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农村电商怎么做

乡村振兴看贵州,1包辣椒面超过300万营业额,3条经验你要收藏好!

在自媒体时代,农民翻身的机会,就像一只穿云箭,随时随地来相见。

再加上,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农村农业,乡村振兴,共同致富,这是大势所在。只要跟上这个时代的节奏,好运肯定会向我们走来。

在贵州省盘水,就有一个团队,把家乡地地道道的农家土味柴火糊海椒面畅销全国,仅头条小店的一个连接,总销量就高达117667笔,营业额280万。

在互联网平台,类似这种低调的农特产小店,真的很多,尤其是在抖音,我们能看到各种稀奇古怪的农特产品。

在浩瀚的商品海洋里,农特产是有灵性的,它可以自己主动找客户交流。做自媒体的人也应该很清楚,三农领域的内容,流量也是格外要猛一些。

我第一次听说拍抖音卖货赚钱是在2019年,那会我们公司还在死死地抱着传统图文电商,老板瞧不上直播、短视频。

有一天,一个老朋友找到我,说他们前几天,在一个果园拍了几条抖音短视频,光佣金就赚了9万多。

这个朋友找到我,是想叫我一起做抖音。但是,我是个不够果断、不敢去尝试新事物的保守派,当时就拒绝了他的邀请。

直到2021年,还是因为疫情,我们没能回家过年,那个时候,我才意识到做互联网副业的重要性。于是,我下定决心做了整整一年,就这样这个账号有了些起色。

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搞钱。

曾经,我还把这两个字写在我的简介里,然后就有人提议,说我这种内容太俗气,建议我更换。对我来说,搞钱就是第一要命,没什么俗不俗的。

自媒体,是一个长期经营行为,需要持续的内容输出。

既然我们不能一步登天,那就一步一步向上爬。

在农村,有条件的,就别再玩手机了,好好的学习自媒体,经营自己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吧。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个卖爆全网的贵州特色美食——柴火糊海椒面,成功的背后,都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相信,很多人都有吃辣椒的习惯,但是你肯定没吃过烧焦的辣椒面。

在我上学习的时候,老家还没有通电,没有公路,老百姓过的就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日子,尤其是在青黄不接的二三月,常常喝红苕稀饭充饥。

我印象最深的的经历,就是第天,天一亮,父母起床,空腹下地干活,到了中午10点左右,才回家做早饭,有些人家的地离屋子有点远的,他们可能四五点就起来做饭,然后把饭带到地里去吃,一整天都在地里,到了晚上太阳下山,再回家做晚饭吃。

那个时候,我们的饭桌上,辣椒是我们的主菜。

我记得,那个时候的味精特别受欢迎,在农活特别忙的时候,我们就是直接用水拌辣椒面,加上味精和盐就是下饭菜了。

到了初中三年级,我们开始住校,家里也没有什么菜,用罐头瓶子,装一瓶辣椒面,或者和上豆豉、酸豇豆等,就是一个星期的菜。

贵州人对辣椒的爱,就是在这种长年累月的艰难生活中,摩擦出来的。

贵州人喜欢吃辣椒,不仅单纯的钟情,还有很多很多私密吃法。

吃法一:专挑被虫吃过的

每年,进入冬季,贵州山区就会出现霜冻天气。

这个时候,地里的辣椒已经进入采摘的尾期,因为要忙着其他农活,辣椒树还没来得及拔,上面还会有很多长得不精致的小辣椒,因为后期不怎么管理,导致有些辣椒就会被虫吃,经过霜冻之后,这些辣椒看上去就更糟糕了。

在那个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岁月,长相好看的辣椒我们舍不得吃,要拿去卖,换成钱,再购买盐、种子、肥料、农具。而我们自己吃的,就是在霜冻之后采回来的看上去很糟糕的辣椒,相当于是次品。

这种辣椒摘回来,洗净晒干之后,然后用猪油炸一遍,再撒上一些盐,哇,简直不要太好吃了。

慢慢的,这种吃法,形成了独特的农家风格,我们也把这种做法叫:干鱼仔。

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这种传统的土味吃法也得到了升华与优化,不再选用那种被虫吃被霜冻的次品,而是精挑细选,找更好的辣椒,再灌入淀粉、花椒、芝麻等地方调料,形成了特有的贵州“香辣脆”,这种辣椒,算是摆脱了调味品的命运,挤身于“零食”榜。

