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办宁波时代中药饮片厂成立于2007年,同年8月通过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具有自主生产并对外销售的资格。饮片厂内设立了仓库、净选车间、洗切润车间、煅炒车间、筛选车间、干燥车间、包装车间、质检室等,拥有切片机、风选机、煅药机、炒药机、碰碎机、烘箱、灰分测定仪、水分测定仪、高效液相等多台仪器。完善的实训场地和实训设备为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硬件设施。
二、“制定生产工艺—全真工厂生产”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2.全真生产——实行岗位分工和轮岗制度
学生以企业员工的身份进入到饮片厂,进入到岗位前必须到更衣室按规定程序更换统一干净的工作服,佩戴员工胸卡。为使所有学生能在一学期内学会饮片厂的所有仪器的操作和适应所有岗位。我根据中药饮片的生产工艺流程,设定了生产科和质检科。生产科内设定生产岗位。如下表1:
表1岗位任务
每个岗位5~6位学生,并设立一个岗位组长。在岗期间,每个员工必须遵循各自岗位操作规程。每两周岗位轮换一次,在一学期内全班同学就能将全部的岗位技能学到手,同时通过实训后的反思总结会,也能知道其他岗位的生产状态。
3.发挥表格的作用——填写《批生产指令》
《批生产指令》中主要有以下几类表格需要填写。(见表2~表5)
表2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批生产指令
表2作用:生产科长下达生产指令
表3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领料单
表3作用:生产车间向仓库领原材料
表4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中药材记录
表4作用:岗位的生产记录
表5宁波时代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中间产品流转证
表5作用:岗位间生产产品的流通凭证
三、立体式、岗位式的考核方式
1.平时岗位工作考核内容
表6学生实训平时岗位考核表
2.岗位操作技能考核内容
每个岗位选取1~2台仪器。每位学生必须独立操作每个岗位的仪器。教师根据仪器操作规程进行评分。此种考核能使每位学生熟练掌握每个岗位重点仪器的操作,为进入企业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岗位理论考核
四、反思
整个教学以“制定生产工艺—全真工厂生产—岗位化考核”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完成对学生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在实训过程中项目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同时在教师以技术指导员的身份参与实训教学过程中,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立体化、岗位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训评价更加全面化、人性化。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不仅体会到技能的重要性,还能感受到岗位与岗位间、岗位内部团结协作才能将生产任务有序、高效的完成。在今后的实训中我将更加注重对实训项目的选择,使之更加贴近市场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高琳.电气自动化控制类课程实践的教学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2011(6).
[2]卞青青.浅析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及教学模式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11(7).
关键词:中药学;微理念;混合教学;教学改革
1基于“微理念”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2基于“微视频”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微视频”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法,符合现代大学生的心理与时代特征[1]。《中药学》微视频具有碎片性强、结构微缩、知识面广、探索性强、趣味性高等特点[2]。“微视频”是学生进行中药学课程知识点“微学习”的主要载体,包含学习目标、前测、小结、后测等。一般“微视频”的时长为5~10min。统筹设计中药学课程内容的整体框架,教学单元间以一定的逻辑关系组成1个教学模块;制作系列“微视频”,形成1个教学单元;每个“微视频”介绍1个中药学课程的知识点。如在中药学课程混合式教学中将理气药进行梳理和设计,完成系列“微视频”制作;围绕中药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制作以“陈皮与青皮”“附子与干姜”“人参与党参”等相似药物比较为核心内容的“微视频”;制作以具有疏肝、安神、安胎、止呕等功效的中药辨析为核心内容的“微视频”,在中药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播课单元,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化需求进行自主学习。
3基于“微讨论”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4基于“微测验”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5基于“微实训”促进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深度融合
5.1基于“微实训”促进中药学实训课程改革
5.2基于“微实训”促进创客教育理念在中药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
关键词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实训教学;教学管理
中医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传承中医文化和培养中医临床技师的双重任务。如何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具有一定实践技能的医师,成为目前中医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中医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
高等职业教育其本身就是“高等”与“职业教育”两词的综合体,涵盖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人才培养定位。因此,中医高等职业教育既不是普通高等中医药教育,也不是过去高等中医药专科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的中医药教育方式[1]。依据国际教育标准(ISCED)的分类方式,中医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属于“职业准备”的教育范畴,其人才培养定位不是专科医师,也不是科研能手,而是能够从事中医药服务事业的专业人员。中医护理、中医保健、中医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社会需求量逐年剧增,这为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了大量的就业、从业岗位,也明确了中医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定位与行业要求,就是培养具有一定中医药理论基础和熟练医疗保健技能的合格毕业生,从而为中医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实训设置等提供依据。
二、中医高职实训模块的设置
(一)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
