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粮食战争》:控制粮食就控制了所有人读书

《粮食战争:市场、权力与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一书以食物领域内的选择为起点,回顾了世界食物体系的历史,讨论了推动食物体系形成的不同因素和主体。作者让我们意识到,对不同食物体系的选择,意味着选择了不同形式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食物问题不只是有关食物的问题,它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权力问题,想要建立一个平等健康的食物体系,不只是关于有机农业,而是要反抗我们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不平等与剥削,要反抗这些不平等,我们需要收回我们的食物主权!

拉吉·帕特尔(RajPatel),粮食问题的国际专家、学者、社会活动家。曾任职于世界银行、世贸组织及联合国,但随后投身到反对这些前雇主的国际运动中,现任职于德克萨斯大学。帕特尔出版了多部著作,包括《粮食战争:市场、权力与世界食物体系的隐形战争》《经济学的缺陷(TheValueofNothing)》(被评为纽约时报畅销书)等,为《卫报》等多家国际媒体供稿,并积极领导和投身于关于公平正义及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运动中。

帕特尔认为“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之间正在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残酷战争。这是一场复杂的战争,居于优势地位的国家力量和意志、国际金融大鳄、世界粮食巨头、食品工业巨头、超市巨头,数量庞大但处于被动地位的农民和消费者,以及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这些力量相互交织、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不同的力量的斗争形成了不同的食物体系。

无论是“控制市场力量的力量”,还是掌控着我们因美食习惯和选择的权力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是陌生的,因为他们是隐形的。不经过仔细的观察、认真地思考和不停地追问,我们就会忽视他们的存在,难以辨明他们的源起,不理解他们的作用方式。帕特尔在书中带领读者深入到食物背后,探究围绕食物体系不断斗争着的不同力量。

01

世界食物体系——

权力分配极为不均的沙漏状

书中帕特尔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矛盾的现象——全球人口过肥与饥饿并存。作者谴责从道德方面解释饥饿与肥胖的问题,即饥饿是因为懒惰,肥胖是因为个人生活的坏习惯。帕特尔指出,这种现象其实并不是由个人选择造成的,而是因为当下工业食物体系的失败。对于消费者个体而言,看似有选择食物的自由,实则只是隐形地被迫在一堆垃圾食品中进行选择。

谁拥有控制这个食物链的权力是生产者吗但大部分生产者没有决定自己要种什么的权力,也没有定价权,只能在既定价格下生产更多以求吃饱,更不说很多因负债累累而自杀;是消费者吗消费者真的有选择权吗超市里琳琅满目的产品,不过是表面罢了,比如苹果,在运输和利润的前提下,更多的品质被替代成既定的几种。这不禁让我回想到几年前去拜访一个育种公司,他们公司研发的青椒种子可以让青椒更容易储存,而且下面呈四角形,这仅仅是为了让超市更容易摆放这些青椒。

这样说来在食物链上生产者和消费者都并不掌握什么主动权,而真正控制我们食物体系的是大型中间商,以及为这些大型跨国公司护航的国际组织,比如WTO。

在现今的食物体系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掌控粮食金融工具的金融大鳄、以四大粮商为首的粮食巨头、包括雀巢和麦当劳在内的食品巨头、以沃尔玛为代表的超市巨头、还有数量庞大但一盘散沙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这是一个整体呈沙漏状的食物体系。沙漏的上端和下端是数量庞大的生产者(农民或农场主)和消费者;沙漏中间细细的瓶颈部分——生产者和消费者沟通的通道——是食物企业。他们决定向农民购买什么、经过怎样的加工程序之后,再向消费者出售什么。食物生产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盈利,为了盈利,他们同时伤害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以此来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食物供应链瓶颈部分的他们,凭借最大化所处行业规模及自己公司规模,对处于供应链两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双重控制。

这些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展开了各种不同形式的博弈与斗争。斗争的最终结果是有组织的少数人战胜了无组织的多数,即金融寡头、粮食巨头等资本集团战胜了生产者和消费者。因此,粮食战争的本质,其实是不同阶级和社会集团围绕粮食问题而展开的阶级斗争。

处于这个食物体系中的消费者,其实并没有太多选择,反而一直受到因利润驱使的食品企业对其饮食结构和饮食观念的引导和限制。我们需要符合环境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公正的饮食和生产食物的方式,来替代我们当前的饮食方式。处于供应链两端弱势地位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应该联合起来。作者列举了巴西无地农民运动以及农民之路运动的例子,让我们意识到,食物问题不只是有关食物的问题,它涉及到更深层次的权力问题,想要建立一个平等健康的食物体系,不只是关于有机农业,而是要反抗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不平等与剥削,要反抗这些不平等,我们需要收回我们的食物主权!

