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村(农牧)、畜牧兽医厅(局、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村局,全国畜牧总站,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蜜蜂研究所、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有关单位:
为切实强化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我部制定了《2022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2022年2月28日
2022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方案
为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规范饲料生产、经营和使用行为,分析评估潜在风险因素,提升饲料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严厉打击养殖环节使用“瘦肉精”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按照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原则,健全“全国一盘棋”的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统筹运用监督抽查、产品监测、风险预警和现场检查等手段,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强化检打联动,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饲料行业健康发展。
二、工作内容
(一)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由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在辖区内按一定比例随机选择饲料生产企业、经营门店和养殖场(户),原则上按照已核发生产许可证数量20%的比例确定生产环节监督抽查样品数量;根据实际情况,随机选择饲料经营门店重点抽检一定数量本省份生产的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样品;在养殖场(户)抽检一定数量的自配料。各省级监督抽查批次数不少于附件1中规定的任务数量。
1.检测项目
2.工作方式
一是编制和报送工作计划。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省份监督抽查工作方案,于2022年4月20日前报送我部畜牧兽医局。各地可分批分步实施全年监督抽查工作,但应充分考虑生产企业季节性停产对监督抽查工作的影响,合理安排监督抽查进度。
必检,适当增加混合型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以及其他存在较大风险隐患企业的抽检比例。经营门店和养殖场(户)抽检数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可从我部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专家库中随机选取监管专家参与监督抽查工作。
三是严格按程序规范开展抽检。要按照我部要求,规范抽检工作流程,及时向被监督抽查对象发送检测报告,保证监督抽查和检测程序合法合规。通过监管工作平台上传抽样信息、检验结果报告,实现监督抽查数据可追溯。四是规范复核检测流程。要及时将不合格结果通报被监督抽查对象,对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提出复核检测申请。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复核检测,并将复核检测结果及时通报被监督抽查对象。
五是依法依规做好处置工作。对检出不合格产品的饲料生产企业,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督促其立即封存同批次产品,暂停生产不合格产品;经复核检测仍不合格的,应及时依法依规查处。对在经营门店抽检发现的不合格产品,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产品溯源调查工作,并及时通报标称生产企业所在地的畜牧兽医主管部门。
(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风险监测由我部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
针对重点产品随机抽取风险隐患大的样品进行铜锌、真菌毒素、兽药、非法添加物及其他风险因子等指标检测。在生产环节抽取饲料样品和饲料添加剂样品各360批次,在经营使用环节抽取饲料样品和饲料添加剂样品各200,在互联网销售环节抽取饲料和饲料添加剂样品200批次,在养殖环节抽取自配料样品250批次。
1.监测项目
风险监测项目覆盖质量、卫生、兽药和非法添加物等指标。根据历年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中发现的新风险因子、饲料质量安全案件查处发现的问题,以及举报线索等方面情况,结合现有检测
方法基础,对不同类型饲料和饲料添加剂产品针对性地设置不同监测项目。
二是实施信息化管理。任务承担单位要通过监管工作平台及时完整地记录抽样信息和检验结果,实现监测数据共享共用。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可通过监管工作平台了解掌握本辖区内监管对象的样品监测结果。
三是强化结果应用。任务承担单位要及时上传检验结果报告,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不合格样品生产企业的监管。对于经营环节发现的不合格样品,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及时开展溯源调查,妥善做好处置工作。
3.任务承担单位
生产环节和互联网销售环节任务由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承担,经营使用环节任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承担,养殖环节任务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承担。
(三)饲料质量安全风险预警
我部组织有关单位检测筛查禁用物质、违规违禁药物、未知添加物等风险物质。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结合实际,组织实施省级风险预警工作。
1.工作任务
一是饲料中新型非法添加物隐患排查及风险预警。重点开展配合饲料、浓缩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饲料添加剂等产品中禁用物质、违规违禁添加药物和非蛋白氮的隐患排查预警。构建非法添加物筛查共享谱库,开展未知非法添加风险物质排查。
二是生物类饲料产品风险预警。重点开展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发酵饲料、发酵天然植物及微生物饲料添加剂的菌种菌株合规性调查评估,菌株致病性、耐药性、产毒性、代谢安全性等潜在风险分析。构建发酵饲料用菌种菌株数据库和鉴别评价技术平台。对代表性产品进行合规性和安全性分析,确定发酵菌种评价技术标准。
四是宠物饲料产品风险预警。重点检查宠物饲料标签是否规范,监测宠物饲料产品的主要质量安全指标和非法添加物。
七是饲料产品中风险物质筛查确证方法及应用平台构建。建立饲料原料及产品中违规违禁药物、未知风险物质、禁用物质以及着色剂的高分辨质谱筛查和精确定量标准方法,搭建禁用物质、违规违禁药物、未知物质等的高通量筛查及综合查询比对平台。
(四)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现场检查
我部在全国范围内随机选取不少于100家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受检企业”)开展现场检查。全国畜牧总站牵头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参与。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组织开展辖区内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现场检查,可采取分级负责等方式,确保辖区内所有