中医的学习首先是中医文化的传承,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忽视对学生中医文化底蕴的培养。中医文化及基础知识模块以中医传统文化概论、五运六气选读、古诗词赏析等文化积淀课程和中医基础理论、内经选读等中医理论课程为主线,以学校运气教学基地为平台,通过节气气候特点图片展、诗词创作大赛、运气推演罗盘制作等实践环节,使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了解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在实际医疗过程中的应用。通过实践课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运气作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在生活中凝练的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影响的规律性的总结,以及其对现实生活中人类健康维护的重要指导意义。
(二)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
随着国家对中药及中药保健食品的大力开发,很多药食同源的食材与中药,以其特有的四性五味对不同体质的人群的重要保健作用,已逐渐被大众所认识。让学生认药识药是运用药食调节人体的基础,同时针对目前医药市场中药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中药鉴别也尤为重要,而药物的正确煎煮方法也是影响药效发挥的关键环节。因此,在中药识药鉴别与煎煮模块,以中药学、中药鉴别学、方剂与中成药等课程为主线,以学校七星百草园教学基地、模拟药房、方剂实训室等为平台,从药物的生长环境、药物种属分类、采摘季节、入药部位到药物炮制处理、真假药物鉴别、不同药物煎煮方法等多个环节进行综合训练。经过一年的实训环节,学生在完成学业从事医疗服务工作后,能快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满足了医疗服务机构及药企对中医高职学生工作能力的需求。
(三)中医护理及急救模块
对于中医高职学生而言,护理与急救是其专业技能中重要的一环,中医特色护理是中医服务岗位的技能要求,而中医急救则是医疗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在本模块,以中医模拟实训室为平台,将中医护理学、中医急救学等课程的知识点融入到实训的每个环节,从不同级别病人饮食、饮水、卫生及保健、心肺复苏等多方面进行训练,并针对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病、哮喘病等临床常见病病人护理进行实战考核,以加强学生对护理与急救知识要点的掌握。
(四)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模块
中医针灸与推拿是最具中医特色的治疗和保健方法,尤其是对于高职类中医学生而言,特色的外治法是学生从事医疗服务的主要手段。因此,该模块将中医按摩手法、艾灸方法、刮痧操作、微波理疗等医疗技能作为重要的实训点。以经络腧穴、推拿手法等课程为主线,以模拟病房为平台,采用模拟病人和互换体验式教学方法为主,学生间可以通过互换体验式方法练习手法,感受治疗效果,教师可以通过模拟病人的方式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达到实训教学的训练目的。
(五)中医社区实习模块
经过模拟医院的系统训练,学生全面掌握了规范的医疗服务技能,实战是检验和加深记忆的最佳方式。因此,学校与多个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建立实习基地,学生在社区服务中心的医疗实习可以通过实战,了解患者的需求,同时也进一步了解自身医疗技能有待提高的方面。实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将实习的典型录像在班级内展示,以微课的形式开展讨论和学习,并进一步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完善实训效果。
三、模块管理及考评机制
(一)实训课程独立开设
目前大部分中医高职教学中,理论课时由原来的70%下调至50%,实训课由30%上调至50%,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如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学等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比例达到1∶1[2]。以往的实训课程都是与理论课融合在一起的,每门课程均分为理论课与实训课,这样的教学优势是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实训的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点的理解。而中医高等职业教育,不是要培养中医的理论研究人员和临床专科医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就要加大中医高职课程的改革,将中医实训课单独开设,形成一个由浅到深成系统的训练机制,在整体教学课时数不变的前提下加大实训课程的整合。目前长春中医药大学将中医高职教育中的实训课程独立,以模块的形式开展教学,其优势是将实训形成体系的教学,更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实践教学不能与理论教学相脱节,一定要保证实践教学有理论知识点的支撑,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
(二)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
形成性评价考核方式是适用于实训课程的一种评价方式,也是对实训每个操作点的针对性评价。在实训课程独立开设伊始,课程组将每学时教学任务中的重要操作点进行赋分和标准制定,同时在实训过程中,每名指导教师负责对10~15名学生的操作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每学期将每单元成绩综合后占本课程成绩的80%,加入期末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占20%,总分作为学生一学期实训课程的最终分数。这种形成性评价的考核方式,让学生更注重日常实训环节的实训效果,提高了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四、社会及用人单位综合评价
通过整合中医实训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的考核体系,加强了对学生实训课程的管理,学生的医疗技能有了快速的提高。2015年6月,采用实训课程模块化培养的第一批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学校跟踪式开展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评价和意见反馈的调研工作,并与传统实训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进行了对比。用人单位中有区级的社区服务中心、健康保健及管理机构、私营及个体中医门诊等,基本满意度达92.3%,较2012年调研的基本满意度74.6%高出近20个百分点。首先,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在投入工作的状态方面给予了很高评价,一致反映毕业生掌握了很多常用的诊疗技能,能用按摩、刮痧等简单方法获得患者的信任与认同,能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及保健。其次,用人单位反馈,本届毕业生工作中与患者的沟通能力大大提高,能运用医学知识为患者解答常见医疗问题。第三,学生在参加工作后有较强的自信心,较以往学生能更快的适应医疗服务工作。综上,学生通过实训课程的训练,有了熟练的技能和扎实的理论基础,就拥有了从业的信心,也能够从容的对待服务对象,同时全面的医疗技能也赢得了被服务人群的认同。
参考文献
[1]余甘霖.中医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中医教育,2005(2):68-71.
