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市专业技术人员《低碳经济与循环经济》综合素质考试82分1.单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1.碳关税是一种特殊的关税政策,指对高能耗产品的()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
A.进口B.出口C.进出口D.生产2.与新能源相比,()能源的范畴更为广泛A.太阳能B.地热能C.绿色能源D.核3.()目前可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7%或全部发电量的17%供大量电力的技术。
A.风能B.核能C.热能D.水能4.“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构建低碳城市和()的战略部署,这反映了以低碳经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
A.低碳经济实验区B.低碳农村C.低碳工业D.碳汇减碳5.()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
A.植被B.森林C.草原D.河床6.()既是总资源库,又是总废物处理场。
A.太空B.大海C.环境D.森林7.发达国家中,()的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呈现强脱钩的特征。
A.美国B.日本C.挪威D.英国8.城市人一年的碳排量可以被多少棵大树吸收()A.10棵B.15棵C.20棵D.25棵9.()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
A.美国B.英国C.日本D.德国10.下列主要反映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的概念是()A.天气B.气候C.气温D.水汽11.从受荒漠化影响的人口的分布情况来看,()是世界上受荒漠化影响人口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A.亚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12.下列属高耗水、高污染的行业是()A.造纸B.汽车C.建筑D.运输13.随着技术进步和环保事业的发展,风能发电在()途径上将完全可以与燃煤发电竞争。
A.商业B.工业C.农业D.环保事业14.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改变世界格局的“第四次浪潮”指的是()A.低碳革命B.绿色革命C.科技革命D.产业革命15.()是监测有害物质排放量以及分析已排放有害物质的成分和含量的技术。
A.无害化技术B.环境监测技术C.再利用技术D.再回收技术16.低碳经济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是2003年2月24日由(----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17.中国完成“十一五”20%的节能目标,仅通过降低能耗一项,五年内可节省能源()吨标准煤。
A.4.5亿吨B.5.5亿吨C.6.2亿吨D.6.5亿吨18.未来十年中国公司每年从CDM项目上可以获得的收益接近50亿美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哪些国家()A.美国B.日本C.欧盟D.发展中国家19.()推出了一系列实现低碳经济转型的所谓“绿色新政”,推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政策。
A.老布什政府B.克林顿政府C.小布什政府D.奥巴马政府20.发达国家中碳生产力最高的国家是()。
A.美国B.日本C.挪威D.英国2.多选题【本题型共20道题】1.在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主体。
A.政府B.企业C.高等院校D.科研院所2.要人口与环境、资源协调必须采取下列哪些措施()。
A.大力开发人力资源B.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C.努力减少重大自然灾害D.预测城市化、工业化对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途径不断改善环境3.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涉及两个重点领域,它们是()。
A.生产领域B.转移领域C.消费领域D.出售领域4.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支持系统中的舆论支持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A.加强学校教育B.开展在职培训C.网络媒体宣传D.组织开展系列公众活动5.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是()。
A.大幅度地减少化肥和农药的用量B.注重开发新能源C.充分利用农业的剩余能量D.推广太阳能和沼气技术6.气候系统有()。
A.大气圈B.冰雪圈C.生物圈D.水圈7.富营养化是由于()等植物营养成分大量积聚,使水生生物,特别是水藻类过分繁殖引起污染的现象。
A.氢B.氧C.氮D.磷8.低碳经济的现实框架有()。
A.以低碳技术为主体构筑创新技术体系B.以能源问题为突破实现持续发展目标C.以节能减排为方式彰显循环经济本质D.以低碳能源为重点推动能源结构调整9.以下富营养化问题突出的水系有()。
A.长江B.滇池C.巢湖D.太湖10.关于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论述,错误的是()。
A.环保本身不是一种产业B.环保本身就是一种产业C.环保不是鱼和熊掌的关系D.环保是鱼和熊掌的关系11.碳中和技术主要包括()。
A.雷雨B.冰雹C.台风D.寒潮13.我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包括()。
A.大气环境B.水体环境C.固体废物和城市生活垃圾D.城市工业噪声和建筑施工噪声污染14.“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中,“双系统”是指()。
A.经济系统B.社会系统C.生态系统D.环境系统15.日本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有()。
A.经济增长缓慢与低碳经济投入需求大的矛盾B.研发主体不同弱化政府主导作用C.政府减排目标与部分行业利益存在冲突D.公民低碳经济发展观念不强16.低碳经济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A.生产的低碳化B.分配的低碳化C.消费的低碳化D.投资的低碳化17.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基本策略有()。
A.强调发达国家转移技术B.强调作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权18.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双系统循环共生模式”与国外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模式以及国内理论界讨论的模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A.更具有科学性B.更具有全面性C.更具有可操作性D.更注重机制的重要作用19.森林减少的影响和危害有()。
A.产生气候异常B.增加二氧化碳排放C.物种灭绝和生物多样性减少D.加剧水土侵蚀20.酸雨中绝大部分是()。
A.硫酸B.硝酸C.盐酸D.醋酸3.判断题【本题型共10道题】1.气候是指某一长时期内气象要素和天气过程的平均或统计状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地区冷暖干湿等基本特征。
Y.对N.错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突出经济领域中“数量”的变化,更强调和追求经济运行中“质量”的提升和“结构”的优化。
Y.对N.错3.科技进步是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Y.对N.错4.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对外宣布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70%-80%。
Y.对N.错5.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是指由中央政府主导建立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体制、市场、法律以及政策,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鼓励低碳经济的发展。
Y.对N.错6.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新的人类生存与发展哲学,追求的直接目标是资源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优化,最高目标是人类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和生存年限的尽可能延长。
Y.对N.错7.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低碳技术创新。
Y.对N.错8.低碳模式以自然生态系统系统为背景,以社会经济系统为核心,通过调整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发展节能减排技术、优化消费习惯达到减少碳源的目的。
Y.对N.错9.森林覆盖率是实现低碳化的重要物质基础。
Y.对N.错10.光伏产业属高科技型新能源产业,受到企业及各地政府的强力追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