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资打假,怎么打?

农资打假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但在具体落实中,要靠具体的人来做,靠一件一件的事去落实。

培训厅里,六七个大圆桌整齐摆放,讲台上,一位“专家”熟练地打开电脑,连上U盘,布置好投影仪,打开PPT,拿着红外线笔,按一下翻一页,就像老师上课。一旁穿着统一制服的几名“工作人员”负责接待前来听课的农户。

为了听得清楚,江西省景德镇市昌江区鲇鱼山镇的36岁新农人洪勤迁专门选择离讲台最近的位置坐下,他发现,“专家”传授的很多知识都是对的。

现场,专家还推销起一款名叫“大锅菜”牌的复合功能肥。“这款肥料含有各种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板结,让土壤变肥沃,价格还比其他农资店便宜几百块。”这些话一下子就抓住了洪勤迁的心窝。

“这些肥料都是有检验证书的,我们是厂家直销,所以便宜些……”洪勤迁觉得机会不容错过。再加上送货上门、货到付款的周到服务,不少农户都动了心。最终,洪勤迁买了4吨肥料,估算可以施100亩田。与他同期“上课”的两个农户,也每人买了一吨多。

农资打假面临哪些迷惑性强的新形式、新情况?针对不同新骗局,有哪些应对方法和建议?为何农资打假年年打,年年有?在打假链条中有哪些难点?如何解决?

选购农资需警惕

回想起被忽悠的经历,洪勤迁仍觉得不可思议。他感觉自己就像小品《卖拐》里的“范伟”,不知怎的,一步步就被忽悠了。今年,洪勤迁长记性了。“一定得去正规店买肥料。”

过去,农户购买农资主要从农资店采购,监管人员主要监管农资实体店。如今,集约化、规模化种植模式增加,种植大户越来越多,农资购买形式也随之改变,农资打假面临着迷惑性强的新形式、新情况。

洪勤迁的经历属于第二种,他说,“忽悠团”就是把握住了自己一心想要种好水稻,降低成本,提高收入的心态。

裴戈是江西省景德镇市农业执法支队副书记、大队长。他说,传统农资店或经销商出售假冒伪劣农资易于监管,通过排查隐患和执法检查就可发现。但“忽悠团”就没那么容易了,受害者多为年龄较大、无一定鉴别能力、防范意识较差的种植户,而且由于作案手段极其隐蔽,且培训内容“假中有真”,也让不少自信的年轻人“栽了跟头”。

同时,随着农资电商的飞速发展,网络非法售卖问题增多,集中表现为网络售假、无证经营、标签不规范等违法行为。

规模化种植模式下,“点对点”农资销售模式越来越多,一些种植大户为了节省成本、减少流通环节,直接从大的生产厂家、经销商处进货,还有一些大的粮食经纪人直接提供农资给种粮大户。农户主要算经济账,“点对点”销售虽给农户节省不少成本,但监管起来更难,而且由于发现具有滞后性,除非农民生产出现问题,否则很难发现。

为防止农户上当受骗,农业农村系统在全国各地印发明白纸,利用媒体宣传农资选购知识,谨防超低价农资是第一条原则。在购买种子时要看渠道、包装标签、外观、种植的适宜区域及二维码信息,要警惕没有正规包装和标签、没有标注厂家的白皮袋种子;谨防打着“高科技产品”“大型农场繁育”“超高产”等旗号的种子;谨防在销售时,宣称如果产量不达标就会退钱,但出现问题又不予处理的商户;谨防线上卖种,有的电商经营者没有种子经营资质,种子品相不好判断,有的把种子销售到适宜种植区以外。

除了种子,在选购化肥时,谨防“讲课”忽悠、请客送礼、免费搭卖其他农资、多买多送等手段;谨防乱用“全要素、多功能、高效、特效、聚能多元”等欺骗性名词,以混淆企业名称假冒真正产品品牌,或者以所谓“总指标、总成分”等名词代替“氮磷钾总养分”,偷减养分含量;谨防虚假宣传,有的“进口肥料”包装全是“洋文”,有的包装打着“推荐产品”“认可产品”“保险产品”“高科技产品”“专利产品”“保密技术”的幌子,诱导农户消费。

巡查大户,解决“发现难”

在多年的农资打假实践中,裴戈遇到了不少难题,有些是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人员遇到的共性难题。

第一道难题是“发现难”。“由于新形式、新情况的出现,作案隐蔽性越来越强,越来越难找到蛛丝马迹。”裴戈说。

面对种粮大户逐渐增多、散户逐渐减少、违法违规更隐蔽的情况,今年,农业农村部指导各地基层部门,加大使用环节监管。执法人员过去主要对农资市场进行巡查,今年着重对种粮大户进行倒查。

