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需要什么样的商业建设:如何发挥市场的作用界面新闻

文丨林辉煌(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院长助理)

这几年,中央对县域越来越重视,出台各种政策支持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出发点也许是好的,通过县域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从而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听上去没什么问题,但首先,政策制定者应该了解并关心县域的真正需求是什么。

近期,财政部、商务部、国家乡村振兴局三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支持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的通知》(财办建〔2022〕18号)(以下简称《三部门通知》),目的在于促进农村消费和农民增收、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份文件并不是突然产生的,实际上是对2021年的两份文件的回应。

2021年,商务部等17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村消费的意见》(商流通发〔2021〕99号)(以下简称《17部门意见》)。该意见提出,建设县域商业体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全面促进农村消费的必然选择。

不久后,商务部等15部门办公厅(室)又共同出台了《县域商业建设指南》(2021年12月2日)(以下简称《指南》),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提供了明确的指引。不知道为什么,《指南》的印发单位相较于《17部门意见》少了两家,分别是中央农办和住房城乡建设部。

这三份文件构成一个关于县域商业建设的政策系统。《17部门意见》相当于布置任务,《指南》则是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任务,《三部门通知》由财政部牵头,表明这个行动是有中央财政支持的。

基础设施建设属于公共品,它不仅仅服务于商业本身,也可以发挥其他方面的作用,因此应当由政府提供。市场有失灵的风险,除了强化行业自律自管之外,当然也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监管。除了这些之外,至于商业如何发展、发展到何种程度,应该主要交给市场来决定,而不是按照政府的意志,什么时候要建成几个商贸中心、几个超市。很简单的道理,如果没有市场需求,非要在一个地方规划出商业体系,往往只会走向失败。

现在的人口流动,主流还是继续往大城市集聚,但是一个正在出现的趋势是越来越多的人往县城集聚。一部分是外出打工者在城市赚了钱,回到自己的老家县城买了房子,逢年过节回来住住,也有不少是直接回到县城就业,成了县城常住人口。向县城集聚的另外一大主力是跟随小孩到县城读书的农村家长,很多都是年轻妈妈,她们有的在县城做点零工,有的则是全职照顾小孩。这些在县城集聚的人口,确实有较大的消费需求,特别是日常消耗性的消费需求。

与县城人口普遍增长的趋势相反,乡村常住人口普遍在缩减,特别是在农村,空心化的问题非常明显。要搞清楚的是,农村空心化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的驱动,在城市有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更好的教育医疗资源,这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是很难逆转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农村的土地碎片化、水利条件道路条件不好、机械化程度低、农资成本高等造成了农民没有种田的积极性,更不愿意留在村里了。

也就是说,农村空心化不是因为商业化不足造成的,相反,是因为农村人口外流导致了乡村商业的衰败。试图通过振兴乡村商业来吸引农村人口回流,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需要研究的是,谁是当前乡村的常住人口,他们真实的消费需求是什么,然后再根据这些需求来制定相应的政策,而不是依据政府的愿望或想象来制定政策。

那么,谁住在乡村,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呢?现在还留在乡村的农民,无非是这么几类:一是在乡镇做点小生意的人,二是在县城打工但是住在乡村的人,三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法出去打工只能在家务农的人,四是一些无法劳作的弱势群体比如老人、残疾人等,五是在乡村读书或养育的小孩子。

老实说,这些人日常的消耗性消费需求并不高,主要是一些吃穿方面的消费,很多都可以自给自足。他们更需要的是农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就包括教育、养老、医疗等,而农业基础设施除了一些硬件建设之外,也确实涉及不少的商业活动。

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中所涉及的商业活动,包括工业产品下行和农产品上行。而工业产品下行中,农民最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的农资产品,比如肥料、饲料、农药、种子等。现在农民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就是农资产品太贵,严重抵消了农民生产经营的收入。

我认为,如果真要在乡村搞一个好的商业政策,最核心的就是想方设法降低农资产品的价格。最近我一直在琢磨,农资产品的交易,是否可以借鉴医疗领域的集中采购经验,通过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集中采购,真正把农资产品的价格降下来,这对于提高农民种田的积极性、增加农民收入绝对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至于农产品上行,实际上主要涉及非粮食作物的交易,比如水果、生猪、家禽等。粮食作物有国家最低收购价,没有太大的市场风险。但是非粮食作物的市场风险就非常大,这方面有可能通过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得以解决吗?非常困难,除非全国乃至全球搞一个计划经济体制,否则谁也没法保证你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一定能够卖出去并且卖出好的价钱,这是市场本身的规律所决定的。

