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供应链与冷链物流模式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产业化得到了迅速发展,形成了“七区二十三带”农业产业化空间布局。在农业产业化空间结构变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南菜北运”、“西果东送”、“北粮南运”及“中粮西运”、“西杂东运”的现代流通格局。

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

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主要有7种类型,在农产品流通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地创新和随需应变的发展。

二是以批发市场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批发市场是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要渠道,对保障城市供应、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起着重要作用。农产品批发市场在供应链中处于关键地位,它连接上游分散的农户或生产基地和下游的超市、次级批发商及消费者,协调整个运作过程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使其形成一个关系密集的网链结构。

三是以零售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超市作为零售商的代表,在西方发达国家,农产品大多在连锁超市销售,欧美等发达国家连锁经营的生鲜食品占总消费的80%,以超市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中,零售商作为整个供应链的核心企业,领导和管理整个农产品供应链的运行。向上游延伸形成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配备完善的物流体系和信息系统。向下游延伸使其直接面对消费者,可以及时掌握和分析复杂变化的市场需求,使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无缝衔接。

五是以外贸企业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在这种模式中,农产品外贸企业接收国外订单,指导国内农户生产,收集国外需求信息,反馈给国内农户,是连接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桥梁,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六是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核心的农产品供应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模式是指以合作组织为主导的“农户(或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所形成的供应链。它上联农户/公司,下联农产品加工企业/超市横向与农资农具生产商等企业形成合作关系。

七是创新型农产品供应链。如“五里明模式”:是以“公司+合作社+农户+银行+信托+政府+科技”为核心的农业供应链。将信托元素引入,让农民手中最具价值的土地成为可抵押的资产,解决了当前金融机构为农村贷款缺乏有效抵押品这一难题。再比如网络卖菜模式。由于减少了中间流通环节,网上买菜不但更加快捷方便,而且比超市便宜20%,受到市民追捧。

农产品冷链物流特点

首先,农产品冷链物流快速增长。我国是一个农产品生产大国,2010年、2011年、2012年我国农产品总产量(不包括木材)分别为17.4663亿吨、18.84亿吨、19.23亿吨,其中生鲜产品达10多亿吨;我国是一个农产品贸易大国。2012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1757.7亿美元,同比增12.9%。其中,出口632.9亿美元,同比增4.2%;进口1124.8亿美元,同比增18.6%。

我国也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我国有13.54亿人口,同时,每年还有大量的境外游客来中国旅游,农产品是城乡居民、旅游来客的基本消费品,每年生产的19.23亿吨农产品大部分都用于消费,少量进行轮换储备,因此我国又是一个农产品消费大国。仅仅以北京这个消费类城市而论,农产品自给率较低,2012年北京拥有2069.3万常住人口,有23100万全国来客、有500多万境外游客、5万外国商务人员,合计为25674.3万人(次),拥有巨大的消费群体和消费量。

我国食品加工业发展较快。自1995年以来,中国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递增,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到2015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12.3万亿元,增长100%,年均增长15%;2015年计划建设食品产业园区或产业集群200个。

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量将越来越大。2012年我国19.23亿吨的农产品,1757.7亿美元的进出额,13.54亿人的消费人口,2.44万亿元农产品物流额,其中冷链量和冷链额增长空间较大。没有一个人的消费与冷链无关,2011年,我国城市人均易腐食品消费支出达4818元,同比增长为16%,随着我们的消费水平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所占的比例还会提高。

其次,冷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据中国仓储业协会冷库分会最新资料,目前全国有冷藏库近2万座,冷库总容量7111万立方米,2000万吨,增长7.94%,其中近几年来新增冷库824座,新增库容340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规划中提出,2010年~2015年,规划提出鼓励大型冷链物流企业购置冷藏运输车辆,到2015年,争取全社会新增冷藏运输车4万辆,大幅提升冷链运输能力。据此计算,到2015年我国冷藏运输车辆将达到6万辆,是现有总量的三倍,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0.1%。

此举预计市场拉动约2000亿元资金投入国内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国内冷链装备制造业市场规模约在1500亿元,预计到2015年将达到3500亿元。

第三,冷链运输网络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发展给予充分的重视与支持,重点加强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网络的建设。我国已基本建成全国农产品流通“五纵二横绿色通道”网络。贯穿全国的“绿色通道”框架,为农产品运输提供了快速便捷的通道以及低成本的运输网络,加快了冷链物流在我国的发展,ETC的广泛使用促进了运输速度提高。

第四,冷链科技日趋多样化。生鲜农产品出口企业率先引进国际先进的HACCP(危害分析和临界控制点)认证、GMP(良好操作规范)等管理技术,普遍实现了全程低温控制。大型肉类屠宰企业开始应用国际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从屠宰、分割加工、冷却成熟等环节低温处理起步,逐渐向储藏、运输、批发和零售环节延伸,向着全程低温控制的方向快速发展。适应我国国情的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广泛推广,推动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冷链迅速兴起。