但同时我们也需要警惕一些激进主义,这些社会运动想让历史倒退,因为他们想把农民的不满情绪转变为守旧的沙文主义和仇外行为。

02

世界食物生产者分析——

农民的自杀与农村社区的破坏

城市人对田园生活往往有很多美好的想象:自给自足,民风淳朴,风景优美,悠闲恬静等等,然而现实往往与此不符。在很多国家,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中国等,农民的生活越来越艰难,且农村人口的自杀率都高于城市人口。

以中国为例,58%的自杀是由喝农药所致,农村人口的自杀率是城市人口的三倍。在英国和美国,农业是所有行业中自杀率最高的。在印度,绿色革命不仅没有为农民带来希望,反而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面临“毁灭与生存危机”,绝望的农民要么自杀,要么卖掉自己的器官,有的村庄甚至建立起“卖肾中心”。在美国和印度,凡是自杀的农民都是被债务逼迫所致。为什么会这样呢,农民的债务从何而来

作者认为,农民借债往往都是为了往耕地和庄稼上投钱,而政府和大型种子公司也鼓励农民先贷款购置农资,之后再将粮食卖到市场,用粮食换票子。印度在自由市场改革之前,政府会提供最低的粮食支持价格,此外还有一套支持付款制度和农产品公共配给制度,起到兜底的作用。然而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这套政策在改革和自由化的冲击下逐渐被废除。自由市场导致物价下跌,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1993-2003年,农村收入下降了20%,而同期城市收入提高了40%),农民过去所依赖的政府支持全部撤走,农民就此一倒不起。

新自由主义推行至今,全球农村社区不断遭到破坏,农村的生命、传统、快乐和环境在逐渐毁灭。这背后的力量是什么作者以韩国农民运动组织者李耿海的自杀事件告诉我们,“世贸组织不给农民留活路”,而世贸组织背后的动向和趋势是资本主义体制的全球化,不平等的贸易体系和粮食的商业化导致富国越富,贫国越贫;富人越富,穷人越穷。

03

世界食物体系的发展历史

世界食物体系发展史可以看做是将低价食物供给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历史沿革,这一过程可进一步细分为两个阶段:以英国殖民主义为中心的食物体系(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至一战前后)和以美国食物援助和新自由主义为中心的食物体系(二战后至今)。透过本书不难看出,全球资本主义的食物体系,是一个核心国家控制边缘国家,边缘国家供养核心国家的体系。

英国食物体系的形成依赖于英国国内阶级关系变迁,持续数个世纪的圈地运动让大量自耕农失去土地,其中一部分,为人所知,被转移进入城市构成底层工人阶级;还有一部分随着英国殖民主义的步伐,进入美洲,在掠夺原住民土地的基础上建立了最早的资本主义家庭农场,并凭借愈发便捷的国际贸易航运,向本国供给廉价的食物。充足和价格低廉的食物不仅是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所催生的一部分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诉求,也是希望维持低水平劳动生产成本的资产阶级的内在要求。

以美国为中心的食物体系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食物援助为手段控制他国的阶段(二战后至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二是以新自由主义和金融债务控制他国的阶段(70年代结构调整计划structuraladjustment至今)。在第一个阶段中,美国将国内过剩的农产品向第三世界,尤其是向那些工人运动激烈和存在社会主义倾向的毗邻友邦,进行大规模输送,控制他国的食物主权。随着70年代石油危机的爆发,国际粮食运输成本陡增,使得原有的控制手段不再能够维持。

