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精选5篇)

关键词:供应链协同;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多元治理机制;食品供应链;信息共享平台;追溯机制

一、引言

近年来,重大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临着不少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监管、法律规制、社会监督等多元治理机制不能有效的协同,从而不能从根源上解决食品供应链的质量控制。一般来说,食品供应链是由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农户)、食用农产品采购和食品加工企业、食用农产品分销商和食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以及最终消费者等构成的,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跨行业、跨地区的一个网状体系结构。在食品供应链某个环节发生的问题,很容易扩散到整个市场。另外,就目前食品安全监管现状来看,政府监管未能深入到食品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因此效率不高。

二、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一)创新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建立与供应链协同的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分析

1.当前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弊端

当前,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是以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在供应链体系上,卫生行政部门负责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质监、工商和食品药品监督部门分别对食品生产、流通和消费进行监督管理。在纵向体系上,中央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地方则有地方政府统一负责本区域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但是,这一监管模式没有摆脱多部门联合监管和按品种监管的局限,也不能有效地控制食品安全风险,未能形成长效监管机制。

第一,食品供应链是一个网状的供应链结构,上下游传导性强,一个环节发生安全问题会迅速传导到下一个环节乃至整个供应链。这使得安全问题环环相扣,无法割裂,这就要求食品安全监管的无缝衔接。但是分段式管理人为地割裂了供应链环节,容易导致各监管部门的权责不清,平时监管形同虚设,出了问题一哄而上,严重影响了监管的绩效。

第三,协调监管体系组织散乱,各部门之间协调联动机制缺乏,加上部门间的条块分割导致的部门利益泛滥,遇到好处一哄而上,发生问题互相推诿,导致了协调和管理的虚化,从而导致监管的效率低下。

2.影响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有效运行的因素——供应链协同角度的分析

食品安全监管要着眼于食品供应链安全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食品供应链中的生产、流通中的质量安全、食品安全法律、食品企业合作、企业利益损失等方面。不难看出,当前政府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应该是政府规制、监管和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控制的有效协同。因此,运用食品供应链管理的系统集成思想,分析和把握供应链中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内在机理,进而控制发生安全问题的重要节点,有助于食品安全监管位置前移,做到有效预警,大大提高监管效率,从而有效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第一,食品供应链中生产、流通中的质量安全主要是生产流通过程中受环境影响和利益驱使导致的污染、农药化肥兽药的滥用、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流通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和变质等影响食品消费的安全问题。在供应链中,如果各参与者不能有效协同,有一个环节发生质量安全问题,很快会传导到整个供应链,从而发生质量安全事故。

第二,食品安全法律风险是道德和法律层面的风险,多是由于缺乏法律意识或缺乏相应立法、道德观念缺失和企业缺失社会责任、监管制度不健全和质量标准不明确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问题也多发生在食品供应链各环节,因此政府管理应该与供应链各环节有效协同,从宏观角度通过法律法规、标准、监管措施等强制性的规制来加以控制,进而实现食品安全这一公共责任。

第三,在食品供应链中,信息不对称对食品质量安全和协同质量控制产生很大的影响,形成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信息不对称是制约食品安全良性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整个供应链的各个节点衔接过程中都存在信息不对称,进而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主要原因有:(1)食品供应链成员的获利和生存对信息不对称的依赖: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成员都想尽量地多获得信息,同时想方设法使对方(其他成员)少获得信息从而产生道德风险,抑制信息共享的意愿占主导地位。(2)并不是所有参与信息共享的成员都能获得等同的利益,刚开始时,核心企业(发起者)获得利益较大,非核心成员在信息共享上缺乏真正的主动性。(3)信息安全因素:一些成员由于对方在信息安全方面做得不好而蒙受了损失,因而对信息共享产生了畏惧心理,这是构成信息共享障碍的又一个因素。因此,保障食品供应链质量协同控制的有效方法是完善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使供应链有效协同。

第四,食品供应链中利益分配机制对供应链协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各参与者的联盟关系。供应链的稳定性影响食品安全生产的长效性,合作关系对质量安全管理存在直接正向影响,稳定的合作关系取决于合作各方所取得的利益是否公平合理。科学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是保障农产品供应链质量安全的重要方面。这是因为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取决于供应链的的稳定性和运行水平,在食用农产品供应链利润水平一定的情况下,利益分配规则是决定各企业收入大小的因素,进而决定它们的努力程度和能力水平,进一步会影响在多次合作中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只要供应链上一期的实际收入不低于最优收入水平,各节点企业均会选择最优的努力程度,这正是食品供应链企业战略合作关系的形成机制(郭丽华、张明玉,2006)。食品供应链战略联盟关系的稳定会对质量安全水平产生积极的作用。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就是要创新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以食品供应链协同为基础,创立一个有控制力、协同能力的多元开放共生系统,建立有效的供应链制度安排,以食品安全为目标,把供应链自身协同、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有效的结合起来。

(二)着眼于长效监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模型

1.基于质量安全的食品供应链协同机制

政府参与监管的食品供应链体系是一个由农户、加工企业、流通企业、政府、社会力量(例如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多元共生的开放系统,各参与方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通过一种自组织实现多赢的过程。因此,从供应链协同角度探讨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一定的创新价值。

由农户和企业组成食品供应链,是这个食品供应链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子系统中的企业与农户的供应链协同是以建立和谐共生关系为核心,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实现共同进化为取向而进行的互补、协作、增值和互惠共生活动。供应链协同的内在动因是企业与农户共同适应、共同激发、共同合作、共同进化。这四大驱动因素可以具体化为利益共享、资产专用性、依赖程度、接触频率、相互信任、理念融合(质量安全意识、合作意识等)、信息共享、知识共享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企业与农户围绕质量协同而催生出的因素,这些因素所体现出的激励性、互补性、组织性和互动性影响甚至决定着协同双方的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流,最终转变为确保食品供应链质量安全以及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

