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论文(精选7篇)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大,随着“三农”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是,由于过去的“二元”经济结构,导致我国农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农产品的产量大,但流通效率低,成本高,损耗大。为此,必须加快农产品物流的发展,提高物流效率,促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1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1.2仓储环境不佳

1.3农产品物流成本高

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环节多、物流速度慢,导致损耗率较高。据统计,发达国家果蔬产品的损耗率仅为5%左右,而我国果蔬产品在流通过程中损耗率高达25%~30%。另外,我国农产品的运输模式多以多批次、小规模的方式进行,导致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大。

1.4传统、封闭的自产自销型模式,导致农产品附加值低

我国农业生产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中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不均衡,西部地区的发展仍不发达,传统的农贸集市仍存在县市、乡镇。农户选择将农产品运到集市上进行销售,这种模式虽然减少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很多中间环节,并在交易完成后即可获得收益,但是因农户的资金、生产技术有限,只能对农产品进行简单的加工和包装,致使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农民不能得到较大的收益。

1.5农产品物流信息化程度低

我国从事农产品物流业务的企业较多,但是专业的、大规模的农产品物流企业却很少,同时农产品物流企业资金实力比较薄弱,在物流技术、运输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各物流企业之间缺乏系统整合,各自为战,难以满足农产品物流巨大的市场需求。

1.6物流专业人员严重缺乏

目前,缺乏专业性物流人才的现象十分明显。很多物流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工作的时候都会选择留在城市,服务工业物流,很少有物流专业人才选择到农村或城镇服务。此外,制约农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最大障碍就是现有的物流人员技术素质和专业技能都不高。

2提高农产品物流水平的对策

2.1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现代农业要改变“农业生产”、“食品工业”和“流通业”相互分离的传统产业思维模式,促进农业生产、食品加工和流通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以寻求产业链的最佳效益,逐步形成大农业、大食品、大流通、国内和国际大市场的新格局,农产品物流园区的建设是一种有效的模式。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包括农产品仓储专业化、农产品产地的道路、运输工具和车辆配套等设施的建设。为了降低农产品的损耗,应当将公路或铁路网建设推进到偏远农村,以实现公路、铁路、空运和海运的相互连接并加大对农产品运输和保鲜工具的研发力度。另外,加大农产品库房建设,为了避免农产品的乱装、混装、乱储存等现象的发生,应该实行农产品的统一调度和管理。

2.2简化流通环节

实践证明,农产品流通若完全按市场经济或计划经济运行是行不通的。应通过计划、市场的有效调控,让农产品物流按照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发展。所以,国家一定要做好宏观调控,以各项政策、法规、制度和行业管理等方式,创造一个更有利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应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运输企业及其他农业合作组织与农户合作,真正降低交易成本,减少中间环节,促进产销衔接。实行农超对接,减少中间环节,有效降低超市采购成本。

2.3提高农产品品质、重视农产品包装,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从农产品的生产到包装应突出自身的品质特色。要着力打造农产品特色,突出“绿色、天然、无公害、标准化”特性,提高其附加值。同时也要重视农产品的包装,要靠更好的包装来体现自己的个性和差异,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提升自身的价值。

2.4提高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

在“互联网+”时代下,农产品物流要与时俱进,用先进的技术将农产品推向市场,要加强对农民信息化能力的培训,让他们掌握专业知识;要开发适合农民操作、适应农产品流通的物流平台,增加他们掌握现代物流的实践经验。将农产品推向网络,减少流通环节,将农产品直接通过物流平台,由农户与购买者直接对话,提高农民收入。

2.5提高物流技术水平

应加大物流技术的研发力度,积极学习并引进国外先进的物流运输、物流管理、物流维护等技术和经验,同时要创新出适合自身特点的物流技术。鼓励销售公司或龙头企业发展代理商,设立销售网点,建立“实体店+网店”直销模式和“订单农业”模式,通过连锁经营,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及信息更新,并将先进的技术与科学的管理进行有机结合,做到农产品编码、信息、设备的标准化,提高农产品物流竞争力。还要加强“供应链”管理,提高物流效率,加快反应速度,让农产品物流能达到有效衔接。

2.6强化人才培养

2.7发展第三方物流

我国农村主要是分散的农业组织,应对市场能力较弱。而发展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减少成本的投入,而且能使农产品准确安全地配送出去。为了提高第三方物流在农产品物流领域的比重,必须创新物流理念,使现代物流观念真正走进人心。物流企业不仅要提供基础的物流服务,而且要提高物流的服务质量,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细分市场并拓展业务范围,通过创新、引进物流新技术,加速第三方物流发展。