[2]王录军,姬水英,牛菲,等.中医药职业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4):128-130.
OnthePracticeofEstablishmentandManagementofChineseMedicinePracticeTeachingModulein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
WangQin,SuXin
Abstract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isanimportantpartofhighereducationinChina,withsubstantialdistinctionintalentcultivationorientationfromordinaryhighereducation.Combinedwithofthefilespiritof“DecisiononSpeedinguptheDevelopmentofModernVocationalEducation”issuedbytheStateCouncilin2014,andtheeducationideaof“sixmelting,eighttogether”,TCMhighervocationaltrainingcarriedoutthepracticecurriculumreformfromcurriculumsetting,teachingcontentintegrationandevaluationsystemestablishing,providingthenewwayofthinkingandthenewmethodforthereformofhighervocationaleduc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在《中药学》教学中,除药性理论内容外,重点在对单味中药的讲解,每味中药的功效、应用则是重中之重。目前我们使用的《中药学》教材都是以药物最主要的功效应用进行分章、节的。教学应围绕功能主线,按照从共性到个性,从同点到异点,由浅入深的思路,将《中药学》各论内容分解为章节、药物、综合等几个层次,在此过程中既要突出药物共性特征,又要明了药物个性特点。例如,在讲授发散风寒药概述部分进,强调辛温走表,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是本节所有药物的基本共性特征。
掌握了这些共性,就可找到提纲挈领、触类旁通的学习捷径。在讲具体药物时,可把药物功用分解为基本功用与其他功用两个层次,在基本功用层次还应注意体现本章节药物共性特征与具体药物个性特点之间的关系。如麻黄,基本功用为发散风寒,主治风寒表证,这是麻黄属于发散风寒药的一个依据,而其个性特点则为发汗力强,善发汗解表,主治风寒表实无汗证;其他功用为平喘、利水,主治肺气壅遏咳喘、风水水肿等。单味药物讲完后,还可从综合层次对药物的功用进行对比、总结,以进一步强化学生对药物功用的理解、记忆。如麻黄与桂枝,桂枝与肉桂,肉桂、附子与干姜等相似药对的功用异同点比较;不同章节药物的安胎、止痛、消痈功用总结。经过这几个层次的讲解,有助于学生对《中药学》知识的前后贯通,构成一个记忆的基本框架,从而达到强化重点,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的目的。
2针对不同专业层次学生,调整教学内容
近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呈现出多专业、多层次的办学模式,《中药学》的授课对象也随之多种化,如我校有五年制的中医临床专业、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四年制的中药学专业、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护理本科专业、预防医学等多个不同专业层次。这些不同的专业层次,其培养目标、学生就业方向也有各有不同。因此,应依据各专业层次特点的不同,相应调整《中药学》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如医学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面向临床,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临床工作,可重点介绍有关中药实践运用中的知识,包括常用配伍药对,相似药对的比较,药物新用、辨证用药案例等内容;中药学专业,可多介绍中药、中成药新药研发思路与技术等;中药英语方向,可结合具体药物向学生介绍中药在国外的应用现况、发展前途,并适当开展中英双语教学;护理学专业,可侧重介绍药物在疾病治疗中的调护知识。
3补充中药现代研究内容,印证传统功用
4穿插趣味知识,活跃课堂气氛
在《中药学》授课过程中,为避免学习的枯燥性,可适当增加与所讲药物有关的典故、歌诀、药物释名等内容,为理论讲授增加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如讲苦杏仁时,可以介绍“杏林”一词的由来,还可顺便以董奉的高尚医德对学生进行医德教育。在讲一些比较繁杂、难记的内容时,可采用背诵歌诀的方式来记忆,如十八反歌、十九畏歌等。同时,也鼓励学生自编歌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时,又便于记忆。
5开展饮片辨识实训,进行实践教学
传统《中药学》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缺少对中药的直观认识,以至于“知药而不认药”,最终导致“医药分离”,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针对这一弊端,我们尝试采用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图片、实物标本展示的方式,在临床专业中开展了中药材饮片辨识实训。实训的教学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要求,选取100味临床常用中药作为重点教学内容。教师借助饮片实物,给学生讲解中药饮片的特点、真伪鉴别、易混用品种鉴别等。学生通过亲身的看、摸、闻、尝来认识、辨识药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中药的认识。
6丰富教学手段