2.基于供应链协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如图1所示。其特点是:全程监管、协同联动、监管追溯、惩罚和扶持服务相结合、全社会参与。

第一,这是一个全程监管体系。首先做到“无缝联接”,重视食品安全的全程监管,从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向供应链两端尽可能延伸,构成“无缝联结”的监管体系,避免食品安全风险在供应链上传导;其次是精细化监管,各监管部门深入到供应链关键环节进行监管。

第二,基于协同思想,实现联动监管,以协调专业分工和共同合作、分段监管和全程治理、单独负责与共同保障的联动关系。依靠供应链各环节的自身协同,上下游直接相互协同,每一个环节对上一个环节的风险高度重视,避免安全风险的发生或把安全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

第三,食品安全事故的可追溯,不仅可以追溯企业生产销售的责任,也可明确追溯监管部门的责任。

第四,发挥政府在市场建设、金融支持、农业保险、信息平台建设、物流体系建设方面的主导作用,突出政府的服务功能,保护农产品生产者和其他中小成员的利益,避免因利益产生道德风险而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三、河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建设与运行管理

(一)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河北省食品安全监管组织机构明确,地方性行政法规逐步规范,信息体系建设日臻完善,检验检测体系逐步成熟,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特别是2011年省政府印发《河北省食品安全全程监管机制》等六个文件,健全和落实全程监管、风险预警、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六项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但从运行的效果上来看,并不十分理想。

第一,分段式监管体制效率低,极易出现监管空白。尽管从2011年省政府发文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把监管体系从省市县三级向乡镇(街道办事处)延伸,但无法从根本上消除不同部门之间因为利益而产生的抢着管和无利而出现不作为进而产生的监管空白。要想真正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无缝隙监管,就要把握食品供应链的关键环节,真正做到监管沿着供应链延伸。

第三,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当前“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要求监管标准明确,制度明晰,否则,不利于食品安全法的贯彻执行。河北省地方食品标准很少,食品加工企业采标率低(只有49%,而日本采标率在90%以上);标准修订不及时,不能追踪农产品和食品生产、加工的最新技术导致的标准空白或检测方法标准空白等现象普遍存在。

第四,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与评估体系建设不足。预警分析与评估体系缺乏科学性,例如没有广泛地应用危险性评估技术(特别是对化学性和生物性危害的暴露评估和定量危险性评估)。另外,整个评估体系机构设置不合理,不能起到“事前管理”的效果。当前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是由卫生行政部门完成的,但是涉及农产品生产的农药、肥料、生长调节剂、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的安全性评估,食品安全评估只是参与,不能起主导作用。

(二)基于供应链协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

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应该以供应链协同为目标,从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入手,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协同、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运行机制。

第一,要改善供应链组织结构,使参与供应链的各节点企业和政府监管部分的协同管理更方便。食品供应链自身组织结构的改善是为了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信息沟通更方便,政府监管更到位。可根据不同产品供应链的具体情况改善组织结构。例如,深加工食品的供应链组织模式应采用“农户+合作社+生产企业”的组织模式,农超对接宜采用“农户+合作社+零售企业”等垂直一体化组织模式,初级食用农产品的流通宜采用“农户+合作社+产地批发市场”的组织模式。这些组织结构节点清晰,易于政府参与供应链协同。政府还能通过对合作社等中介组织的引导、扶持对供应链的协同进行质量监管。

第二,建立公平合理的利益分配补偿机制。在供应链的协同过程中,因为要着眼于食品质量安全,必有一部分节点企业为保障整体利益的获得而增加自身成本。在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建立一种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对这部分受损的节点企业给予一定的补偿。这种补偿来自从供应链系统优化中获益较大的那些节点企业,而补偿的比例应当有一个量化的取值范围。只有通过建立精确的、可以量化的利益分配机制,才能使各节点企业协调一致,增强供应链的凝聚力。

第四,建立完善追溯机制和惩罚机制。依托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以EAN.UCC(全球统一标识)系统为支撑,建立双向追溯机制是供应链协同管理对食品安全保障的最直接贡献。采用射频技术(RFID)进行食品跟踪与追溯,要求在食品供应链中的每一个加工点,不仅要对自己加工成的产品进行标识,还要采集所加工的食品原料上已有的标识信息,并将其全部信息标识在加工成的产品上,以备下一个加工者或消费者使用,从而形成环环相扣的链条,使食品供应链完全透明化。惩罚机制既包括供应链成员对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节点企业的惩罚(例如退出),也包括政府监管的过程中对发生食品安全问题企业的惩罚。只有建立可追溯机制,惩罚才能有的放矢。

第五,加强食品供应链社会责任建设,建立社会责任认证体系,推动企业加强社会责任。在有效市场激励明显不足的环境中,要求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将显得有些牵强和极不现实。这种情况下,政府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干预就是必要且必须的。供应链社会责任是供应链范围内所有节点遵守并履行社会责任的整体行动。只有各节点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促进、共同承担的长期合作关系,才有可能获得持续的良好的供应链社会责任管理绩效。政府在完善法律法规等社会规制规范供应链各主体社会责任行为的前提下,要推动农产品和食品供应链企业的社会责任认证,通过合理的激励措施(例如认证费用补贴、政府采购优先等)推动企业主动认证。

(三)基于供应链协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的运行管理

1.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协同监管系统

基于供应链协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宏观管理和微观参与的结合,一方面需要法律法规、标准、监管措施等强制性的规制来加以控制,另一方面也需要利益分配、竞争关系、道德约束、社会监督等非强制性的引导。因此,利用复杂自适应系统思想,建立一个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协同系统,能够使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高效运行,提高监管效率。