3结语

农产品物流技术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物流企业应根据时代的发展来创新物流理念,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农产品物流的新动态,探索物流新模式,使农产品物流为农业经济发展做出新贡献,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便利。

摘要:农产品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循环经济是新时期我国一项重要战略,这对农产品物流业的调整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基于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征出发,系统剖析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并阐述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构建,在此基础上探讨推进循环经济视野下农产品物流业发展策略。

关键词:循环经济论文

当前,我国针对农产品的专项物流业有长足发展,在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伴随农产品市场的扩张,传统农产品物流已无法适应发展形势,创建农产品低碳、环保的物流模式,是新时期我国绿色农业建设和发展可持续农村经济的核心。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如何通过循环经济指导,强化农产品物流环境效应,创新物流模式,逐步发展成一个高效优质、符合我国实际的农产品绿色物流,是新时期农产品物流业转型升级的重点。

一、农产品物流的基本特点

从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情况看,表现出这几个特点:

(1)数量大农产品产业在我国农业经济中占据很大比重,市场潜力大。我国幅员辽阔,农产品不仅品类多样,在数量和规模上很大,而这直接决定着农产品物流量大、丰富多样的特点。近年来,伴随电子商务发展,国内物流业发展迅速,国家对农产品物流业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很大支持,对农产品物流规模扩张有积极作用。

(2)专业性强,基于农产品的保鲜保质要求,在整个物流环节中均要有专业包装和装置设备,以确保在存储及运输中保护好农产品品质。同时,对农产品物流从业人员有较高要求,需要掌握农产品的物流特性,并要具备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农产品包装、保存温湿度等技术要点。

(3)难度大,因当前国内农产品物流方式和方法较为落后,以致于农产品物流效率难以提升,特别是在物流操作上还处在发展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物流难度。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业发展中的问题

1、物流设施尚不完善。对于农产品而言,物流设备设施的要求比一般产品更高。当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包装、存储、运输等设备方面较为落后,仍以常温或自然物流方式为主,使得农产品整体质量不高,严重的出现腐烂、变质等情况,这不仅造成农产品的浪费,同时给生产、物流公司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据统计,我国果蔬类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环节的损耗达到25%~0%,西方发达国家控制在5%以内。一方面,农产品物流网络还未完善,尤其是交通网未能科学规划,未对农产品运算设备进行统一和标准设计,以致于农产品运输中的用时较长,进而造成物流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农产品必须有专业存储装置进行运输,但在实际物流中,因物流企业自身经济能力不强,在专业装置的配置上较低,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不高,造成物流效率低,这将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物流的发展。

2、物流信息难易共享。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迅速,但规模相对较小,经营较为分散,在物流信息采集和查询上仍以传统方法为主,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如此会造成农产品物流信息失真,不利于商家和消费者及时、全面的了解到物流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农产品物流风险,也对消费者体验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因农产品物流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使得物流信息很难共享,尚未建立专门的农产品物流信息管理平台。这就造成一旦在运输和配送中出现问题,那么物流企业很难及时掌握物流信息而不能及时提供帮助,进而给物流企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三、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产品物流模式建立

四、循环经济视野下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可行性对策

1、加大投入力度,完善物流基础设施。首先,设备的完善是推进农产品循环物流发展的基础保障。基于现阶段物流设备技术落后情况,必须不断加大此方面的投入,采购和应用可有效保障农产品品质的包装和冷藏装置,特别是要把低碳、绿色及循环发展理论和有关物流设备设计和生产充分结合,在保障农产品品质同时,推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产品物流冷藏库、运输车、存储盒等运行温湿度,必须具备有依照农产品品类进行调控的功能。其次,推运输网络建设,科学合理的规划农产品物流交通网,尤其是要对农产品的生产供应地至中转、目的地的路线进行优化,选择最佳方案;在运输方式上要对既有资源进行优化,并制定备份方案,最大限度减少物流成本,提升物流企业的整体效益。最后,在运输设备的选用,必须严格依照循环经济规律,最大限度应用再生性清洁能源,减少运输中的废弃物排放,以实现农产品物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基于循环经济下的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对于我国新时期农业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农产品的特殊性,在其物流中会产生诸多废弃物,不仅污染到环境,也增加了物流成本。而循环物流模式的创建,能够提高物流资源的循环利用率,把农产品物流各环节有效衔接,提高物流效益。应完善物流基础建设,构建信息平台,加强政府引导和调控,并要加强农产品物流人才建设,如此才能确保在循环经济下农产品物流的健康、稳定发展。

