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印度何时来整顿这样的营商环境,又有谁来继续跳进这个“坑”?
文|极耳
外企在印度做生意,太难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
据央视援引印度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7年间,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在印业务,包括福特、富士康等,约占在印跨国公司的六分之一。
以亚马逊为例,2022年6月,亚马逊投资一家零售集团的交易中,被判定有所隐瞒,被处以20亿卢比(约1.7亿元人民币)的罚款。2023年3月,印度储备银行(RBI)以不遵守预付支付工具规则为由对亚马逊Pay处以37.5万美元的罚款。
或许有人想说,既然到印度发展,自然要遵守当地法律法规。不过据环球时报报道,印度的各项法律法规像迷宫一样错综复杂,稍不注意就可能触碰到,往往导致普遍性违法和选择性执法。这为印度当局勒索外国企业提供了便利。
后来,沃达丰起诉至国际法院,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印度才取消罚款,印度的营商环境由此可见一斑。
曾经,印度也是中企出海热土。
小米在2017年成为印度销量第一的智能手机品牌,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市占率超50%,2018年出货量排名前五的智能手机品牌中,中国手机品牌占据了四席。
2018年,在印度前十大安卓应用中,有5款来自中国,前100安卓应用中,有44款由中国公司开发。
根据市场研究和分析平台Tracxn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印度的总体风险投资规模从2016年的6.68亿美元上涨至2018年的56亿美元,中国企业布局了零售电商、物流、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文娱、支付、出行等多个领域。
然而,2020年4月,印度商工部突然修改了FDI政策,将所有直接或间接来自印度陆地邻国的投资从之前大部分行业适用的“自动审批路径”改为“政府审批路径”。此举被视作限制中国企业对印投资的针对性动作。
2022年1月,印度税务情报局向小米印度罚了65.3亿卢比(约合人民币5.58亿元)税款。5月1日,再冻结其7.25亿美元(约48亿元人民币)资产。
刚刚出售印度业务的纬创资通是第一家在印度生产iPhone的公司,在印度经营超过15年,曾为苹果公司生产过iPhoneSE等机型。纬创退出印度的原因,美国石英网此前报道认为,该公司在印度遭遇了诸多争议性对待。
而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就已被认为是“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之一。
可以想见,如果不是实在受不了了,这些跨国企业怎么会忍痛割舍印度这么大的市场。
只是不知道印度何时来整顿这样的营商环境,又有谁来继续跳进这个“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