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如何做大做强?专家解读:决胜于供应链新闻频道

那么,我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如何?文件提到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释放了哪些信号?为此,新京报记者采访到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对此进行解读。

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吕建军。受访者供图

农产品垂直流通是必然趋势

新京报: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涉及农业产业链升级,目前我国农业产业链发展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升级?

从行业发展现状看,尽管农业产业链建设已经有了很大发展,但仍然面临着行业集中度低,市场化程度高,产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同类企业、同类产品低价恶性竞争现象经常出现;产业链组织化分散、分离、分裂问题突出,农产品生产环节投入成本最大、风险最大、不稳定性最大,而价值获得比例却最低,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物流成本高、水平低,农产品本身非标准和易腐等特性,加上流通数量大、品种多,对物流要求高,但目前物流管理水平整体不高,冷链物流普及程度和管理水平较低,断链现象较严重,严重影响了农业全产业链发展。

这次一号文件针对加强农业产业链,提出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统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调控,从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等方面要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方面要求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要求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加快发展现代乡村服务业、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新京报:农业产业链升级可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带来哪些助力?

吕建军:这次一号文件在开篇对农业强国做出了具体描画,“要立足国情农情,体现中国特色,建设供给保障强、科技装备强、经营体系强、产业韧性强、竞争能力强的农业强国。”最核心的体现是农产品竞争力强,而农产品竞争力还主要取决于生产和流通成本、农产品附加值两方面。就目前情况来看,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成本偏高,农产品在价格难以提升,产品附加值不高,导致农业生产者和流通经营业者普遍收益不高。这些年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业品牌建设等措施对提升农产品附加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农业产业整体水平需要提升。

新京报:加工流通业在农村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吕建军:从概念上来看,加工业和流通业是两个概念,但是在实际运作中,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难以清晰地分开。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也是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加工业一头连着农业、农村和农民,一头连着工业、城市和市民,沟通着城乡,农产品加工业对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的互联互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加工的农业永远是产品农业、弱势农业。

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正成为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但是整体来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然大而不强,与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不相适应,与工业发展转型要求不相适应,与城乡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不相适应。

这些措施可以改善我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目前的企业区域分散、规模较小的局面,引导农业产业上下游集聚联动发展,共用平台,共享服务,共建标准,共拓市场,将产生更大的发展效益,实现跨区域、跨链条的农产品加工流通产业集群发展。

农产品加工流通行业决胜于供应链

新京报:这对于农产品加工流通业来说,是不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吕建军:是的,这也是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业难得的历史机遇。目前,城镇居民消费需求快速升级,对方便快捷、营养安全的加工食品需求剧增,这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提供了强大拉力。目前,现代装备技术在农产品加工业广泛应用,特别是食品领域“机器换人”快速发展,以往只能手工制作的包子、饺子、花卷、汤圆等,现在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化生产、规模化制作,既保持了传统风味,效率也大大提升,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条件。近年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快速成长,农产品生产的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规模化经营快速发展,为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这次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将成为新时期的又一次重大机遇。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将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发展,缩小我国与世界农业强国的差距。

新京报: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发展的关键是什么?

吕建军:我国农产品加工流通业为什么大而不强?归根结底还是供应链管理的问题,这也是我国农业企业管理上的一个痛点,也是急需提升的短板。农产品加工流通行业,最终胜在供应链。

最终产品的成本,取决于整个供应链中每一个企业,取决于每个交易过程、物流过程、生产过程,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把全过程的成本变低、效率提高。所以,企业要对供应链上涉及到的企业、流程等进行管理,这是一门学问,是企业管理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也是企业管理从原来的局部最优到全局最优的必然过程,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让最终产品的成本降低和效率提高。

新京报:解决农业供应链问题的关键在哪里?