摘要:经济的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消费者对于所需农产品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先进、完善、高效的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来运作。本文分析了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冷链物流系统中存在的冷藏设施设备落后、专业性人才缺乏以及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对策

前言

农产品冷链物流通常指以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在生产、贮存、运输、销售以及消费前的各个流程中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的一项系统工程。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对所消费农产品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冷链物流成为保障农产品新鲜度与品质的重要物流方式,辽宁省农产品物流呈现出冷链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和冷链行业快速发展的趋势。冷链物流行业的健康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产品主要产地之一,迫切需要建立完善的冷链物流体系,以推动省内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对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一)辽宁省农产品现状

辽宁省为农业大省,省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特色优势,盛产不同种类的农产品。如在大连、丹东等沿海城市有着丰富的水产品,盘锦的河蟹、庄河的大骨鸡、旅顺的樱桃、东港的草莓、鞍山的南果梨、朝阳的沙棘等更是独具特色。根据《2017年辽宁统计年鉴》中主要农牧渔业生产情况来看,2016年辽宁省水果的总产量为570万吨,水产品总产量549.6万吨,猪牛羊肉类总产量为269.5万吨,禽蛋总产287.9万吨,奶类为144.2万吨。

(二)辽宁省冷链物流现状

二、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冷藏设施设备落后

(二)专业性人才缺乏

(三)冷链物流体系不完善

三、辽宁省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对策

(一)加强物流设施设备建设

(二)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三)构建完整冷链物流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作。尽管目前辽宁省内发展情况处于初级阶段,在不同层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应该将眼光放长远,脚踏实地的去克服解决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未来的发展前景将十分可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无论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还是在城镇农村建设方面都有了不俗的成绩。然而,农村经济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这也从侧面表明了我国农村经济结构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做好的是农村的现代化物流。农村现代化物流作为实现农村产品农业价值的重要内容,对提高农产品利润、保障农产品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尚不成熟,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农村物流技术水平低、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本文主要探讨了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及解决对策。

1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

1.1农村物流体系不健全

现阶段,我国农村物流体系比较复杂,不仅有邮政比较健全的物流体系,更多的是有一些由个体经营的物流体系。这些体系互不干涉、各自经营,虽然这些如散沙式的物流体系当下都各自获得可观的利润,但是以长远的目光来看,这些众多的物流体系对于农产品发挥自身价值存在一定的阻碍。此外,众多的物流体系并没有提供实际且高效的物流服务。

1.2农村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我国城镇化的普及越来越广,而且国家一直很重视农村基础设施的发展,但是由于农村物流起步较晚,农村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尽人意。农村的道路比较窄,无法通行大货车、集装箱车;农村运输车辆受到限制,主要是农用车、小型卡车等;最重要的是农村缺少一定的冷藏储存设备,容易造成农产品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直接造成了农民的经济损失。

1.3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水平整体水平比较低下。然而在农产品输出的过程中,有很多的环节都运用到了信息化技术。无论是前期的储存包装,还是后期的加工销售都离不开信息化。然而由于农村自身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除了信息化水平低之外,还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一般地,只有一些大型的农产品企业才具备健全的信息化制度及信息平台,而农村现阶段还无法达到这样的科技标准,因此,农产品的物流速度以及质量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2城镇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2.1健全农村物流体系,完善监管机制

虽然农村物流体系比较复杂,但是当地政府绝不是要通过打压各种物流经营个体来完善农村物流体系,而是要善于引导这些物流经营个体,以团结合作为中心指导思想,为农村物流以及农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此外,政府要大力鼓励物流经营主体及物流经营个体发展自身的规模,增加服务内容,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农产品的物流效率。

2.2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2.3推动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平台

信息化的建设是提高物流效率的关键。发展农村物流建设,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一定的信息素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加强和完善信息化以及信息化平台的建设。推动农产品的信息化建设,政府与农业龙头企业的相互配合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可以设立一个农产品信息服务点,通过专业的信息人员发布产品信息,而龙头企业则要带动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从而逐步参与到整体的信息化建设中。

2.4提高农村人员素质,增强现代物流意识

一般地,我国传统农民的科学文化知识普遍较为匮乏,且对新兴事物的接受能力比较差。然而,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产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村人员的文化知识和现代化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熟练使用。提高农村人员的信息化素养,有效的促进农村物流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农村人员素质。第一,加大对农村物流人员的信息培养力度,可以通过实时教育、开展培训班等对农村物流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科学的训练。第二,为农村积极引进专业的物流信息技术人员,宣传物流信息学习的重要性,发挥带头学习作用,帮助农村人员更好的提升信息水平。最后、改变农村人员传统的思想观念,树立农民合作协作的思想。

