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优势推动改革蹄疾步稳农村新报

在致力推动为农服务、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恩施州供销社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全州改革蹄疾步稳,消费帮扶工作连续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目前,组建了恩施供销集团,初步搭建了恩施州城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社有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正在逐步发挥新时代供销社“农民增收,市场保供”的独特作用。

一、高位推进谋发展,统筹协调抓落实

二、七措并举,共推供销合作事业高质量发展

恩施州供销社系统坚持供应链思维,纵深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整合全州供销系统基层组织,有序推进州级数字化“天网”、物流“地网”建设,加快推进农资链、粮油链、日用品和农产品链、特色产业链、再生资源链“五链”建设。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地网”。实施“百县百社质量升级”工程,织牢基层组织“地网”体系。截至上半年,全州累计建成基层供销社131家,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1097家,村级综合服务社1692家。

二是建设共享信息平台,赋能“天网”。组建了恩施供销集团,成立了恩施城乡供应链公司,初步建成了“全州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已链入省社城乡供应链一体化服务平台,现有企业用户数433个。

三是抓实农资保供稳价,建设“农资链”。积极培育社有农资农服企业,目前全州建成8家。加强开放办社企业合作,全州有13家供销社紧密合作企业成为全省系统保供稳价重点农资企业。积极招商引资,与省社农资集团、四川国投农资公司洽谈合作,争取农资货源渠道。

四是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建设“粮油链”。恩施州供销社系统领办创办以马铃薯、水稻、油菜等为主营业务的粮油专业合作社71家,鹤峰县成功争取到2024年度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当地供销社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项目。上半年,全州供销社系统土地托管面积达61.2万亩,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规模达160.2万亩次,全州“832平台”销售粮油、米面等各类农产品超5亿元。

五是畅通供销流通渠道,建设“日用品和农产品链”。一方面,探索建立“县级集采集配中心+乡镇日用品保供店+村级综合服务社”集采集配直销模式,推进日用消费品下行。目前,恩施州拥有冷链仓储设施的产地仓2家,建成供销集采集配中心6个。其中,恩施鑫硒电商公司凭借卓越的服务与平台优势,成功吸引了7家优质企业入驻“云仓”平台,上半年公司销售总额2545万元,直采日用品售价降低5%左右。另一方面,畅通外销渠道,推进农产品上行。全州“832”平台销售额连续4年(2020-2023年)位居全国地市州第1位,四年总销售额实现64.05亿元。2023年在武汉开设了42家恩施土特产专卖店,今年拟在省内外中等规模以上城市新建30家,在杭州,建设运营恩施州消费帮扶“销地仓”、杭恩合作展销馆——恩施馆。

六是深耕硒茶品牌推广,助力建设“特色产业链”。恩施州供销社全资组建了恩施硒茶集团,以大宗茶出口和名优茶出省为主营业务。2024年,恩施硒茶集团收入4110万元,对外投资293万元,公司发展逐步走上正轨。恩施硒茶集团与50多家茶企建立合作,今年以供应链形式完成了2500万元的销售额。加强品牌推广,在州城开设2家线下门店,开通了“832平台”线上旗舰店,多次亮相展会活动,恩施硒茶品牌价值达31.17亿元。

七是开展“两新”回收,巩固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恩施州供销社参股企业湖北供销环益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为恩施州唯一指定“绿色智能家电家居以旧换新回收项目”回收企业,以此为契机,梳理全州系统再生资源网点和资源,推进恩施州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截至9月,累计回收旧家电2万台/套,回收额超50万元。

三、接续奋斗再出发,真抓实干开新局

下一步,将围绕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深入融入全省供销“一网五链”,巩固拓展恩施州城乡供应链“一张网”,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中接续奋斗。

一是抓核心,在“利益联结”上再发力。持续做大做强基层阵地和载体,切实密切与农民利益联结。落实“百县百社质量升级工程”,建立健全州、县、乡、村供销组织体系。

二是抓根本,在“提升服务”上再发力。围绕实施供销社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积极参与发展地域特色主导产业,围绕茶叶、马铃薯等特色优势产业,发挥系统优势,健全农产品流通、农资供应、农技服务、土地托管等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