当然,帮农村建好物流体系,特别是冷链体系,确实能帮上一些忙。但即使在这方面的工作,政府也不宜大包大揽,还是要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政府的重点应该在于搞那些最基础的基础设施,比如道路、比如基本规则等。

这里需要讲一下农村电商。农村电商被视为支持农产品上行的重要举措,客观上确实也发挥了不少的作用。但是需要警惕的是网红带货的趋势,这并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举措。

那么,县域商业建设是否真的会如政策预期提高农民收入?很难说。如果说是提高了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的收入,这还说得过去,但是县域商业建设能够增加多少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呢?恐怕不会很多,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是,整个县域的消费需求就那么大,增加更多的商人无非是降低了所有商人的收入。

那么怎么办呢?有两种方法,一是让更多的外地人来县域消费,二是挖掘本县域人口的消费潜力。实际上,这三份县域商业建设的政策,大致也是这么设想的。

对于大多数县域来说,让更多的外地人来消费似乎很不现实,不符合逻辑。除非这个县就在大城市周边,或者它本身就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我不是说没有这样的县域,只是说这种类型的县域不具有典型性,这也是为什么大量的县域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开发)都陷于失败的原因。

挖掘本县域人口的消费潜力,还有两种方法,一是提高大家的消费能力,简单说就是让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有钱了,消费欲望就有可能激发出来;二是提高大家的消费欲望,不管你有没有钱。

让大家变得有钱,这似乎也不是县域商业建设本身能够实现的,更主要的还是依赖于整体就业环境的改善,这在绝大多数县域都只能是个梦想;至于提高农民的务农收入,特别是通过把农产品卖出去赚更多的钱,正如前面所讲的,存在很大的市场风险。那么,剩下的一条路就是提高大家的消费欲望,就算你本来也没什么钱,也要想办法让你买买买,甚至借钱消费。很明显的,这种导向的商业政策是不好的,甚至可以说是不道德的。

综上可知,单纯通过县域商业建设,即使能够提高一小部分人的收入,其代价也是大多数人的过度消费。简单说就是让大家从本来就不是很鼓的钱包中拿出一些钱给到一小部分人,让后者变得更有钱一些。

事情还不止于此。我们的县域商业建设政策非常鼓励大资本延伸到县域来提供服务,他们一来,很快就会把原来的小商小贩消灭掉,因为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小商小贩实在竞争不过大资本。大家想想这几年热议的资本卖菜“血洗”小商家的故事,大概就可以知道资本涌入县城之后会发生什么剧情。

上面我们说道,通过挖掘县域消费,可以让大家从本来就不是很鼓的钱包中拿出一些钱给到一小部分人,让后者变得更有钱一些。虽然有些无奈,但毕竟这些钱还是留在了县域内,一旦大资本进来,这些从荷包里挤出来的钱大抵就进到大资本的口袋里了,本地的小商小贩只好卷起被窝外出打工,到大城市赚点钱再回来让大资本吸点血。