在这有一个小插曲,一些对粮食问题一知半解的“南方系”媒体(不知道媒体的这些观点是否又来自其他一些学者)认为,70年代苏联在国际市场上以原油交换粮食的方式大规模收购欧美社会粮食,是导致众多第三世界国家粮食短缺的主要原因,但只要我们观察当时以美国为中心的食物供给体系就不难发现,这一观点是有失偏颇的。

首先,粮食作为一种政治工具,是长期由美国所控制和使用的。二战后,美国粮食输送的重心,以马歇尔计划的形式,曾被部署在欧洲。而当欧洲农业复苏之后,西欧社会中的农民率先对美国的低价食物援助提出抗议,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美国决心将其粮食输送的重心转向于在国际社会中具有更少政治话语权的第三世界国家。为了做到物尽其用,在缓解本国产能过剩的同时,美国将粮食援助政治化,通过公法480(PublicLaw480),这使得它能够动用国内战略储备粮食向第三世界国家输送粮食,为冷战而服务。据本文所披露,在这一时期,美国向第三世界出口的粮食占到其粮食出口总量的70%以上。

应该看到,在全球资本主义的食物体系中,粮食的统治权是握在发达国家手里的,粮食从一开始就不是作为一种单纯的人权公共品提供给穷人,而是一种资本的增值手段和控制他国主权的政治手段。

04

印度的绿色革命

关于印度绿色革命,最常见的叙事是通过实施绿色革命,印度粮食产量得到了大幅提升。但这背后的真相究竟如何呢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对印度的食物援助起到了极大的杠杆作用,其结果就是得到了印度卢比供应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并使印度对美国的粮食产生了极大的依赖。在尼赫鲁总统去世以后,美国示意,如果夏斯特里总统放弃尼赫鲁总统的土地再分配政策,美国会重新对印度进行食物援助,同时提供新的农业技术。所谓的绿色革命,其实就是给穷人提供一整套种子,化肥和空间组织方案,让穷人有饭吃,让富人不失去土地,利用技术来解决政治矛盾。但是绿色革命的这些种子不仅破坏当地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同时还让小农们负债累累。

作者在这里提供了一个很有建设性的例子。作者指出,了解绿色革命到底是什么,要把它和相反情况做比较。作者提供的个案分析,是印度西南部的喀拉拉邦。没有被美国的技术操纵控制,选择了一种政治解决途径——始于1957年的土地改革条例和教育法案。后来喀拉拉邦居民的文化水平和寿命竟高于美国部分地区的水平。当喀拉拉邦健康和福利指标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的时候,绿色革命20年以后,印度其他地方营养不良水平升高了。

作者分析了农药公司针对反对声音采取的三种策略:一是生产看似针对穷人的农作物;二是增加科技含量,增强可信度;三是使用和形成文化战。接下来农药公司还进入学术界来寻求给他们发言的学术专家,同时打击发表不同声音的学术人士。

作者还举了非洲饥饿的例子。美国通过一些国际货币银行组织对非洲施压,迫使非洲引入基因改良农作物。作者描述了看上去代表美国非裔人的种族平等大会是如何通过操纵语言向非洲售卖基因改良作物。作者在书中发出质问:代表的是谁的利益,传播的解决方案是什么,被利用的策略证明了食物体系内的主导因素是什么?

05

以大豆为例

书中帕特尔选取大豆作为具体例子,讲述了大豆这一作物从在美国兴起到在巴西形成规模化生产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伴随着国际政治经济的动荡、国内运动、环境破坏与保护等各个重要因素的交替和影响。简单来说,在美国,一战时为了维持国内大豆供给,采取支持大豆生产的政策,之后由于经济大萧条和沙尘暴,使得大豆作为一种固氮固土的作物得到政府财政的大力投入和支持。并且因为大豆本身的高油脂高蛋白特性,它一方面适用于榨油、一方面可以喂养畜禽,在国际上拥有广泛的市场。美国在二战后一直希望可以用大豆来控制国际含油作物市场,但这种希望很快就由于发展中国家巴西的崛起而破灭了。

