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农业局(2007年5月)根据省农业厅通知要求和市委领导批示,为掌握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进一步加快鲁南地区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我们组织专门力量,采取全面统计和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全市农产品深加工业发展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和特点

——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全市国土面积1.1万KM2,总人口81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6万人,耕地783万亩。200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占鲁西南五市的29.5%;粮食、棉花、油料、水果、肉类产品、淡水产品产量分别达到395.14万吨、15万吨、27.8万吨、152.08万吨、75.35万吨、30.92万吨,分别占鲁西南五市的25.2%、34.7%、16.7%、18.1%、32.2%、55.0%;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列五市第三位。——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鲁西黄牛、小尾寒羊、微山麻鸭、金乡大蒜、鱼台大米、北方落叶大乔木的集中产区,常年粮食产量占全省的1/10,淡水产品产量占全省的1/4。——也是全国最大的大蒜种植、淡水产品养殖和味精、氨基酸、淀粉生产基地和集散中心。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经济占比水平,决定了——在鲁西南五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核心作用。

一是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市已基本形成了以食品加工为主导,以油料、棉花、畜禽产品、水产品、木材加工为骨干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农产品加工领域不断拓宽、产业链条不断延伸,由过去以粮食、棉花、油料为主的种植业领域,逐步向瓜菜、畜禽产品、乳制品、木材、水产品以及中药材、食用菌、甜叶菊等特种种植和养殖大农业领域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体系不断完善,由初级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系列加工延伸。像蒙牛、维维、华龙、华丰、正龙、白象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集团,已进入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领域。

二是农产品加工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推进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加快发展,我市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得到较快发展,加工规模不断膨胀。全市64家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平均固定资产规模达到1.34亿元,平均销售收入达到3.32亿元。以菱花集团、雪花生物化工公司为主的玉米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玉米56万吨;以鲁王集团、利生集团、鲁宝集团和华龙集团、白象集团为龙头的小麦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小麦120万吨;以利丰公司为主的淀粉系列精深加工企业,年加工淀粉7万吨;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主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年生产甜菊糖1000吨;以兖州绿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为加工龙头的肉鸭加工企业,规模快速膨胀,加工能力迅速提升,年宰杀分割肉鸭3200万只。兖州市绿源食品公司今年投资1亿元新上年加工4000万只肉鸭生产线一条,使肉鸭年加工规模达到6000万只,年销售收入可达到7亿元。

三是农产品加工水平不断提升。立足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着眼市场需求,企业不断加快设备更新改造和技术

四是农产品加工配套生产基地快速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发展,有力带动了区域主导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发展。以金乡宏昌公司、宏泰公司、东远公司、华光公司、鱼台益群公司等一批大蒜圆葱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全市大蒜圆葱种植基地180万亩;以邹城华源公司、普泰贝尔公司为龙头的食用菌精深加工企业,带动邹城、鱼台发展食用菌生产基地680万M2;以兖州太阳纸业集团、中都木业、兰氏木业、三联木业为龙头的木材加工企业,带动全市速生丰产林种植基地90万亩;以兖州绿源食品公司、邹城呱呱鸭制品公司、微山营养食品公司、湖产品经贸公司为龙头的肉蛋鸭加工企业,带动全市肉鸭养殖存栏900万只,蛋鸭养殖存栏800万只;以华仙公司、奥星公司为龙头的甜叶菊加工企业,带动任城及周边甜叶菊种植6万亩。

五是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植得到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十分注重加强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品牌的培育、保护和开发,通过提升传统品牌、引进嫁接外地知名品牌、培植开发新品牌,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在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下,我市农业标准化建设和品牌培育得到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有181个农产品通过了国家和省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三品”认证总数达到300个,面积158.6万亩。农副产品注册商标达到780件,农产品著名商标认证11件,新增5件。“菱花”牌味精荣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华仙”、“利生”、“鲁宝”、“微山湖”等17个品牌食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农业标准化水平的提高推动了农产品出口创汇较快发展。金乡大蒜在宏昌、宏泰、东远、华光、山阳等一批省、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企业的带动下,标准化生产基地规模迅速扩大、水平快速提升。全县大蒜标准化种植基地达到35万亩,其中有机基地1.5万亩,2006年全县大蒜出口创汇2.16亿元,占全市农副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52%。

二、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调查情况表明,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以优势主导产业产品为主的精深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但就整体和综合水平来着,无论与外地先进水平、还是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要求都还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一是资金瓶颈制约突出,投入不足。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普遍存在着融资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多数企业由于自身资本积累速度慢、能力弱、贷款担保手段缺乏,企业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需求矛盾十分突出,有些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建设项目,因资金缺乏不能快速上马;由农产品加工企业性质决定的流动资金季节性需求矛盾突出,造成企业发展后劲不足,发展商机错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

