,具备在线展示、网上交易、物流跟踪等功能。
(2)832平台是多方参与的平台。扶贫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工作具体由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以及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共同推进。
(4)提供多种交易模式。目前,扶贫832平台交易模式分为直购和竞争性选购两种模式,直购是供应商在网站上发布商品的各项信息,采购人根据自己的需求,直接下单采购。竞争性选购是由采购人在线发布商品竞购单,符合条件的供应商在线响应,由采供双方协商确定商品规格、采购数量、成交价格等。
(5)提供交易统计功能。832平台可以提供多维度、多视角的交易信息统计,为各级财政和扶贫部门交易监管、信息统计提供数据支撑。
(6)具有强大的运营服务。供销e家通过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平台运营体系、质量保障体系、客户服务体系、仓储物流体系这五大体系,助力实现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保障消费扶贫成效。
(四)农产品网络零售
2022年我国农村网络零售达到了21700亿元,同比增长了3.6%,比2016年8945亿元增加了1.43倍,同时农产品网络零售销售达到了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超过了农村网络零售额的增幅,比2016年的1589亿元增加了2.34倍。农产品的网络零售仍然是十分活跃的,2022年新冠疫情影响很大,能够达到9.2%这是相当可观的,农产品网络零售超过预期,农村的网络零售与2021年相比较,农村网络零售的增幅相对农产品网络零售额的增幅显得滞后。阿里(天猫、淘宝、盒马等)、京东、拼多多、惠农网等发展稳健。
据统计,2022年“双十一”期间,京东近1万种农产品成交额超过10万元。近三成粮油、茶叶等初加工农产品实现了超过100%的增长,在成交额最高的100件商品中,超过50%是新品种。
2022年拼多多获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颁发的2022年度创新奖,且为2022年该奖项在全球的唯一获奖者。创立于2015年的拼多多目前已直连超过1600万农户,以创新的“农地云拼”模式,向近9亿消费者销售农户们的农副产品。2022年第三季度报表反映,前三季度营收达到907.38亿元,同比增长35.98%,净利润达到220.84亿元,自2021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6个季度实现盈收。
(五)农产品社区团购
新冠肺炎疫情“催熟”社区团购,同时加速培育、强化了线上渠道消费模式。2020-2022年,社区团购先后经历了2020年、2021年、2022年三次热潮。2020年底,社区团购全年成交总额为751.3亿,同比继续增长78%;2021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达1205.1亿,日均件数从年初的4000万件/日增长到1亿件/日,2022年社区团购市场规模预计超2000亿,但是实际并非如此乐观。
近两年,滴滴、拼多多、美团等网络企业进入这一市场,同程生活、食享会、橙心优选、十荟团、兴盛优选等许多中小企业相继退缩。
虽然2021年我国社区团购交易额达到1205.1亿元,比2020年751.3亿元,增长60.4%。美团优选日均件/单量已经突破2000万,多多买菜日均件/单量超过1500万。但是2022年社区团购遭遇“惨烈”危机:
2022年,每日优鲜发布财报显示,2021年净亏损超30亿元,4年亏损超百亿,全职员工仅剩55人。
2022年2月,美团优选开始裁员动作,代理侧、直代侧都有大幅裁员。3月,十荟团全国城市的所有业务均已关停,公司进入善后阶段,主要处理供应商货款的清算事宜,以及员工工资的结算赔付问题。盒马邻里接连撤城,重点守护上海等重点基地,兴盛优选关站裁员,美团优选也关停相应的业务。橙心优选转型采销运平台“橙掌柜”。
2022年上半年,美团优选、多多买菜、淘菜菜组成的梯队,占领了市场半数以上的份额。根据国金证券研究数据,截至2022年上半年,美团优选的社区团购市场份额达到38%,仅次于多多买菜的45%。
疫情驱使消费者不得不接纳社区团购,但是在疫情之后,这一消费习惯却并没有被充分地延续下去,让线下实体店斩获了这一波的“报复性消费”浪潮,作为社区团购的先驱者兴盛优选,业务也由11个省份退缩至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四省,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发展战略,选择稳定发展的策略。
在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叮咚买菜实现全面盈利。从财报看出,毛利率上升、履单费用率优化、营销费用的下滑,都是造成公司盈利的原因。
(1)叮咚买菜一直以来是亏损经营,但是在2022年第四季度财报中,叮咚买菜实现全面盈利。一是得益于疫情的影响,人们对社区团购新模式的习惯。二是叮咚买菜对消费市场模式的创新探索。三是叮咚买菜经历了其经营模式的生命周期,进入到盈利点这一新时期。四是叮咚买菜毛利率上升、履单费用率优化、营销费用的下滑,表明管理效果开始显示。