大豆的生产带来了很多的发展机遇,也同时带来了很多棘手的问题,除了单一作物区破坏生态以外,新自由主义发展下掌握资本的大企业操控着土地,无地的农民饱受着低酬甚至无酬劳动的痛苦,农业产业背景的人还可以获得政治权柄、出任农业部长,他们出于大企业家的利益考量,要求自由贸易化和削减关税。

当新自由主义推行时,其实是伴随着对掌握资本的人带领更多的人走向利他、平等社会的美好愿景,但事实正相反,社会不平等加剧,阶级矛盾拉大。由理想主义精英从草根社区中摸索出来一种称为无地者运动(MST)的生态农业运动,通过回归自然的生产技术及有组织的政治教育,把无地农民组织起来并远离城市地开展一种理想的食物生产劳动,这样的计划有力地打破了大企业的供应垄断,并提供给市场一种生态化、高附加值的农业产品。但是大企业依然把持着主要话语权,因为他们可以通过资助大豆协会获得政客的游说帮助,来维持他们使用化学药品、转基因技术的生产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市场竞争力。在产业链底层的农场主们人多但资本积累薄弱,无法直接面对客户、面对市场,还是按照大企业的安排进行生产,我们在产业链的终端作为消费者,远离农田,只能或主动或被迫食用农业产业化的大豆。

不同形态的大豆或者由大豆喂养的畜禽、榨出的油脂,都可以卷入庞大的全球—地方政治经济网络中,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对这一过程知之甚少,被迫通过消费行为巩固了其背后的阶级压迫、环境破坏式生产模式。当然如今城市居民开始通过订单农业提供的产供销途径,选择生态化农产品进行消费,摆脱大企业在其中的遮蔽,直接与农田农户接触,便是一种很有未来潜力的尝试。

06

超市与有机农业

帕特尔在书中以超市为切入点讨论食物体系对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影响。长久以来,政府就对“农民+超市”和“农民+企业”进行背书,但事实上,小生产者始终都不是大资本所愿意服务的对象,对健康食物的消费从来都存在阶级性的歧视。在资本主导的超市中,有机食物的发展是否有前途,作者的答案是否定的。“农民+超市”的模式催生一整套标准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现代化的有机认证标准,这一模式,显然不是为广大的小生产所服务的。另一方面,有机食品之所以为政府和资本赋予期望,也在于这一模式,按他们的话说,可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和当地经济的收入。但是谁又是这些“高附加值”农产品的消费者呢显然不会是底层的工人阶级,常常只会是一小部分城市居民。

07

结论

当今的世界食物体系是脆弱的,资本主义以世界为范围,在市场中兴风作浪,导致农夫和农业工人都只能在死亡线上挣扎,亲资本的官员们对此却视而不见。

作者认为,农业综合企业导致市场中充斥了廉价且高卡路里的食物,既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是对当地经济的放血,不仅使我们离应该吃的食物越来越远,也使我们远离了品尝食物的乐趣,而很多消费者们对这些毫不知情。作者强调,本书的主旨之一就是指明不管现在的食物秩序在什么时候、在哪儿对我们造成了伤害,人们已经组织起来反击了。

作者从正义、公平和机会均等的角度,从环境、持续发展、享受生活等语境中,提出当前的食物体系是完全失败的。这个食物体系使肥沃的土地出现问题,更限制了我们的感知和怜悯。

作者指出,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它是由世界上少数最有权力的人控制的,所以世界粮食系统天生就是虚弱的。

比如英国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时,人们在商店里恐慌性地购物的行为让大家记忆犹新。在2000年出现的以运输业为首的抗议浪潮中,货运和物流完全停摆,导致英国甚至短暂地出现了食物短缺,原因是数个世纪以来英国的食物供应已经形成了依赖别处供应的传统。作者毫不奇怪地表示,英国人的胃已经被燃料供应所劫持,英国公路上四分之一的车是在运输食物,每年每个英国家庭会驱车136英里来购买食物。如果没有足够的能源来支撑,传统的食物供应体系就会渐渐停摆。

再比如巴西的变革积极分子传达给作者的一则消息,由于当今食物体系中,每生产一千克谷物需要一吨水,而一公斤牛肉需要七公斤谷物。所以这种工业化的食物体系在全世界的推广,将会导致水资源的耗尽,甚至引起战争。而化石能源、土壤肥力和水资源的逐渐耗尽,也将成为当今食物体系失败的根本原因。

