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九大农业技术的应用!值得收藏!五种逆温成因及示意图高考

1.地膜覆盖技术:具有保温、保水、保肥的作用。

地膜覆盖栽培的最大效应是提高土壤温度,春季低温期间采用地膜覆盖可以提高0-10厘米深的土层温度1-6℃,最高可达8℃以上,夜间由于外界冷空气的影响地膜下的土壤温度只比露地高1-2℃。

地膜覆盖可以避免因灌溉或雨水冲刷而造成的土壤板结现象,可以减少中耕的劳力,并能使土壤疏松,通透性好。使土壤中的肥、水、气、热条件得到协调。可防止返碱现象发生,减轻盐渍危害。提高土地肥力。既能防止水土流失,又能提髙作物产量的常用措施。

地膜与地表之间在晴天高温时,经常出现50℃左右的高温,致使草芽及杂草枯死。

地膜覆盖后,中午可使植株中、下部叶片多得到12-14%的反射光,增强膜上植物的光合作用。常应用于蔬菜栽培,也相继用于大田作物、果树、林业、花卉及经济作物的生产。

但是地膜覆盖栽培中相应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如多年覆盖地膜,残膜清除不净,造成土壤污染,由于盖膜后有机质分解快,作物利用率高,肥料补充的少,使土地肥力下降或因覆盖膜的管理不当也会造成早熟不增产,甚至有减产现象。

在旱沙地、贫瘠土地、重粘质土地上,不宜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因为旱沙地盖膜后土壤温度在中午时易产生高温,在干旱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反而会造成减产。

在贫瘠土地上,覆盖膜后不便追肥,播种时施用基肥不足,覆盖也不能增产。重粘质土地在干旱时坷拉(砖头子,小土块)多,整地时难以耙碎,盖膜后很难与地面贴紧,刮大风时地膜容易吹破,刮跑。因此,采用地膜覆盖栽培必须掌握一定条件才能达到早熟高产、稳产的目的。

2.温室大棚技术:温室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常见的加温方式有:煤炉、工厂余热、夜间盖草毡、后墙加厚、温室内种植土层挖低等。

3,秸秆利用技术:近年来,农作物秸秆成为农村面源污染的新源头。每年夏收和秋冬之际,总有大量的小麦、玉米等秸秆在田间焚烧,产生了大量浓重的烟雾,不仅成为农村环境保护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据有关统计,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每年可生成7亿多吨秸秆,成为“用处不大”但必须处理掉的“废弃物”。在此情况下,完全由农民来处理,就出现了大量焚烧的现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开发利用及其利用率。

4.秸秆覆盖对春小麦生长自然条件的改善作用: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减少土壤侵蚀;保留冬季积雪,减少蒸发,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秸秆覆盖,提高土壤温度,减轻春季冻害;抑制土壤盐碱化发展;秸秆还田,增加土壤肥力。

秸秆覆盖方式:

(1)直接覆盖。秸秆直接覆盖和免耕播种相结合,蓄水、保水和增产效果明显。

(2)高留茬覆盖还田。小麦、水稻收割时留高茬20~30厘米,然后用拖拉机犁翻入土中。

(3)带状免耕覆盖。用带状免耕播种机在秸秆直立状态下直接播种。

(4)浅耕覆盖。用旋耕机或旋播机对秸秆覆盖地进行浅耕地表处理。

秸秆覆盖一般影响:

(1)对土壤的影响:秸杆覆盖可以土壤保水,原因一是通过秸杆可以截留水分,比如露水、雨水、雪水等;二是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由于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所以秸杆覆盖还可以抑制土壤盐碱化;秸杆覆盖可以土壤保土,原因一是可以减缓风力对土壤表层的侵蚀,二是可以减少水土流失;秸杆分解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

(2)对气候要素的影响:秸杆覆盖直接减少了到达土壤表层的光照,起到遮光的作用;在冬季,覆盖一层秸杆,可以为土壤保温;春季气温迅速回升时,覆盖秸杆,使得土壤增温速度变缓;夏季也可以减小土壤的温差。

