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当前农产品供应链网络中的农产品产销环节与生资供销环节存在缺陷,使得现有的农产品供应体系在应对公共疫情灾害突发时显得手段不足,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品质监控和供需信息传递出现明显的效率下降。因此通过技术创新来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中信息传导系统,提升农产品供应链运行效率,就显得极为重要。
区块链嵌入对农产品供应链优化的理论价值区块链技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被提出后,其在共享经济、智能电网、金融市场等得到广泛应用。利用区块链技术形成的链内治理(onchaingovernance)与链外治理(offchaingovernance),将被广泛运用于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建设中。区块链所具有的开源特性,促进更多的技术模块与协议标准融入,形成共识共享、信息透明、互信声誉机制及快速配对协作机制,将为农产品供应链的优化提供新思路。将区块链技术引入到农产品供应链中,发挥区块链技术模块的协议优势,将促进农产品供应链的全流程信息实现无偏传递,降低因信息传递损耗(或误差)而导致的农产品供需不平衡与产品质量波动等问题产生。区块链嵌入农产品供应链的产品供应与生资供应两大体系的作用表现为两点:
第一,促进农产品生产端与销售端高效对接。按照区块链设计协议标准,农产品生产终端生产者、销售终端的消费者均能提供无偏的需求和供给信息区块,通过技术手段和计算优化途径来提高区块配对的精准度,从而实现农产品生产终端与销售终端的对接,有效减少中间环节的分利与信息传递偏差,从而促进农产品生产端收益提升,并增加消费者福利。但是这一结果的实现需要降低区块链中冗余信息(无效区块)的产生和传递。
第二,构建优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现代化的农产品供应链,不仅仅依靠产品适销对路,还需要有完备和优质的生产性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优质的生资供应、全程社会化服务配套是支撑农业生产体系高效运转的保障。生资的供应者以及其他社会化服务生产者所提供的服务信息(区块),也需要通过高效的接收平台/处理终端来降低冗余供应信息,同样服务需求者对社会化服务(包括生资供应)的需求也需要通过相应的需求发布平台/处理终端来整合并筛选出有价值的区块信息来与供给区块信息进行高效配对以实现“无缝”对接,促进生产服务体系的有效运转,为现代化农业生产提供精准的社会化服务。
2.架构设计思路
农产品供应链的生产端、销售端通过信息资源与组织模式融合,为进一步实现扁平化供应链环境中生产端与销售端的信息有效沟通创造了前提条件。区块链技术所特有的分布式(去中心化)共识,降低了不能合约化或有事件产生的概率,有利于参与各方利用点对点的信息收集(传感器、智能输入设备、物联网)来监督农产品、农资产品的现实状况(地点、运输温度等)并收集所有信息x。区块链协议根据各方提供的信息集合x生成分布式共识z(新区块),新加入的区块经过校验,保证区块共识信息的一致性。
农产品生产—销售
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供给链条区块链
第二,农业社会化服务架构设计方案。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端与供给端联结形态设计架构。架构左侧“|”代表通过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等形成的区域内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联盟,社会化服务需求通过产业联盟形成新的区块。型架构右侧“|”代表由各个社会化服务的提供者,即政府、商业机构、生资公司、金融机构等基于农资供给、农机服务、农业金融服务、农业技术服务、农业保险服务等,通过大数据集合而成的社会化服务供给信息,在社会化服务供给综合平台发布区块信息。同时,农户基于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经营主体形成相对统一、规范的社会化服务需求信息,并在农业社会化服务产业信息平台发布社会化服务需求区块信息,通过统一的协议将区块纳入到社会化服务区块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