以上种种都告诉读者,食物体系再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下去了,我们应该想办法索回食物体系从我们这里带走的东西,比如尊严。由此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食物主权。并为大家提供了可行的行动方法。

第一,改变我们的口味。

第二,吃本地产的季节性食物。

第三,吃生态农业产品。

第四,支持本地人拥有的产业。

第五,所有的工人都有尊严权。

第六,农村全面而深刻的变革。

第七,所有人都有足以维持生活的收入。

第八,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食物体系结构。

第九,打破食物体系的瓶颈。

第十,承认过去和现在的不公正,并提出补偿。

在本书的结尾,作者发出号召,就像MST的宣言那样:“对付野蛮用教育,对付个人主义用团结。”我们是该组织起来,施行教育,改变口味,收回我们的食物主权和打造一个新体系了!

参考资料:

严海蓉访谈范达娜?席瓦:新自由主义、农民自杀和农业系统性危机

转基因棉花酿印度农民自杀潮

为什么当前美国农民自杀率空前高企

「支持红色网站!」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THE END
1.中国农资在线重塑农资行业数字化未来之路数控铣床随着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农资行业将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农资在线作为农资行业的数字化平台,将继续发挥其在信息、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推动农资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发展。 中国农资在线将进一步拓展其功能和服务,完善平台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平台将加强与政府、企业、农户等各方的合作,共同推动农资行业的健康https://www.tzbxjc.com/post/41.html
2.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史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史 早期人类社会的食物获取方式 在距今大约2万年前,人类从狩猎采集逐渐转向了农耕生活。这种转变被认为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期的人类开始学习种植植物和饲养动物,这些活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稳定的食物来源,还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结构的变化。https://www.gntpr.com/ke-pu-wen-zhang/26680.html
3.提升农业含绿量增加发展含金量——农用化肥农药施用量连续7年来源专题:耕地与绿色发展编译者: 张毅发布时间:2024-12-03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农用化肥施用量5022万吨,比2012年下降14.0%,科学施肥用药水平不断提升;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8.3%,种养结合农牧循环格局加快建立;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为主的多元利用方式提质增效;农膜处置率稳定在80%https://www.las.ac.cn/front/product/detail?id=0c4080255dcddb590db353fd9f6e725d
4.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读书学史主题活动为进一步打造党员身边的新型教育空间,推动党员干部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新风尚,2024年6月13日,北海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市种子站、市农渔经营管理指导站、市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联,农资联播网-全国三农信息一体化应用平台http://nzlb.org.cn/index.php?c=show&id=165380
5.曲沃县史村供销合作社南常农资二部企业发展简介:曲沃县史村供销合作社南常农资二部成立于2017-08-14,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负责人为张文生,目前处于存续(在营、开业、在册)状态,以从事批发和零售业为主。通过企查查大数据分析,曲沃县史村供销合作社南常农资二部共行政许可1个。 2020-09-11 经营范围变更:从“经销:农业生产资料、不再分装的包装种籽、针纺https://www.qichacha.com/creport_03391ad8cd7adc06d7b23d26d02a958a
6.史上最全:2016年国家农业政策大全!仅发一次,赶紧收藏!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粮棉油主产区140个大县建立新品种展示示范点,开展现场观摩活动和技术培训,为农民选择优良品种、选用先进栽培技术提供指导和服务。 19.追溯体系建设政策 可追溯体系运行所需的装备条件,强化基层信息采集、监督抽查、检验检测、执法监管、宣传培训等能力建设。 https://www.douban.com/note/541638664/
7.杀菌剂发展史简述杀菌剂发展史简述对杀菌剂专利,新技术,行业资讯,新产品,报道和行业分析,国际新技术资料网_恒志信网http://www.hengzhixin.cn/details?article_id=2194
