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农村题材的直播、短视频越来越火——助力乡村振兴的主播们借助新媒体工具,带动了乡村生活、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元发展,成为赋能乡村振兴的一股重要力量。
许多地方政府看到了乡土网红对乡村振兴的巨大价值和潜力,重庆也不例外。近年来,重庆立足本土,启动“乡土网红”培育工程,将目光聚焦在扎根农村基层,致力于农特产品品牌打造和销售、乡村旅游资源宣传、正能量内容创作传播等多个领域,且具有较大成长潜力、空间的乡土人才,希望借助“网红”的成长,将更多“流量”引向乡村,“点燃”农村新发展。
连日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多名“乡土网红”,了解他们玩转互联网,将“流量”转化为促进乡村发展能量的背后故事。
网线“牵”城乡
土货“飞”出山
7
11
“果园是否施用了除草剂?产量如何?”仔细询问了果园基本情况后,叶红梅顺手从树上摘下一颗李子咬了一口,“不行,李子还有点酸,要再长一周才能上市。不过作为七成熟的果子,没得涩味,品质很不错。”凭借经验,她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叶红梅做直播这一行已有五六年了。2018
1100
凭借自己的资源,桃子当年销售一空,但相当费力,利润也不高,这让叶红梅开始思考农产品的销售方式。
2019
200
“看着果农们高兴,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方式可行。”当年,叶红梅将直播带货运用到桃子的销售上,收效明显。
随着直播带货的“风”越来越盛,叶红梅积极参加农业农村、商务等部门举办的培训班,提升自己的直播技能。
或许就是这样的“接地气”,叶红梅的“带货”效果十分明显,陆续还吸引了20
不仅仅是叶红梅,目前,直播带货几乎是“乡土网红”的“必备技能”。去年,重庆培育的首批53
1908
2510
“流量”入乡村
项目找上门
在为村民直播带货的同时,垫江县包家镇小山村支部书记游莉思考的是:“流量”还能为农村带来什么?
游莉早在返乡前就接触了短视频平台,“拍起耍,记录自己的生活。”
2020
“我们村的东西很好,但连我都不知道,更何况外面的人呢?”这时,游莉又想到了短视频,既然大家爱刷,那就给家乡“曝个光”!除了展示村上的土特产,她还给网友展示小山村的风景并“科普”自己的家乡,如小山村的地理位置,有什么河流,气候如何,交通条件怎么样等等,希望能为家乡谋取更多发展机会。
“没想到,竟然真的有人在后台联系我,说想在村里投资做项目!”游莉很惊喜,这些项目有搞种植的,也有发展农旅融合的,一些投资者还主动到村里进行了对接。
2022
一次趁着去渝中区办事,游莉再次与对方联系,“听到他们说还没有选定场地,我再次发出邀请,请他们去镇里的其他村再看看。”游莉同时也将这一想法告诉了镇领导,谋求支持。
最终,在游莉的牵线下,这一越野项目成功落地在包家镇陆箭村。因为小山村位于包家镇的中心位置,前往越野场地的游客都会经过小山村,因此越野项目营业后,小山村的农产品也得到带动,餐饮接待量也大大增加。
记者了解到,选择用“流量”为乡村赋能的还有来自城口县的“90
记录家乡,再通过“流量”这个“放大器”向外扩散,许多“乡土网红”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家乡推荐官。
土气不俗气
搞笑视频有正能量
玩短视频,把自己玩成了“网红”,王运林也没想到。
王运林有多“红”?在常住人口只有30
150
‘
’
2016
“那时候网上就有很多搞笑视频号,我觉得有意思。”一开始,王运林以模仿、改编网上的段子为主,“解锁”了搞笑视频博主这一身份。
一天,文峰镇的宣传工作人员找到了王运林,请他帮忙拍摄一个关于抵制“无事酒”的视频。
如何用幽默的段子讽刺“无事酒”?王运林很快有了思路,故事梗概是:视频主人公因“无事酒”送礼,送着送着便因不堪“重负”从开小轿车变成骑摩托车,最后只能蹬自行车。
视频在文峰镇的公众号上发布后“火了一把”。“有人说看了视频后不好意思去整‘无事酒’了。”王运林说,这也让他坚定了做搞笑短视频的信心,并组建了创作团队。
2018
视频发布第二天,公众号下的留言比平时多了十倍不止。这是“爆笑巫溪”的第一个10
+
“我们分析了所有产品,发现农村类短视频很受欢迎,加上使用巫溪方言演绎,受众群体就更精准,面向的就是巫溪周边地区。”王运林说。
目前,“爆笑巫溪”平均一个视频点赞量超过2
100
记者手记
“乡土网红”要有“土味”
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的兴起,让“网红”成为一种全新的创业模式。不同于其他“网红”,“乡土网红”应立足“土”字。
近年来,农村题材类短视频广受欢迎,先后“出圈”了不少博主,从“蜀中桃子姐”“张同学”“李子柒”到“瑶一瑶小肉包”等等,内容包罗万象,既有农村生活、农村创业,也有农村快乐的童年。
泥巴路、砖瓦房、清溪水、农家菜,有农村生活经历的人能从中找回记忆,没有农村经历的人也能从中看到另一种人生。“拍短视频哪里能没有剧本,但就是这些真实的场景、真实的人,能让你忘记剧本的存在。”叶红梅如是说。
但是,在巨大流量下,也有不少账号因为低质化、低俗化,昙花一现、连连“翻车”,“红得快凉得也快”。
所以,“真实”应是乡村题材短视频的立足之本。而承载着中国多姿多彩的乡村生活与传统文化的乡村题材短视频,更应该坚守好“乡土气”。
这其中,场景要“土”,用镜头真实记录农村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反映农村真实生活场景,让观众虽隔着镜头,但能离农村更近一点;内容要“土”,从农村产业到人文、情感,少一些脱离实际的剧本创作,确保输出内容真实、优质;人物要“土”,创作者要贴近农村,了解农村,说老百姓听得懂的实在话。
“乡土网红”只有立足乡土,持续输出有品质、有温度、有情怀的作品,才能真正抓住“流量密码”实现“长红”,在赋能乡村发展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通过“流量”变现,完成自我更好、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