(2)当我国进入“后疫情期”后,人们对社区团购业态的依赖会相对减弱,因此,叮咚的模式确实面临着考验,如何更好地增加业态模式对消费市场的粘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食品外卖电商
随着我国经济活力的全面恢复以及外卖行业监管进一步加强,外卖行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新消费趋势凸显,行业覆盖内容更加丰富多元。2021年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5.44亿,较2020年增长1.25亿,占网民整体的52.7%,2021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达到8117亿元。2022年我国网上外卖用户规模达6亿,较2020年增长0.56亿,占网民整体的56.23%。2022年我国外卖市场规模达到9417.4亿元。
2022年12月5日,抖音生活服务与达达、顺丰同城、闪送相继宣布达成合作,为餐饮商家提供同城配送解决方案,12月7日,抖音又与UU跑腿达成合作。这意味着抖音与美团、饿了么同台竞争,本地生活服务电商“三足鼎立”的竞争格局形成。
美团以标准化助力中小餐饮商户数字化转型升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美团先后出台了相应的标准体系:《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国家标准;《餐饮服务信息分类与描述》国家标准;《餐饮商户卫生服务信息在线披露规范》行业标准;《传染病流行期间餐饮服务单位经营安全操作指南》(参与)上海市地方标准;《餐饮数字化服务小吃连锁企业运营要求》团体标准;《外卖代运营服务规范》团体标准;《餐饮外卖密封规范》团体标准。
美团已助力逾8.8万家沙县小吃门店实现数字化转型,还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人民政府、陇南市政府等正式签约,助力地方特色小吃从业者搭乘数字化快车。
截至2021年7月底,美团平台上有40万家商户获“安心餐厅”标签,其平均订单量较其他商家要高46.5%,真正让消费者订得放心,吃得安心。
二是以标准化促产品化,丰富中小商户数字化服务工具和手段。2021年,美团外卖累计为中小商户免费发放了15.2万个出餐宝和2.6万个云打印机,并聚焦餐饮SaaS标准体系建设,制定餐饮SaaS系统中台式电子收银机、打印机、扫码盒等硬件标准和设备连接协议等互联互通标准,助力中小商户实现精细化运营。以地区和企业试点为例,智能取餐柜的使用,使自提订单数量增长了311%,商户出餐速度和效率也得到了明显提升,既节省了店员人力,也提高了堂食点餐效率。
(七)生鲜农产品电商
据统计,2022年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5601.4亿元,同比增长20.25%,是近10年来增长最慢的一年。2022年是生鲜电商最困难的一个,但在逆境中,也创新了许多新的业态模式,如fudi仓储会员店、谊品生鲜第四代店铺、盒马奥莱、京东七鲜全国首家3.0版门店、洪九果品上市、中百罗森开设首家生鲜便利店、邮政网点+商超+社区团购+邮乐小店的“店中店”、生鲜电商前置仓、钱大妈不隔夜预制菜、锅圈食汇的即时零售+预制菜+社区生鲜。
2022年是盒马新零售的成熟期,不仅盒马业绩保持高速增长,其中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实现盈利。2022年盒马推出了盒马奥莱、盒马鲜生店、盒马X会员店“三架马车”,2022年分别实现了555%、25%和247%的同比增长。盒马主力业态“盒马鲜生”已实现盈利。目前,全国已有300余家盒马鲜生门店(含盒马mini),9家盒马X会员店,153个盒马村。2022年本来生活连续4年盈利,成为生鲜电商17年(自2005年易果生鲜产生算起)发展以来最大的亮点。
2022年7月28日起,每日优鲜关停了30分钟送货上门的极速达服务,意味着其核心的前置仓模式停转,当天大部分员工停职停薪,全年经历了暴跌、欠款、解散、收购、关店、退市。2022年10月,叮咚买菜撤出厦门(此前已先后撤出天津、安徽、滁州,广东、珠海等多个城市),2022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总营收为59.425亿元(约合8.354亿美元),与2021年同期的61.895亿元相比下滑4.0%。净亏损为3.449亿元(约合4850万美元),而2021年同期净亏损为20.106亿元。
(八)预制菜电商
近年来,我国预制菜得到了迅速发展,2019年仅为2445亿元,到2022年达到4196亿元,未来还将以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有望达到5165亿,2025年将达到5165亿元,2026年将达到10720亿元,2025年将达到12000亿元。