生产企业每年至少接受一次检查。
1.检查内容
受检企业的生产许可条件、安全生产、原料管理、生产线要求、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控制、产品销售等。
(详见附件5),打印后由受检企业负责人签字盖章确认。受检企业负责人拒绝签字或者由于受检企业原因无法实施检查的,检查组应当在检查记录中注明情况,由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人员签字确认。在受检企业发现生产现场存放或使用违禁物质的,检查组应当停止现场检查工作,并将有关线索和证据等移交当地有关部门依法组织查处。发现受检企业存在其他违规行为或涉嫌违法线索的,在检查结束后将有关线索和证据等移交当地有关部门依法组织查处。
三是判定风险等级。现场检查工作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检查组应根据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情况,对受检企业进行质量安全风险等级判定,给出“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或“未发现明确风险”的总体结论,并提出具体整改建议,随同检查报告一并报送我部畜牧兽医局。受检企业所在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可以参照检查组提出的风险等级和存在问题,依法依规对受检企业进行处理。“高风险”等级是指受检企业现场存放或者使用违禁物质,或者企业在各检查事项中均存在较为严重问题,有重大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中风险”等级是指受检企业在各检查事项中存在较多问题,有较大质量安全风险隐患。“低风险”等级是指受检企业在各检查事项中存在个别问题,有一定质量安全风险隐患。
五是加强信息化监管。部级现场检查工作情况和检查结果应及时录入监管工作平台。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组织的辖区内检查工作,可充分利用监管工作平台,上传现场检查结果,实现信息可追溯,全面提升监管质效。
(五)饲料质量安全飞行检查
(六)饲料标签专项检查
二是组织开展饲料标签规范性自查自纠行动。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组织饲料生产企业对照饲料标签有关法规标准,对其生产的饲料、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原料等产品标签进行对照自查,及时修改纠正标签中的不规范标示情况。如发现饲料产品中含有在商品饲料中允许添加的抗球虫类药物和中药类药物的,要指导督促饲料生产企业依据《饲料标签》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进行修改。
(七)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
我部选择8个重点省份开展拉网排查,以年出栏10—100头肉牛、20—200只肉羊的养殖场(户)为重点,每个省份确定3个重点地区,每个地区随机选择20个养殖场(户),每个场(户)抽取2—3份尿液样品、2份毛发样品,共采集2000份样品;同时,组织开展已公布禁用的β-兴奋剂类物质专项监测,根据线索对养殖环节“瘦肉精”非法使用情况进行专项飞行检查。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制定本省份的监测计划,对猪牛羊养殖环节“瘦肉精”实施监测。
尿液的抽样工作参照《猪肉、猪肝、猪尿抽样方法》(NY/T763-2004)执行,样品应低温(4℃)保存和运输。毛发采样选取动物背部毛发,从根部剪取,保存备用,每份样品采样量应不少于5克。
现场采用酶联免疫法(或胶体金法)对采集的尿液样品进行克仑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的快速筛查。筛查发现的疑似阳性样品由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依据标准《动物尿液中22种β-受体激动剂的测定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NY/T3146-2017)进行确证检测。对于未发现疑似阳性样品的养殖场(户),每个场(户)随机抽取1份尿样进行确证检测。
依据以下规定判定检测结果:《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农业部公告第176号)、《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水中使用的物质》(农业部公告第1519号)、《食品动物中禁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合物清单》(农业农村部公告第250号)。样品检测结果超过确证方法定量限的,即判定为不合格,一项指标不
合格则该样品判定为不合格。对现场快速筛查出疑似阳性样品的养殖场(户),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应及时依法对其饲养的活畜采取临时控制措施,确证检测结果为阳性的,当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尽快移交公安机关立案追查。
三、有关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根据辖区内实际情况,细化实化重点工作任务,积极争取工作经费,保障工作条件,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对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高压严打态势。
(二)保证工作质量。
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和任务承担单位要制定具体实施方案,保质保量完成工作,按时上报总结材料和问题查办情况。我部委托国家饲料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北京)承担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和饲料基体标准物质研制工作。
(三)强化检打联动。
饲料质量安全监管过程中发现问题或不合格产品,各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依法依规查处,涉嫌犯罪的应移送公安机关立案追查。饲料质量安全监管有关信息要依据权限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四)突出上下互动。
我部在监测过程中发现违法违规问题线索,将及时向地方通报,各地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迅速核查处理。各地发现可疑风险要及时向我部报告,必要时我部将组织技术力量协助地方开展检测分析。
(五)及时报送总结。各有关单位于2022年11月底前报送本年度饲料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总结。各省级畜牧兽医主管部门报送饲料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总结与不合格产品查处情况,以及省级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企业现场检查工作开展情况、受检企业问题查处或整改情况、饲料标签专项检查工作情况。其中,监督抽
查工作总结应包括:工作总体情况、结果分析(包括各类型产品合格率、不同检测指标合格情况等)、发现的突出问题、在经营环节发现不合格样品的溯源情况、问题成因分析、采取的对策措施以及有关建议。不合格产品查处情况应包括:检查生产经营主体个数、出动监管执法人员数量、发现问题数量、行政执法案件个数和处罚的货值金额、罚款金额、销毁问题产品吨数、捣毁制假售假窝点个数、责令停产停业数量、吊销许可证件数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个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风险监测任务各承担单位将监测任务完成情况报我部畜牧兽医局。饲料质量安全风险预警任务牵头单位将任务完成报告报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汇总后报我部畜牧兽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