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协同系统需要实现三个功能:(1)系统的自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要保证自动地把握监管热点和追踪科技前沿;(2)能够进行食品质量安全的风险预警;(3)具有对已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决策、安全监控能力。系统根据经验寻找主要影响改变自身结构和行为方式的因素,在与环境反复交流过程中“学习”或“积累经验”,建立系统演变或进化的主动反应机制和自适应模型。

2.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协同监管系统框架

3.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协同监管系统的实施与运行

该系统利用了多主体(Multi-Agent)的自适应供应链系统模型、框架和数据传递机制等研究成果。Agent是可以在不同计算机平台进行通信的具有分布性、自治性、智能性及学习能力的软件实体。系统将供应链食品安全预警、协商、控制、追溯、召回和动态适应等功能集中到一起,通过协调系统中不同类型的Agent来执行这些功能,从而解决多层次、多对象之间的食品安全协同问题。整个基于该系统的信息平台可以实现食品安全信息共享、风险预警、沟通协调、双向追溯等功能,进而实现全程监管、协同联动的监管目标,建立食品质量安全长效机制。

四、结论

本研究表明,要建立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必须要创新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创建一个以食品供应链协同质量控制、政府规制与社会力量参与的开放共生系统。本文以此为基础提出了着眼于长效监管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模型,此模型的特点是全程监管、协同联动、监管追溯、惩罚和扶持服务相结合、全社会参与。在分析河北省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现状的基础上,对基于供应链协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建设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并根据多主体(Multi-Agent)的自适应供应链系统模型、框架和数据传递机制等研究成果,提出了建立食品质量安全供应链协同监管系统以及系统的实施和运行的具体对策。

参考文献:

[1]张文敏.食品供应链中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07.

[3]赵源,唐建生.食品安全危机中公众风险认知和信息需求调查分析[J].现代财经,2012,(6):61-70.

[4]周建华,周正祥.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J].特区经济,2005,(3).

[5]谭立群.河北省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研究[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2,(4):71-76.

[6]郭丽华,张明玉.基于利润分配机制的农产品供应链分析[J].物流技术,2006,(6):47-49.

[7]代文彬,慕静.面向食品安全的食品供应链透明研究[J].贵州社会科学,2013,(4):155-159.

[8]杨山峰,李瑞雪.基于食品供应链的食品安全保障机制研究[J].食品工业科技,2009,(8):291-294.

引言

现代管理对供应链的定义为: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商流、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通信服务企业供应链,是一种高质量服务的商业模式,可以用来帮助通信服务企业以较低的运作成本达到客户服务的高质量要求,从而产生更多业务量,提高通信服务企业的获利能力。

福建中通通信物流公司立足通信业,在福州建有大型物流园,在全省各地均设分屯库,为各大运营商和通信企业提供规范、智能、安全的供应链服务。

一、福建中通通信物流公司供应链服务发展现状

供应链服务管理的主要要素为供应链计划、供应链信息流、客户服务管理、库存管理、配送管理、采购管理、供应商管理等七个管理要素,这些管理要素的联合作用决定了整个供应链服务的竞争力。

(一)供应链计划

供应链计划是对企业有长远影响的计划,其目的是使企业的组织结构、资源分销和经营方式与环境提供的各种机会取得动态平衡,实现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福建省中通通信物流有限公司充分考虑外部及内部条件,确定适合企业的供应链计划,以满足顾客需求的不断变化,提高企业竞争力,获取最大经济效益。

(二)供应链信息流

信息流是供应链管理中的关键要素。普通的信息流往往是在顾客和补给部门的订货、库存管理、收货、发货和配送等过程中产生的。过去,这种信息流是局限于建立在手工和半自动化的基础上,因而导致了效率的低下,增加了库存、运输、退货等成本,降低了顾客满意度。我司已经与顾客和供应商之间进行计算机与计算机的联结,通过多媒体技术,及时、精确地传输图像、声音和文字等信息,方便地进行数据的存取,因而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的运作效率和顾客满意度。

(三)客户服务管理

客户服务是整个物流体系设计和运作的必要组成部分。客户服务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市场份额、物流总成本,进而影响到总体利润。我司在市场竞争中确定自己的核心业务和核心优势,差异化的客户服务能给企业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质量上的改进,如按时送货的改善、订单满足率的提高、准确的票据、订单提前期的缩短,以及整个物流系统生产率的提高等,在短期内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

(四)库存管理

我司在福州的大型物流园位于仓山科技园区,紧邻鼓山大桥,距离三环快速线仅几百米,重(中)型载货车辆进出方便,往返运输交通便利,在全省其他八地市设有分屯仓库,以下简要介绍全省九地市仓库的服务管理水平。

(1)服务支撑能力

(2)管理体系

(五)配送管理

在配送管理方面,根据仓储管理的特点,设立了二级配送体系,即从福州的总仓至各区域分屯库、从各区域分屯库至需求点。公司采用先进的配送管理系统以及专业的配送团队提供及时的配送服务,为保证货物安全,还与保险公司签汀了全程保险协议,安全性和及时性兼顾。

(六)采购管理

我司采购管理通过流程配置,可进行多种采购流程选择,如订单直接入库,或经过到货质检环节后检验入库等,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实现对采购存货的计划状态、订单在途状态、到货待检状态等的监控和管理。采购订单可以直接通过电子系统发向对应的供应商,进行在线采购。

(七)供应商管理

我司实行供应商信息收集、评估、议价、选择并绩效考评等,通过优化供应商资源结构、吸引更多优质供应商、建立动态的供应商管理体系、建立基于供应商日常表现的评估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可持续优化的供应商资源库,与供应商建立双赢关系。