为了发现线索,执法人员必须要练就一身跟群众打交道的本领。“我们要和种植大户交朋友,让他们主动提供线索,我们再帮他们挽回损失,慢慢积累信任,获得更多线索。”裴戈说,“这其实是一种笨办法,等于‘大海捞针’,对‘三农’有情怀的人才能干得好。”

农业、公安无缝对接,解决“取证难”

“取证难”是执法人员面临的第二道难题。

现实生活中,农业执法部门会将可能涉嫌犯罪的案件向公安移送。今年3月,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部署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后,景德镇市农业农村部门、公安部门为了加强行刑衔接,双方主动开会,构建协调工作机制,推动行刑衔接。但在具体工作中,行刑衔接是否顺畅,与能否取得刑事立案证据有直接关系。

目前,农资“忽悠团”已成为各地严打的重点,其非常狡猾,经常是“到一个地方打一枪,就换一个地方,人就找不到了”,往往检测报告还没出来,人就跑了。

但是,即便化验结果出来,有时还会出现“找到了人找不到货,找到了货人又跑了”,甚至“人证、物证都找不到,最后只能不了了之”的情况。这是因为,农业部门在农资打假中,不能对涉案人进行控制。提请公安提前介入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之道。

一般情况下,按照程序,认为涉嫌犯罪,才移交公安。“按照以往经历,如果把行政程序都走完再移送,物证、人证可能已经转移,就很难取证,最后半途而废,我们农业农村部门和公安部门达成共识,提前介入,启动‘联合执法’。”裴戈说。

涉案肥料是最直接的物证。“你不要让不法分子把肥料拉走,等我们化验结果出来。”执法人员告诉洪勤迁。最终,在各位农户的配合下,40余吨假冒伪劣肥料已被专案组登记保存,物证已控,价值超过10万元。

农业农村执法人员帮助公安部门解决伪劣农资“定性”问题。公安部门对单一肥料和复合肥料概念不了解,农业执法人员帮助公安化验、鉴定,从而定性假冒伪劣。

最难的要数“应知”“明知”问题,即看经营者是否故意。犯罪团伙成员有多年从事该行业的经验,具备较强的反侦查意识。此案中,“忽悠团”一共五个层级,从核心人物“讲师”,到供货人,到区域代理商,再到生产商,源头是小作坊,每个层级之间在明面上似乎没有联系,这是不法分子规避打击的策略。公安提前介入后,需采取刑侦手段,对资金链、资金走向、人员渠道、聊天记录等内容调取,把掩盖的联系调取、查找出来,找出每个层级之间的联系走向,固定证据、坐实脉络。

对于一些达不到刑事犯罪的案件,公安也需移交给农业行政执法部门。“针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一些新型案件,我们也需要农业行政执法部门的提前介入,他们为我们提供一些农业检验、鉴定等方面的专业知识。”景德镇市公安局食药环分局副局长罗勇表示。

打击假冒伪劣农资,需要农业部门全程参与,从肥料专业技术上配合公安,公安部门提前介入,从侦查手段上快速立案,两方无缝对接,相互取长补短,形成闭环。

完善法律,解决“查处难”

“查处难”是第三道难题。

“你顶多就是罚我3万块钱,你罚就是,每年这么多罚款单,还怕你们3万。”当执法人员赶到现场时,不法分子嚣张地说道。这也是执法人员感到最无奈的地方。

“老百姓遇到假冒伪劣农资,一般都会找我们农业农村部门,但有时候我们却很无奈,因为农业农村部门在化肥监管的权限有限,只能在登记环节罚点钱。”裴戈说。

肥料是让执法人员最头疼的农资。长期以来,肥料监督缺乏专门法律法规约束,农业农村部门只能按照《肥料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根据“应登记而未登记、有效成分与登记批准的内容不符”等2项罚则进行处罚。所谓“应登记而未登记”,是指生产者生产产品标注企业产品,需到农业农村部门进行登记、走程序,如果没有登记,农业部门可以罚款,但最多罚款3万元。由于罚款金额少,无法震慑不法分子。一些犯罪嫌疑人宁愿被罚,“积极主动接受”农业处罚,希望花小钱把事了结,态度极为嚣张。

“这些不法分子在全国各地可能都会被罚,但是罚的钱没有挣得多,如销售给农民3850元一吨,生产成本800多元一吨,违法成本太低,利润丰厚,只要再忽悠一个地方,马上就可以赚回来。”裴戈说。

实施严管重罚,提高违法成本,则可震慑不法分子,就像这些年酒驾越来越少,就是因为“酒驾要坐牢”,违法成本提高。

而且,在办案过程中,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及农业行政管理职能部门,对涉案肥料的抽样程序、有关涉案人员的明知问题、是涉嫌犯罪还是行政违法等问题上因认知上的不同,出现了不统一的意见。造成涉案人员是“行”还是“刑”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应先尽快规划化肥生产经营方面的立法,提高违法成本,从源头上减少此类违法犯罪的发生。

