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广新型实用技术——浙江农科院胡振尉研究员谈发展金华奶牛业措施中医杂谈

——浙江农科院胡振尉研究员谈发展金华奶牛业措施

2003年11月14日

但是,金华奶牛业仍存在不少问题,制约了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浙江省农科院的胡振尉研究员从金华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金华奶牛业进一步发展的两大措施:一是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二是推广新型实用技术。

发挥龙头作用协调加工与养殖

金华的乳品龙头企业如果不上规模、上档次,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落伍,就会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因此,金华的乳品行业应当大力创新、开发新品,优化管理结构,在竞争中求发展。在美国,仅鲜牛奶就形成了一个系列产品群,包括脱脂奶和含脂奶;而含脂奶又分为含脂率1%、2%、3%等不同品种,以满足不同消费需求。金华的乳品龙头企业,应及时了解消费需求,调整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信誉度,以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乳品加工与奶牛养殖是乳业生产体系的两个方面,双方的利益都要兼顾。要想生产出优质的乳品,就要有优质的原料乳,因此乳品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奶牛养殖基地的建设,积极扶持奶牛场和奶农应用新技术和新设备,以提高奶牛的饲养和繁育水平。

价格是一种强有力的杠杆,可在乳品龙头企业和奶农之间起到协调作用。杭州乳品龙头企业和奶农之间形成的收奶模式,就很有借鉴价值。杭州市的做法是按质论价,乳品企业在收购生奶的过程中,要对生奶的含脂率、蛋白质含量和细菌总数进行测定,并根据检测结果对生奶进行定价。在实行按质论价之后,杭州的奶牛场和奶农在生奶中掺水、掺淀粉等现象大大减少了,挤奶的卫生条件也改善了,生奶的质量大幅提高。杭州按质论价收购生奶的内容是:在生奶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每公斤生奶含脂率提高0.1个百分点,收购价则增加0.0

8元;乳蛋白率每提高0.05个百分点,收购价则增加0.2~0.3元;杭州市乳品龙头企业还将生奶的卫生指标,作为对奶农进行奖励或处罚的一个依据。

采用现代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奶牛饲养技术必须实用、有效,这样才能给奶牛场和奶农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据胡振尉研究员介绍,浙江奶牛饲养每推广应用一项重大技术,都会使奶牛业跃上一个新台阶。如20世纪60年代,杭州市一头奶牛年均产奶量仅为4000公斤;后采用青干草取代稻草喂养奶牛,使每头奶牛的年均产奶量达到5000公斤。为了提高金华奶牛产业的素质,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种草养牛,推广优质青贮料技术

目前,金华奶牛业散户饲养居多,饲养规模偏小,多数养殖场和奶农没有建造青贮窖。这种状况,影响了高产优质牧草的生产。胡振尉研究员建议,金华市政府应出台扶持措施,推广“种草养牛”模式,鼓励牛场和奶农建造屋顶式青贮窖、采用优质青贮料喂养奶牛。在牛群集中的乡或村,可建一个大型青贮窖(贮量为500~1000吨),扶持牧草种植专业户开展青贮料的专业化生产,为养牛户提供优质牧草和青贮料。优质牧草的使用,可以大幅度提高奶牛的产奶水平并改善牛奶的品质。

实施良种工程,提高奶牛素质

牛奶的含脂率和乳蛋白质含量,受遗传因素影响很大。从实用性角度考虑,提高金华奶牛遗传质量的最有效措施,是引进优秀种公牛的冻精。目前,金华已建立了冻精供应中心,应充分发挥这一中心的作用,及时测定和分析后裔的生理状况,选择优秀的公牛冻精。

重视生奶卫生质量,推广机器挤奶技术

生奶的卫生质量,是影响商品奶质量极为重要的因素。由于金华奶牛以户养为主,规模小,挤奶以手工为主,很难保证原料奶的卫生质量。在以散户饲养为主、奶牛头数较多的乡村,可以建造挤奶厅,厅内安置挤奶器。奶农在挤奶厅内用机器挤奶,可减少鲜奶与空气接触,减少细菌污染的机会,并可将牛奶及时冷却、运输到乳品加工厂。