第五,冷链运作模式呈现多样化。从冷链库的类型分类:有产地冷库储备型。如山东烟台60%的水果送入冷库,山东梄霞市许多农户把苹果存放在冷库内,在市场供给较少时销售;产地生产配套型。它是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建立的冷链库,如双汇、众品等大型企业;港口冷链物流中心型;销地市场配套型;批发市场区域配套型;销地配送型;干线运输型。

第六,第三方冷链物流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低能耗、低成本的冷链处理技术的广泛推广,以水产品和反季节果蔬为代表的高价值量农产品产业链迅速兴起,进一步促进我国冷链物流企业的不断涌现。同时,我国冷链物流企业呈现出网络化、规模化、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最后,冷链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从法律来说:20年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法律;从法规来说:中央1号文件多次强调要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2009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10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1年商务部等发布《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2011年国务院《关于加强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意见》、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和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商务部颁布《关于加快推进生鲜农产品流通创新的指导意见》,2013年国务院《关于降低流通费用10项政策措施》。

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发展趋势规范化趋势。随着国家系列促进冷链物流发展法规、政策的出台,冷链物流这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将向构建完整、高效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方向发展。具体将逐渐做到如下方面:

“三P”,即农产品原料的品质(Produce)、处理工艺(Processing)、货物包装(Package)。要求原料品质好,处理工艺质量高,包装符合货物的特性,这是农产品在进入冷链时的“早期质量”。“三C”。在整个加工与流通过程中,对农产品的爱护(Care),保持清洁卫生(Clean)的条件,以及低温(Cool)的环境。这是保证农产品“流通质量”的基本要求。

“三Q”。即冷链中设备的数量(Quantity)协调、设备的质量(Quality)以及快速的(Quick)作业组织能力。例如,冷链中各环节的温度标准若不统一,则会导致食品品质极大地下降。这是因为在常温中暴露1小时的食品,其质量损失可能相当于在-20℃下贮存半年的质量损失量。因此,对冷链各接口的管理与协调是非常重要的。

“3M”。即保鲜工具与手段(Means)、保鲜方法(Methods)和管理措施(Management)。在冷链中所使用的贮运工具及保鲜方法要符合农产品的特性,并能保证既经济又取得最佳的保鲜效果;同时,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以保证冷链协调、有序、高效地运转。

“六化”趋势

一体化。即农产品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实现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减少损耗、防止污染的一体化。

链条化。即从产地采收(或屠宰、捕捞)后,在产品分级预冷、加工包装、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始终处于适宜的低温控制环境下的特殊供应链系统。信息化。要实现物流接口的无缝化对接,必须依赖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先进的无缝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而这样的一个系统建立,有大量的数据要收集,有大量的基础设施要投入,还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绝不是一蹴而就的。

规模化。即指农产品冷链的规模化,包括自营的规模化和第三方冷链的规模化,以实现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益。

网络化。网络化这里指的是“三网融合”的趋势,如宽带信息网、数字电视网、新一代互联的融合趋势,在此基础上的形成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化趋势,便利生产、流通、消费。

高效化。这里指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多种效益,其核心是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满足,以及供货商(生产者效应)的满足。

智能方向发展趋势。智能农产品冷链是指将物联网的标识技术、识别技术、传输技术、应用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过程,具体包括在特定温度、湿度条件下的7个方面:

农产品标识更智能。随着社会的发展,“三品一标”产品(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发展趋势,其中农产品逐渐要求有相应的标准化生产和流通,电子标签植入产品体,增强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使产品动起来、活起来,成为可交换产品。

农产品交易更智能。随着信息科技应用,在“三现交易”(现金、现场、现货)基础上的电子交易成为发展趋势,如网上农店、“电子菜箱”、以及大宗商品网上交易使交易更加智能化,从而提高农产品交易效率。

农产品支付更智能。随着多种智能交易方式出现,如各种卡机支付、网上支“七区”即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汾渭平原主产区,河套灌区主产区,华南主产区以及甘肃新疆主产区;“二十三带”即西南和东北的小麦产业带,西南和东南的玉米产业带,南方的高蛋白及菜用大豆产业带,北方的油菜产业带,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和南方的马铃薯产业带,广西、云南、广东、海南的甘蔗产业带,海南、云南和广东的天然橡胶产业带,海南的热带农产品产业带,沿海的生猪产业带,西北的肉牛、肉羊产业带,京津沪郊区和西北的奶牛产业带,黄渤海的水产品产业带等。

农产品“物配”更智能。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多种技术应用在农产品冷链过程,智能冷库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在冷链入库管理、库内温度、湿度、环境管理、出库自动化、以及产品在途冷链运送管理。

农产品交易环境更智能。随着物联网技术在交易环境过程中的应用,从而使之更加适应农产品的生理性特点,又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农产品消费更智能。一些农产品消费在特定的消费环境内运行,如在智能商店、智能餐厅等消费的趋势。

