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好景在春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抓好油料生产,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眼下,三晋大地从南到北,新的耕耘已经开始,新的丰收正在孕育,全省各地抢抓农时,多措并举抓紧春耕备耕,全力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一仗。
在广袤田畴,农民身影忙碌,农机隆隆作响,备农资、耕农田、浇春水、剪新枝;农技专家、“三农”干部进千家万户、到田间地头,送技术、送服务、察农情、谋振兴,一幅“人勤春来早”的画卷铺展开来。
基地来了专家团
暖风和煦,麦苗返青。3月7日,文水县下曲镇南贤村山西诚信种业有限公司种植基地,来了一批省市县专家。“浪费营养会影响后期的小麦成穗,所以对于一类苗咱们要控制旺长避免消耗营养……”“专家到我们的基地,指导我们怎么施肥、给水,怎么防虫管理,我们可放心呢。”
这边,山西农业大学经济作物研究所研究员任杰成正在和农民渠变梅详细交流小麦田间管理。那边,文水县农业农村局种植业股股长温晓艳询问正在地里施底肥的村民胡俊彪:“今年的农资有没有涨价,货源充足不充足?”“今年种子化肥都有小幅涨价,不过土地流转费也比以前高了,地力补贴等各种补贴都拿到手了”,胡俊彪对于种粮信心十足。
山西诚信种业有限公司是一个集农作物种子科研、繁育、生产、加工等为一体的大型种业公司。公司负责人石维国说:“我这个基地的小麦基本上都是一类苗,这也得益于专家们的长期指导。目前公司有科研育种、试验示范基地1000余亩,被山西省种子总站确定为‘山西省标准化农作物品种区试站’‘山西省农作物新品种展示示范窗口’。”
在公司加工仓储中心生产线上,工人们正忙着包装“诚信701”玉米杂交种,他们信心满满、干劲十足,“我们这个品种卖得比较好,最近产品供不应求呢”“县级经销网点有100多个,乡、村经销点遍布全省。在河南、陕西、天津等省市都设有销售分公司。每年推广优良品种400万亩以上,销售出的种子从未发生过质量问题。”
蔬菜棚里春光好
3月9日,春寒料峭,在和顺县青城镇百备村蔬菜大棚内却别有一番景象,有的修缮篷布,有的施农家肥,忙得不亦乐乎。
“我这个大棚是2018年建成的,当时政府出资1万元,我个人仅仅自筹了2000元就成功建成,建成后政府还邀请山西农大的专家实地指导我们种植,第一年我就净赚15000元,第二年熟悉种植方法后,每亩收入稳定在2万元,可比种玉米强得多咧!”正在修缮大棚的种植户王星笑眯眯地说道。
近年来,青城镇紧紧围绕“党建引领促增收”的发展思路,立足农业大镇的区域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助推乡村振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为基础,按照“政府扶持、示范带动、群众自愿”的原则,以蔬菜大棚产业为抓手,打造高标准蔬菜产业示范园区为目标,大力扶持农户发展蔬菜大棚产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引导群众扭转种植观念、调整种植结构、转变种植方式,实现增收致富。
“别看现在一座座大棚拔地而起,当初可不是这样,我们这里长期种植玉米,群众对于种植蔬菜缺乏技术更缺少信心,认为种植蔬菜难管理、不好卖,收入不像种植玉米稳定,镇党委、政府为了打开局面,光调研就跑了十来次,最终百备村党支部书记牵头才开始种植大棚蔬菜。得益于西红柿抗病强、产量高、易管理、好销售等优势,第一年就获得大丰收,群众见种植户尝到了甜头,才开始纷纷加入种植行列。”种植户杨世峰感慨道。
果树园里学艺忙
春季是果树生长的关键期,春季果园管理直接影响当年果品产量和质量。
“这种类型的树,我们首先要清除枯枝落叶,然后刮除干翘皮或病皮、剪除病枝,有效降低害虫的发生基数。”3月7日,隰县阳头升乡王家沟村的一处果园里,县农技人员杨林祥边为果农讲解春季果树管理知识边示范如何修剪。
刚入春,隰县就组织农技人员分别到各个乡(镇)村开展春季果树管理培训,手把手教技术、传经验。截至目前,全县采取技术员包村、专家巡回的方式,共在全县开展各类果业培训40多次。
“上次,我学了两招叫迎顶出门和单手延伸。这次一听说有讲座,我早早地就带着剪刀和锯子来了,可算抢到了最前面的位置。”上课间隙,果农范全山赶紧拉着老师请教最近自己修剪果树遇到的问题。
“对果树来说三分种七分管。去年在专家的指导下,我及时疏枝施肥,10亩地收入5万多元。今年我又来取经,收成一定不会差。”马兰平自信地说。