2022年叮咚买菜、京东七鲜、美团买菜、饿了么、盒马、每日优鲜、维小饭等纷纷进入预制菜市场:①叮咚买菜试水B端预制菜;②每日优鲜上线预制菜新品“巨下饭”;③盒马成立预制菜事业部;④京东生鲜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100%;⑤美团买菜:2021年预制菜销售较上一年增长4倍;⑥饿了么年夜饭搜索量同比增长4倍;⑦一亩田上线六大品类(地方菜、早餐、西餐、烧烤烤肉、快餐小吃、自助餐)预制菜专区频道;⑧维小饭提供“透明快餐、阳光外卖”。据统计,全国有预制菜企业超过6.4万家,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商务部此前公布“2022全国网上年货节”的销售成绩,预制菜销售额同比2021年增长45.9%。在2022年春节前,淘宝、叮咚买菜、盒马等多平台“预制菜”销量暴涨。其中,叮咚买菜预制菜同比2021年涨超400%,部分菜品较此前一周环比涨超980%。此外,据美团买菜数据显示,相比起2022年年初,预制菜销量环比增长50%,消费人群以周末做饭的80后、90后年轻女性居多。
(九)农产品直播电商
2022年国家加强了对直播电商的严监管的力度,但是2022年直播电商超过12000万场,全年预计直播电商市场规模34879亿元,增长47.69%,特别是新东方的“东方甄选”进入了直播电商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全年52款自营产品总销量是1825万单。东方甄选2022年6-11月GMV达48亿元,也刺激了新东方股票价格大幅度增长。
短视频应用助力农产品销售。源头农户、商家通过短视频、直播来宣传和推介优质农产品,为农产品进城打开销路。抖音、快手、淘宝、西瓜视频、有赞、第一视频等直播电商发挥较大的作用。其中以抖音、快手、淘宝为“三足鼎立”的态势,2022年直播电商交易额分别为15000亿元、9000亿元、7700亿元。
2022年9月23日,抖音电商发布《2022丰收节抖音电商助力乡村发展报告》。报告显示,过去一年(2021.9-2022.9)共有28.3亿单农特产通过抖音电商出村进城、卖向大江南北,该平台三农电商达人数量同比增长252%,农货商家数量同比增长152%。
(十)农产品跨境电商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农产品贸易国、第一大进口国,第五大出口国,自2017年以来,连续6年每年进出口额超过2000亿美元,2021年2022年连续两年超过3000亿美元。我国是大豆、油菜籽、棉花、猪肉、羊肉、奶粉、食用油、食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国,其中有些产品也是全球最大买家,同时也是大蒜、生姜、罗非鱼、苹果、茶叶等产品的最大出口国。
2019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交易额为47.98亿美元,其中2019年“食品;饮料、酒及醋;烟草及制品”出口额为3亿美元,位列跨境电商出口额第十位;进口额在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额中排名第二。我国虽然生鲜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也较大,但通过电商方式的份额不是太大。
2020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为63.4亿美元,同比增长19.8%。其中,进口额为61.8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出口额为1.6亿美元,同比减少48.4%,贸易逆差拉大。
2021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为68.3亿美元,同比增长7.73%,进口额59.55亿美元,同比下降3.64%;出口额4.7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75%。
2022年,我国农产品跨境电商零售进出口总额为81亿美元,同比增长25.9%,继续保持调整增长。其中,进口额为68.9亿美元,同比增长15.7%;出口额为1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3%。
阿里国际站Alibaba.comlogistics已经在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26000条运力专线,实现海陆空快、多式联运,给跨境中小商家提供国别化、本地化、行业化的跨境物流解决方案。将在巴基斯坦建设两个数智化快递分拨中心。2022年阿里海外电商收入增长26%。
京东生鲜全球直采目前已与全球近20个国家及地区签订生鲜直采及合作协议。京东生鲜还与FIRSTCUT、Tyson、银蕨农场、安佳等全球知名品牌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京东生鲜国家特产馆、协会示范店也相继落地。目前,京东生鲜已经完成覆盖90个国家馆店铺的建设,2022年新增设24家综合品类国家馆。
2023年1月11日,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哥伦比亚、塞浦路斯四国驻华使节现身京东视频号直播间,纷纷推荐自己国家的特色商品。巴基斯坦进口大颗松子、哥伦比亚进口咖啡豆、塞浦路斯进口地中海蓝色葡萄酒、斯里兰卡原装进口锡兰红茶礼盒等地道特产,不仅丰富了消费者的年货选择,更是让整场直播累计曝光破百万,也把京东年货节推向高潮。京东年货节期间,京东超市各个国家馆取得了亮眼成绩。巴基斯坦国家馆成交额环比增长超100%,斯里兰卡国家馆、塞浦路斯国家馆、拉美综合国家馆成交额环比增长均超50%。