二、通信行业供应链服务的需求和特点

三、福建省中通通信物流公司供应链服务的未来愿景

(一)提升供应链服务的专业技术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

(二)聚焦企业品牌建设,发挥品牌效应。

针对品牌建设,我司强化客户服务,凝聚行业口碑,努力成为客户的合作伙伴,通过不断提供增值的、超出预期的服务来提升对现有客户的服务水平。其次,针对供应链服务业务和通信行业,不断总结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自身的实践成果,提出趋势性、规律性和理念性的观点,通过企业宣传册、研讨会、客户满意度调查等多样形式进行企业品牌营销,逐步在通信行业树立企业“正能量”形象。

(三)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把人才体系建设作为企业的核心能力对待。

四、结束语

福建中通通信物流公司提供从招标、产品检测、集中仓储、订单处理、提货调拨、物流配送到应急抢险等一系列专业化的服务,最终成为以支撑服务为基础、传统物流为根本、增值物流为配套、信息系统为手段的综合性全过程管理的现代化供应链服务企业。

关键词:电子商务农业电子商务农业物流体系

电子商务的概念及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

(一)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是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开展商务活动,具有信息化程度高、交易高效、成本低廉、无时空限制等优势。2012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8.1万亿人民币,电子商务在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应用热潮,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电子商务在农业中的应用状况

2013年1月,阿里巴巴集团了《农产品电子商务白皮书(2012年)》,白皮书显示2012年农业电子商务(涉及农村、农民和农业的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仅阿里巴巴三大平台上就完成农产品交易额198.6亿元,比上年增长75%;以大淘宝网为例,截至2012年底,注册地在农村的网店个数为163.26万,农产品类目下的网店数量为26.06万个,农产品商品数量为1004.12万个。综上所述,农业电子商务在我国方兴未艾,增长迅速,前景广阔。

但与此同时,我国农业电子商务发展也存在着许多瓶颈问题,比如农村的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经营管理能力不足、物流配送落后、人才缺乏等一系列的问题。

从2013年2月起,笔者在淘宝论坛发起了“制约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最突出的因素”调查,详细情况见表1,经过5个月的调查,共有投票数29182个,根据对调查数据的分析以及与农民网商的交流,笔者发现对农业电子商务而言,物流配送问题是目前最棘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农业电子商务与现代农业物流的关系

(一)现代农业物流是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保障

完整的电子商务活动包括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电子商务的运作过程中,除了少数软体产品和服务可以不依赖物流完成交易,剩下的实体产品必须依赖于物流实现商品的时空转移,而农产品都是实体产品,必须依赖物流活动实现农产品从销售者到消费者的转移。因此,没有物流,就没有农业电子商务,现代农业物流是开展农业电子商务的保障。

(二)农业电子商务促进现代农业物流的发展

1.农业电子商务促进现代农业物流量的扩大。农业电子商务将促进我国农产品的销售,进而促进农产品的生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物流需求,从而促进现代物流业量的扩大。

2.农业电子商务促进现代农业物流质的提升。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农产品电子商务往往对物流配送的时效性、安全性、服务的优质性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这些都是推动现代农业物流质的提升的内在驱动因素。

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构建

(一)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物流基础设施构建

1.加强交通设施建设。我国目前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建设已经基本完善,能基本满足物流的需要,为了保证农产品的顺利、及时运输,重中之重是加强乡村道路建设,提升乡村道路等级,加强乡村道路规范化管理,解决长期以来我国乡村道路通而不畅、人车混杂、效率低下等问题。

2.加强农村通信设施建设。为了保证农业物流的高效、顺畅进行,必须依赖于现代信息技术,因此,必须加强农村通信设施建设,比如扩大互联网在农村地区的覆盖面、增加互联网宽带等。

3.加强农业物流中心建设。农业物流中心是将农产品集散、信息和控制等功能实现一体化运作的物流据点,是枢纽物流环节。要根据农产品的种类和特点,加强区域性专业性的公共物流中心建设,以此促进物流运作的规模化、节约化、专业化、高效化,例如广东阳江市是全国重要的海产渔业中心,可以建立专业化的面向全国的海产物流中心;与此同时,在加强常温物流中心建设的同时,也要针对农产品中某些产品对保鲜、储存有较高的要求,需要保持一定的温度,以保证产品特性不受损害,加强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设。

(二)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物流作业系统构建

1.构建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包装系统。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包装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选好包装材料与包装容器,根据商品特性和电子商务需要合理选择聚乙烯、纸、玻璃、铝箔、各种塑料、复合材料等包装材料和包装容器;二是合理运用防潮包装、防水包装、防锈包装、防霉包装、防尘包装、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透气包装、防振包装、防盗包装、贴体包装、泡罩包装、无菌包装、现场发泡包装、防虫包装、冷冻包装、保鲜包装、隔热包装等包装技术;三是运用包装机械,提高包装的自动化、机械化水平,提高包装效率;四是注意包装标记与标识,比如包装外部贴上醒目的产品属性标签便于识别产品,贴上产品条码便于后期物流运作和产品销售;五是促进包装的标准化和绿色化,以标准化提升包装效率,以绿色化降低包装成本,提升产品品质。

2.构建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运输系统。电子商务和农产品对运输的时效性要求较高,必须构建起立体、多元、高效、覆盖城乡的交通运输体系,发展空陆联运、公铁联运等现代运输方式。

3.构建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仓储系统。仓储是以满足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需求为目标,在特定的场所对物品的进出、库存、分拣、包装、配送操作的物流活动,仓储是现代物流的中心环节之一。构建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仓储系统的关键内容如下:一是要利用现代仓储设备进行仓储作业,实现仓储活动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提升作业效率;二是要用ABC分类法等科学的方法控制仓储量,以削减企业库存成本;三是要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供应链协同管理库存;四是要优化农业仓储设施如仓库等的布局,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避免重复建设,加快建设一批专业化的农产品仓储设施。