(3)对其他生物的影响:秸杆覆盖在土壤表面,会抑制土壤杂草的生长;秸杆分解腐烂过程当中,也可能会滋生很多虫害。

5.秸秆还田:既可以杜绝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又可以增肥增产。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得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利于微生物活动和作物根系发育,增产效果明显。有覆盖还田、粉碎翻压还田、堆沤还田、过腹(马牛羊饲料使用后,产生的粪尿等)还田。

秸秆还可以作为饲料喂养牲畜,或者作为栽培菇类的菌基,也可以用来气化或者是发电,作为能源。

6.农业节水灌溉技术:包括渠道防渗、喷灌、滴灌、微喷灌、渗灌等。全球公认的最节水的是以色列的滴灌技术。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活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干旱缺水地区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利用率高达95%以上。具有优点有节水效果显著、作物增产幅度大、减少农民灌溉费用、利于机械化生产、避免过度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

7.压砂技术:西北地区农民在瓜秧周围的表土上铺一些小石块(或在果园里铺砂),这就是“压砂技术”。作用:①保持土壤水分(减少蒸发、利于下渗)②减轻土壤因受到风或流水的侵蚀,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③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瓜果糖分积累,以提高瓜果的产量和质量。

8.保茬技术:秸秆、残茬覆盖地表,最大限度地降低水和风对土壤的侵蚀,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肥力。

9.套袋技术:套袋可以减少果皮外伤、防止果实被强日照灼伤,使果实保持良好的外观;套袋能有效地防止低温的影响;可以防止鸟啄果实和病虫害(减轻农药污染),有利于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

押题冲刺

(2023·重庆沙坪坝·高三模拟)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水、提高光的利用效率等几个方面。图1和图2分别为山西运城地区某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两种地膜覆盖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A.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

B.吸收太阳辐射,减少光照

C.减少地面辐射,保持地温

D.增强大气逆辐射,提高气温

2.图2中,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缓解土壤旱情,保障农作物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增加该地降水量

B.减少地表径流量

C.减少土壤水蒸发

D.减少土壤水下渗

3.运城地区为预防灾情发生,需要实时监测农田状况及农作物长势,可采用()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答案】1.A2.C3.A

【解析】1.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银色地膜,其主要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底部的光照,提高光照效率,A正确。银色地膜反射率高,对太阳辐射吸收少,B错误;夏季温度高,不需要采取措施保持地温和提高气温,CD错误;故选A。

2.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缓解土壤旱情,说明覆盖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地膜不会增加降水量,A错误;地膜不透水,地表水下渗少,地表径流增加,B错误;地膜覆盖可以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墒情,缓解土壤旱情,C正确;地膜覆盖在地表,不影响土壤水下渗,D错误;故选C。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能实时监测农田状况及农作物长势的是遥感技术,A正确;地理信息系统是分析处理数据的,不能实时监测,B错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都是用于定位的,CD错误;故选A。

【点睛】①提高土壤温度——有效积温增加,生长期相对延长,提高产量(不同颜色增温效果不同,无色地膜增温效果最好,银灰色基本不增温);②保持土壤水分(保墒),减少对水资源的浪费;③维持土壤结构(地膜覆盖表面,保护表土,可以减轻风,水的侵蚀);④保持土壤疏松(地膜覆盖会减少雨水拍击,防止土壤板结);⑤改善光照条件(地膜以及膜下水珠反射阳光)。

(2023·浙江·高三联考)2023年2月7日,义乌市佛堂蔬菜产业园一片繁忙。为保障春耕用苗安全,佛堂蔬菜产业园采用智慧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标准化管理手段开展工厂化育苗。春季育苗涵盖大白菜、辣椒、茄子、番茄等9类蔬菜苗,可提供33.65万株蔬菜苗种植。完成下面小题。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4.利用温室大棚育苗所改造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光照

B.热量

C.土壤

D.水分

5.关于蔬菜“工厂化”育苗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缩短了苗龄,提高了幼苗质量②病虫害增多③提高了育苗效率④育苗成本上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相对于传统的在地面栽培方式,图中立体栽培蔬菜的优势有哪些()

①减少地温的影响②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③采光条件更好④提高了劳动的效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B5.C6.D