改善饲养环境,提高奶牛的生存质量

胡振尉研究员介绍,目前,美国在奶牛生长环境方面的研究十分活跃。金华奶牛牛舍普遍低矮狭小、潮湿闷热,且缺乏奶牛活动所需的场地。由于长期圈养、缺乏运动,金华的奶牛存在肢蹄病多、体质弱、寿命不长等问题。近几年来,金华的李子园、丁丁等乳品企业纷纷开辟新地兴建牛舍,引入养牛户集中饲养奶牛。这种方法虽好,但仍不到位,原因是这些新建牛场仍然缺乏运动场;牛舍通风也存在不少缺陷。奶牛怕热而较不怕冷,在金华,影响奶牛产奶量的季节是夏季,在夏季,应对牛舍遮阴防暑,以减少牛奶产量的损失。

近几年,在国内畜禽养殖行业,养殖规模似乎有越大越先进的倾向。胡振尉研究员认为,这种倾向是不正确的。牛场规模过大,环境污染也大,对牛粪的处理就十分困难,会加重牛场的运行成本。

“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谈种地。”这句最近被人们熟知的话,道出了未来“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隐忧。从2012年到2017年,连续6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作出了部署,新型职业农民被国家寄予厚望。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目前突破2000万人,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人。那么,什么样的农民可称为新型职业农民?其发展现状如何,又该如何培育和扶持呢?我们来看看三农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怎么说。

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何处?

新型职业农民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力。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何处?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情况如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严金明:

基本要求包括:

具备一定文化与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富有自主创新创业精神、具有职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对比传统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新”在以下几点:

具备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先进理念;具备现代农业所要求的能力素质;能够获得较高的收入,是新农业生产的继承人与开拓者。

主要培养对象:

现阶段,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象不仅包括青壮年农民,还包括农机大户、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现代青年农场主等多方主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小农户,其特点如下:

面对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新型职业农民高度依赖社会分工,面向广大市场开展生产经营,而不是自给自足。作为市场主体,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有成本核算意识、品牌塑造意识和市场风险意识,不仅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面临着国际市场的竞争。

经营规模比较大。特别是在农产品流通、服务和加工领域,从业者的经营规模很大,甚至可以比肩跨国公司,足以使生产成本降到产生市场竞争力的程度。从我国现实出发,将粮食生产的平均家庭经营规模(约10亩左右)定义为现在的8至15倍比较合理。

越来越多地采用环境友好的技术从事生产经营。发达国家的有机农业比重一般不超过10%,但大多都重视环境友好技术的利用,并确保大宗农产品的安全生产。

与政府和农业科研机构结成“金三角”。农业生产经营系统、农业科研机构和政府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性支撑结构,三者结成良性互动关系。

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张安录:

新型职业农民的“新”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新的农业经营、农业专业化服务、农业管理的主体,既要懂经营,又要懂管理,还要为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

2、是农业新知识的掌握者和传播者,只有广泛掌握生物科技、计算科学、现代管理等知识,才能提高农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3、新技术、新品种、新技能的使用者和发明者,没有新的技术装备武装现代农业,就难以实现规模经济,而没有新的优良品种被培育推广,市场竞争力就难以提高。

4、是现代农业新业态的创新者,新型职业农民将农产品的生产、加工、营销联结为一体,将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农村生态旅游融为一体,使农业成为集种养、旅游、教育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新业态。

队伍有待形成,面临“成长的烦恼”

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面临哪些问题?应该怎样破除这些制约?