8.发展家庭农场的建议11篇(全文)[1]肖卫东, 杜志雄.家庭农场发展的荷兰样本:经营特征与政策实践[J].中国农村经济, 2015.2. [2]史晓英.中非发展农产品贸易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农业经济, 2014.7. [3]杨江, 万科, 黄建新.中国企业对非洲直接投资问题研究[J].企业经济, 2014.12. https://www.99xueshu.com/w/ikeysuv4qvxq.html
9.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聘考试行情行史:银行发展史【导读】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招聘考试行情行史:银行发展史。更多招考资讯,备考干货,备考资料,辅导课程,时政资料,欢迎关注金标尺教育获取。 1919年,中国邮政储蓄的前身邮政储金局成立,开办邮政储金业务。 1930年,邮政储金汇业总局成立。邮政储金业务开办肇始,提出“人嫌细微,我宁繁琐;不争大利, 但求稳妥”的经营方针,一https://www.jinbiaochi.com/yhgq/news_595617.html
10.一文读懂京东商城发展史一文读懂京东商城发展史 一、京东商城介绍 (一)京东商城简介 京东商城是中国B2C市场最大的3C网购专业平台,是中国电子商务领域最受消费者欢迎和最具影响力的电子商务网站之一。京东商城以50.1%的市场占有率在中国自主经营式B2C网站中排名第一。目前京东商城已经建立华北、华东、华南、西南、华中、东北六大物流中心,同时https://blog.csdn.net/kymdidicom/article/details/110508903
11.江西农业概况(精选6篇)从源头抓起,积极开展农资市场打假、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等专项行动,在重要农时季节、重点地区和重点领域,重点查处假农资、假兽药和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品,净化农资市场。加强10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抽查监测力度,扩大监测范围,增加监测品种。逐步建立农产品https://www.360wenmi.com/f/filel51jobt3.html
12.农业发展书写辉煌历史乡村振兴擘画宏伟蓝图70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有力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农业的天然性决定了其弱势产业的位置,因此70年的农业发展史也是财政不断探索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的发展史。改革开放前,农产品主要实行政府定价、统购统销政策,农业剩余通过工农产品http://www.mof.gov.cn/zhuantihuigu/70znzt/ggcz/201910/t20191012_3400893.htm
13.草稿研报:积极布局互联网+农资,构建大三农互联网生态圈一公司深圳农金圈金融服务有限公司(简称农金圈)系国内农资龙头上市公司诺普信牵头设立的高新科技创新型企业,2015年1月15日于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注册设立,注册资金5000万元。公司致力于农业普惠金融,助力国家三农的发展。 农发贷(nongfadai.com)是农金圈旗下专注于农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农发贷通过互联网解决方案,连接社会https://xueqiu.com/6509727695/63138330
14.农资新论农业历史发展看待现代农业高科技(下)我们可以不懂这些高科技,但我们一定要懂得这些高科技有什么用,该怎么用,如何用得好!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农资新论”。 往期内容: 农业历史发展看待现代农业高科技(上) 农资渠道百万夫妻店即将消亡 别被厂家忽悠,你该正确认识这几种肥料! 农资行业的底层结构https://www.360doc.cn/article/77611_912892749.html
15.广西壮族自治区百家姓排名(完整版)此外,在海外诸国,尤其是东南亚地区,韦姓人也有一定数量的分布。 在历史长河中,韦姓家族历经沧桑变迁,但始终坚守着家族传统与文化。他们凭借着智慧与勇气,在各个时代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韦姓人口的迁徙与传播历史,不仅是一部家族发展史,更是一部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缩影。https://www.meipian.cn/52z54wg7
16.改革开放发展史.ppt改革开放经济政治的发展史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境地,中国这头东方睡狮开始慢慢觉醒,但却步履维艰,直到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华大地再次焕发了活力,中华民族终于踏上了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 十大成就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保证了和平稳定,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6/1220/74928399.shtm
17.从城乡分离到城乡融合:历史变迁视角下的城乡发展道路农村发展动力不足表现为:许多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现象严重, 乡村逐渐缺少人气和财气。农民收入不高且增收不稳定, 农民收入主要来自务农和务工。农资价格上涨使农业时常增产不增收, 农民工进城务工普遍不稳定、工资低、缺保障。 (二) 理论依据 城乡融合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础, 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城乡关系http://www.reportway.org/article/22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