(十一)农产品新易货
(十二)农产品电商投融资
据网经社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三农电商领域共有6家平台获得融资,分别为平普科技、惠达科技、爱科农、小蚁大象、麦麦科技、快弹科技,融资总金额约1.7亿元。投资方包括六合基金、万物资本、浅石创投、源码资本、IDG资本、高瓴创投、原象基金、楚德资本、逐星资本等。
2022年融资额相对2019年、2020年相对较低,但是,高于2021年的1.2亿元的融资额,随着疫情放开和新一轮投资与消费热潮的到来,三农投资融资热将迅速升温。
摘自:《2023年中国农产品电商发展报告》
-------------------------------------------
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县域经济发展合作服务中台工作委员会秘书长袁帅表示,互联网已经成为农产品产销对接的重要渠道。但随着电商平台和商家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农产品“低价营销”“低价上行”现象却不断凸显。不可否认,低价引流、低价营销有助于在短期内解决局部农产品的产销对接问题,许多同质化、集中上市的产品,借助价格优势在网络平台打开了销路,也让许多价格敏感的消费需求在网络渠道得到满足。
农产品溢价空间本就较小,低价引流营销模式下,非头部商家因低成交量难以盈利,头部商家为提升店铺流量,用于“营销费用”等的中间成本甚至比传统模式中间商成本更高,“赔本赚吆喝”,虽然有较高的供应链效率为支撑,但往往以挤压生产者和流通环节的利润为代价,不利于农民持续增收。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电子商务则是数字经济最集中最活跃的表现形式之一,要积极发挥数字经济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中的重要引擎作用。
乡村振兴是党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根据农村发展需要提出的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充分发挥传媒产业的优势和属性。传媒产业作为政府与企业,市场与经济,科技与产业联结的重要通路平台,其上承中央与省地政策的宣传普及,下接民情民意,地域性、接近性强,能有效配合中央宣传贯彻落实关于乡村振兴的方针政策,在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在乡村从脱贫攻坚向共同富裕、科技技术进步、文化产业振兴的过程中,起到引领发声、凝聚人心力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过程中,传媒产业既是中央精神的传播者,落实国家政策的引导者,又是沟通政府和三农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传媒产业应该主动承担起助推乡村振兴的时代责任,积极探索和面对乡村振兴时期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1】抓好乡村振兴机遇,发挥资源聚合双招双引作用,让城市了解乡村,让乡村看见城市。
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化工程,需要多方协同形成合力,而这其中需要一只手能够将多方所串联。传媒产业具有天然的资源聚合能力,通过积极应变探索,内部创新形成围绕乡村振兴县域产业特色发展的经济激活,产业流通定点、定性,结果目标导向的服务输出,联动科研院校、资本金融、市场企业、政研规划等,以多元化的手段,通过会议、展会、节庆、赛事等落实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双招双引目的。让“媒体+”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抓手,让传媒成为助力地方特别是优势重点产业发展的加速剂。
2】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发挥信息解读中转桥梁作用,让科研更懂县域产业需求,让县域发展更懂科技技术需要。
3】做好乡村振兴文化,发挥营销策划提振品牌效能,“有质电商、价值直播”打破三农产品“低价营销”怪圈。
中国的农业发展在满足数量要求、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农产品由短缺向剩余跨越,如何满足质量要求、解决市场供需矛盾问题就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核心问题,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国际农产品贸易和农产品生产结构重新调整升级,在新时期,创建农业产业化的知名品牌,拉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更加是提振地方经济,实现共同富裕,为三农人群创造更多经济效能的重要手段。
农产品品牌化,乡村产业特色化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个时代是品牌竞争的时代,建立在品牌基础之上的传媒影响力将是潜力无限的。对于产品的塑造,与文化的融合,通过营销的策划实现品牌的打造,这无疑没有谁能比传媒产业其更为擅长的存在了。