4.构建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流通加工系统。农产品流通加工是农产品在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中,为了增加农产品附加价值,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简单的组装、贴标签、剪切、套裁、刷标志、分类、检量、弯管、打孔等加工作业。

5.构建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装卸搬运系统。装卸搬运活动贯穿于农产品物流的全过程,恰当地运用装卸搬运方法、合理地运用装卸搬运机械设备,既能加强物流活动中对商品的保护,也能提高装卸搬运作业效率。

6.构建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农产品配送中心是从事农产品配备和组织对用户送货,以实现农产品销售或供应的物流设施,是解决农产品电子商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关键。首先,要合理规划农产品物流中心的布局,形成国家—省—市(县)的多级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其次农业物流配送中心要科学选址,结合各地的农产品特点、交通运输、人力资源、地址气候条件等选择合适的位置;最后加强如配送路线设计、配送车队规划等技术问题的研究,提高农产品配送水平。

(三)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物流信息系统构建

信息化是电子商务对现代农业物流的基本要求,农业物流信息系统主要包括农业市场信息系统、物流作业信息系统、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三大子系统的构建。农业市场信息系统是提供农产品基本信息的基础信息系统,物流作业信息系统是贯穿物流作业全程的诸如库存控制信息系统、运输信息系统等信息系统的总称,供应链信息共享系统是连接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合作企业的信息共享系统。

(四)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物流市场主体构建

1.积极培育服务于农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第三方物流是由物流服务的供需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物流服务,是一种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模式,对推动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典型代表是以四通一达、顺丰等为代表的物流企业。目前服务于农产品物流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偏少,一是需要培育专门服务于禽蛋、牲畜、鱼鲜等领域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农产品物流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二是要鼓励四通一达、顺丰等物流企业积极进入农产品物流领域;三是要推动邮政EMS提升服务品质,发挥其覆盖城乡的网络体系为农产品物流服务。

2.鼓励农业电子商务龙头企业参与农业物流。电子商务企业对市场的认识充分,尤其是龙头电子商务企业已经具有相当实力,进入物流领域,自己掌控物流,是弥补配送短板,提升服务品质,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3.鼓励大型农业企业建立自营物流。大型农业企业自身实力雄厚,对供应链的整合能力强,可依赖自身优势整合资源,建立自营物流企业,服务于自己企业需要的同时,也可对其他中小农业企业提供物流服务。

(五)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物流供应链体系构建

现代农业物流供应链是由农业实体和信息构成的网络,包括农业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农业物流供应链体系包括农业公司以及子公司、农场、加工厂、制造厂、仓库、外部供应商、物流公司、配送中心、零售商和用户、农户等。农业供应链起于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商,终止于农产品的最终用户。现代农业供应链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供应链上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协作、风险分担,核心企业的构建(建议一般以农产品生产企业或者农产品销售企业为核心),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整合,信息网络的构建与信息共享等。

(六)与电子商务相适应的现代农业物流保障体系构建

3.加强农业物流标准化建设。农业物流标准化是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保管、流通加工等农业物流环节中,对重复性事物通过实施各类标准,实现标准化作业,提升社会效益。在参考国内外标准的基础上,按照标准化体系进行农产品运输、配送、仓储、搬运、装卸等物流作业,以提高农产品物流作业效率,削减作业成本,提升物流效益。

1.王之泰.现代物流学[M].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2.马士华.企业物流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马士华.供应链环境下的物流能力构成及其特性研究[J].管理学报,2004(1)

4.MorashEdwardA.Droge.CorneliaLM.Vickery,ShawneeKStrategiclogisticscapabilitiesforcompetitiveadvantageandfirmsuccess,1996

5.MORASHE.DROGEC.VICKERYSStrategiclogisticscapabilitiesforcompetitiveadvantageandfirmsuccess,1996(1)

Abstract:ThisarticleanalyzedtherelatedsituationofHainan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industry,andbelievedthattoestablishclosedagriculturalproductssupplychainwhichwasdominatedbycoreenterprisescouldquicklyraisethedevelopmentlevelofagriculturalproductslogisticsinHainan,andproposedtherequirementsandmeasures.

关键词:核心物流企业;农产品物流;封闭供应链

Keywords:corelogisticsbusinesses;logisticsofagriculturalproducts;closedsupplychain

0引言

1.1海南农业资源丰富,农业产值一直占海南省GDP的三分之一以上。

海南省是我国冬季瓜菜、热带经济作物、热带水果的重要生产基地;仅就冬季瓜菜生产基地建设而言,当下已经初步形成海南瓜菜产业化,经济效益也很不错,表现出了比较顽强的生命力。

1.2市场需求不均衡,影响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国内各地对海南农产品的需求量大、季节不均衡。

1.3农产品科技含量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不长以海南瓜菜为例,优质的瓜菜产品少,主导产品还是大路货,致使瓜菜产业整体效益不高。常规瓜菜品种价格波动幅度大,而优质、无公害瓜菜的价格相对稳定,价格较高。以海南瓜菜为例。

1.4龙头企业规模小、水平低不少企业都不具备较大的经营规模、缺少经营资金、技术不够先进、不具备较强的产业牵动力,市场拓展能力较弱;企业规模不大,发展波动性不小,这样就很不容易同农户之间形成相对稳固的利益关系。因此,现在的海南农产品经营企业在组织结构上还不够紧密,在经营形式上没有创新。

1.5环境因素农产品种子市场管理混乱和地方社会发展环境等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产业的健康发展。

1.6物流专业化程度低由于企业从业人员未经过专门的培训,人员素质较差,农产品物流专业化程度低。而物流网络不畅、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备、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造成物流成本高。

2建立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封闭农产品供应链,迅速提升海南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水平