二是企业生产规模小,档次水平低。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抗御市场风险能力低,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仍然沿用传统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小、产业链条衔接不紧密、市场竞争力不强,生产产品初级加工和粗加工产品多,能够抢占领域高地和国内外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的企业为数少。在全国65家涉农上市公司中,我市仅有太阳纸业集团一家,而仅南京市就有5家涉农上市公司。

三是企业结构不合理,整体加工能力低。从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业企业行业构成看,粮棉油和畜禽产品加工企业数量多,瓜菜和果品加工企业数量少,瓜菜和果品精深加工几乎是空白。在全市64家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中,粮棉油加工18家,占28.1%;而瓜菜加工企业仅有8家,占12.5%,且多数产业链条短、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像大蒜圆葱、淡水产品、果品是我市最具特色、最具规模的优势产品,但目前加工转化能力特别是精深加工能够很弱,有些几乎是空白,这种状况严重制约了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延伸、产业效益的提升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增强。

四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弱,核心竞争力不强。多数农产品加工企业没有独立的研发中心和专门的研发经费,拥有自主产权的专利产品为数极少,企业瞄准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的能力不强;各级政府对农业科研经费投入不足,科研机制不完善、科研队伍人才资源作用发挥不充分、科研创新能力弱,农产品深加工业持续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不强。据调查,全市除20家省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建有专门研发机构外,多数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和专业研发人员。

五是市场开拓手段落后,营销方式不适应。市场营销方式落后,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的现代市场营销方式,像电子商务、连锁代理、产销直挂等还没有得到较快应用,市场营销网络不健全、信息搜集不及时,特别是对品牌农产品的培育、开发和宣传、推介力度不够,特别是通过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直接进军国内外大市场、与国内外大客商进行洽谈合作的渠道不畅、实力不足。

六是利益联接机制不完善,产业链条不紧密。主要表现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发育滞后,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接关系松散,“龙头企业+生产基地+标准化生产+种养农户”的产业化运作模式推广普及的面还很小,没有真正形成围绕区域优势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大市场带动大龙头、大龙头带动大基地、大基地联接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一方面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因缺乏稳定、批量化、标准化的原料供给,不敢接受订单和满负荷生产;另一方面,基地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因缺乏龙头企业持续稳定带动,造成价格大幅度波动。这是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面临的重大课题。

另外,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难度加大、企业高层次管理人才匮乏以及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等问题,也是制约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一)加强领导,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特别是精深加工业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加快农产品深加为促进全市加工业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的突出重点和重要切入点,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决策指导。尽快构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组织保障体系,建议各级政府设立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建立农产品加工业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决策、协调和调度、指导。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产业体系。立足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现状和基础,着眼长远发展,加快制定全市农产品深加工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粮食加工、棉花加工、油料加工、瓜菜加工、果品加工、木材加工、畜禽产品加工、水产品加工等专业规划,合理布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体系,引导农产品加工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产业聚集度。

(三)突出重点,积极培植农产品骨干加工龙头企业。围绕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能力,集中资源、集中投入、集中帮扶,尽快做大做强、做优做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骨干龙头企业。提升食品加工企业、优化棉纺加工企业、膨胀畜禽加工企业、加快发展瓜菜和果品加工企业。食品加工业,以菱花、雪花集团公司为主,继续扩大规模,坚持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综合实力,形成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产业基地。棉纺加工业,以樱花、德源、双龙公司为主,扩大规模、提高档次、创新产品,形成年销售收入30亿元产业基地。畜禽产品加工业,以绿源、嘉隆、臻嘉、恒达公司为主,膨胀规模,提升档次,形成销售收入20亿元的产业基地。瓜菜和果品加工,以宏昌、绿维、山阳公司为主,立足现有资源基地,瞄准国内外高端市场,加快建设高水平生产线,形成年销售收入10亿元的产业基地。

(三)配套政策,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

围绕促进和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根据中央、省关于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借鉴外地成功经验和做法,加快制定含金量高、扶持力度大、可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体系,从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税收优惠、费用优价、用地优待、配套服务等方面提供支持。

(四)加强管理,健全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对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管理,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由传统粗放型管理向现代集约化管理过渡,加快推进企业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培养高素质的农产品加工业企业家管理人才和科技研发队伍,增强企业发展的活力和后劲。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整合科研资源和人才力量,围绕区域优势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加快科技创新,不断推出有自主产权和市场竞争力的核心产品和加工技术,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五)强化服务,着力营造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围绕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着眼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按照市委深化“三学三创”优化发展环境要求,着力营造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快转变职能,搞好全方位服务,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及时、快捷的服务。