吃法二:手搓糊海椒面

等你有机会,去到贵州农家,你会发现,他们有很多稀奇古怪的工具。

虽然这些工具在时代的进步轨迹中逐渐消失殆尽,但是不得不承认,在远去的岁月里,它们为贵州人的劳动生活带来过很大的方便。

贵州乡下农家人的美食,往往是非常粗糙的。比如这道手搓糊海椒面。

在我们老家,常常把辣椒叫作“海椒”。

我大姑父,他年轻的时候在供销社工作。一年四季都在忙他的生意,很少回到农村老家。但是,他每次来我家,都会指定要吃手搓糊海椒面。

顾名思义,“手搓”就是直接用手把干辣椒面搓碎。

在乡下农家,依然保留着“大铁锅柴火灶”的饮食习惯。每天做饭时候,都会烧一些干柴,然后就会留下一堆柴火灰。你可不要小看这个柴火灰,它在我们农村,用途非常广泛,比如做糊海椒。

这种糊海椒的做法也很有讲究。

将干红辣椒,放在滚烫的柴火灰里翻炒,使红色辣椒变成焦黑色,然后再把这种焦黑色辣椒充分冷却,冷却之后,它就变得特别酥脆,这时候,将它们放在手上用力一搓,就碎了。

然后再加入水、盐、银须等,一道香辣酥脆的辣椒蘸水并成了。

这个蘸水,成了我们吃猪脚、豆腐、凉菜的必备调味。

回到30年以前,我们每次做饭,吃多少做多少。方便、新鲜。

到了今天,在移到互联网推动向,一些年轻人看到了这里的商机,开始成批量的生产这种柴火糊海椒面,并利用互联网平台,经营起脱贫致富农家事业。

从互联网的数据来看,这种辣椒的热度是非常高的,很多贵州的网店里,都有卖这种辣椒面。比如,贵州省六盘水这个团队,在他们家的抖音小店里,光这一个产品的销量就高达11万,每一单的价格是23.9元。就这一个平台一个连接,营业额就高达280万。

这种收入,在农村来说,真的是天花板级了的。

有些回乡创业的人,往往有一种“见过市面”的姿态,回到老家,看啥都不如眼,总觉得这脏那乱,明明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特产,硬是被他们打扮得四不像。

做农特产,在视觉上,要的是粗糙,原味,土里土气。

在我们村子里,有一个会做手编的姑娘,手艺不错,刚开始,她用竹子编的篮子、背篓,订单还是不错的。可是,她就是看不上自己的那些竹编工艺品,非要在网上买那种纺织材料,编出来的东西,看上去的确精致,但就是没人愿意要。

失去农家土味的农特产,就等于失去了灵魂

现在申请一个商标,只要几百块钱,并且个人也能申请,我们做自媒体,想带货,就要有这种意识。

不管是现在的抖音小店,或者短视频直播,或者传统图文电商。我们要自己开店,卖自己家的产品,它就会实际到商标问题。

通过自媒体账号,经营起来的流量渠道,它是不可变更的,也是不可替代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愿意花高价打造IP的原因。

流量就是财富密码,谁掌握了流量,谁就掌握了财富。

市场潜规则太多,商标抢注频频发生,如果我们没有商标保护意识,当有一天你想把辛辛苦苦经营的自媒体流量,卖货变现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束手无策了。甚至你一直使用的昵称已经被他人抢注成了商标,这是非常被动的事情。

贵州的农特产非常之多,就是辣椒这一个品类,就在N多种吃法,所以,如果要扩展产品线,是非常轻松的事。

干辣椒、油辣椒、糊辣椒、糟辣椒、泡椒等等,也就是说,同样的原材料,因为制作工艺不同,它就是一个全新的商品。但是,这个团队并没有满天撒网,而是专注做这款糊辣椒,同一个包装,做了三种品味:微辣、中辣、特辣椒。

产品,是永远的核心。

在去年的时候,我在淘系平台上,一个超级大主播的直播间,买过一款老家的酸辣粉。说真的,当时之所以购买,有两个原因:一是老家的产品,二是我特别怀念10多年前在火车上第一次吃酸辣粉的味道。