“但是,执法不是为了处罚,而是为了净化市场,促使农资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知法、懂法、守法,但是,违法成本低,处罚力度不够,没有明晰的法律条款监管,就难以形成震慑,这是造成低劣化肥违法行为屡打不止的主要原因。”裴戈说。

尽管不法分子不怕农业执法部门罚款,却怕农业部门将案件移交给公安,因为这意味着他们将面临刑事责任。在目前的情况下,公安部门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动,才能相对彻底地打击此类案件,一次打掉5个层级。如果只打击一个层级,其他层级就还在忽悠,如果不把小作坊打掉,伪劣农资就还在生产。

在这起案件中,农户受损少的几百元,多的1万~2万元,总额达200多万元,有人说,“跟其他案件没得比,浪费公共资源。”但是,对于农户来说,哪怕遇上一袋假种子、假化肥,也可能会让一户农家的汗水付诸东流。假冒伪劣农资,一旦施到田里,不仅影响作物产量,危害国家粮食安全,甚至可能会使农户整年的收成化为乌有,而且一些假冒伪劣化肥重金属等有害物质超标,还可能对土壤造成不可逆的影响。洪勤迁只是这一起案件里100多个农户中的其中一个。我国有5.6亿农业人口,如果任由假冒伪劣农资横行,将会对我国粮食安全、农户收入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2023年4月—8月期间,景德镇市联合专案组多次往返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及浙江5省多地市,行程上万公里调查取证。如果从一开始,不法分子能够被震慑住,案件可能会相对减少,不仅能够挽回粮食损失,减少农户受损,而且农业农村执法部门、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公共资源的人力、财力、精力耗费也会相应减少。

农资打假是一场“持久战”

洪勤迁一方面庆幸自己买的肥料没有施到田里,对庄稼没有造成伤害,另一方面也在担心自己买肥料花的钱能不能追回。最终,在执法人员的帮助下,洪勤迁退领购肥款10000元。

但是,并不是所有农户都这么幸运。在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销售易、挽损难的问题。农户看到包装袋上印有“复合”二字,化肥公司在网上也有据可查,便自认为即使作物有损失也可通过报案或打官司来解决,可他们不清楚此类维权难度极大,多数受害农户被害后无证据保全意识,且“忽悠团”本身就是根据作案需要临时性拼凑而成,联系方式也是随时更换,事发之后农户想挽损已基本不可能。

这些难点,是我国农资打假年年喊打,屡禁不止的一个重要原因。“从根本上来说,这也是在跟人性的贪婪、追求利益作斗争。”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赵华军表示,如果震慑力度大,潜在不法分子可能会减少,行为也会越来越隐蔽。

因此,这不是短期的一项任务,而是一场“持久战”。

“零容忍”是国家对假冒伪劣农资的态度。如今,七个部门共同开展农资打假,如何才能打得好?农资打假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各部门各司其职、协同配合,但在具体落实中,要靠具体的人来做,靠一件一件的事去落实,这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需要协调打假过程中的人员、资金、车辆等支出,需要把每一个步骤做好,任何链条都不可松懈。

“经过这些年的磨合,部门之间关系很融洽。每一两个月,农业、公安、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就会沟通农资打假的情况,大家配合得越发默契。”裴戈说。

但是,监管在明,不法分子在暗,农资打假单靠监管是不够的,还要依赖全社会共治。

在实践中,裴戈发现,一些群众只考虑价格便宜,即便是假冒伪劣农资,还是会购买。还有一些群众觉得一些“忽悠团”赠送礼品,不愿投诉举报,只有涉及利益冲突才会举报。甚至一些农户认为,一些假劣肥料送礼品,而且肥料多少有点作用,对执法人员产生抵触情绪,这让执法人员很无奈。

科普、教育至关重要。科普宣传是农资打假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宣传不到位,会给监管和执法带来很大的阻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面向农户,尤其是种植大户,开展科普、培训,既要培训如何识假、辨假,还要提醒不要被小恩小惠迷惑双眼。发布典型案例,“以案说法”,提高农户的防范意识,最大程度将此类违法犯罪案件扼杀在萌芽中。

今年,景德镇没有收到一起“忽悠团”举报,日常巡查也没发现,这让裴戈很欣慰。他开玩笑说:“他们‘忽悠团’也是有信息传递的。”

