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原始的农耕生活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听课记录6篇(大全)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河姆渡和半坡遗址距今年代、所处的地区、自然条件、主要种植物和饲养物、生产工具、房屋特点、陶器的使用以及纺织、渔猎等其他生产生活情况。通过实物图片或考古纪录片,让学生观察、复述原始农耕文化产生、发展的概况。

2、过程方法与能力

通过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与前人在衣食住等生产生活方面的比较,概括出中国远古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人类进步的规律,初步培养比较、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祖国境内河姆渡、半坡居民为代表的原始人类所取得的成就,感受我们先民的生存智慧和为人类文明作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人类由采集到农耕生活的转变过程和河姆渡、半坡居民生活的状况,说明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探索和艰苦的劳动实践取得的。通过学习感受劳动和创造的艰辛与价值,培养百折不挠的奋进精神与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要点

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所反映出的原始农耕生活的状况。这是属于知道和了解层次的知识。

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对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的概括。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能力要求。

教学过程:

讲授新课:

在距今约八千年前后至约四五千年前,中华文明又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农耕时代,为了大家学习这一时代的历史,教材精心挑选了两个文化遗址:西安半坡原始聚落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他们分别代表中国的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和南方(长江流域)。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8页看图“我国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分布图”,在图中找到这两个文化遗址。

这两个遗址展现了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接下来我们再通过学习比较来认识两个时期在距今年代、生活地区、原始农耕工具、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等方面的不同。

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气候差异很大,这种气候的差异对原始人类的影响很大。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水平很低,科学技术有限,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也有限。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粟和水稻分别在北方和南方的种植,一方面说明人们对自然的依赖。一方面也说明无论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我们的祖先们都创造了灿烂的原始农耕文化。

无论从工具的制造还是生产方面,半坡居民比河姆渡居民都有了一定的进步,拿着两个时期的居民住的房子一样吗?看课本11页至12页。

房屋样式的不同,也与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要定居下来的人们,在北方和南方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北方主要是解决取暖的问题,南方主要是解决雨水的问题,面临的问题不一样,解决的方式就不一样。

小结: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两个代表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原始农耕生活特征,现在请同学们说说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的农耕生活中,你看到了什么?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来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特有贡献。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学习目标】

1、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

【知识梳理】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河姆渡原始农耕遗址位于流域的省市,距今约年,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的房子。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半坡原始农耕遗址位于流域的省市附近的半坡村,距今约年,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世界上昨早种植),居住的房子,能制造色彩鲜丽的。

【自主检测】

一、选择题

1.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a.北京周口店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

2、能最早种植粟、制造彩陶、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3、假如你是距今约七千年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下列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b.c.d.

4、下列有关半坡农耕遗址表述,不正确的是()

a.过着定居的农耕生活b.能用麻纺线织布

c.种植的主要作物是粟d.内部有贵贱贫富之分

5、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

二、非选择题

1、列举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三项世界性的贡献。

a.b.

2、观察下面原始农耕时代的房屋样式,你能说出它们各是哪一原始农耕遗址的什么样式的房屋?

【拓展视野】

1.(08盐城卷)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此地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

作物是()

a.水稻b.玉米c.粟d.占城稻

2.(08福建福州卷)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

a.元谋人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

一:长江、浙江、余姚、七千、水稻、干栏式

二:黄河、陕西、西安、五六千、粟、半地穴式、彩陶

选择题:b.d.d.d.d.

非选择题:1、河姆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人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和蔬菜;

2、a: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b: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

【拓展视野】1、c2、d

第2课

【教学设计思路】:

在学习了一课的基础上,学生对远古人类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要从距今的年代、生产生活状况等方面来学习。因而本课决定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既积极学习现在要学的知识,又联系过去学过的知识,通过对比比较,自己学会归纳总结采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除了渔猎之外,山顶洞人还怎样获取食物?(采集)这种方法有什么不方便?如何改进它?