近年来,供应链管理理念在海南省的农产品物流企业逐渐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始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并将管理范围延伸到企业业务流程的上、下游合作企业开展共同管理。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上鸡鸭鱼肉、果蔬瓜菜等农产品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农产品供货速度、产品质量和安全等问题,这就要求海南农产品供应链提高管理水平,所以很有必要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

在进行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建设时,要注意在企业管理、物流技术等方面实行统一的产品标准、物流标准和技术集成,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是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上,达成默契,确定农产品的供应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需求,这样就能够有效的减少农产品生产成本和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农产品产业链的整体经济效益,提升整个供应链竞争力。

3国内关于封闭农产品供应链研究情况简述

2006年“封闭供应链”概念首次由刘秉镰提出,认为封闭供应链其成员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关系相对稳定,实行统一标准化的物流运作系统。

4建立海南农产品物流封闭供应链的必备条件和措施

4.1海南农产品物流核心企业的打造打造、培养、扶持海南农产品物流核心企业,促使其与上下游企业由传统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组成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联合体,与其他供应链相竞争,最终可以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4.2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研究海南将建有近300万亩规模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包括36个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24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20个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和20个农产品出口基地。

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将对无公害绿色农产品基地产地环境评价,全部农产品通过认证并全部进行产地编码标识,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在基地布点上采取分散布点,以减轻自然灾害对基地农产品的损害,保证产品的市场供应,保持系统的均衡供货。

4.3冷链物流设施整合海南18个县市的冷库建设已有初步规模,目前利用率不均衡。而且,有些冷库建的快、从业人员技术低,许多冷库粗放式管理,管理技术等亟待改进。

通过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改造提升、实现封闭供应链的技术标准化、集成化;以封闭供应链核心企业为主导,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采收及预处理、流通加工、储存(低温、气调、常温)、运输、销售等各环节的操作需要,要逐渐实现技术标准的统一。同时,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信息管理技术环境下,将内部供应链与外部供应链结合起来,发展成动态、集成化的封闭供应链联盟。

4.4构建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公共信息平台通过核心农产品物流企业建立和设计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信息管理系统。在信息网络不断发展的繁荣的背景下,可追溯技术不断地完善,我们要抓住发展的时机努力构建健全的可追溯制度,供应链各个环节可以及时的通过逆向物流获得终端的市场农产品信息,这样就很容易获得供应链的市场情况,如果发现有质量安全不合格的产品,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最大限度的让客户满意。

4.5封闭供应链网络设计

4.5.2物流通道线路设计根据海南的情况,可以考虑进行以下通道的设计:①岛内运输通道及车队建设;②海口-深圳汽车冷链物流通道建设;③海口-成都-新疆(辐射莫斯科及东亚地区)铁路冷链物流通道建设;④海口-连云港-新疆(辐射莫斯科及东亚地区)海铁联运冷链物流通道建设;⑤海口-天津(辐射京津塘地区)海铁汽联运冷链物流通道建设;⑥海口-营口-沈阳-牡丹江(辐射远东地区)海铁汽联运冷链物流通道建设;⑦海口-营口-沈阳-满洲里(辐射中北亚地区)海铁汽联运冷链物流通道建设。

4.6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人才团队建设研究根据规划,2020年海南省人才发展要实现6大具体目标: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素质大幅度提高、人才使用效能进一步提高、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明显增强、人才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这些将有利于为农产品闭环供应链系统的人才团队建设,农产品闭环供应链系统人才需求成梯度、层次、知识面管、业务精、接触基层和市场、企业运作经验和理论并存的特点。

目前可以利用海南的中专、高职、本科、研究生设计物流人才培养方案,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扩大宣传,引进企业的急需人才;对设在各个节点的人才需求,通过吸纳、培养当地人才成为企业的业务骨干;对海南农村青年进行专业项目培训,解决就业和满足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基层人才需求,尤其是农产品基地的人才需求。

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封闭农产品供应链系统网络构建,需要的资金充足、市场开拓能力大、应变能力强,通过核心企业及封闭供应链的运作,可以带动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解决农产品业务不均衡的问题,改变现有的农产品季节性生产现状,解决就业问题,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4.8建立基于封闭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

基于封闭供应链的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主要跟踪和追溯农产品从基地种植、采收及预处理、流通加工与包装、农产品保鲜储存、运输、分销、零售到最终的消费者整个封闭供应链网络上各节点的信息,伴随农产品实物流动的同时形成一条完整的信息链,这个信息链是通过互联网、RFID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物联网、现代通信技术等将各个节点无缝地联接而成。未来有利于海南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开展。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在建立追溯系统时,要权衡成本、效果和收益,使得在农产品供应链、顾客和环境3个方面达到均衡。

[1]王多宏等.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研究的现状分析及其体系构建.生产力研究,2008,(19).

[2]陈喜波.北京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研究[J].商业经济,2009,(31).

[3]彭剑等.建立和完善湖南省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初探.现代农业科学,2008,15(5).

[4]郑建峰.建立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体系探索.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1).

[5]刘晓静等.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构建探析.现代农业科技,2011,(24).