【解析】4.温室大棚是运用了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一方面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另一方面阻挡地面的长波辐射散失,使得大棚内的温度升高,因此改造的农业区位因素为热量,故B正确;温室大棚对改造光照、土壤、水分条件影响较小,A、C、D错误,故选B。

5.蔬菜“工厂化”育苗采用了智慧农业种植技术和现代农业标准化管理手段开展工厂化育苗,利用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等,可以缩短苗龄,提高幼苗质量,①正确;“工厂化”育苗产量大,提高了育苗效率,③正确;“工厂化”育苗技术水平高,病虫害会减少,②错误;“工厂化”育苗提高了育苗效率,减少了土地的占用,降低了育苗成本,④错误;综上所述,C.①③正确,A、B、D错误,故选C。

6.读图可知,相对传统地面栽培方式,立体蔬菜没有种植在地面,减少了地温的影响,①正确;②读图可知,立体栽培蔬菜有进行多层栽植,提高了土地利用率,②正确;多层立体栽植蔬菜产量大,提高了劳动效率,④正确;多层立体栽植蔬菜不利于下层植物采光,③错误;综上所述,①②④正确,故选D。

【点睛】蔬菜工厂采用垂直多层立体栽植蔬菜,可以减少占用土地,带动农业向高效、集约化方向发展。

(2023·河南漯河·高三模拟)赤松茸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维生素,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食用菌。河南省临颍县陈庄乡贾太石村通过“党支部+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发展村集体经济。其建设的智能食用菌种植大棚,采用了5G技术和物联网技术,可以对温度、湿度、通风等进行精准调控。种植赤松茸的原材料是秸秆和鸡粪,生产完赤松茸后,部分废料还可以变废为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该村种植赤松茸使用的秸秆主要来自()

A.春小麦

B.冬小麦

C.水稻

D.棉花

8.与传统种植方式相比,工厂化模式下种植的赤松茸()

A.质量不稳定

B.单位产量的自给

C.生产受季节影响小

D.生产投资少

9.该公司废弃物再利用方式合理的是()

A.用菌渣生产肥料

B.焚烧秸秆发电

C.用废水灌溉农田

D.用秸秆生产饲料

【答案】7.B8.C9.A

【解析】7.根据所学知识,河南省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主要种植冬小麦,冬小麦秸秆丰富,因此B项正确;春小麦主要分布于我国的中温带和寒温带地区,如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等,因此A项错误;水稻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因此C项错误;河南也种棉花,但与小麦秸秆相比,棉花秸秆硬度和紧实度都比较大,难以腐蚀,不适合用来种植赤松茸,因此D项错误。故选B。

8.由材料可知,工厂化模式下菌菇房内的智能调控系统可以对温度、湿度、通风等进行精准调控,保证了赤松茸的质量,使其生产受季节影响小,可全年生产,单位产量高,因此C项正确,A、B错误;该模式使用的生产设备多,投资大,故D项错误。故选C。

9.由材料可知,菌渣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该公司全年产生的菌渣量大,可用来生产有机肥料,故A项正确;废水可能含有有害物质,直接用来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污染,因此C项错误;用种植完赤松茸的秸秆发电、生产饲料的效益低,因此B、D错误。故选A。

【点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控制农村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的收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浙江杭州·高三学军中学模拟)东北黑土区近年来因融雪侵蚀黑土而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触雪侵蚀发生的物质条件。左图为2019年3月16日~21日东北地区某小流域融雪径流量与泥沙合量的变化过程。采取“横坡垄作+横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右图),可有效减轻黑土退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流域前期(3月16日一17日)径流量大,后期(3月20日~21日)泥沙含量大的成因是()

①前期昼夜温差大②后期积雪性水少③前期土壤解冻少④后期土壤冻结浅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1.采取“横坡整作+垄沟桔秆覆盖”耕作方式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减缓坡面径流