这次经历后,洪勤迁有了一个重要任务:告诉村里的农户,尤其是年龄大些的农户,哪些是假冒伪劣农资的售卖形式,千万别上当。

THE END
1.农资销售前期没生意做怎么办农资销售前期没有生意是一个常见问题,但是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情况: 1. 市场营销:投入资金用于广告宣传,例如在当地农民经常光顾的超市、饭店等场所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单页,或者在当地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上做广告。此外,利用互联网建立自己的网站,发布农资产品信息和促销活动,吸引更多潜在客户。 2. 增加渠道:除了https://jiameng.baidu.com/m/content/detail/266905235696
2.农资经销商,如何摆脱困局?农资经销商要想摆脱困局,做好农资,需要积累经验和不断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也祝愿农资经销商能找到适合的销售方式,生意红火! 本文所有素材均为厂家真实反馈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https://zhuanlan.zhihu.com/p/603879413
3.答疑支招篇:农产品增产不增效,痛点如何破解?种植大农业增收尤其是大宗农产品比如玉米、大豆、棉花等更是融入了全球农产品市场。我国传统的家庭经营是“重生产”而“轻销售”,跟风种植,总是认为我的几亩地的收获不影响市场行情,结果“聚沙成塔”,导致农产品价格出现周期性波动,导致出现了农民收入的波动性。 2、大农业生产与农户经营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1QRSDTN0538AEWS.html
4.多肉怎么养活而且长得又好?其实并不难!农资资料多肉植物,那肉嘟嘟的样子,颇受人们喜爱。但很多人都说,多肉植物难养活。其实,只要掌握了几个小技巧,多肉也能在你的呵护下茁壮成长!一、选择合适的土壤多肉喜欢疏松、透气的土壤。普通的泥土可不行,得用专门的多肉土。市面http://bailichun.cn/post/17892.html
5.经销商关注的问题10篇(全文)加盟连锁店将集销售店、信息站、服务站、记者联络站四大职能为一体, 着重解决农村流通市场普遍存在的信息不对称、农产品买卖难、农资供应不畅、农业技术推广难等问题, 打破栅栏式零碎的农村资源提供格局, 打造一种“沙漏”式农村商品、技术、信息流通互动模式, 率先开启中国新农村产业营销革命的新探索, 打造连锁服务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6h5yt9u.html
6.农资业务员如何才能提高销量?所以对客户的事实上的尊重一定是从一件件事情上得来的,咱不做对公司利益受损的事情,但也决不站在公司的角度来让客户受损失,这是农资营销人员能够一步步产生高销量的基石。 三、农技支撑+营销方案+实地调研 (3个方向) 农资销售新手认为销售怎么这么难,不管怎么做都得不到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zOTA0Nzc2OA==&mid=2654061226&idx=1&sn=9267ab41457177ee08c55f3acd9a3940&chksm=f2f5679dc582ee8bcdd3d08af8cdb93954f5d36157b054902a55a90b79fb77e7bcbf1b104d39&scene=27
7.长城电工:天水长城果汁集团有限公司10万吨高端果蔬汁加工灌装铺垫,打开市场的销售规模;后者则是精选一二线城市的高端商超、咖 啡店等,通过口碑营销,打造品牌效应。 美国目前果汁在果汁饮料行业市场份额为 60%, FC 与 NFC 果汁 市场份额占比稳定在 40%和 60%。中国 FC 果汁还远未达到行业天花板, 不具备两者之间直接相互竞争的条件。 因此,与其把 FC 和 NFC 看做 竞争https://stock.stockstar.com/notice/JC2016081500003108_48.shtml
8.我国酒店服务质量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精选8篇)酒店的管理者代表了酒店的对外形象和酒店一定的知名度。如果酒店的管理者不是专业的人员,很难关注到酒店服务中的细节问题,而往往细节决定了酒店的服务质量。管理者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协调好内部的关系。酒店的现有的管理者也定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9edw75nw.html
9.美萍农资销售管理系统——您的管理小助手,生意好帮手您是否在农资销售中遇到这些问题? 1、客户资料和跟进情况都记录在Excel或本子上,时间久了没法查询。 2、物品数目繁多,管理难。 3、物品一旦出问题,源头难以查找。 4、物品过多,难以管理造成物品过期,导致损失。 5、其它系统太复杂太难用了,而且非常昂贵,不能接受 http://www.mpsoft.net/ContentDetails/2145.html
10.倒闭被坑降薪失业,2019我为什么还在坚持?我去年毕业后开始做销售,因为资历比较浅,2019年一套房子都没卖出去,带看房次数也不多。 这一行资历和能力都很重要,在APP上排到前面的经纪人通常是带看房次数和成交记录都比较多,另外他们也有老客户转介绍,再加上今天顾客都追涨不追跌,买房的人也没那么多了,我这样的找到客户很难。我只能到街上或小区里溜达找https://www.36kr.com/p/528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