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乡村振兴典型案例(二十七)(科技篇)打造“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实践与探索郯城县恒丰农机合作社发展情况

郯城县恒丰农机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机制健全,由新型职业农民高永任理事长,合作社设有成员(代表)大会、监事会、后勤、财务、机械作业、维修服务、田间植保、农产品销售等部门。按照“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把社员的农业机械、资金、土地等折股入社,年终结算分红。

目前,合作社现有社员309人,各类动力机械91台,配套农机具92台,植保机械55台,年机械作业面积10万亩,服务辐射周边乡镇,服务农户3600余家,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对县域农业机械化发展起到引领示范作用。先后投资1900余万元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一处,为农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建成900平方米教学办公楼一栋;建设粮食低温干燥车间1500平方米,烘干设备三套;建设水稻育秧工厂2100平方米,育秧基地150亩;安装瑞士布勒日产120吨大米加工流水线一条,560吨储粮仓一个;注册“南湖里”大米商标,并通过有机认证;建设秸秆收储中心一处,大力实施秸秆还田和捡拾打捆,实现农作物秸秆回收利用。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合作社努力完善分配制度、创新发展模式、延长产业链条,不断探索实践“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服务模式,在助力脱贫攻坚、带动小农户共同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等领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一)完善分配制度,整合资源增强实力。合作社实行按劳分配和按股分红相结合的原则。按劳分配是根据社员的生产效益和出勤作业率进行分配;按股分红是扣除经营成本,40%留作合作社作发展基金,60%用于分红。经营模式是企业投入资金、机械和技术,农户投入土地、人工和部分机械,按“企业+农户+基地”模式生产经营。通过实践检验,这种模式的实施,激发了社员的热情和活力,壮大了合作社的整体实力。

(二)创新入社模式,灵活机制合作共赢。合作社积极创新服务模式,采取灵活服务机制实现互利共赢。根据农户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入社方式。一是土地入股,一亩一股。合作社直接经营农户土地,按每年1000元/亩价格支付农户现金,或以每年450斤水稻和300斤小麦/亩,付给农户粮食,年终农户再按股分红,每股分红160元左右。二是机械入股,对机械评估打价,每1000元为一股,参与合作社分红。农机手按作业面积兑付工资。

(三)创新服务模式,打造综合农事服务平台。合作社根据农户需求提供相应的服务。一是环节托管服务。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农户可选择合作社为其提供某一环节机械化服务,交纳相应的服务费。合作社平均每亩作业费用40元,低于市场价格5-10元。接受该种服务模式的农户目前达到5000多户,面积10万亩;二是全程托管服务。合作社提供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服务,农户每亩向合作社缴纳托管费用490元,低于市场价格100元。合作社现已托管土地面积1.6万多亩,涉及农户3000多家。三是特定环节服务。如水稻生产代育秧、机插秧服务,实现规模生产,节本增效。合作社建成育秧工厂2100平方米,育秧基地150亩,实现机械插秧1.5万亩。与人工育插秧比较:1.5万亩需要秧田1000亩,软盘育秧机只需160亩,节约秧田840亩。四是植保飞防服务。合作社除了承担当地小麦、水稻飞防任务外,服务范围辐射到鲁南苏北等地区,作业面积达4万多亩,有效解决农民生产中病虫防治难题。五是粮食烘干服务。建设粮食低温干燥车间1500平方米,为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价格160元/吨,成本100元左右,低于人工晾晒成本,经过烘干的水稻有效避免了稻米营养成分的流失,提高了粮食质量。

(四)依托示范基地,大力推广全程全面机械化技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当地的农户,合作社建成1000亩水稻育插秧示范基地,大力推广软盘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技术。利用托管的土地建设郯城县1万亩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一处。合作社实现年育插秧1.5亩,带动周边农户育插秧3万多亩。为加快郯城县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全省“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合作社积极配合工作,建设1000亩大蒜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依托基地,大力推广大蒜机械生产作业新技术、新机械。通过示范基地的引领带动,邀请专家技术培训指导,改变了当地农户传统的耕作习惯,促进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五)强化技术培训,提升服务能力。根据合作社的发展需求,建设了集教学、办公为一体的综合楼一栋,面积900平方米,是省、市、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实训基地。电教培训教室120平方米,配备电教器材27台(套)。为提高培训质量,建设教练场地1500平方米,购买培训用拖拉机3台、联合收割机5台、高速插秧机2台,配备专业考评员3人、教练员5人、维修技术教师7人,农民在合作社就可以实现从理论教学、操作训练到田间实践的全程培训,每年培训合作社社员、农机手、种粮大户、普通群众1500多人次,提高了社员和农民的知识技能和服务能力,为合作社长远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技术支撑。