THE END
1.真实案例,卖农产品,用这套渠道穿透模式,轻松实现1.5亿销售额先问你一句,农产品跟别的产品有什么不同? 周期性啊,一年四季只有卖一次,这个是农产品最大的的特点。 那假如你农产品量非常大,你怎么能够确保在你农产品大丰收的时候,短时间把货物卖出去了? 这便是下面我想说的一套全新的模式。要怎么做呢? 接着说,有方法,有步骤,有对策,有三个关键因素,你看啊,谁能够在https://www.xuemaimai.com/thread-84588-1.html
2.陈灿平,抖音第一网红县长卖出1亿元安化黑茶,探索出农产品教科书级商业IP的塑造与区域产品的营销打法,都在这里! 前言:本次采访的是抖音第一“网红县长”陈灿平,他帮助安化黑茶品牌价值从33亿提升到639亿,去年被总书记接见,还应邀参加了牛年春晚,建党100周年庆典,他的抖音IP成长之路、品牌营销方法论值得所有做茶叶或农产品的朋友学习。 https://36kr.com/p/1828282808660609
3.年轻经不起捧杀——记乡亲直供书香姑娘创业泪亿欧网记者:你对微商的看法? 乡亲直供书香:现在微商都逐渐变成一个贬义词了,有别于此,我对乡亲直供定义为“农产品社会化电商平台”或者叫“微信商业”。我认为无论是淘宝还是微信商业,都会经历无序变有序的过程,在初期都是“野蛮生长”,而2016年微信商业会朝着平台化方向演进。https://www.iyiou.com/p/23202.html
4.阿城县志(三)伪满康德2-3年(1935-1936年)阿城县粮谷价上升。以康德元年(1934年)农产品价为100,则康德2年为120.85、康德3年为151.73。 康德3年工价与粮价比较: 铲地(一般工价)一天=高梁O.7斗=土豆50公斤=自细布3.3米 铲地(最低工价)一天=高粱O.5斗=土豆35公斤=白细布2.3米 https://www.hrbswszyjs.org.cn/news/176.html
5.刚毕业的大学生想通过帮农民卖农产品来争取创业投资为何这么难这不是直播带货就能解决问题的嘛?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243382/answers/updated?utm_id=0
6.书摘—免费:商业的未来如今,最有意思的商业模式就是利用“免费”来赚钱。不论早晚,各家公司都要找到各种方法来利用好“免费”或是与它竞争。 02、免费101:如何理解“免费” 林林总总的免费归根结底都表现为同一实质——让钱在不同的产品之间、人之间、现在和未来之间、不与钱打交道的市场和回到金钱市场之间转移。经济学家把它称做https://blog.csdn.net/weixin_34072637/article/details/85199539
7.大悦城:如何用大数据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知识库大悦城:如何用大数据实现“商业价值”最大化 大悦城,被万达董事长王健林视为潜在竞争对手。其背景是,自2009年底,中粮旗下的大悦城开始高调在全国“攻城略地”。 其实,早在2009年初中粮集团就正式提出了打造“全产业链的食品企业、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的“两链”发展战略。第一条是全产业链链:打造从农产品原料到https://www.shichangbu.com/article-22546-1.html
8.全球法规网(三)因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企业消耗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的市场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四)因企业所处经营环境,如动植物检验检疫标准等发生重大变化,从而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导致消耗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的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五)其他足以证明消耗性或生产性生物资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http://policy.mofcom.gov.cn/claw/clawContent.shtml?id=13655
9.新发地,病了新经济沸点来源:商业精选(shangyejingxuan001) 祸起疫情,北京菜篮子“新发地”于6月13日关闭。 这个号称亚洲最大农产品批发市场,会不会因疫情而外迁,再次成为关注焦点。 早在2014年,同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被搬迁”的消息一样,新发地也被传言要迁到河北去。 https://www.efeidian.com/?p=2124
10.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电商助农发展情况研究地方政府及各大电商平台紧跟新时代的潮流,互利协作推动农村电商的发展,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方式来提高农户的收入,为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本文首先总结了电商助农的研究现状,再通过对电商助农进行宏观环境分析,从经济、政治、社会、技术四个方面描述了当前国内电商发展环境。依据对不同平台电商的调查,以及对典型https://www.fx361.com/page/2022/0225/10095101.shtml
11.郑现莉:“土地私有化”只会催生“寄生贵族”事实上,在市场化条件下,任何一项资产的价格是由其所可能带来的预期收益决定的,可能带来的收益越高,则其资产价格也就水涨船高。在城市中心及其周边地区,无论从事商业、工业,还是房地产开发,所可能带来的收益都远远高于将这些土地投入大宗农产品的种植,相应地才带来土地价格的突飞猛涨。 http://focus.cnhubei.com/original/200711/t145131.shtml
12.秦英林的80条商业思考:有些事死了也要去做,有些事死了也不能去做导语:本文梳理了秦英林在创业30年的过程中的80条商业思考,这80条商业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直接地理解,为什么秦英林可以领导牧原从22头猪起步,穿越周期,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 田姗姗 | 作者 砺石商业评论 | 出品 1979年2月19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靠辛勤劳动过上富裕生活”的文章,讲述了新中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795213131&efid=OVWE6nyHGraWs2WaZbYIEg
13.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2第42期(总期141期)在线培训课程银保监会表示,下一步将根据《暂行办法》,向社会公布可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的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名单。理财行业平台也会定期向社会公布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名单。 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细则落地 11月4日,证监会发布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了个人养老金投资公募基金业务等具体规定,https://www.zzqyj.net/?list_89/1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