THE END
1.农产品生产和加工发展趋势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了满足这些需求,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行业正在经历一系列深刻的变革。本文将探讨农产品生产和加工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可持续农业发展 可持续农业是未来发展的关键方向之一。它强调在不损害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农作物产量的最大化和资https://news.lotut.com/news/iprNewsPreview.html?newsId=772778
2.农产品深加工产业的优势与未来发展潜力总之,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丰富的产品种类、广阔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等优势。这些优势不仅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支持,也为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和改善农民生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农产品https://b2b.baidu.com/q/aland?q=0C607B330F7E0027751A706D7B331B7C7C0D1A0C030F1A22077D097D7E6B1C700E78086F&id=qidcf51087a5ea3efdf125741349af4fd14&answer=9162065882503786069&utype=2
3.2023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前景趋势分析2023农产品深加工是现今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农产品深加工技术有助于提升和改变农产品的价值,满足人们更关注品质的需求,为农民提高收入做出重要的贡献,是国家支持的重要产业。以下是关于2023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现状与市场发展的前景趋势的分析。 一、近几年农产品深加工行业的发展情况 https://www.sgpjbg.com/info/f4f8b1ba384f00f7843eb0946a43b6d5.html
4.佛山高明区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工资待遇人才需求食品加工 饮品 展开更多 佛山高明区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大数据及细分领域包含:食品、农产品、大健康、医药、制药/药业等。仅供参考行业报告:发展现状前景分析 农产品深加工 +6% 食品 +6% 农产品 +10% 大健康 +11% 医药 +10% 制药/药业 +10% 找https://www.jobui.com/salary/foshan-all/ind-nongchanpinshenjiagong/area190605/
5.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范文在做强农产品品牌的同时,可适当开发同一品牌不同系列的产品,以最大限度地增加产品附加值。二是整合研发力量。农产品深加工由于涉及面较广,需全面统筹发展,例如云和雪梨酒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铜奖,市场前景广阔,但目前仍未有雪梨酒的规模化生产。应积极与科研院所联合研究,借助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开发经济效益高的新型https://www.gwyoo.com/haowen/178013.html
6.凉山彝族自治州“十四五”农产品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业发展规划(征求目标纲要》关于农业发展的要求,牢固树立“生态、绿色、安全、标准、品牌、产业化”理念,促进农产品生物资源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引导和推动农产品生物资源加工业转型升级,进一步将农产品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升全州农产品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业的竞争力,特编制《凉山彝族自治州“十四五”农产品生物资源精深加工业发展https://jxj.lsz.gov.cn/zfxxgk/fdzdgknr/ghxx/qygh/202109/t20210929_2025621.html
7.中国农业农村信息网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新创人大力推广生态农业,根据国家对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公司通过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新创人还积极开展生态农业示范项目,为乡村带来更多的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和模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3.农产品深加工 https://www.agri.cn/sj/scdt/202408/t20240802_8658187.htm
8.热带农业发展前景6篇(全文)2.3 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不足,科技含量不高 海南丰富的农业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大多用于直接消费或仅处于初级阶段的加工利用,没有形成高附加值的科技产品,竞争力不强,经济效益低。 2.4 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农产品供求信息预测等农业服务体系不健全 全省现有各类农产品市场471家(其中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的有7家),建筑面积https://www.99xueshu.com/w/fileveig2sui.html
9.我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问题调研报告(精选6篇)依据丰富资源和有利条件,近年来市政府大力支持农产品深加工,农产品加工业得到长期发展,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数量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到2007年底,全市拥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26家(资产总值或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企业),年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46家,年交易https://www.360wenmi.com/f/fileyn40ftja.html
10.年产xx吨农产品深加工项目投资计划书.docx农产品深加工行业在市场需求增长、技术创新驱动和国际市场拓展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良好的发展态势。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市场的开拓将为行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未来,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农产品深加工行业有望迎来更加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阶段。 行业发展趋势 (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0810/8065111132006117.shtm
11.农产品产量市场规模及未来前景分析:居民对生鲜农产品需求生鲜农产品是指未经烹调、制作等深加工过程,只经过必要保鲜和简单初加工即上架出售的初级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海鲜水产、鲜奶类和禽蛋类。https://www.chyxx.com/industry/1204423.html
12.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模板(10篇)当前,要围绕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进新上一批肉类、花生、蔬菜、水果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物流建设项目。围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引进出口型企业来我县从事优质农产品采收、包装、储藏、运输、加工等技术的开发,鼓励客商在农产品基地投资建设农产品交易批发市场和以加工营销为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44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