但是,这次购物有点不如意,真的没有贵州老家的特有口感。我不知道过了多久,据一个老乡朋友介绍说,那个厂已经快要倒闭了。

内容这种高起低落的创业者,在全国应该很是常见。

农特产虽然自带流量,但是它也有很多的局限,特别是地域局限。就拿这款此火糊海椒面来说吧,出了贵州,其他地方的人,很有可能就吃不习惯。

农特产在互联网平台,它的受众,绝大一部分还是老乡圈子。

所以,我们要做农特产,一定要在产品上下足功夫,而不要去盲目的铺品类。

哪怕只有一个产品,只要每天销量稳定,呈现出上升趋势,那就可以集中所有精力去优化产品。口感、包装、认证、许可证等等,把它应该有的东西都要配齐。

通过自媒体卖农特产是一件值得经营的事,但它需要长期的专注和坚持。急不来,除非我们的内容特别拔尖,能一炮而红。否则,就老老实实地做内容,做人设,逐步变现。

THE END
1.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平台的实体终端直接扎根于农村,服务于三农,真正使三农服务落地,使农产品快速销售,使农民成为平台的受益者。2021第七届武汉国际电子商务暨“互联网+”产业博览会11月举办! 2021第七届武汉国际电子商务暨“互联网+”产业博览会,(原定于2021年9月10-12日),将于2021年11月19-21日,在湖北武汉国际https://m.tuliu.com/tags/618.html
2.《农产品电子商务》(杨超主编)简介书评在线阅读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并购行为研究农产品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会计实务 当当自营 商品详情 开本:大32开 纸张:胶版纸 包装:平装 是否套装:否 国际标准书号ISBN:9787511625960 所属分类:图书>管理>电子商务 本商品暂无详情。 价格说明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银铃铛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http://product.dangdang.com/23989227.html
3.农产品电商的相关消息,农产品电商相关电商新闻随着国家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农产品电商飞速发展。在新的农产品电商平台建立的同时,也不断有诸如天天果园、爱鲜蜂、本来生活网等农产品电商获得融资。https://www.ebrun.com/qpd/23.html
4.什么是农产品电商?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除了具备虚拟化、透明化、高效率、低成本等特点外,还具有一些局限性,如交易受制于产品标准化、物流配送能力、关键技术水平、运营规模、法律保障等因素。 你知道农产品电商的交易方式吗? B2B电子商务模式、B2C电子商务模式、C2C电子商务模式、其他电子商务模式。https://blog.csdn.net/weixin_49199593/article/details/108291194
5.农产品电子商务(豆瓣)《农产品电子商务》内容简介:作者根据多年在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领域的实践经验,以促进农产品交易为出发点,围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交易模式、重点技术、保障体系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研究和探讨,并系统分析国内外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经验,提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在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农产品电子商务》包括基础篇、实务篇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4227251/
6.农产品电子商务6篇(全文)农产品电子商务 第2篇 2015-05-07行业中国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中国食品业诚信联盟在京联合举办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高层研讨会,中国食品(农产品)安全电子商务研究院院长、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洪涛发布并重点解读《2014-2015年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报告》,总结2014年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uelzi97q.html
7.电商背景下县域农产品“上行”的问题及其建议一、我县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一)农产品上行困难较多。分散的小农生产导致农产品流通标准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不够,创品牌、宣传品牌意识不强,培育产品品牌、区域品牌等经验不足;涵盖农产品生产全程的品质控制、质量检验、清理筛选、分级包装、冷藏保鲜等环节的一整套质量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农产品质https://www.jinping.gov.cn/zfbm/gyxxhhswj/zfxxgk_5697861/fdzdgknr_5697864/dzsw/202202/t20220225_72725014.html
8.农产品电商服务平台成都慧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http://hnshop.nywlw.cn/
9.农产品电子商务,主要是做什么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起步落后,但近几年发展比较迅速,各大电商平台也加大了对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关注和投入,例如淘宝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一般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门的支持,而且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东北的人参、新疆的葡萄、福建的茶叶。再一个就是绿色产品,特别是得到了认证的农产品比较受欢迎,另外鲜活农产品的物流配送一般https://m.edu.iask.sina.com.cn/jy/iAzDYxhHhe.html
10.农产品移动电子商务(精选十篇)渭南市农业电子商务需要呈现出移动化、虚拟化、互助性, 存在较多障碍因素, 尤其是移动电子商务人才缺乏成为了农业电子商务发展瓶颈。在解决办法上可以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市场, 并在电子商务平台的基础上组建行业协会或合作社来运行电子商务, 从而促进农业、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z49xhjy.html
11.(完整版)农产品电子商务.pdf(完整版)农产品电子商务.pdf,. 农产品电子商务 一、大背景 (一) 《农业 1 号文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 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1/0131/7054034104003051.shtm
12.聚焦产业振兴:电商,农产品加速变商品“打造武功电商的2.0版,不仅要推进农产品上网,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也要通过‘互联网+县域’,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转型发展之路。”田一泓说,全县争创互联网农业综合试验区,规划建设“三园”,即微商产业园、农产品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产品展示及体验园;建设“四个市场”,即果蔬网上交易市场、西北农产品网上交易市场、https://sannong.cctv.com/m/a/index.shtml?id=ARTIFrs6PWzAOZ5hAtxnvknu180813
13.农产品卖难:电商下乡为农产品营销插上翅膀商务部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农产品交易总额为4万亿元左右,其中80%以上通过传统市场实现,通过电子商务流通总量并不大。全国进入流通领域的生鲜农 副产品价值总额达2.45万亿元,但通过电子商务流通的农产品仅占1%左右,这也预示着农产品网络销售潜力巨大,还存在万亿元级潜在市场。我省农产品电子 商务流通同样处于起步阶段。依https://www.neofarmer.cn/news/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