1“互联网+”背景下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现状

1、2信息化水平低。河北省目前整体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偏低,影响物流系统的网络化建设,特别是农产品物流方面,市场的信息化水平低,已成为阻碍河北省农产品物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河北省物流系统缺乏信息化观念,各部门之间依旧是单独工作,没有进行有效沟通与交流,更无法实现资源的实时共享,因而尚不具备先进性、拓展性、导向性的市场讯息,造成农产品整体物流存在较大的漏洞,依旧存在自主物流信息产品、追踪体系、基本信息及公共服务系统等方面不完善的现象,因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2“互联网+”背景下推动河北省农产品物流发展的有效路径

作为农业主要生产大省的河北省,其农产品的物流发展关系到整体经济水平,但与工业的物流相比,农产品的物流尤其是其物流系统的运行模式在理论及实践中均属于初级阶段,在“互联网+”背景下,应全面加强河北省农产品物流的现代化发展。因此,通过对河北省当前物流发展现状的分析,本文提出了构建物流信息整合系统以及产品质量追踪系统,以此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网络化运行,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效益,为河北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我们今天要发展优势农业,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先举个例子,中国的蔬菜运到日本,中国农民种植、车运、船运,非常辛苦,要经过很多环节。而日本的物流业在日本港口码头附近就有工厂,拆开集装箱后,迅速搞成小包装,两根大葱一个塑料袋;两三个青椒一个小塑料盒,立刻送到超市,甚至送到居民家里。这样就赚大钱,而我们只赚很少一部分。所以,要提高农民收入,一定要建立物流概念,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

一定要发展第三方物流。第三方物流是同卖方或买方自营物流相对而言的。卖方或买方自营物流,是指在卖方或买方企业中有一职能部门或有一下属企业,为本企业从事物流业务(推销产品或采购产品),特点是业务比较熟悉,有事也比较方便。第三方物流是指:成立专业的物流企业,受卖方或买方的委托,从事物流业务。这样,既可以在专业化服务的条件下节约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又可以使卖方企业或买方企业集中人力和物力搞好本企业的业务。双赢结局是靠第三方物流的效率和信誉形成的。

我们要懂得物流成本下降的意义。物流成本是交易成本的组成部分。交易成本通常包括:信息收集和处理成本、谈判成本、物流成本、合同履行成本等。交易成本是交易领域内发生的各种成本之和。在正常情况下,谈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低,信息成本也比较低,而物流成本在交易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较大(在特殊情况下,如产权不清、市场秩序紊乱、市场信息不畅、信用体系极不完善、信息极不充分等,谈判成本、合同履行成本、信息成本所占的比例较大,物流成本所占比重下降)。

降低物流成本,从宏观上说,有利于充分利用资本,促进经济增长;从微观上说,任何一家企业,只要物流成本降低了,市场竞争力就强,赢利就上升。降低物流成本,还起到带动消费和推进出口的作用。无论从宏观还是从微观看,这既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又有利于企业的成长,也有利于消费者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发展物流产业和降低物流成本,有利于大大提高农户的收入。农户自产自销,不仅成本高,而且由于不了解市场状况,往往失利。国际上通行两种农产品物流形式。一是农民组成合作社,专门从事运销。丹麦、新西兰、澳大利亚是典型。这相当于生产企业自营物流。二是由经纪人或代理商同第三方物流签订合同,由专业的物流公司从事物流业务。在现阶段的中国,在“公司加农户”的模式下,实行订单或成片租赁开发的公司,可以自营物流,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来从事物流业务,结果都可以使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物流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走向规模经营;有利于农民得到质量可靠的生产资料供应(种子、化肥、农业、农业机械等),以增加农产量;物流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并导致农民收入的多元化,如帮助乡镇企业降低成本,售出产品,帮助农民经营养殖业和副业;在旅游区帮助农家接待旅客食宿;以及安全输送民工外出和回乡等。

论文摘要:农产品冷链物流是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必备的关键基础条件之一,本文分析了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对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需求总量进行了预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对策建议。