B.增大枯枝落叶含量

C.提高作物种植密度

D.保特土壤良好墒情

【答案】10.B11.A

【解析】10.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东北黑土区近年来是因积雪侵蚀黑土而退化严重,材料中说明融雪期表层解冻土壤是融雪侵性发生的物质条件。从数据中可以看到3月17日虽然径流量达到了最大,但泥沙含量却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大量积雪还未完全融化,土壤仍处于封冻中,被侵蚀的有限,后期随着积雪大量的融化,一方面积雪融水逐渐减少,流量有限,另一方面土壤逐渐解冻,侵蚀开始较为明显,受侵蚀作用影响大量土壤被搬运,形成含沙量较大的现象,②③正确,④错误;河流含沙量变化与前期的昼夜温差关系并不大,排除①。故选B。

11.“横坡整作+垄沟桔秆覆盖”的耕作方式,可以拦截一部分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力度,减轻黑土退化,A正确;该种植方式并不能增大枯枝落叶含量及提高作物种植密度,BC错误;保特土壤良好墒情,并非其主要目的,D错误。故选A。

【点睛】横坡作+垄沟秸秆覆盖的耕作方式,可以拦截一部分的地表径流,增加下渗量,减缓地表径流对土壤的冲刷力度,降低坡度,阻挡水流,可以减轻水流速度,减轻冲刷,且拦截黑士中的有机物质,减少流失,秸秆还田,通过腐殖过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物质,增加土壤的肥力。

(2023·广东佛山·高三统考)黑土地是具有黑色或者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性状好、肥力高的耕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下图为黑龙江省海伦(47°N,127°E)和吉林省梨树(43°N,124°E)两地的秸秆还田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从世界来看,典型的黑土地分布地区是()

A.中国西南地区、南美潘帕斯草原

B.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南部地区

C.美国大平原、澳大利亚西部地区

D.东非高原、欧洲西部地区

13.海伦和梨树两地适合采用的秸秆还田模式及原因,匹配正确的是()

A.海伦—粉碎深埋:冬季多大风

B.梨树—秸秆覆盖:冬春季多雪

C.海伦—粉碎深埋:土壤温度低

D.梨树—秸秆覆盖:春夏多降水

14.减少化肥、除草剂等使用,增施有机肥,有利于黑土地()

①减少水分损失,增加土壤湿度②减少污染物质,保持土壤健康③提高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④增加矿质元素含量,减少病虫害

C.③④

D.①④

【答案】12.B13.C14.B

【解析】12.题干给出了黑土地的定义和纬度分布特征,黑土地主要分布在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草原植被为主。黑土的形成与气候及地质条件密不可分,它的成土条件是夏季气候温和湿润、冬季气候严寒干燥,且地面排水不畅形成上层滞水。因此黑土仅能形成于四季分明且温差较大的温带地区,世界三大黑土区均分布在北半球北纬45度线周围的第聂伯河、密西西比河、黑龙江流域,而这正位于北半球的寒温带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3.海伦纬度高,冬季多积雪,有季节性冻土层。如果在地表覆盖秸秆,有保温效应,春季天气回暖时更不利于秸秆分解。梨树纬度低,冬春多大风,风沙侵蚀比较严重;地表覆盖秸秆,可以减少风蚀,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4.化肥施用过多,会导致土壤板结、通气性差。除草剂施用后可能在农田中有残留,使得土壤中有毒物质增加。有机肥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团粒物质,但肥效低、见效慢。综合考虑各个因素,②③正确;①④错误。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秸秆还田,是利用秸秆而进行还田的措施,为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

(2023·江苏徐州·高三模拟)滴灌是指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下图是“我国某地滴灌技术及施肥系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图中针式滴头的主要作用是()

A.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

B.有效控制滴水量

C.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

D.阻止污染物渗入土壤

16.滴灌技术的优点包括()

①调节田间气候②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③增加地下水水量④减少无效蒸发⑤适宜全年灌溉⑥保持土壤结构

A.①④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17.目前,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是()

A.劳动力不足

B.农业科技落后

C.水资源不足

D.经济成本较高

【答案】15.B16.D17.D

【解析】15.针式滴头的直径约10mm,可以有效控制滴水量,B正确;将水通过针式滴头送到作物根部,才能提高植物根系的吸收率,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A、C错误;针式滴头不能阻止污染物注入土壤,D错误。故选B。

