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消息近日,快手举办首届公益生态大会,快手公益发布了2024《快手公益生态报告》,并推出快手公益+计划,探索与多方共建“短视频+直播”的数字公益生态。
数据显示,2023全年快手上知识类直播达3600万场,观看三农内容直播的人次超过1165亿,快聘业务协助3亿人次在快手上找工作。
据悉,2018年,快手成立扶贫办公室以来,开启系列扶贫助农行动,以“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为例,已培育乡村企业与合作社57家带动16个地方特色产业,产业发展影响覆盖近千万人。此后,快手公益开始探索更多社会议题,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公益。
快手科技副总裁、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宋婷婷表示,最能体现快手公益特色的是技术普惠。2023年,快手公益发起了“幸福大讲堂”项目,以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为目标,为乡村主播、女性、银龄群体、退役军人、青年创业者等群体,提供免费新媒体职业素养培育和流量扶持,帮助他们掌握“短视频+直播”技能,至今已遍布全国25个县市,覆盖超20万人次。
“短视频+直播”助力扶贫助农
2023年,张小四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在快手上帮村民卖出去了100万斤桃子、板栗、小米等农产品,被受聘为“快手公益乡村振兴特聘讲师”。快手也在当地捐赠建设了张小四工作室·快手公益乡村振兴直播基地,打造乡村振兴“区域样本”。
与张小四扮演同样角色的还有来自吉林的贾占峰(快手昵称:贾胖子)。从事收粮工作的他,通过快手直播将收粮范围从周边二三十公里扩大到五百公里,帮农民以满意的价格把粮食卖出去。
随着幸福乡村带头人计划、乡村振兴官、福苗计划等项目展开,以及快手电商生态扩展,2022年有超过8.7亿个农产品订单通过快手销往全国各地。
“短视频+直播”全新业态改变了老百姓与外界沟通的方式,也在不断拓展着传统公益的内涵,为数字时代的公益生态助力。
当“短视频+直播”成为新农具,连接起农业生产与消费,如何让更多人把这个新农具用好,成为快手公益实践的新方向。“我们希望支持更多像张小四、贾胖子这样的用户成长,让更多人掌握数字技能,也让善意和爱,通过这一方屏幕被看见,被传递。”宋婷婷说。
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公益
乡村振兴不仅要消除经济贫困,还要消除数字贫困。比如直播带货给各地区、各行业带来新机会、新模式,但偏远地区的女性、残障人士、老年人尚未真正享受到技术红利。如何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成为当下的热点议题。
刚从贵州研学回来的姚艳梅,是一名9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新农人。出生于山西省静乐县普通小山村的她,大学主修农业经济管理,毕业后选择回乡发展乡村旅游和民宿。
为帮助姚艳梅这样的女性创业者,快手公益联合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发起“她力量·乡村振兴女性帮扶计划”,以直播电商、直播带货为抓手,通过电商人才培训、女性创业点扶持等途径,帮助农村妇女就业增收。
河北省行唐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有一位小有声望的女企业家,名叫贾茹。2017年,在政府扶持下,贾茹建起了残障人士创业园区,为残疾朋友们提供劳动岗位、就业培训和职业康复机会,并在周边70个村设立了扶贫助残“巧手坊”,帮助残障人士和留守妇女足不出村实现就业。目前,已有100多名残障人士入驻园区。贾茹在园区建起不同风格的直播间,组织残疾朋友参加直播培训,在互联网新职业领域实现了就业。
宋婷婷介绍,技术普惠是快手公益的特色。从助力乡村振兴起步,快手公益还扩展到更多社会议题,如就业帮扶、银龄关爱、知识普惠、传统文化传承、残障关爱等,希望构建一个人人参与、互帮互助的温暖社区,用数字技术推动普惠公益。
2023年推出的快手公益幸福大讲堂,为乡村主播、女性、退役军人、青年创业者等提供免费新媒体职业技能培训,已覆盖超20万人次。作为公益大讲堂的延伸,快手公益还在山东、贵州、福建、辽宁、重庆五个省份捐赠建设“共享直播间”,助力乡村振兴与区域发展。
1月17日,2024快手首届公益生态大会上,宋婷婷宣布启动公益+计划,快手将围绕“公益+数字技术”“公益+行业发展”“公益+社会关爱”“公益+灾害响应”四大方向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
“未来,快手公益将继续以普惠为根,构建‘短视频+直播’时代的数字公益生态。”宋婷婷表示。
中国互联网协会副秘书长戴炜在生态大会上致辞表示,依托互联网技术构建的数字社会,公益离大家越来越近,以快手为代表的短视频直播平台,不仅赋能各类市场主体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升级,也在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做了成功探索,形成了独特的公益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