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以情怀标注担当用汗水浇灌硕果——广发银行杭州分行结对帮扶活动侧记
2018年11月起,广发银行杭州分行结对帮扶省级重点帮扶村-丽水市青田县万山乡光乍坑村。
万山乡是浙西南著名的革命老区,位于浙江青田县城北面,距离县城42公里,自红军时期万山就成为一个革命火种发源地,现存红军时期革命遗址(迹)20余处,红色资源极其丰厚,红色精神流传甚广。万山乡平均海拔600米以上,万山崇立,气候冷凉,云雾缭绕,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古树参天,森林覆盖率达到86.6%。
光乍坑村位于乡政府南面,距离乡政府3公里,是浙江省重点帮扶村,辖光乍坑、尖峰山、上思坑等三个自然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86户,875人,为广发银行杭州分行新一轮扶贫结对帮扶村,是杭州分行五年“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工作的落地点。
摸清家底,谋定而后动
帮扶伊始,分行结对帮扶工作小组就对光乍坑村进行走访摸底,通过近一个月深入农户走访摸排,初步摸清光乍坑村的家底,该村是名符其实的“空壳”村,村里的劳动力严重不足(稍有劳动力的家庭皆已下山迁移他乡),基础设施落后,农民“等、靠、要”思想严重,内生动力不足。该村共有低收入农户57户为113人,低保户中智力残疾4人占6.25%,精神残疾2人占3.12%,肢体残疾9人占14.06%,视力残疾2人,占3.12%,其他长期患病47人占73%。大部分村民因病致贫。
摸清家底后,在分行党委的指导下,确定了我行扶贫工作重点:一是因地制宜,用有限扶贫资金撬动当地特色产业,鼓励低收入农户增收;二是发挥红色引领,整合资源和城市党建工作优势,增强消费扶贫动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压实责任,为产业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银行自然禀赋为金融,金融扶贫是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一条重要途径。分行结对帮扶工作小组围绕村集体经济薄弱、低收入农户增收困难问题,一直努力在探索与实践如何创新金融扶贫新模式,建立扶贫增收长效机制。广发银行在丽水地区没有设置机构网点。如果要办理贷款甚至给贫困地区发放信用贷款,难度非常之大,也没有先例。急农民之所急,急农村之所需,驻村干部积极联系分行有关业务部门和县有关主管部门,针对村集体、低收入农户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创新信贷机制,找好突破口,帮助低收入农户增强“造血”功能,壮大集体经济。经过各方努力,首笔250万元“消薄贷款”已授予乡强村公司,并于今年5月底157万元贷款已发放到位,得到了县政府高度评价和支持,省、县政府给予7万余元利息补贴,大大降低财务成本,提高了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预计全乡各村集体当年增加收入合计15万元。
办理低收入农户生产经营贷款4笔计1.6万元,解决了低收入农户购买鸡苗、浙贝母种子等“燃眉之急”。
因地制宜,帮助培育特色产业
收获季节的梯田与播种形成鲜明对比
整合资源,拓展农特产品销路
稳扎稳打,夯实脱贫攻坚发展基础
充分发挥广发银行扶贫资金杠杆作用,村容村貌有了较大提升。一是改善村内交通条件,投资28万元,援建广发路一条;二是点亮山村,情暖乡村,投资30.15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72盏;投资3万元,用于村饮用水设施建设,三是完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投资9万元,改造村民活动中心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