集体朗读“导入框”内容,指出那时人们已从采集者变为生产者,但这仅是神话而已,还有大量考古发现的文物可以证明。河姆渡和半坡居民就是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代表。请大家阅读教材第8页“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并找出这两种居民所在的地点及生活的河流流域。

河姆渡居民居住在浙江余姚,生活在长江流域,半坡居民居住在陕西西安,生活在黄河流域。这两个遗址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不同的原始农耕风貌,请大家阅读教材第7页的材料《白虎通》原文。这一段话的意思是:神农氏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制造工具,教人种植。那么,天时、地利指的是什么呢?是自然环境,包括气候、水土、植被等。因为这些直接影响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状况。让我们带着疑问、好奇走进河姆渡和半坡居民,感受一下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二、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落实目标)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7----8页正文并“动脑筋”:

1、学生观看第7页的骨耜图,讨论回答:你觉得这把骨耜可以做什么事情(翻土、打猎等)?怎样操作才会省力?(脚踩横棒)

2、学生先看第11页的“自由阅读卡”,再观看第10页的“活动与探究1,看图分析”,讨论回答:你能说出这种陶器的用途吗?(蒸食物)

3、请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河姆渡原始居民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学生讨论)开始种植农作物,使用磨制石器和骨器;种植水稻、建筑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一起总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比较。

从居住条件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住在天然的洞穴里;而河姆渡人已会建造自己的房屋,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房屋的结构和样式。

从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来看: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河姆渡人则使用磨制石器,并用耒耜耕地,而且会制造陶器、玉器和乐器。

4、指导学生观看教材第8页遗址图,回答:图上有哪几个遗址?它们分别位于哪条江河之旁?为什么要在江河之旁定居?(红山、半坡、大汶口、河姆渡,辽河、黄河、长江,农耕对于沃土和水源的需要。)

5、过渡:黄河旁的遗址是半坡原始居民遗留下来的。

(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自学后讨论:(自由发挥)

1、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那些相似之处?不同之处?

结论:

①相同的地方:都开始了原始农业生产,由此人们也转向定居生活;都会搭建房屋;会制造陶器。在打猎过程中由于使用了弓箭,猎物明显比以前增多了,人们就把自己吃不完或者是受伤的动物圈养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因此都产生了原始的家畜饲养业。

②不同的地方:

a、两者的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河姆渡人是干栏式房屋,半坡人住的是半地穴式。

b、种植的农作物不同。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

c、南方人会挖井,这就可以使他们不一定非要住在靠近河边的地方,生产、生活范围也就不断扩大了。

2、引导生看图进一步讨论分析、比较:为什么生活在同一个时期的居民,他们的房屋建造式样会不同呢?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

由于他们所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而决定的。

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那里地势低洼,建干栏式房屋可通风防潮,还可以防止野兽的侵袭。降水较多,防止水淹。下面还可以饲养牲畜。今天,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采用这种古老的建筑形式。

半坡原始居民在黄河流域,地处北方,天气寒冷,半地穴式房屋可以防寒保暖。

大屏幕出示材料,结合材料想一想,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有什么重大意义呢?

材料: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周易》)

讨论后得出结论:改善了生存环境,提高了生活质量。摆脱了对自然的依赖,扩大了活动的空间。人类走出洞穴盖房定居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3、为什么河姆渡居民种植的是水稻而半坡居民种植的是粟?

长江流域水量充足,气温暖热,故适宜种水稻;黄河流域降水量相对减少,且气温相对长江流域低,故主要以种植耐旱,且产量较高的粟为主。

4、引导学生理解《白虎通》引文的含义得出:自然条件,特别是地理环境对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农作物品种的不同影响,对两大流域居民定居生活的影响,说明了人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协调兼顾。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指导阅读第9—10页有关的“阅读文字”,组织学生活动。

第10页“动脑筋”,讨论回答出当时人际关系变化的原因:

第一,人们想让死去的亲人继续享受生前的生活,便把死者的私有财产作为随葬品。

第二,农耕经济有了较大发展,财富增多。(社会生产力进步了)

第三,死者在氏族里的地位不同,有了贵贱之分;权力不同,所占有的财富也有了多寡之别,贫富分化随之出现。

三、巩固小结

指导学生填《我国原始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表》

(工具、作物)原始饲养业原始手工业

河姆渡

原始居民约七千年浙江余姚

(长江流域)磨制石器、骨耜、

种植水稻住房下面

饲养牲畜盖屋挖井、

制陶、玉、

乐器

半坡

原始居民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

(黄河中游)磨制石器、木制

耒耜、石刀、

种粟和蔬菜可能养猪制造彩陶、

纺织、制衣

大汶口

原始居民约四五千年山东泰安

(黄河下游)磨制石镰、石锄制黑陶、白陶

四、板书设计

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

3、生产: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生活:住干栏式房屋,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乐器、玉器。

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

3、生产: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生活:住半地穴式房子,会制造彩陶,还会纺线、织布制衣。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1导入新课