6.1应用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中药学》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粉笔加嘴巴”的教学方式。而这种教学方式由于受到书写速度、能力的限制,传递表达信息量少,缺乏药物的形象化展示,课堂教学形式单调枯燥,最终导致教学质量不理想。现在,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图、文、声、像”有机结合,全面、生动、直观、形象地呈现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依托教学课件,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使得一些繁杂的内容条理化、简洁化;课件中插入药物图片,形象展示药物的同时,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强化了学生对药物的理解、记忆;对于相似易混淆的药物,采用图表对比的方式,使得异同点一目了然;对于学习重点,用颜色醒目的大字体标出,便于学生课堂做笔记,课后复习。这样,不仅大大提高课堂传递的信息量,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6.2引入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1969年由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上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PBL教学法不再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而是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只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其总体课堂设计为“: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
【关键词】药剂实验室改革创新
药剂实验室是医学检验、药剂专业的重要实验室。对于学生而言,实验课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通过与理论课的结合,不仅巩固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同时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本人对于药剂实验教学进行以下一些改革,期望药剂实验室能更好的发展。
一、增加仪器设备
目前我校实验室已有的主要仪器包括:1.分析天平三台。2.紫外分光光度计一台。3.抽滤器两台。4.常用的玻璃仪器一批。考虑到实际应用的重要性,实验仪器应增设压片机、包衣机、粉碎机,胶囊机,电子分析天平,另外应增加分析天平的台数,以达到每位学生上实验课都有相应的分析天平可操作。
二、设立模拟药房和建立中药标本园
1.设立模拟药房
当讲授完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后,分组带学生到模拟药房进行实验教学。主要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2)将药品进行分类摆放。要求将口服药、外用药与内服药分开摆放,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摆放,小儿用药与成人用药分开摆放,另外按其用途分类摆放。
(3)分类摆放好后,通过让学生扮演营业员与病人的角色,在卖与买之间的询问过程中不但掌握了药品的药物的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复方制剂的组成等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了自己在面临顾客咨询时的应变能力,学习一些营销技巧。
(4)发动全校学生自带药品包装盒补充“模拟药房”,既增加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参与实践性教学的意识。
2.建立中药标本园
建立一个中药标本园加强实践教学。传统有关《生药学》及《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我们都是发一些经加工后的中药材给学生,再由老师在课堂上讲解这些药材的特性、作用。如果学校自己建立了标本园,可以栽培常用药用植物,为实践教学提供了良好场所,可以组织学生到园里通过连续动态观察药用植物,认识每一种常用药用植物,加深印象;通过解剖花朵,能让学生掌握植物分类的要点,巩固和拓宽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从识别植物,了解生态环境,形态特征到学会药用植物的标本采集、压制,使学生系统地学习、实践和巩固药用植物学知识。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的调查、鉴定、挂牌和制作标本,以及开展特殊分类群知识讲座,开展挑战杯等知识广场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面。
三、理论与实训共同学习
四、增加实验考核
增加实验考核,考核根据药剂课程自身的特点,可采用日常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卷面考核和提交实验结果等多种方式。
1.日常考核的主要内容为:预习报告、实验原始记录、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实验报告和出勤率。
2.操作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实验的操作技能、实验常见问题的分析与处理。
3.卷面考核的主要内容为:实验原理、实验理论、实验技术和实验方法。
4.提交实验结果的主要内容为: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药剂实验室的改革及创新主要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增加实践操作,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逐步增加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