吕建军: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的关键,就在于数字化。目前农产品供应链消费端的数字化建设有了长足进步,然而供应链上游企业的数字化改造才刚刚起步。因为,农产品供应链上除了主导企业外,其他绝大多数都是小微企业、个体商户与传统企业,信息化程度普遍偏低,其内部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信息传递方式远不能适应现代信息化的需求。要对农产品供应链上游的参与者进行数字化改造,需要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以及智能终端等信息基础设施为依托,围绕业务流程、生产流程、组织过程进行更加深度的数据采集,从而形成消费者、产品、服务、营销、渠道、物流的全面数字化体系,彻底打通整个供应链体系的数据。

基于数字化,随着数据的慢慢积累,逐步构建精准、立体、动态、安全的大数据库,推动供应链各环节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商流的深度融合,缩短商品供应全环节反应时长,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高效率。基于数字化,供应链上的各环节还可以更加准确预测下游的需求,可以实现以需定产和柔性生产。基于数字化,供应链上的上下游参与者才可以统筹协作,把原来松散的关系转变为一个系统的复合网络,可以有效地提高经营效率,从而实现农产品供应链的重塑与升级。

预制菜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新京报:一号文件提出“培育发展预制菜产业”如何发展?

吕建军:近年来,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根据阿里的数据显示,今年春节期间,淘宝预制菜的销量同比增长超过1倍,盒马预制菜销量增长3.5倍。更直观的数据还是2022年五一期间的订单量,根据新京报统计,五一期间,每日优鲜、盒马、京东超市等平台的预制菜销量同比涨幅在1到5倍之间。根据艾媒咨询数据分析,预制菜市场规模将以20%的增长率逐年上升,预计2023年中国预制菜规模为5156亿元,未来6~7年我国预制菜行业有望实现3万亿元以上规模。

预制菜市场爆发是市场选择的结果,也是我们国家这些年食品工业发展的结果,在市场经济下,餐饮业希望能有更加简洁和便利的食材,以降低成本,食品加工业也越来越了解市场需求。餐饮业与食品加工业互相延伸相互融合,再加上疫情下人们对便利食材的需求增加,就促成了预制菜产业快速发展,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目前,全国各地都在抢抓预制菜产业政策机遇期和窗口期,各类企业也在积极抢占预制菜市场先机,可以说,预制菜消费需求旺盛,产业加速发展。

预制菜是商品,规模很重要,要降低成本和提升效率,预制菜产业要采取规模化供应、工厂化加工、标准化生产的方式,同时,为了预制菜品标准化,推动餐饮业品质化、精准化、品牌化、标准化,从而向供应端也就是农产品生产端传导,促进农业供给侧与餐饮需求侧的同步升级、互动发展。预制菜产业的发展,也将进一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农业产业提质升级。

新京报:相比传统的农产品产业链,预制菜产业链是如何构成的?

吕建军:预制菜产业链很长,上游环节主要为农林牧渔行业,包括蔬菜瓜果等农产品原料、畜禽等肉制品原料以及鱼虾等水产品原料,此外还涉及到调味品及其他生产辅料;中游生产环节是预制菜行业发展的核心,决定了行业供给是否能与下游需求相匹配,特别是对于消费者极为看重的菜品口味,需要生产企业通过生产技术工艺的不断革新,研发出健康、美味、便捷的产品;预制菜的下游销售几乎涵盖食品行业的所有渠道,既包括企业端的餐饮酒店、团餐、乡厨,也涉及农贸市场、商超、电商平台等,销售渠道可拓展性强。

新京报:预制菜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什么?