一、山东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劣势———Weakness分析

(一)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对于经济大省而言,长期以来山东金融业的发展一直相对落后,金融业总体规模与经济实力不相匹配,不能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2013年山东省GDP总量位居广东、江苏之后,排名全国第三,但山东金融业的规模却排名全国二十多位;全年贷款余额占全国比重约为6.5%,和沿海发达省份存在较大差距。从就业人数来看,山东省金融就业人员约占全省就业人员的2%,低于浙江、江苏等省份7%-10%的比例。从金融业结构来看,银行业比重过高,占山东全部金融资产的94%;银行融资比例达到80%以上,金融风险高度集中在银行业。最后,从金融机构实力来看,山东缺乏在有影响力的大型金融机构及金融中心,难以产生强大的资源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供应链金融的发展。

(二)物流业发展层次水平不高近年来,山东物流业虽然取得较大发展,但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相对不足,物流资源缺乏有效整合,物流运作效率偏低。据报道,山东省物流业的企业约17000家,但大多数规模较小层次偏低,主要业务为传统的仓储、运输等,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而真正具有国际、国内竞争力的大型综合或专业化物流企业还比较缺乏,专业化、集约化、定制化的综合服务有待扩展。数据显示,2012年山东省社会物流总费用约为885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17.8%,与美欧日等发达国家10%左右的比例还有很大的差距。物流成本过高程,导致物流企业普遍盈利能力偏低。一些基础性的物流业务,如仓储、运输等,其利润率甚至下降到平均只有2%左右。这些状况,将不利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充分开展。

(三)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仅处于起步阶段纵观省内商业银行推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大多局限于能源、港口、汽车、钢铁、船舶、家电等行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还只是处于初始阶段的应收帐款类融资、存货融资、预付类融资等贸易性融资服务,因而供应链金融的使用范围和使用效果还很有限。同时,局限于现阶段金融业监管的要求以及银行自身综合实力的限制,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拓展和深入还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例如,在国际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除了银行等金融机构外,还包括一些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物流公司以及第三方管理公司。如摩根大通银行组建的Vastera公司,集实体供应链和金融于一体,可提供金融、运输、法律等一站式多方面业务;美国联合包裹速递服务公司收购了美国第一银行,实现物流业和金融业的融合,并充分利用其专业技术和信用度,拓展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而当前省内这方面的供应链金融实践还很少见。

二、山东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机会———Opportunity分析

(一)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一直以来,山东经济保持着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年均GDP增长速度超时10%,人均生产总值率先突破万元,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位居全国前列,成为中国经济的强省和大省。如下图所示,2011年山东省GDP超过4.5万亿元,占全国GDP比重的9.6%;2012年,山东省经济总量突破5万亿,同比增长9.8%,显示出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2013年,山东实现生产总值约5.47亿元,同比增长9.6%,大大高于全国平均7.7%的增幅。经济的高速发展蕴涵着巨大资金潜能,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平台。

(二)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目前山东以形成“两区一圈一带”的经济发展战略,即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四大区域战略板块实现全省覆盖、紧密衔接,促进东西板块齐发展,并形成与京津冀和中原经济区联动融合的战略发展态势。据报道,2013年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安排“两区一圈一带”建设专项资金总投资超过340万元,涉及17地市74个项目。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山东经济发展空间将不断拓展,必将为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供重大的机遇。

(三)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中小型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目前,山东省共有中小企业超过81万家,吸纳了75%左右的劳动力就业,对GDP、税收的贡献率分别超过60%和65%,且全省接近60%的专利技术均由中小企业完成。相比之下,中小企业占用的经济资源却只有20%,普遍面临着严重的融资困境。据招商银行调研,2012年山东省中小企业融资缺口高达4000亿元。当前政府实施了不少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在现实仍有大量中小微企业较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融资,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小微企业信用级别低,融资抵押物和担保缺乏,风险大。而供应链金融业务,依托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能较好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中信用级别低这一问题,因而存在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三、山东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威胁———Threat分析

四、山东省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二)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强化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建立信息收集和监控机制。供应链金融的各参与方应紧密合作,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理,形成互动的联合监管和控制机制。如核心企业提供与上下游企业的真实交易记录;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企业物流信息;金融机构运用信用评估和风险控制方法,建立资料收集、资信调查、资信评级、质物监控等一系列制度,对融资企业进行全方位管理。同时,应加强金融、保险、担保、法律等部门的密切合作,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供应链金融活动的顺利开展。除此以外,不断创新的衍生金融工具也可以成为商业银行降低供应链金融风险的有效手段。

(四)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2014年2月,山东省政府出台了《加快现代流通业发展的意见》,结合这一发展契机,首先应重点培育一批综合竞争力强、服务水平高、有诚信的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其先进的模式和成熟的经验引导整个物流产业的发展。其次,规范物流行业发展环境,降低物流成本。如设立物流服务市场,拓展服务范围;加快物流产业硬件设施建设,增设现代化的集散、中转、存储和加工配送中心;推广开展多式联运,实现铁路、公路、航空、海洋等多种运输方式的优化组合。再次,多种方式引导物流企业,促进物流企业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整体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通过山东现代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实现物流业与金融业有效融合,促进山东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不断拓展。