16.采用滴灌技术,土壤湿度不高,可以减少无效蒸发,但不能调节田间气候,④正确,①错误;如果只是滴水,不添加农药,不会减少病虫害的发生,②错误;滴灌技术能控制地下水位,不会增加地下水水量,③错误;滴灌技术适宜全年灌溉,⑤正确;滴灌技术不会破坏土壤结构,⑥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错误,④⑤⑥正确,故选D。

17.我国西北地区经济落后,农民收入低,而滴灌设备经济成本较高,农民的购买力不足,这是影响滴灌技术在我国西北地区推广的主要限制因素,D正确;滴灌技术与劳动力的数量无关,A错误;中国已经掌握滴灌技术,但却在西北地区难以推广,B错误;水资源不足,会促进滴灌技术的推广,C错误。故选D。

【点睛】滴灌技术能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轻土壤盐碱化和土地荒漠化,缓解水资源短缺。

18.蒙自市能够实现葡萄一年双收的原因有()

①热量条件好,生长期长②市场需求量大③通过盖棚提高温度,延长生长期④采用先进农业技术保证了第二茬葡萄的成熟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9.与第一茬葡萄相比,蒙自市第二茬葡萄甜度高的气候条件是()

A.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

B.冬季降水少,晴天多,光照条件好

C.气温较高,糖分积累多

D.灌溉水源充足

20.蒙自市第二茬葡萄依托电商平台销往兰州时采用真空充气袋包装,主要是因为()

A.①④

【答案】18.D19.B20.C

【分析】18.云南蒙自市地处回归线附近,纬度较低,热量较充足,生长期长,①正确;材料中提到,通过盖棚、摘心、促花等措施实现了第二茬上市,可推测过盖棚提高温度,延长生长期,采用先进农业技术保证了第二茬葡萄的成熟,③④正确;市场需求量大,能促进葡萄销售,而蒙自市能实现一年双收主要是生产条件改善,②错误。故选D。

19.甜度高说明糖分的积累多,该地第二茬葡萄生长期间,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B正确;第一茬葡萄也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故地处高原,昼夜温差大,不是第二茬葡萄甜度高的独特原因,且地处高原是地形因素,A错误;第二茬葡萄生长期间气温更低,气温高不利于糖分积累,C错误;灌溉水源充足不是气候条件,D错误。故选B。

【点睛】市场需求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云南蒙自葡萄品质高,市场需求量大,促使其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最终实现了一年双收,增加了经济效益。

21.(2023·山东潍坊·高三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从外力作用角度阐释山麓斜坡砂砾地貌的形成过程。

(2)中卫市使用压砂技术改造了农业生产条件,分析该技术对当地硒砂瓜生长产生的有利影响。

(3)结合当地自然环境,分析过度扩大硒砂瓜的种植面积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4)从可持续发展角度,为中卫市硒砂瓜地转型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外力作用形成,该地区气候干旱,风化显著,经过外力(山洪、风力)的搬运作用,山麓地带砂砾大量堆积。

(2)气候干旱,在地表铺设砂石,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可以减小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瓜果的种植和生长;保持土壤肥力;砂石可以增大昼夜温差,利于瓜果的糖分积累。

(3)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土地退化、肥力下降;广泛使用杀虫剂导致土壤、农作物污染;大量使用化肥使土壤板结;加重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4)休耕,恢复当地原生植被,修复生态环境;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轮换歇茬,歇茬可补充因多年连续种植而减少的水分;重施生物有机肥培肥砂地;推广种植可替代品种,比如适当发展枸杞种植。

【分析】本题以材料为背景,涉及农业区位条件的改变和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能力和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能力。

(1)该地山麓斜坡堆积大量砂砾,说明是外力作用搬运至山前形成。根据经纬度和省区轮廓得知该地位于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深居内陆,当地岩石以风化作用为主,风化的产物,受重力作用或被外力搬运至山前堆积。

(2)由于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缺乏,压砂技术能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水分,有利于瓜果的种植和生长;还能避免土壤风力侵蚀,防止土壤流失,保持土壤肥力。同时,压砂技术能减小地表比热容,增加气温日较差,利于农作物糖分积累;砂砾中含有硒元素,利于硒砂瓜成长;可以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