吕建军:预制菜企业最终要赢得消费者才能赢得市场,预制菜最终要在市场上站稳脚,首先要依靠的就是产品,产品能够被消费者认可,是取胜的关键,有些爆品是需要厨师和科研人员合作出来的。厨师和科研人员组成团队,厨师做的是食材组合、口味调配;科技人员做的是转化,实现菜品标准化、科技化,再到工厂去生产。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预制菜产品门槛不高,当一个新品出来,也许很快就被仿制出来,所以想做好预制菜,还需要解决研发中的核心技术问题。第二个关键是成本,产品的最终成本取决于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所有环节、所有流程、所有费用和损耗。第三个关键是效率,尤其是到末端环节,效率决定了消费者需要的时候能不能快速送到,决定了零售环节、餐饮环节需要的时候能不能快速补货等,因此,效率是必要的保障。第四个关键环节是渠道,对渠道进行有效的管理,决定了产品的成本和效率,渠道能反馈数据,帮助改善产品和生产流程,对于将来在市场中立足是十分重要的。

THE END
1.农产品供应链挑战与成效一、农产品供应链构成及现状 1.?构成环节: - 生产环节:众多分散农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等负责种植或养殖,决定农产品初始质量等。 - 采收环节:把握时机采摘、捕捞,确保品质口感。 - 加工环节:部分农产品需加工处理以延长保质期等。 - 仓储环节:调节供需平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853077506&efid=DDewpharicUnhRSiEOmGZQ
2.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研究》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产品供应链创新问题。从农产品供应链的结构及特点分析入手,分析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发展现状及趋势、国际农产品供应链的发展经验。在此基础上,探索农产品供应链创新的动力机制;分析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http://cm.hust.edu.cn/info/1410/33998.htm
3.农业供应链管理.pptx农业供应链管理的参与者农场主1.农场主是农业供应链的起点,负责种植和管理农作物。2.农场主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因素,制定种植计划。3.农场主需要使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如精准农业、无人机等,提高生产效率。农产品供应商1.农产品供应商负责将农场主生产的农产品收集、包装和运输到市场。2.农产品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214/8120034106006035.shtm
4.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供应链韧性建设提升农产品稳价保供能力的一、关于丰富鲜活农产品供应链类型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大中城市“菜篮子”产品保供稳价工作,督促和指导大中城市不断加强“菜篮子”产品生产,发挥电子商务等流通业态作用,保障充足供应和市场平稳运行。我部会同“菜篮子”食品管理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织开展“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印发《“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办法http://law.foodmate.net/show-219524.html
5.“区块链技术与农业:构建透明可追溯的农产品供应链”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农业领域也逐渐认识到这项技术的潜力。区块链技术通过其去中心化、透明、不可篡改的特性,为农业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在传统的农产品供应链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产地和质量难以核实的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引入可以改变这一现状,构建起透明可https://www.hnyfkj.com.cn/newshow.asp?Cid=62&PID=4969
6.农业供应链是什么?农业供应链是什么?完整的农产品供应链有三大核心环节产前(农资供应)产中(农产品种植/养殖)产后(农副产品加工、交易、流通和消费)要把这些环节相互连接需要有信息传递、资金往来、产品流通这些被称为供应链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数字体系的完善和万物互联的实现让农业产业出现全新的社会供销关系。 https://www.meipian.cn/4yn4a7mj
7.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策略10篇(全文)虽然绥化市寒地黑土农产品享有许多的美誉,但是其农产品供应链物流发展还存在一定问题,供应链物流成本较高,冷链物流发展滞后,农产品流通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此外,绥化市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信息化程度不高,信息沟通不畅,虽然绥化市已经建立了绥化农业信息网等网站,并开发了寒地黑土e购等平台,但是其功能及作用有限,还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m1bh6vh.html
8.“一带一路”农产品供应链服务模式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北哈州粮油物资生产物流加工基地,种植收购粮食;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初加工粮食;在国际港务区建设“一带一路”粮油交易中心,深加工和集散分拨粮食,构建集粮食种植、加工、集散分拨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跨国农业全产业链体系。 https://www.eaforum.cn/news/views/1050
9.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各环节农产品销售与网购指南→MAIGOO知识互联网农业的发展方式重塑了农产品流通模式,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新发展。所以农产品物流与买卖成为了大家关注和创业的互联网重头戏。农产品配送运输中,产品深加工、包装、储藏、保鲜、物流、网购都是很重要的问题,涉及到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那么你了解这些基本的流程https://www.maigoo.com/goomai/208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