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解读农产品加工业

202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简称《意见》)正式提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12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202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内做好“三农”工作的政策指引。

《意见》里提出,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提升农村产业水平

在农产品加工方面,《意见》强调了要支持农产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等初加工建设,往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上积极引导。

解读:根据《意见》第十二条规定,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推进农产品生产和初加工、精深加工协同发展,促进就近就地转化增值。推进农产品加工设施改造提升,支持区域性预冷烘干、储藏保鲜、鲜切包装等初加工设施建设,发展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

农产品初加工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加工水平较低、品牌建设相对滞后、融资困难和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作为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和农产品加工业的基石,国家一直对农产品初加工业有着政策上的倾斜,先后实施了多种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但目前来看效果有些不尽人意。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孱弱的农产品初加工业已经成为一大掣肘问题。

在《意见》中,国家明确要求农产品初加工业向智能化、清洁化精深加工方向迈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是在粗加工、初加工基础上,将其营养成分、功能成分、活性物质和副产物等进行再次加工,实现精加工、深加工等多次增值的加工过程,是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构建利益链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据测算,精深加工可以使粮油薯增值2倍至4倍,畜牧水产品增值3倍至4倍,果品蔬菜增值5倍至10倍。

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高质量发展,关系到农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农产品加工技术装备提升,事关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方面,《意见》强调要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共同配送,优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建设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布局建设县域产地公共冷链物流设施。

解读:作为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流通体系连接着城乡生产和消费,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对于构建我国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城乡融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对农村流通一直以来都保持着高度重视。2023年8月,中央财办、中央农办、商务部等九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农村流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刻强调了农村流通在我国发展方方面面的重要性。

我国近年来已经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农村交通和物流服务改善,加快推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拓宽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渠道。据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支持建设改造县级物流配送中心506个,乡镇快递物流站点650个。通过整合物流资源、发展共同配送,降低了农村物流成本,提高了配送速度。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2021年提升6.4个百分点。

《意见》的提出,将进一步推动农村流通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流通效能,进一步提升农民收入和农村消费。

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根据《意见》第十七条规定,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补短板。推动农村分布式新能源发展,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解读:据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世界汽车销量8918万台,其中新能车汽车销量1428万台。2023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887万台,占比世界新能源63.5%,大幅超越欧洲和北美洲销量,中国新能源车总量优势明显。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了新能源汽车大国、强国,建成了世界上数量最多、辐射面积最大、服务车辆最全的充电基础设施体系,为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但需要承认的是,我国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配套产业独立发展,协调配合较差、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难、时段性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

《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推进农村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这对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下乡、维持好低碳绿色出行、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来说具有重要意义。

但还需要注意的是,在推动农村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做好新能源汽车安全监管、严格农村地区充电设施管理、强化管理人员安全业务培训、引导农村居民安装使用独立充电桩等安全措施同样至关重要。

THE END
1.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20220420053151.ppt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ppt,第二节 农业技术创新与扩散 一、农业技术创新的概念 技术创新:熊彼特1912年提出,技术创新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重新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形成新的生产力。 技术创新通常包括五种: 开发新产品或改良原有产品,即产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2/0420/6142055150004135.shtm
2.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及答案6篇(全文)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试题及答案 第1篇 一、解读今年的一号文件,为什么要加快我国农业科技创新? 答: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必须紧紧抓住世界科https://www.99xueshu.com/w/filesaw93t12.html
3.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案例集短评>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案例集 isbn: 7109219127 书名: 农业科技与“三农”政策案例集 定价: 32.40元 出版社: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5-2024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 关于豆瓣 · 在豆瓣工作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帮助中心 · 图书馆合作 · 移动应用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30758068/comments?sort=score
4.三农政策与三农问题(精选6篇)“三农”问题与“三农”政策—近期文献综述 摘要三农问题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增长的瓶颈,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本文根据近期理论界的文献,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趋势,挑战和战略等三农问题的几个焦点进行梳理,试图为下阶段的改革和有的放矢的争论理出思路。 https://www.360wenmi.com/f/file1322l650.html
5.黄粮镇户溪村民委员会聚焦| 兴山县“三农”发展及乡村振兴扶持政策解读(四) 农业配套服务政策 (一)农业科技推广及培训 投入50万元,用于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开展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科技攻关、规划设计等服务。 投入70万元,用于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物化补助、建设高标准农业试验示范基地、农技人员开展农技推广服务补助、农技http://www.xingshan.gov.cn/zfxxgk/cjgk_show.html?aid=15&id=58724
6.校领导讲授形势与政策课《大国三农》系列专题副校长陈代文以《未来农业与人类健康》为题,指出农业与人类健康相辅相成,相互关联。未来农业的出路在于政策,在于科技,在于人才。 副校长刘登才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责任担当》为题,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节约粮食,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担负起粮食绿色生产的使命。 副校长朱占元以《从农业“芯片”到“卡脖子难题”——打好科技https://news.sicau.edu.cn/info/1134/65957.htm
7.生态循环农业的技术创新者与科普传播人——建院60周年农业科技翁伯琦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还十分注重理论创新与政策建议的结合,先后提出多项有关发展山区生态经济和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并被省政府采纳,曾先后二次获得福建省科技工作者优秀建议奖,在全省各地组织示范推广与开发基地建设,有力促进了福建现代循环农业的持续发展,在更高起点上拓展了福建省生态农业转型升级的新领域https://www.faas.cn/cms/html/fjsnykxy/2020-11-07/619632155.html
8.恩格斯农业生态思想及其对“三农”问题的启示二、恩格斯的农业生态思想对“三农”问题的启示 (一) 要合理使用农业科技,形成现代化的“新农业” 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促进劳动生产力的提高,通过变革劳动过程中的技术和社会因素,对变革生产方式起到积极作用,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极大地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减少受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的制约。 http://www.sass.cn/109001/60512.aspx
9.河北省诗词协会贺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诗词专辑(三)自强自立兴科技,百顷良田稻谷香。 张欣然 良策兴农 喜迅传来热泪盈,惠农政策赛明灯。 春风化雨泽千户,沃野争荣稻谷丰。 蒙建华 有感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召开 岁末乡民最动容,京人关注慰三农。 大江南北群欢乐,癸卯腾飞一巨龙。 高艳梅 “三农”工作会议 http://zhscxh.com/view/common/articledetail.aspx?id=49c1e7c50f2f1b5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