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发展面临着支撑政策缺乏、培育体系不健全、监管机制不完善、培育效果有待提升等“成长的烦恼”。在人口流动、户籍政策、土地政策等方面缺少有力支撑。尚未建立完整的、满足不同层次培训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同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培育效果有待提升。

解决的对策:

对此,应当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政策支撑体系和管理制度。要规范培育内容,完善课程体系,创新培育模式,实施分批分类培育;进一步加强培育质量与效果考核,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在农业生产环节,目前仍以小农户为主。虽然在农业主产区的很多小农户已经不直接下地操作,但他们仍是土地承包户,土地不流转,会对土地规模经营水平提高形成限制;我国农业经营组织体系的现代化水平还较低,规模普遍较小,对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相当有限;我国农户的科技装备水平总体较低,亟须建立高水平科技推广体系,让农民学习更多实用技术。

首先,进一步提高城市化水平,改革城市土地规划管理体制,改善城市居住形态,方便农村居民迁入城市。

其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探索允许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担保融资,降低地租水平,提高农业投资者增加土地生产力的积极性。

最后,建立以农业大学为主体的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体系,将现有农业科技推广系统并入其中。

新型职业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特别是在基础学历、市场敏锐度、创新意识等方面与现代化新业态发展要求有一定距离;社会认可度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福利不健全;土地产权细碎化、地块细碎化、农村组织分散化的现状与现代农业经营规模化、集中化、组织化、专业化的要求之间存在矛盾。

为了突破以上瓶颈,建议建立政府与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多元化培训投资机制,加大职业农民培训力度;增加媒体对职业农民的宣传报道,逐步消除二元制度障碍,实行社会基本福利均等化;加快推进承包地确权登记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健全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为新型职业农民规模化经营创造基本物质条件,解决资金不足瓶颈;改革农业院校教师评价制度,鼓励教师个性化发展,建立教学型、科研型、推广型三支教师队伍,改革教学内容;逐步健全农村农业技术推广站,搭建实用技术、信息传播、农情预报预警网络,帮助新型职业农民快捷掌握新技术,有效防范各种风险。

能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要看能力素质

很多网友反馈,比起现有的农民,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率先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概率更大。专家怎么看?

《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发挥科技人才支撑作用;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必然瞄准在乡务农农民的培育,但同时也要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一手抓培育、一手抓引入。大学生、退伍军人等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水平,对他们进行农业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帮助其较快进入新型职业农民角色。

大学生和退伍军人与其他群体相比有自身优势。他们对家乡有着固有的眷恋,加上在外地学习和闯荡的经历,有助于把好的经验带回家。但能否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还是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新型职业农民应有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是先驱与带动的关系

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益联结机制中,如何保证农户利益不受侵害?

我国的人地关系、城乡结构、农村社会形态决定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规模经营与分散经营、小农户与新型职业农民会共同存在。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的利益并不存在结构性矛盾,二者是可以共存、互补的。

首先,新型职业农民的科学经营、管理模式和由此带来的高收益,可以为小农户提供示范与借鉴。

其次,小农户可以充分利用新型职业农民的高质量专业技能服务,解决自身在农忙季劳力和技术不足的问题。

再次,小农户可以学习新型职业农民的精细化管理、特色农产品培育和种植等,提高生产效率。

最后,小农户可以通过契约、农业保险等防范市场风险。

新型职业农民与小农户之间是点与面、先驱与带动的关系。小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单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器,目前小农户经营模式仍然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

“农户+合作社”与“农户+公司”的联合方式主要围绕农户承包地,而农户的根本利益也恰恰在于承包地。新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已明确提出了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与经营权“三权分离”,所有权为农民集体所有,农户具有承包权和经营权,且根据自身意愿可将经营权流转给合作社或公司,这在法律层面保护了农民土地的根本利益。政府在这种农户与合作社、公司利益联结机制中,应坚守底线意识,维护集体与农民的根本利益,防范资本下乡圈地,在农户自愿入社入股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和组织小农户参与和发展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土地入股、技术合作、利润分成等利益联结机制,构建合作互助、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长效发展机制。