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

2.探究过程

(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

(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

(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

(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

(四)巩固小结

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

(五)推荐作业

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

2、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

附:板书设计

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

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

2、地点---山东大汶口

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

1、课名:《原始的农耕生活》,是人教课标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堂历史课;

2、本节课所需课时为1课时,40分钟;

3、《原始的农耕生活》是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第二课,主要介绍氏族公社时期的历史。本课的学习对于学生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产生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以及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状况;

(2)初步理解原始农耕经济的生产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原始农业的出现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3)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想象私有财产的产生过程,认识到私有财产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提高的表现,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1)通过观察历史文物图,寻找图中较为明显的、主要的历史信息,结合已有知识,初步分析、解释图中历史信息,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初步形成提取图片信息和历史想象的能力;

(2)通过阅读简短的文字材料,初步形成有理解的阅读能力;

(3)通过简单的对比分析,形成初步的归类、比较的能力。

(1)体会祖国原始先民创造原始农耕文化的艰苦条件,对祖先在物质与精神文明的进步做出的伟大贡献产生敬仰之情;

(2)通过分析河姆渡和半坡文化的房屋结构与自然地理条件的关系,了解古代先民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顺应自然的过程中积累起来了丰富的科学知识,体会古人的探索精神。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已经学习过有关原始社会的知识。对氏族公社时期的生活状况有一定的了解;

(2)初中阶段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限,形象思维比较强;

(3)学生阅读历史图片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还比较弱,还没有养成阅读历史图片的自觉习惯;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教学重点解决方案: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观察历史图片,阅读参考资料和教材,引导学生想象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场面,使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形成具体形象的印象。

教学难点解决方案: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是本课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考古材料,让学生知道大汶口文化已经出现贫富分化的史实。通过学生综合想象贫富分化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原始社会末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以及私有财产的出现形成比较形象地认识,从而理解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概念。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教材

专门为这节课制作的多媒体网络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播放轻音乐,放松身心。用一幅现代机械化农业生产的图片(如联合收割机收获场面)和一幅原始农耕的图片(如刀耕火种),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比较两图的耕作方式,把学生带入原始农耕时代。

用神农氏画像,引导学生观察阅读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利用课本“引言”中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我们的先人如何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食物的“生产”者的话题。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读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并阐释历史现象,并与同学交流;阅读“引言”,展开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图片,培养学生初步的读图能力,和历史现象的阐释能力。通过神话故事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为本课教学创设学习情景,做好任务铺垫。

(二)讲授新课

1、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原始农业的产生

环节一:观察文物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河姆渡栽培稻谷遗迹》,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植物种子是什么?这些文物能否说明河姆渡已经有了原始农业了呢?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解读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活动:这些谷物不能直接说明河姆渡已经有了原始农业。如果它们是野生稻谷就只能说明河姆渡人从事的是原始的采集活动。那么,怎样才能证明他们已经开始原始的农业生产了呢?

展示阅读材料:

六千年前的稻谷

当考古人员挖掘到距地面3米深的地方时,在黑褐色的土层中闪出一些金_小颗粒,但很快就变成泥土的颜色。考古人员几乎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东西居然是炭化了的稻谷!这些稻谷在与空气接触之前,还保持着原来黄灿灿的颜色。难道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人就开始种植水稻了吗?

工作人员把河姆渡出土的稻谷和人工栽培稻谷、野生稻谷放在一起进行了比较。结果是:野生稻谷颗粒瘦而长,人工栽培稻谷要比野生稻谷的颗粒宽将近一倍,而河姆渡出土的稻谷颗粒更接近人工栽培稻。

学生活动:阅读文字材料,思考考古人员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分析河姆渡出土稻谷的图片,阅读简短的考古纪录,使学生确认河姆渡原始农业的史实,并简单了解考古推论与考古证据的关系,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阅读的能力。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河姆渡骨耜》,请学生观察图片中的生产工具是什么?它有什么特点,是用来干什么的?这件文物能否说明河姆渡已经有了原始农业了呢?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特征,联想生活中的生产工具铲子、铁锨等,想象骨耜的完整状态及其使用方法。

教师活动:展示《河姆渡文化的骨耜》,说明这是根据考古文物复原的骨耜。

河姆渡的耕作工具

那么他们是如何种植水稻的呢?考古人员在泥土中发现了许多骨制的东西揭开了谜底,这正是河姆渡人的生产工具——骨耜。骨耜的出土为河姆渡人种植稻谷找到了重要证据。河姆渡人用水牛、麋鹿的肩胛骨制成骨耜,在松软的湿地上耕作。

