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从提升农业发展质量、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提高农村民生保障水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强化乡村振兴制度性供给、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强化乡村振兴投入保障、坚持和完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方面,为全国农业农村的振兴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农村工作会议针对我省状况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农业强省做出具体部署,对此,我们应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必须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实现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已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为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具有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力的粮食综合生产新能力。
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
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
构建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新型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必须要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基础,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方式,提高现代农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在构建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要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积极培育并规范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的发展,推动土地有序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要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注重农村教育和农民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育,注重农村新型经营组织带头人的培养。要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经营模式,不断完善农产品直营店、农超对接、农村电商等多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为构建我省新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农民自主增收能力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举措,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只有真正提升农民自主增收能力,才有可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发展。
一是提高农民增收幅度。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可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通过集约化、标准化经营,提高作物单产,提高农产品品质,节约生产成本,最终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获取更高的农业生产效益,进而提高农民农业经营收入;可以延伸农业产业链,加快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其向优势产区和关键物流节点集中,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获得更多的农产品增值增收;可以解放出大量劳动力,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二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引导产业集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可淘汰落后产能,支持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增值,可充分发掘、拓展农业的多种价值和功能,将农业的经济与产品、文化与休闲、生态与环境、就业与民生等多种功能释放出来,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应用企业集群。企业集群必将为农民增收拓宽渠道,一方面农民可以继续从事农业生产经营获得农业经营性收入,另一方面农民也可以选择就地打工、外出打工或自主创业,为农民创收致富提供更多的途径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