THE END
1.广东农业企业品牌50强,东瑞食品上榜!养殖广东河源现代农业其中,来自河源东源的东瑞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榜。按品牌价值排名,该公司以7.67亿元排名25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广东农业企业品牌价值50强”评选活动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社联合中国广告协会、广东省价格和产业品牌发展协会等单位发起。测评组委会基于国际通行品牌评价模型,结合广东农业实际情况,开发https://m.163.com/news/article/JIL0GPHN04179HV3.html
2.北京农产品电商公司排名(排行榜)北京农产品电商公司有哪些?北京农产品电商公司排行榜:东方甄选、一亩田、中国三农控股有限公司、富深协通、北京宝讯融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首诚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北京金谷高科、北京芝马欢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百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和等。同时还可以了解北京农产品电https://www.jobui.com/rank/company/view/beijing/nongchanpindianshang/
3.预制菜品牌企业排行榜2023年胡润中国预制菜百强企业Niche最新发布了2024年全美教授最佳大学排名,强调教授在学生学习中的关键作用,排行榜123网整理了2024师资力量拉胯的10所美国大学,供您参考。 2024-07-29 2024年非洲失业率最高的十个国家 近些年全球经济增长缓慢,南非的失业率高达32.1%,位居非洲之首,排行榜123网根据statista数据库统计出的资料,整理了2024年非洲失业https://www.phb123.com/qiye/qiye52_a93ee7.html
4.深圳十大蔬菜配送品牌居前十的有:深农集团、望家欢、田地、灿城cancheng、茂雄、宏鸿农产品、唯绿、佳洁农业、湖尔美、绿鑫源等,上榜深圳果蔬配送十大品牌榜单和著名深圳果蔬配送品牌名单的是口碑好或知名度高、有实力的品牌,排名不分先后,仅供借鉴参考,想知道什么牌子的深圳果蔬配送好?您可以多比较,选择自己满意的!深圳果蔬配送品牌主要https://m.maigoo.com/maigoo/6088szgsps_index.html
5.上海农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智慧农批官网上海农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为江苏东方黎明控股集团成员企业,多年以来,上海农信集结农产品流通行业人才,搭建了农产品批发市场“技术赋能+运营赋能+产业赋能+生态赋能”综合服务服务平台,专注服务农产品批发市场创新发展。农信农批运营事业部团队来自雨润集团、万邦农产http://www.nongxintop.com/
6.罗戈网物流企业盈利排行榜:谁是最能赚钱的物流巨头?与2023年的情况相似,2024年上半年,大宗供应链领域的四大巨头归母净利润仍在下滑。其中,厦门国贸的净利润下滑幅度高达46.89%;在营收方面,只有物产中大实现了小幅增长,其余三家企业均有所下滑。 大宗供应链涉及金属矿产(如黑色、有色金属)、能源化工(如煤炭、石化产品)和农产品等多个领域,作为工业产业链的上游,外部http://www.logclub.com/m/articleInfo/NzM2MDM=
7.2025年厦门象屿研究报告:加码船厂,与供应链双轮驱动农产品供应链方面,受制于集中采购、分批销售的行业采销节奏,以及玉米价格大幅 波动的不利影响,盈利水平受到冲击。面对不利形势,公司逐步优化业务模式,加快库存 周转,丰富经营品类,小麦经营量突破 150 万吨。2023 年公司完成经营货量 2035 万吨, 同比+15.33%;实现营业收入 607 亿元,同比+16.71%,期限毛利-5.42 亿元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04724ff33a6615e9e08aba870e.html
8.宁波山鲜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锦屏街道体育宁波山鲜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的地址为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锦屏街道体育场路127号-4室,位于浙江宁波奉化区,属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区锦屏街道,浙江省宁波奉化区奉中社区,浙江宁波奉化区西锦村委会,注册于2021年11月8日,法人是余敏,主要业务范围为一般项目:供应链管理服务https://gongshang.mingluji.com/zhejiang/name/%E5%AE%81%E6%B3%A2%E5%B1%B1%E9%B2%9C%E5%86%9C%E4%BA%A7%E5%93%81%E4%BE%9B%E5%BA%94%E9%93%BE%E6%9C%89%E9%99%90%E5%85%AC%E5%8F%B8
9.湖北荆裕优选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工商信息信用信息公司简介:湖北荆裕优选农产品供应链有限公司,于2020-09-29在江陵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成立,王俊,王平娥担任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公司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熊河镇经济开发区招商大道1号万佳科技园办公楼2楼1号(自主申报),公司经营范围:一般项目:供应链管理服务,食用农产品批发,食用农产品零售,农副https://www.qichamao.com/orgcompany/searchitemdtl/ca34da985cefade826649558fe6e9247.html
10.明康汇农产品生鲜供应链有限公司明康汇农产品生鲜供应链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会,人间天堂杭州,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所前镇东复村凑沿娄80号2幢2层,于2021年05月28日在杭州成立。公司资金充裕,注册资本10000万元人民币,在卢江带领下,明康汇农产品生鲜供应链已经为客户提供了4年优质的服务,公司主要提供:供应链管理服务;水产品冷冻加工;食用农产品零https://www.11467.com/qiye/102444982.htm
11.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31期(总期130期)在线培训课程在邮轮游艇配套供应链建设方面,《意见》提出,充分利用国内现有船舶设备配套能力,加强邮轮游艇和旅游客船通用、专用配套设备研发,加快内部装饰、数字影音、信息化系统以及动力装置、甲板机械、舱室设备等发展,引导关联产业向重点产业园区聚集,着力提升总包能力和整体方案解决能力;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配套产品检验检测认证等技术服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53.html
12.果蔬配送哪家好十大蔬菜配送公司排行十大品牌网CNPP重磅推出2024果蔬配送十大品牌排行榜,果蔬配送公司排行榜前十名有望家欢、彩食鲜、蜀海供应链、美菜、深农集团、快驴进货、乐禾、田野菜篮子、粤旺、东升农场。十大果蔬配送公司由品牌数据部门通过收集整理大数据分析研究得出,旨在告诉消费者蔬菜配送app平https://www.cnpp.cn/china/list_4962.html
13.配送公司深圳餐饮配送公司深圳市雄发优品食材供应链有限公司是新锐蔬菜配送公司,也是市政府重点菜篮子工程,是一家集蔬菜种植和农产品配送的食材供应链公司。我公司专业为工厂、学校、医院及机关事业单位食堂配送食材,拥有实惠的价格和优质的产品品质和供应链保障系统。主要提供深圳和周边的蔬菜配http://www.xfypsz.com/
14.数字化升级农产品行业,数字化供应链系统助力农产品企业提升供应链响应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强数字技术与农业融合发展,加快传统农产品行业转型升级,我国农产品市场也因此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当前,我国传统农产品流通体系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源分散、供应链链条冗长、物流成本高等痛点,农产品行业亟需借助数字技术的应用,对农产品https://blog.csdn.net/steven_zhangxue/article/details/128965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