河姆渡出土的骨耜,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骨制农具。

学生活动:对比前后两张图片,看看自己想象的正确与否。阅读短文,了解骨耜的加工原料、使用方法及其历史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与分析河姆渡出土骨耜的图片,阅读简短的考古纪录,使学生通过生产工具再次确认河姆渡原始农业的史实,并简单了解考古证据的不同种类,同时也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阅读的能力。

环节二:历史想象

探究问题二:推测一下,自然界中的什么现象可能促使原始人类注意到野生的植物可以人工种植?引导学生联系“引言”中神农氏拣坠落地上的谷粒,种在田里的神话传说,进行合理的分析推测:多年从事采集的原始人类,注意到可食的植物种子落地、发芽、生长、成熟,从而开始进行人工种植的尝试,原始农业于是便开始出现了。

学生活动:发挥历史想象力,设想与描述原始人类由采集逐步过渡到原始农业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历史情境,使学生体会原始人类艰难的生产活动,了解他们逐步认识自然规律,提高生产能力的过程,初步形成崇尚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精神。

(2)河姆渡人的生活

环节一:观察与思考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河姆渡聚落房屋示意图》《河姆渡梁头榫》,请学生观察干栏式房屋的特点,思考河姆渡人为什么要建筑这样的房屋?观察榫头的特点,联想生活中哪些家具、建筑采用了同样的方法,说说这里面体现了河姆渡人怎样的智慧?(榫:榫头,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凸出的部分。卯:卯眼,竹、木、石制器物或构件上利用凹凸相接处凹陷的部分。)

学生活动:观察干栏式房屋的特点,思考河姆渡人建筑干栏式房屋的科学依据;观察榫头的特点,联想生活中哪些家具、建筑采用了同样的方法,结合河姆渡人的生产水平和生活条件思考这种建筑方式体现了怎样的智慧?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干栏式房屋和榫头的特点,思考河姆渡人建筑干栏式房屋的科学依据;体会榫卯结构的建筑科学智慧,知道这种建筑方式是中国建筑的特色之一。

环节二:阅读与描绘

教师活动:展示以下图片,安排学生结合图片阅读教材第6-7页关于河姆渡文化的描述,然后写一段描述河姆渡人的生活场面的文字,或者画一幅展现河姆渡生活场景的图画。

生产工具:石斧骨簇骨镰骨鱼镖鹤嘴锄角斧柄扁圆陶纺轮

生活用具:敞口釜骨针苇席

牲畜:浮雕羊塑猪纹长圆形钵

果实:南酸枣

交通工具:木桨

娱乐乐器:骨哨

学生活动:结合教师展示和教材上的图片,阅读有关河姆渡文化的介绍,尝试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河姆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图片与文字的阅读,培养初步的理解阅读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语言或绘画描述河姆渡的生活场景,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与表达历史景象的能力。

(三)合作探究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环节一:网络探究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搜集整理网络资源,尝试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半坡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对河姆渡与半坡文化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与不同点,并思考其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网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网络工具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使学生知道地理环境对人类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3、大汶口原始居民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搜集和整理网络资料,尝试用语言或者图画描绘大汶口人生产生活的场景;对河姆渡、半坡文化与大汶口文化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尝试解释其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网络探究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网络工具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比较分析,让学生了解原始社会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四)研究成果汇报

在学生探究活动完成之后各学习小组发表研究结果,回答其他同学的质疑。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我建构初步掌握用表格进行归纳与分析的学习方法,同时做出简单的或主要的历史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1、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包括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我们通过上一课的学习知道了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是通过采集或狩猎获取食物,我们都是农村的学生,我们现在吃的食物是怎么来的呢?(学生回答:从地里种出来的等等)对,这是就是农业,那我们祖先从什么时侯开始从事以种植农作物为起点的农业生产的呢?今天我们就体验一下我们祖先的农耕生活。我们的课本在众多的先民的遗址中选出了三个供同学体验,哪三个呢?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看谁先找到?(学生回答: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大汶口居民)对,我们重点学习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

(二)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建构

让学生阅读教材后完成,先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填写下面表格,再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最终完成所填内容(课前印制,学生每人一份)

1、磨制石器比打制石器先进,因此前者为新石器,后者为旧石器,上节课所学习的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就是用的旧石器。

(三)教师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1、通过对表格中的内容分析你认为哪一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是什么?