隰县还通过开展“农民夜校”电商直播带货培训,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带动全县农特产品销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隰县将玉露香梨产业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源头活水,全力构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全产业链。2022年全县玉露香梨产量7000余万斤,创历史新高。全县果品总产值4.8亿元,占GDP总量的1/6,梨果产业主导特色更加鲜明,梨果产业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
“下一步,我们将围绕梨果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打开增值增效新空间,进一步提升玉露香梨区域公用品牌。”隰县果业中心主任卫建军表示。
农资市场供应足
踏着春的脚步,平顺县麦丰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育苗基地也迎来了关键时期。在北社乡东青北村的育苗棚里,农户们忙着装土、点籽、洒水、覆膜……育秧盘上辣椒、西红柿、茄子等蔬菜幼苗争相冒出新芽,生机勃勃的景象扑面而来。
育苗基地负责人宋玉梅介绍说,基地是县里的农业龙头企业,为了保障农业生产正常进行,他们早做安排,各类农资储备“粮草”充足。
在北社乡南社村张太平的化肥销售部,老远便看到门口停满了“货拉拉”,只见装卸工将一袋袋化肥搬起,然后放入车厢内。“今天玉峡关镇来进货了,要了30吨硝酸磷肥,现在忙着给他们装车。”说话间,记者跟随张太平来到了销售部的库房。库房内摆满了春耕所需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等农资,堆成了一个个“小山丘”。
保农时备春耕,农资供应是关键。平顺县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协调金融、交通部门,解决实际困难,积极筹备种子、肥料、农膜等农资物品。同时向农民群众宣传种植奖补政策,推介良种、推广先进农业种植技术,尽可能让农户提高产量。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腾介绍,目前已储备化肥1500吨、玉米种子50吨,地膜70吨,各类农药储备充足,各类农资已备货全县全年需求量的三分之一。
黄河水润麦苗青
“你快看,经过浇灌的小麦绿油油一片,长势甚是喜人,预兆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临猗县临晋镇张留村村民陈斌说。人勤春来早,春灌正当时,夹马口引黄灌区一年一度的春浇供水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去冬今春,灌区有效降雨少之又少,随着春季气温逐渐回暖,夹马口引黄四大灌区农业灌溉也相继迎来高潮。
3月1日,永济市栲栳镇吕车村的卫增福正在浇灌庄稼,他说:“6亩多小麦,这水说到就到,真是太及时了。用黄河水浇灌以后小麦返青早、拔节快,也能有个好的产量,浇过的地不结块,比用井水浇的地每亩能多收两三百斤的粮食呢!”
截至3月9日24时,夹马口灌区本轮春浇已累计供水39天,提水2501.25万立方米,灌溉农田33万亩次,为当地农业丰产增收奠定了良好基础。
大棚托起致富梦
接连几场雨雪过后,田边的土路有些泥泞。3月9日一早,张晋明就开始拾掇起自家的蔬菜大棚。张晋明是太原市尖草坪区向阳镇向阳村村民,当地小有名气的种菜能手。
“张师傅大棚里的菜可是抢手货,顾客来晚了就抢不到哩!”曾经和张师傅一起从事蔬菜买卖生意的郭女士介绍着。
“我大棚里的菜已经换茬了,现在应季蔬菜刚发芽。年前蔬菜太好卖,现在得赶紧关照这些新家伙啦。”张晋明脸上闪过开心的微笑,边说边熟练地把黄瓜秧根部长出的小果掐掉,“现在不把这些东西处理掉,之后黄瓜苗子就长不直,也结不出好品相的黄瓜。”
张晋明的大棚是现代化半自动大棚,占地约一亩,棚内黑色覆膜上齐刷刷地长着绿色蔬菜。“这个叫吊蔓,我把秧苗吊在这根线上,它们能长得更规整,以后结果了,也好采摘。这算是大棚技术,露天大田里不兴这样做。”
向阳村是向阳镇镇政府所在村,村子大、居民多,菜农的蔬菜一般不愁销路。上兰村线铁路穿村而过,铁路南是村民住宅区,铁路北就是村大棚基地和江阳化工厂。村民们喜欢去江阳化工厂卖菜,大家都说:“市民的蔬菜需求大,我们的有机蔬菜非常受城里人欢迎。”
“我们夫妻俩只要带着菜出去,怎么着一个人一天也挣100元吧。”张师傅说,“去年收入不错,赚了大约10万元,我打算今年再多承包几个大棚。”话语间,火车鸣笛呼啸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