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即走品牌化路线。农产品品牌化与乡村产业特色化,直指乡村建设的要害,也是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抓手。
乡村品牌是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品牌强农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施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这也是传媒产业在乡村振兴时期所迎接的新机遇。依托传媒产业在品牌营销、IP塑造、价值输出等专业优势,实现对三农产品的价值升华,提振品牌效能,借力电子商务、直播电商等互联网营销手段,实现“有质电商、价值直播”,打破三农产品“低价营销”怪圈。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的一个全新命题,传媒产业应在乡村振兴中把握机遇,推动媒体融合,在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宣传报道的同时,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做好乡村振兴文化,积极发挥媒体优势,调动产业资源,做精做细社会服务,不断探索创新“媒体+”服务乡村振兴的模式和路径,贡献力量,在成就地方县域乡村振兴的同时,也更加是在成就自身。
4】联动“百城”招引“千企”汇聚“万才”以智播基地为纽点助推地方乡村振兴建设发展。
“百城千企”智播基地:“百城”连接地方区(县)域政府端;“千企”聚合各个城市、乡镇源头优质企业,协助创业与就业人员轻资产运营。
采用“人才联合培养+品牌推广扶持+基地共同建设+资源精准对接”的方式,智播基地致力于建立企业与政府、城市与城市、品牌与品牌之间的强力纽带,打造颇具规模和影响力的联动式互联网经济聚集区,搭建“智播经济综合性供应链服务平台”。
面向全国并打造实现“创新创业共同体”,进一步为城市赋能以“IP活动+文化+科技+传媒+产业标准”立体服务的运作模式线上+线下双线闭合赋能产业,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人才+生态”四位一体架构体系,合理配置优化资源和项目设计真正践行和落地乡村振兴,赋能地方区域经济高质量建设发展。
以县域(乡镇)产能为底层依托,数字科技技术为辅助,文化传媒为加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落地推进“新农村包围城市”,在提高地区科技文化素质的同时推动乡村科技型、新职业技能型人才振兴,在实现脱贫的基础上,进一步创富。
具体体现在:
(1)以基地为纽点,落地实施电商直播“新农人”培育计划保就业促创业。
先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的通知》,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发展实体经济,亟需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队伍,为职业技能培训发展创造广阔空间。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促进扩大就业的重要举措,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结合“培训+认证+实践+就业”的四位一体方针,针对基地培训学习合格学员可选择于基地签约就业,依托基地来自全国其他地区丰富的产品供应链和抖音、淘宝、快手等直播平台流量资源从业创收,针对从事该领域创业志向群体,基地将提供完善的配套工商、财税管理服务。
(2)以转化效益带动地方产业聚集发展,落地引入投资建设资源。
目前地方区(县)域生产模式依然以分散型、家庭型小农生产模式为主,缺乏高效运作的上行销售市场、物流链以及与之相配套的中转集散场所、贮存场所如大型恒温冷库等。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产品产销问题上存在诸多卡点,需要各方同心合力,着力打通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畅通‘肠梗阻’,才能推动消费帮扶提质升级。
以智播基地为承载体,培育组建本土直播电商矩阵体系,并联动全国范围各地区主播资源,结合各项会议、展会、节庆、赛事等活动,在以实际转化带动地方产品销售增长的同时,配合政府逐步整合聚集产业供应链,帮助当地引入物流(冷链)等“专精特新”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产业园区、总部基地等投资建设运营者。
(3)“百城千企”多点联动,跨域链接,创新双招双引。
“双招双引”是新时代地方发展的战略性先导工程,以开放的思维、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举措,深入开展“双招双引”加快跨越式发展增添新动力、打开十四五时期乡村振兴区(县)域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