农产品再生资源回收更智能。即农产品会逆向物流。

总之,但随着政府政策的宏观调控,物流行业企业的积极参与,现代化冷链物流技术和装备的广泛应用,我国冷链物流业必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THE END
1.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精选十篇)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模式主要有两类:一是基于传统推式经营体系,有加工型企业+农户物流组织模式、批发商+批发市场+零售物流组织模式等;二是基于拉式经营体系,有流通型企业+农产品生产者物流组织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期货模式、基于信息共享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等。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2rdpon0.html
2.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第二部分为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的现状,介绍了华润万家超市概况、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农超对接”模式分析。第三部分为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模式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供应链缺乏相关专业人才、供应链存在断层问题、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第四部分为华润万家超市生鲜农产品供应https://www.jianshu.com/p/0f52286c5edb
3.农产品供应链管理策略10篇(全文)根据本文的推导, 合作模式能够为供应链条上的各个节点企业带来更多利润, 因此鼓励供应链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是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首要策略。在提升整体利润之外, 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还能够降低外生因素对供应链体系造成的影响, 达到整体的规模效应。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om1bh6vh.html
4.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doc(2010)在主要调研了江苏、上海、杭州、武汉与广州为代表几个南方地区主要农产品(如蔬菜、水果、鲜肉、鸡蛋与水产品)的市场流通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适合南方地区的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模式。 2、有关农产品物流模式形成机理及模式优化研究 黄祖辉,刘东英 黄祖辉,刘东英、 2006、论生鲜农产品物流链的类型与https://www.taodocs.com/p-608412403.html
5.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研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的运作模式研究,农产品,绿色供应链,运作模式,禽蛋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形式各样、名目繁多的农产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被曝光。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农产品安全问题与老百姓https://wap.cnki.net/lunwen-1012513210.html
6.产地直供案例:如何打造高原农产品供应链模式?离天空最近的植物如何成为有机食品,走进市场?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达玛花创始人央京带头试水高原农产品电商,带领上百户村民与市场接轨,把高原地区绿色健康的食材销往全国。从2016年到现在,达玛花全流程打造高原农产品上行供应链。 8月17日,由物流指闻主办,以“逆势重构”为主题的“第11届全国生鲜供应链总裁峰会https://www.headscm.com/Fingertip/detail/id/46212.html
7.智慧物流视域下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优化智慧物流视域下农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优化策略 在前文分析基础上,文章探索如何将智慧物流运用于农产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基于云计算的智慧物流信息平台,结合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RFID、北斗全球定位等技术,实现供应链全过程的可视、智能化运作,从而达到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降低运作成本、提高农户收益、提升消https://www.fx361.com/page/2023/0105/14475230.shtml
8.农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型研究首先,以河南省某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例,介绍了该企业的网点布局和现状,构建了以该企业为中心的农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模式。然后,基于河南省4个农业合作社、4个连锁超市和3个农资供应商的偏好信息,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协商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基于仿真结果,设计了以该企业为中心的农资-农产品供应链协同物流计划。 https://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497-1018806751.htm
9.供应链视角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发展模式探析与提升策略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ecl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4.132087 供应链视角下我国生鲜农产品电商 发展模式探析与提升策略 蔡佳佳1,徐静1,2 1扬州大学商学院,江苏 扬州 2江苏现代物流研究基地,江苏 扬州 收稿日期:2024年1月17日;录用日期:2024年3月11日;发布日期:2024年5月7日 摘要 生鲜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Download.aspx?paperID=86137
10.“一带一路”农产品供应链服务模式爱菊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北哈州粮油物资生产物流加工基地,种植收购粮食;在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建设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初加工粮食;在国际港务区建设“一带一路”粮油交易中心,深加工和集散分拨粮食,构建集粮食种植、加工、集散分拨于一体的“三位一体”跨国农业全产业链体系。 https://www.eaforum.cn/news/views/1050
11.中膳创始人李力强:国内外不同模式生鲜供应链企业案例分析还是真正的供应链?假如说你来做供应链,你跟谁来对标?我有很多的思考,今天可以跟大家一起来探讨。其实更像是大家一起来做一道菜,既然要炒菜,肯定就要把做得有代表性的企业拿出来先炒一炒,当然观点不一定对。下面我给大家对几个标杆企业案例做分析,再介绍一下优链云的模式。(本文由嘉宾演讲速记稿整理)http://www.xuantengkeji.com/nd.jsp?id=2
12.我国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组织模式研究迄今为止,从数目上来看,国内的物流公司已经达到了上万家,虽然有一些提供了第三方冷藏货物供应链服务,但是相对而言只是局限在局部范围之内,所以第三方冷链物流在中国还远远没有达到其发展的瓶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然而,现阶段我国建立的较为完整的农产品冷链还不多见,缺乏完善的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第三方物流产业相对https://www.pingwl.com/alxw/dt/pwdt/8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