(六)延长产业链条,打造服务品牌。合作社通过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从农资供应到机械服务以及粮食回收等一站式服务,实现了资金、技术、人脉等资源积累,向粮食加工、流通等二三产业发展,走三产融合发展之路。一是增强自身实力。拥有瑞士布勒日产120吨大米加工流水线一条,560吨储粮仓一个,引进先进包装设备一台。结合实际,先后与托管农户签订水稻回收合同,收购价格高于市场价0.2元/千克,农户亩均增收120元。合作社年可加工、销售粮食3万吨。二是注重品牌引领。注册“南湖里”大米商标,进行绿色、有机农产品质量认证,打造农产品优质品牌。合作社建设标准化水稻生产示范基地,并进行了“三品一标”认证,第一批有机水稻认证基地450亩。三是强化秸秆利用。建设秸秆收储中心一处,推广秸秆还田和捡拾打捆,年秸秆还田作业面积3万亩,秸秆打捆1.5万亩。

(七)助力扶贫攻坚。富不忘回馈社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助力脱贫攻坚。一是为贫困户提供购机担保;二是无偿托管贫困户土地;三是为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四是吸纳贫困户到合作社务工,签订劳务合同;五是赠送合作社股份。三年来,合作社共帮扶贫困户145户,被市直总工会授予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三、启示思考

结合农机合作社的实际和发展需要,需要强化措施,积极进取,确保工作实效。一是组织农户进行专业生产协作,为农民提供各种有偿服务;把分散的个体农户、企业联合起来,形成行业合力,壮大同业规模,增强规避风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二是以水稻示范基地为基础,通过提升改造,打造成为集智慧农业和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为一体的示范基地,实现远程监控,统一实施检测土壤水份、环境湿度、病虫害防治等。三是强化品牌管理,通过电商平台,加大“南湖里”大米的销售,实现“南湖里”大米生产全程可追溯,从农田到餐桌一站式供应,保障粮食食品安全。四是利用合作社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水稻育秧基地、大米加工区、农产品展示区发展成现代农业产业园,集农机服务、农产品加工销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农业产业园。

THE END
1.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综合政务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农业社会化服务是指为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所提供的服务。农业社会化服务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其服务的主要内容包括:物资供应、生产服务、技术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以及农产品的包装、运输、加工、贮藏、销售等方面。http://www.enping.gov.cn/hdjl/ywzsk/z/content/post_3130502.html
2.农事服务中心是什么农事服务中心指的是各个乡镇下属的事业单位。以向农民推广农业技术为主要职责。 负责涉农法规的宣传、贯彻、执行,编制农业技术推广计划,负责本辖区内各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工作及对本辖区内粮食、蔬菜、水果等作物病、虫、草、鼠害的预测、预报,并积极组织防治负责本辖区内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及新品种的引种实验、示范、https://edu.iask.sina.com.cn/jy/gFU3jC6Tpv.html
3.农事有哪些@农业知识助手农事有哪些 农业知识助手 农事是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各项事务,包括土地管理、作物种植、养殖管理、农业机械化、农产品加工等。这些农事活动共同构成了农业生产的全过程。 在农业生产中,土地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包括对土地进行翻耕、施肥、灌溉等处理,以确保土壤肥沃、排水良好,为作物生长提供https://agents.baidu.com/content/question/a536ae3ab60af5b8aec30068
4.2024校园招聘湖北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就业信息网6.现代农业农事服务中心生产农艺师 15人 公司:湖北农发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学历要求:本科及以上 专业要求:农学、植保、种子科学与技术、农药化肥等农学相关专业 其他要求:能适应基层驻点工作,有志于长期从事农技服务工作 工作地点:湖北省内 薪酬区间(月/元):5000-10000 https://xyzp.haitou.cc/article/3161162.html
5.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是新时代农业发展的新引擎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是以农业机械化服务为核心,贯穿农业生产作业链条,直接完成并协助农户等其他农业生产主体完成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作业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一般是由农机服务专业户、农机合作社壮大提升而来,部分已形成企业化、公司化经营模式。综合性全程农事服务中心的作业服务正在由初期的“机耕、机管、机收https://weibo.com/ttarticle/p/show?id=2309404521911282434091
6.田园综合体“规划+申报+融资+落地”专业服务平台什么是田园综合体 2017年2月5日,“田园综合体”作为乡村新型产业发展的亮点措施被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如下: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农村综合改革转移支付等渠道开展试点示范。https://f.qianzhan.com/tianyuan/?tdsourcetag=s_pcqq_aiom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