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时代文明实践】秸秆综合利用为脱贫攻坚绣生态底色
农场嘎查是生态环境厅扶贫帮扶点。2011年以来累计投入300多万元,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新购入数字化免耕机和捆草机,旨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效益,避免秸秆焚烧,实现春季还田和秋季资源化再利用。
眼下正是秋收的大好时节,而每年丰收季的秸秆禁烧任务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作之一。日前,在阿尔本格勒镇农场嘎查一片片玉米地里,只见一台台收割、打捆机驶入玉米地,在来回行驶中玉米秸秆被“吃”得干干净净,被吃进去的秸秆进入机身后被挤压成块并被自动打捆,一穗穗玉米装进车里,收割、打捆两不误。
秸秆打捆机、自动打包机、玉米收割机……11月17日,位于阿尔本格勒镇农场嘎查农恒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大院里,一台台整齐排列的机器颇为壮观。合作社负责人苏亚拉图正在仓库里将这两天刚收回来的秸秆一捆捆向上码垛,堆成了一座小山。“受今年天气影响,合作社10月8日才开始进行收割、打捆,比往年迟了10余天,不过,今年又购进了4台捆草机,不仅可确保颗粒归仓,还能确保抢抓天气利好条件悉数回收秸秆。”苏亚拉图说。
“以前,我们都是直接烧掉,现在禁烧后,我们也想了很多办法,尽量不让秸秆在地里成了废弃物,有了农恒农机合作社后,我们的地承包给他们,让他们帮我们回收秸秆。”脱贫户海鸽介绍说。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多数地方农民做饭、取暖基本上不烧秸秆,生活中秸秆基本没了用武之地。“三夏”大忙,收上来后马上要赶种下一季作物,很多农民家庭没有劳动力去收割,割上来后价值也不大,只好忍痛割爱,一烧了之。现在合作社免费处理,也能获得经济效益,农户省去清理麻烦,也能省工、省时、省事,还保护了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事。”苏亚拉图介绍说。
目前,农场嘎查10700余亩耕地,通过农恒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秸秆回收,已实现每年有4000多亩农田无害化处理,6000多亩农田碎草还田,农恒农机专业合作社也打造成了一个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传统小农户向现代农业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