(4)针对土地沙化严重地区,应采用休耕的方式,恢复当地的原生植被,恢复原有的生态环境;对一些土地情况较好的地区,要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如退耕还草,发展畜牧业。如种植耐早作物,发展节水农业,促进生态环境的恢复,也能获得经济效益,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重施生物有机肥培肥砂地;推广种植可替代品种,比如适当发展枸杞种植。

22.(2023·广东深圳·高三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陕西洛川位于黄土高原,曾经生态破坏严重,如今万木葱茏。目前洛川红富士苹果大量外销,并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材料二:洛川当地农民在果树栽培中大量使用果实套袋技术。果袋一般采用双层,内袋为透明膜袋,外袋为纸袋。套袋前先进行“疏花疏果”(疏除多余花果),九月中旬摘除果袋。如图为苹果套袋景观图。

(1)说出发展苹果种植业对该区域自然环境的影响。

(2)简述洛川苹果品质优良的有利条件。

(3)简述苹果套袋栽培技术较不套袋栽培技术的优点。

(4)为促进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请你为其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加强下渗;增加土壤肥力。

(2)黄土高原海拔高,距海较远,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

(3)套袋促使果实大小均一;套袋后隔离外界病菌和害虫;套袋后果实不直接接触农药;套袋避免灰尘,使果面光洁美观,保持果实的新鲜度。

(4)加大科技投入,推广苹果良种栽培技术,便于苹果外销,规范行业标准。

【分析】该题以陕西洛川苹果生产为背景材料,涉及到区域农业发展的条件、生态意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1)陕西洛川位于黄土高原,地处季风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交界处,既有风力侵蚀,也有水土流失,苹果树属于经济林木,除了经济价值外,发展苹果种植,还可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增加下渗,减少地表径流;调节局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等。

(2)洛川产区地处黄土高原,海拔高,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合成,气候大陆性强,多晴天,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3)套袋能预防病虫害,使果实避免有害灰尘污染和减少农药残留,阻隔了害虫入侵的机会;由于套袋后减少了喷药次数,可以有效地降低果实中的农药残留量,减少果实病害和烂果损失,也可防鸟类和冰雹为害以及枝叶磨损果面,使果面浓红鲜艳,大大提高果品商品价值,使果面光洁美观,提高外观品质,套袋果实价格高,经济效益好。

(4)为促进洛川苹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当地政府在技术上加大科技投入,培育优良品种;交通上完善交通网,提高果品的运输效率;以及做好监督工作,维护品牌,规范行业标准。

一般情况下

对流层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

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

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

气象学上称之为“逆温”

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

在气象学上

逆温被分为

辐射逆温、锋面逆温

平流逆温、地形逆温

乱流逆温……

辐射逆温

在天晴风小的夜间,地面的热量向空间散失很快,地表温度迅速下降,地面空气受其影响也随着下降,越近地面的空气受其影响越大,于是就出现近地面层空气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辐射逆温。

辐射逆温的厚度可以从几米到几十米,最高可达数百米。

辐射逆温以秋冬季出现的最多,强度也最大,近地面的空气常因气温降低,水汽凝结而形成大雾。秋冬季早晨的雾多且浓就是这个道理。

锋面逆温

当冷暖空气相遇时,它们之间会出现一个向冷空气一侧倾斜的界面,这个界面实际上是冷暖空气的过渡区,较轻的暖空气往往爬在较重的冷空气背上,这样过渡区里的气温自然就会出现下冷上暖的逆温现象。

锋面逆温一般出现在几百米到几千米的高空,只有锋面与地面相交的时候,锋面逆温才出现在地面。

平流逆温

当暖空气吹向地面和海面,遇到比它更冷的,它底层的热量会被吸收,因而下冷上热,形成了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平流逆温。

平流逆温的厚度一般可达数百米,少数可达1000米。

地形逆温

它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发生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被冷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这种逆温现象主要发生在晚上。

还有一种情况是,冬半年冷空气在向低纬度地区运动过程中,因冷空气较冷重,把地势较低盆地和谷地地区填满(形成冷空气湖),而盆地上空是暖空气,在盆地上空暖空气与盆地内冷空气交界的大气层形成逆温现象。这种逆温现象发生在冬半年。