THE END
1.种子生产与经营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docx种子生产与经营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1. 种子生产的首要环节是 A. 品种选育 B. 种子繁殖 C. 种子加工 D. 种子检验答案:A解析:品种选育是获得优良品种的基础,是种子生产的首要环节。2. 以下哪种不是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62390510.html
2.优质种子的选择与育种原理在农业生产中,优质种子对于提高作物的产量、质量和抗逆性至关重要。良好的种子不仅能够促进作物健康生长,还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降低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了解如何选择和培育优质种子,对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什么是优质种子? https://www.gntpr.com/tu-pian-zi-xun/80958.html
3.第一种业网第三十四条 种子生产应当执行种子生产技术规程和种子检验、检疫规程,保证种子符合净度、纯度、发芽率等质量要求和检疫要求。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农村、林业草原主管部门应当指导、支持种子生产经营者采用先进的种子生产技术,改进生产工艺,提高种子质量。 第三十五条 在林木种子生产基地内采集种子的,由种子生产基地的经营者https://www.a-seed.cn/h5/news/show/4013
4.良种繁育政策种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农业发展的命脉。高质量的种子能够提升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从而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此外,优良品种还可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环境,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 https://news.lotut.com/news/iprNewsPreview.html?newsId=800962
5.农业法律法规知识问答125例(种子/农药/植物检疫等)答:根据种子法第21条规定:“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1)具有繁殖种子的隔离和培育条件;(2)具有无检疫性病虫害的种子生产地点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采种林;(3)具有与种子生产相适应的资金和生产、检疫设施;(4)具有相应的专业种子生产和检验技术人员;(5)法律、法http://www.hnzzxh.com/channel-news-3323.html
6.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正确答案 (1)自然条件好 气候条件适宜;便于隔离;排灌方便,土壤肥沃,病虫害轻;耕作管理方便,又不易受家畜为害;集中连片、规模种植,交通便利;农民有一定的种子生产技术。 (2)生产水平和经济状况较好 一般应选择农业生产尤其科技水平较高的地方,交通方便。关于经济状况,工商业发达的地区往往https://www.examk.com/p/3804579201.html
7.种子生产基地一般应具备哪些条件4. 专业技术人员 生产基地应配备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技术人员,他们能够运用科学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及时发现并处理生产中的问题,确保种子质量和产量。5. 符合规范的隔离条件 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防止杂交和污染的隔离条件,这包括合理选择地理位置、安排种植时间以及设置隔离带。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持种子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552503268879515867.html
8.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修正)国营农场系统和经纺、烟草、医药系统,应按第十六条规定的程序繁殖自己所需要的原种、良种。 第十八条 育种单位生产的原原种和原(良)种场生产的原种、良种,除自用于再繁殖的种子外,按计划交给同级种子公司统一调拨,种子公司必须按时收购。 第十九条 种子生产要建立基地,实行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基地包括国营原(良)种http://www.law-lib.com/cpd/law_detail.asp?id=22398
9.国家药监局发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目前修订版《规范》中规定“六统一”,具体指:企业应当统一规划生产基地,统一供应种子种苗或者其他繁殖材料,统一供应化肥、农药或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统一种植或者养殖技术规程,统一采收与产地初加工技术规程,统一包装与贮藏技术规程。 有认为“六统一”要求偏高,难以做到。 http://www.zyctd.com/zixun/204/289874.html
10.水稻制种范文9篇(全文)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大量转移,而杂交水稻种子生产需要投入更多的劳动力和生产成本,抵抗自然灾害能力脆弱,不利于种子基地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这些也已成为我国杂交水稻发展的障碍因素。为解决杂交水稻制种依靠人工操作出现劳力紧缺、基地缺乏规模化、生产措施不平衡、产量及质量不稳定等https://www.99xueshu.com/w/ikeyxsmdy5v9.html
11.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自然与生产条件是除了能满足生育期要求,土地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自然与生产条件是除了能满足生育期要求,土地集中连片、肥沃、排灌方便,作物各种病害轻,交通方便、便于采收和运输,基地的农业生产水平高等外,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 A. 正确 B. 错误 如何将EXCEL生成题库手机刷题 如何制作自己的在线小题库 >https://www.shuashuati.com/ti/c7448bdd48084239a429c1fb19487247.html?fm=bd2687231dc8845720da50a474b0bb80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