教师引导:从工具的使用、原始手工业、音乐绘画等方面分析

学生探究结论:半坡居民的文明程度更高;其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即磨制石器的普遍使用。(需教师讲解)

2、从表格中还可以看出来,两者居民所住的房屋不同,主要农作物不同,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同?

教师引导:从两个文明遗址所处的地区(流域)去分析

学生探究结论:长江流域炎热、湿热、多雨,房屋要防潮防水,干栏式房屋可以做到;这种气侯又适合水稻的生长;而黄河流域相对寒冷、干旱、少雨,半穴式房屋可以保温;而粟这种作物耐干旱。

教师总结提升:在生产力较为低下的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大影响。

(四)情感升华

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出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几项世界性的贡献?

教师新课结束语:河姆渡先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人,而水稻产量占世界食用粮食产量的70%,从这个角度来说,祖国的先民对人类的贡献是伟大,每一个先民都是现代的“袁隆平”,值得我们现代的中国人乃至全世界人去怀念与崇敬他们,优秀的祖先激励着同样优秀的我们去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THE END
1.农业常识耕作基础知识为什么要了解耕作基础知识? 了解耕作基础知识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土地处理,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提高土壤养分利用率,从而增加产量降低成本。同时,对于新手农民来说,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执行日常的农业操作。 如何选择适宜种植的地点? 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26554.html
2.农业种植知识大全亲自种田的日子从土到果的智慧分享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农业种植知识大全不仅是对过去的一份怀念,更是一种对未来的思考。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或者端午,我们家会收获一袋新鲜的蔬菜和水果,父母总是津津乐道地谈论着他们辛勤劳动的情景,那时候我只觉得那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开始意识到,这些简单而又美好的时光,是由无数个细微之处https://www.fikyjuyw.cn/nong-ye-zong-he/439019.html
3.农耕智囊团种植技巧与养殖秘诀农耕智囊团种植技巧与养殖秘诀 一、养殖知识概述 养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食物需求,还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贡献。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稀缺的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现代社会对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如何通过科学化、规范化的养殖手段提高产量,https://www.1lhyh3ij.cn/mei-ti-bao-dao/453560.html
4.耕耘智慧揭秘农业种植知识大全农业种植的基础是对土壤、气候、水分等自然条件的深刻理解。《农业种植知识大全》中详细介绍了不同作物对土壤和气候的适应性,以及如何通过施肥和灌溉来提高作物产量。 作物选择与栽培技术 书中还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帮助农民根据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作物,并介绍了各种栽培技术,如播种方法、施肥策略以及病虫害防治https://www.l0dm1h3tk.cn/nong-yao-fei-liao/504795.html
5.农业种植技术知识大全有机农业种植技术app下载绿色农农业种植技术知识大全-有机农业种植技术app下载-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app 农业种植技术app是小编为广大用户整理的,如果用户想要在阳台种植一点蔬菜或者其他的,可以使用这些软件,学习一下种植技术和方法,里面有一些最新的种植技术,很多菜农都可以试试这些软件,学习最新的技术,降低种植成本,增加资源的使用率,提高自己的收益https://www.itmop.com/key/nongyezhongzhijs/
6.农业知识大全:种植技术篇农资资料众所周知,农业是咱老百姓的饭碗,但你知道吗?种植其实是一门大学问。别笑,我可不是在吹牛。你想象一下,同样是种地,为什么有的人家的庄稼长得绿油油的,而你家的却总是黄叶、虫害不断?这其中可大有讲究。 1. 种子选择,可是个技术活 别小看这一步,种子选得好,收成少不了。有些人可能觉得,随便拿颗种子就https://es.bailichun.cn/post/13342.html
7.农业种植知识大全从土壤准备到收获的全过程农业种植知识大全从土壤准备到收获的全过程 土壤准备 在进行任何种植工作之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深入的了解和处理。好的土壤是高效农业的基础。通常情况下,需要对土壤进行化肥、农药和其他有机物质的施用,以提高其营养价值并改善其结构。另外,还可能需要对酸性或碱性的土壤进行中和处理,以适应不同类型作物的生长需求。https://www.qtleqzhor.cn/ke-pu-wen-zhang/276084.html
