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生活丨“双十一”里抢到的都是好货?“家人们”要小心了!

雨姐传媒在直播中宣称红薯粉条,与事实不符,属于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

虚假宣传,网红直播卖货频频翻车

10月12日调查组通报称,经查,雨姐传媒在直播中宣称红薯粉条,与事实不符,属于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拟决定对雨姐传媒作出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共计165万元的行政处罚。

近年来,我国直播带货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在服务经济发展、促进灵活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直播带货平台管理责任不到位、商业营销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健康发展。

今年年初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则是对直播电商乱象的一剂“猛药”。该条例不仅明确了主播、平台和商家在直播带货行为中的具体职责,还强调了透明度要求,要求主播清晰告知消费者“谁在带货”和“带谁的货”,从根本上解决了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此外,条例还要求直播营销平台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确保发生消费争议时平台能够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为改善售后体验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7月1日实施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对直播带货等新问题作出细化规定。

并非“好货”,直播间抢到“三无”产品

“三二一,上链接!”随着熟悉的喊麦,一件件商品被送上了直播间的购物车,来到了千千万万消费者身边。如今,直播间已经成为主流的网购消费场所,根据商务大数据监测,在2023年1—10月,直播销售额超2.2万亿元,同比增长58.9%,占网络零售额18.1%,拉动网零增长7.5个百分点。

“最后的尾单,赶紧抢!”“这个价格一旦错过就没有了!”不同的主播在各自的直播间内各出奇招吸引着消费者下单,而在主播的热情带货之下,消费者出于对主播的信任也纷纷清空了购物车。但是对于消费者而言,在直播间内“抢”到的都是好货吗?

主播孙某是一名网络健身达人,孙某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在某直播平台上售卖运动装备。他在直播中推销一款所谓的“知名品牌限量版运动鞋”,宣称这款鞋子具有独特的设计和卓越的性能。

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对“三无”产品这一说法并不陌生,知道这通常是指无生产日期、无生产厂家、无质量合格证。

作为“不合格产品”的代表,“三无”产品的危害性不言而喻。对于消费者而言,随着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的增强,“三无”产品的生存空间也是越来越小,但是正是这样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产物,却在直播间主播的一次次“上链接”中死灰复燃。

《河南省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侵犯专利,“傍名牌”“抱大腿”现象层出不穷

某化妆品公司系一面膜包装盒外观设计专利权人。该化妆品公司与B公司有签订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约定B公司获得涉案专利权的排他许可,且B公司有权就专利侵权行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B公司发现某博主在知名直播电商平台的商品橱窗中销售的产品的外观与涉案专利的设计特征相同或近似,涉嫌侵犯专利权。

经与直播电商平台方沟通,未能获得该博主的身份信息。B公司将该直播电商平台诉至法院,要求其披露博主真实姓名、居民身份证号码、户籍地址等身份信息。

款式“擦边”、实拍“盗图”,随着互联网电商越来越普及,直播平台销售的产品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侵权形式也愈发多样。

面对此类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的新需求、新挑战,河南也有动作。《河南省专利促进和保护条例》(下称《条例》)已经河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于2024年9月28日审议通过,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条例》明确,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专利权保护规则,与专利权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专利权。

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平台内经营者侵犯专利权的,应当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终止交易和服务等措施,制止平台内经营者的侵权行为,并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查处侵权行为,处理专利侵权纠纷。

同时,《条例》鼓励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完善专利保护机制,为平台内经营者提供专利权识别、投诉应对、快速维权等服务。

《条例》明确,违反上述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对平台内经营者实施侵犯专利权行为未依法采取必要措施的,由负责专利执法的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十万元以上二百万元以下的罚款。

今年8月,河南省商务厅答复省人大代表贾天运《关于加强监管电商平台的建议》,其中提到2023年河南省电子商务保持快速增长,全省商品、服务类电子商务交易额13575.8亿元、同比增长14.9%,规模居全国第十。网上零售额4605.3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813.0亿元、同比增长21.0%,占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7%。