乱流逆温

乱流逆温一听名字就大概能够猜测到它发生在乱流运动时。地面的摩擦作用导致了空气流动不规律,这被称为乱流运动。

乱流运动在稳定的大气里能把乱流层上部的热量往下传送。这样,乱流层上部的气温便会降低,而乱流层以上的气层温度并无变化,这样在他们之间就会出现逆温。

它的高度通常在乱流层的顶部离地面几百米到1000多米的低空。

看似简单的“逆温”

实则有着不小的学问

以上几种

你都了解了吗?

逆温影响

积极影响

①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因为沙尘暴发生的条件是大风、沙尘、强对流运动。

②逆温出现在高空,对飞机的飞行极为有利。因为飞机在飞行中不会有大的颠簸,飞行平稳。同时,万里晴空提高了能见度,使飞行更加安全。

③可应用于谷物种植,提高产量及质量。

消极影响

主要影响:大气污染

不管是何种原因形成的逆温,都会对空气质量产生很大影响,它阻碍了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妨碍了烟尘、污染物、水汽凝结物的扩散,几十米甚至几百米厚的逆温层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城市的上空,近地面的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厚,烟尘遮天蔽日,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同时,空气污染中毒事件大都与逆温有关。如果连续出现几天逆温,空气污染物就会大量积累,易发生空气污染中毒事件。

如美国的工业小镇多诺拉,于1948年10月连续4天逆温,工厂及居民排放的空气污染物硫氧化物和烟尘不能及时扩散,使只有14000人的小镇,4天内有5900人患病,20多人死亡。1952年发生在英国伦敦的烟雾事件也是与大雾和逆温有关,工厂和千家万户排出的烟尘、二氧化硫滞留在城市上空,4天内有5000人死亡。发生在比利时的马斯河谷烟雾事件和发生在洛杉矶的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等均与逆温天气有关。

THE END
1.[关注秸秆禁烧]湖北推进五种秸秆利用途径2020年综合利用率达95%途径:肥料化等五种途径进行秸秆综合利用 《决定》中提出,湖北省要发挥市场主体作用,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和企业进入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工程,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形成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推动秸秆利用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 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介绍,秸秆利用肥料化有机械化粉碎还田、https://www.cnhubei.com/xw/2015zt/hblh/201502/t3172507.shtml
2.浅析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和面临挑战目前对于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存在很多热议,现在根据农业科研和环保部门多年实验分析一下利弊,目的是扬长避短,力争提高土壤肥力保丰收。 秸秆的综合利用 保护土壤生态:焚烧秸秆会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表面的有机质被烧掉,导致土壤肥力下降。经多年实验数据将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土壤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1NzgwNzAwMQ==&mid=2247501403&idx=1&sn=f27e17e7a148cd5391fe7d8028ad3648&chksm=eb0af6ca6017a3dde3f330e20d54601b56ceccd71ae3a3a847ee349e49cb22ac54b3121006af&scene=27
3.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信息发布指南6.本市装修垃圾产生量、资源化利用量、填埋量等信息; 7.本市建筑垃圾处理设施清单,包括处理种类、处理能力。 (五)农业固体废物 1.本市农作物秸秆产生量、可收集量、利用量、利用率等信息; 2.本市秸秆利用设施情况,包括设施所属单位名称、设施类型、利用方式、设计利用能力、实际利用情况等; https://www.xcc.edu.cn/hjkx/ggfw20/rdgz/742561/index.html
4.发展循环农业的5种模式和7大案例循环农业是将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与加工业有机联系的综合经营方式,利用物种多样化微生物科技的核心技术在农林牧副渔多模块间形成整体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力求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优化产业结构,节约农业资源,提高产出效果,打造了新型的多层次循环农业生态系统,成就出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环境。 https://www.chinacace.org/news/view?id=8649
5.秸秆利用实施方案(精选9篇)为贯彻落实州、县有关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文件精神,进一步做好我镇的秸秆禁烧工作,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防治大气污染,杜绝露天焚烧秸秆引发火灾、交通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31v36ab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