8.农业种植知识大全从基础到高级的全方位指南农业种植知识大全从基础到高级的全方位指南 选择合适的作物 在进行种植之前,首先要确定你想要种植的是哪一种作物。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生长需求,比如光照、水分、土壤类型等。在选择作物时,你应该考虑你的区域气候条件,以及所需资源和市场需求。你还需要考虑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来种植这些作物,以及是否已经准备好必要的https://www.atqlinnvf.cn/nong-ye-zong-he/330357.html
9.农业种植知识大全绿色生态有机耕作土壤改良作物育种灌溉技术病虫在当今这个环境保护日益严峻的时代,绿色生态农业种植不仅是对自然资源的尊重,也是对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实践。它强调的是一种更加环保、健康、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在这方面,农业种植知识大全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建议。 什么是有机耕作? 有机耕作是一种没有使用化学合成肥料和农药进行的人工改良土壤和提高产量的手段。这一https://www.kbtob.com/ke-pu-dong-tai/465305.html
10.善绍农业百科善绍农业百科,农业知识大全,包括农业技能,种植百科,养殖方法,蔬菜种植,行业资讯,经济作物,花卉知识等模块http://www.spaldingresources.com/
11.技术农业技术农业(www.jsagri.cn)为你提供最新农业技术,包括养殖技术,种植技术,蔬菜,水果,农作物,畜牧业,渔业,花木,副业等最新技术.http://www.jsagri.cn/
12.农业知识揭秘玉米种植玉米种子名称大全解析揭秘玉米种植:玉米种子名称大全解析 在当今农业生产中,选择合适的玉米种子至关重要。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需要不同的品种来保证收成和品质。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玉米种子名称大全”中的几款经典和新兴的品种,以及它们适用的特定环境。 首先,让我们从一些经典的高产型玉米品种开始,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应用,如“https://www.topno.cn/zhou-bian/578548.html
13.农药大全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手册农药学农业种植基础知识书蔬菜农当当新学图书专营店在线销售正版《现代农药手册 农药大全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手册农药学农业种植基础知识书蔬菜农作物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喷药杀虫除害指南》。最新《现代农药手册 农药大全农药安全使用技术手册农药学农业种植基础知识书蔬菜农作物病虫害识别防治方法喷药杀虫除http://product.dangdang.com/11067229446.html
14.杀鼠剂大全农业种植农作物科学基础知识入门图书专业自由组合套装新编农药品种手册 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杀鼠剂大全 农业种植农作物科学基础知识入门图书 专业书籍 化学工业出版社218.88 元 去天猫购买声明:此商品数据来源由淘宝官方接口提供,所有交易过程在淘宝或天猫与第三方卖家进行,本网站不参与交易,如有交易产生的疑问请联系天猫卖家【博凯图书专营店】,如需删除此https://m.ftxia.com/item.htm?id=vx59Rx4hA09e2NnMUo
15.发财农业网—专业的农业信息知识网站,传授发财树等种养殖业资讯发财农业网(www.facaishur.com),一家专业传授农业信息和农业知识的网站,在这里,你可以免费获取到关于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渔业等相关的农业资讯,还有关于发财树、花卉种植等专业的知识,想做好农业大计,就上发财农业网。https://www.facaishur.com/
16.蔬菜种植管理蔬菜种植技术大全学老农民种出真正降菜→病虫害无公害防治四月中下旬以后应及时加强对蔬菜病虫害的预测预报,采用农业、生态、物理、化学防治等技术,确保农药残留不超标,实现高产优质。 详细 露天蔬菜种植注意 喜酸/喜碱在栽种喜欢碱性土壤的蔬菜时,要撒一些草木灰或石灰粉在土壤里,喜酸植物反之。 https://m.maigoo.com/goomai/205293.html
17.肥料知识大全如果经销单位拒绝出具购肥凭证,农民可向农业行政执法部门或工商管理部门举报。 (6)如果购肥半吨以上,最好留有一袋不开封作为样品,等待当季作物收获后没有由于硅肥具有改良土壤的作用,硅肥应施用在受污染的农田以及种植多年的保护地上。 (2)施用方法。硅肥不易结块、不易变质、稳定性好,也不会有下渗、挥发https://www.xifeng.gov.cn/zxfw/bmlqfw/snfw/nykjfwzs/202107/t20210713_69001485.html
18.长春农业知识教育网长春农业知识教育网,种植知识,畜牧业资讯,农资信息,农业知识,养殖方法, 花卉大全http://www.ccnmz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