THE END
1.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侵犯专利权人的专利权的违法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规定,专利侵权行为主要包括制造、使用、销售、许诺销售、进口以及假冒专利等行为。二、专利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1. 制造专利侵权行为制造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制造专利权人的专利产品https://aiqicha.baidu.com/qifuknowledge/detail?id=10291298710
2.下,我淘宝卖东西,厂家进货的。被投诉侵犯著作权,我营业额只卖了咨询我 你好!如果构成侵权,是要承担赔偿责任的,赔偿金额与销售额有关。 投诉/纠错 2020.11.26 19:38 · IP属地:上海 99%问题解决率 · 1对1深度沟通 下,我淘宝卖东西,厂家进货的。被投诉侵犯 问题相似?推荐使用下方服务 专业律师在线解答 严选律师极速响应 马上提问 您好,若您的问题未解决,可直接提https://mip.66law.cn/case/16737437.aspx
3.国际经济法网A、请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 B、请求厂家同时承担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 C、请求厂家承担侵权责任 D、请求厂家承担侵权责任,同时请求商家承担违约责任 60、甲公司向乙公司发出要约,欲向其出售一批货物。要约发出后,甲公司因进货渠道发生困难而欲撤回要约。甲公司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当: https://ielaw.uibe.edu.cn/zyflrcjy/8809.htm
4.经济法期末模拟试卷及答案关于经济法的说法,错误的是()。这是一份关于经济法、公司法、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不正当竞争法的知识测试,涵盖了经济法的概念、合伙企业、公司设立、合同履行、专利权、商标权、不正当竞争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涉及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撤销等内容,还包括了仲裁和诉讼的相关规定。 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9130677
5.个产品从A厂家拿货突然被B厂家起诉了说侵犯他的专利了怎么办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https://www.findlaw.cn/wenda/q_30833681.html
6.正规产品代理合同书(汇总30篇)第3条?窜货:乙方或其县、镇级经销商将甲方产品销售到非乙方所属区域和从非指定渠道进货的经销行为。 第4条?旺季:每年农历春节前三个月和春节后二个月。 第5条?侵权产品:侵犯甲方合法权益(专利权、___权、厂商名称、软件等的任何产品。 第6条?代理产品类别:A公司产品(VCD、超级VCD、DVD、___中心等)。 https://m.hunwen.com/xieyi/dailihetong/332/332889.html
7.卖假货不知情要承担赔偿责任吗?商标来自北京盈科沈阳律师【卖假货不知情要承担赔偿责任吗?】商标在规范市场行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保护商标专用权就是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商标专利#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销售了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是否必然要承担赔偿责任?其实不然。法律规定销售不知道是侵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的商品,能证明该商品是自己合法取得并说明提供者的,不承担赔偿责任https://weibo.com/1775752595/Oed4h6bEn
8.丙公司指控该批货物侵犯其专利权。关于甲公司的权利担保责任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规定,卖方负有权利担保义务。 但有限制,一为第三人对货物提出请求必须是依货物使用地或转售地国家的法律提出的,但如果双方在订立合同时,没有窥定货物的最终使用地或转卖地,则卖方对买方不承担向不知明的转卖地转卖的知识产权的担保义务。 https://www.examk.com/p/1298074322.html
9.间接侵权责任(精雅篇)越来越多的呼声指向对拍卖网站本身的监管, 但是对拍卖网站承担责任仍需斟酌, 责任分担过轻, 则不足以应对当前网络市场假冒产品充斥的现状;责任分担过分苛重则与网络技术便利信息交流与传播的目标相背离, 如何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 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63985ek.html
10.关于拼多多商家卖货被诉知识产权侵权的维权应诉及解决办法3.若涉及刑事责任的商家,平台有权移交司法部门处理。这点无需多说,违法了就只能使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身权益了。 那对于卖家自己被诉知识产权侵权案件,则可以直接应诉维权。 一般情况下,我们经手的很多案件都是拼多多商家作为卖家也就是被告被诉侵权,这种基本就是所卖的商品在图片或者商标上侵犯了原权利人的权利,一般http://data.110.com/a968394.html
11.2024年3月食品行业舆情盘点中国食品食品资讯核心提示:2024年3月食品行业舆情信息如下:梅菜扣肉使用“槽头肉”事件;央视3·15晚会曝光“听花酒”违规宣传;“淀粉肠塌房”上热搜;“螺蛳粉居然有增臭剂”引关注;食品安全舆情事件频发;“网传厨邦蚝油造假被前高管举报”引热议 官方通报、企业回应;“知名茶饮品牌被上海市消保委点名”引关注;校园食品安全事件频发https://news.foodmate.net/2024/03/6845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