三是抓重点,在“发展效率”上再发力。围绕提升供销社治理水平,不断健全各项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发挥恩施供销集团平台服务功能,培育一批社有企业在农副产品、农资、日用品、粮油等重要涉农领域和再生资源行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供销社经济实力和为农服务能力。

四是抓龙头,巩固拓展城乡供应链“一张网”。依托恩施鑫硒电商公司运维好城乡供应链一体化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向上接入国家总社、省社供应链网络平台,向下对接各基层社、村级综合服务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层服务网点。聚焦农产品上行,做好产销对接,放眼全国大市场,激活本地内循环,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强与“832平台”合作,以推介“恩施硒茶”为核心,提升“恩施硒物”品牌影响力。开展多种形式产销对接,持续推进硒品入汉、硒品入杭、硒品进京等活动,创新消费帮扶模式。

THE END
1.推动“三支队伍”建设在农业领域走深走实林业乡村振兴重点3月19日,市委书记王忠宝专题调研农业经济工作。他强调,要聚焦农业领域“三支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加快农业三产融合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保障。 调研期间,王忠宝先后来到浙江久益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山茶润食品有限公司,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谈,详细询问产业规模、市场销售、发展需求等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S8JBIF0552ADWT.html
2.乡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计划截至目前, 全县县、乡两级设有农业技术服务机构, 县有农技中心, 乡有乡镇站, 都有服务人员;乡镇级农技推广机构由于机构改革中将农技、农经站合并到各个服务中心, 服务职能降低, 而且每个乡镇农技人员都有3~5人, 在岗技术人员承担包村、惠民大厅、办公室、民政等工作, 各类农技推广、服务和农业经营管理服务, 只有1https://www.360wenmi.com/f/fileglapdf36.html
3.分管农业述职报告15篇根据国家和省有关“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示范县”的文件精神,我县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进行了改革,由过去的乡镇管理,改为县派出机构,由县业务部门直接管理。为充分发挥农业推广机构在发展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按照上级建设示范县的要求,选取大豆、北药、小麦三个作物为我县主导产业,确定常胜、车陆、双河、干岔子https://www.qunzou.com/shuzhibaogao/283509.html
4.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支出方向)实施方案的通知,通知(三)资金支持环节 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资金支出的主要范围为材料、农资、小型仪器设备等技术物化投入品的购置补助,以及推广服务、农技员培训等与农业技术推广相关的支出。不得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办公费等基本支出,购买农业科技成果和专利的支出,建造办公场所、购置车辆和通讯器材的支出,基础性农业科研等支出,https://www.hytdlz.com/index.php?ie=2-338-2219-1
5.四川三农新闻网招募高校毕业生投身基层,为基层队伍注入新活力,极大地推动了新津乡村振兴事业的全面发展。 此次培训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基层治理等重点领域展开,辅之以职业规划、公文写作规范、压力与情绪管理、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等内容。旨在帮助“三支一扶”http://www.sc3n.com/index/news/lists/id/26.html
6.乡镇农技推广工作12篇(全文)乡镇政府借改革之机, 大幅度精简农技推广人员, 致使农技推广人员从43人减少到24人, 减少55.8%。而且抽调农技推广人员中的能兵强将去从事行政中心工作。专业人员减少, 人员素质降低, 明显削弱了农技推广的力量, 致使农技推广工作力不从心, 没有发挥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的作用, 各项业务工作明显滑坡。调查发现, 乡镇农技https://www.99xueshu.com/w/ikeyb6zyc8zh.html
7.江苏建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总体规划在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了土地流转,推进了规模经营;探索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组织建设,对缓解农村资金短缺、促进④农业专业科技人员匮乏,部分农技人员知识老化,更新缓慢,难以适应现代高效农业发展的新要求,不能满足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第三章 规划总则https://www.360doc.cn/article/891991_332486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