论文关键词: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现状,发展对策

生鲜易腐农产品是民众基本生活消费食品,关系到国计民生问题,是政府为民服务的政治任务。发达国家的肉禽蛋、乳制品、饮料等在流通过程中的冷链率已达到100%,蔬菜、水果的冷链比例已达到95%以上,生鲜易腐农产品的产后损耗率在5%以下。相比之下,我国有80%以上的生鲜食品都是采取常温保存、流通和初加工,冷藏运输率仅为15-20%,生鲜易腐农产品的产后损失相当严重。以水果、蔬菜为例,果品采摘后损失率高达30%左右,全国每年总计约有8000万吨蔬果腐烂、变质失去使用价值。因此,发展城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除了有利于调节和稳定市场供应,提高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商品价值,还有助于保障食品安全,降低损耗,节约资源,并可通过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拉动,实现有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国家《食品安全法》正式颁布实施,对食品冷链的物流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而随着贵阳城市居民对农产品新鲜、卫生、安全、营养的消费水平的提高,现有农产品冷链系统已明显不能满足。预计到2015年,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总量将达103.8万吨,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快速增长的趋势十分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

一、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近年来,贵阳市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较快,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初具规模,用于冷冻冷藏肉类、蔬菜水果和花卉的冷库容积达7.46万立方米,初步构建起全市范围的低成本鲜活农产品运输网络,基本形成了以“生产者或代理商-农产品经销公司-超市-消费者”为主的生鲜农产品冷链流通模式;一些农业、商贸企业积极投资于低温供应链系统,正在建设具有较大规模的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和低温冷库,为实现生鲜农产品物流专业化运作创造了重要的物质条件。

目前,贵阳市需通过冷链的生鲜易腐农产品主要包括蔬菜、水果、鲜切花、茶叶、肉类、禽蛋、牛奶、水产品和冷冻食品等九类。2008年全市总产量为160.81万吨,其中:蔬菜134.61万吨,占总量的83.71%;水果8.79万吨,占5.47%;肉类12.21万吨,占7.59%;禽蛋1.56万吨,占0.97%;牛奶2.86万吨,占1.78%;水产品0.78万吨,占0.48%。根据本市居民消费量及调出、调入量估算,全市生鲜易腐农产品商品总量为178.71万吨,其中本市产量138.54万吨,占77.52%,外地调入量40.17万吨,占22.48%。在这其中,通过冷链进行物流配送的生鲜易腐农产品总量为22.28万吨,只占全部农产品总量的12.52%。其中本市自产农产品冷链物流量6.01万吨,仅占商品量的4.34%。全市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冷链物流水平较低,除牛奶和肉类以外,大多数生鲜易腐农产品在流通和贮藏过程中几乎没有冷链措施,一般都是采摘后直接上市或采用普通运输工具直接运输。如本地蔬菜冷链物流量仅占其商品量的1.29%,水果冷链物流量仅占其商品量的2.86%,肉类冷链物流量仅占其商品量的5%。

总体而言,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的限制,虽然目前得到较大发展,但贵阳市冷链物流仍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专业运输设备和冷藏设备缺乏,无法为易腐农产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冷链比例较低,尚未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冷链物流链条;其次,冷链物流体系不完整,缺乏上下游之间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响了鲜活产品冷链物流的资源整合;第三,农产品冷链物流市场化程度低,第三方物流发展滞后,服务网络和信息系统不健全;第四,市内生鲜农产品消费水平较低,每年消费的主要生鲜易腐农产品670多万吨,冷链物流率仅3%左右,冷链市场规模有待提高;最后,冷冻冷藏质量监控、环境洁净度控制、包装和保鲜技术与国际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影响了生鲜农产品的对外出口。

二、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总量预测

以2008年为基期年,预测2015年和2020年贵阳市生鲜易腐农产品的冷链物流量,在建模过程中,用了6个自变量,即: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增加值,餐饮业零售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市年末总人口和生猪年末存栏数。预计到2015年,贵阳市各种生鲜易腐农产品商品总量预计达到343.3万吨,其中本地产品296.6万吨,占86.4%;外地调入产品46.7万吨,占13.6%。冷链物流总量103.8万吨,占商品总量的30.24%,其中本地产品80.3万吨,占冷链物流总量的77.36%,占本地产品商品量的27.07%;外地调入产品的冷链物流量23.5万吨,占冷链物流总量的22.64%,占调入产品的50.54%。根据上述商品总量的预测,预计到2020年,全市各种生鲜易腐农产品商品总量预计达到426.7万吨,其中本地产品373万吨,占87.4%;外地调入产品53.7万吨,占12.6%。冷链物流总量199.7万吨,占商品物流总量的46.8%。

三、发展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对策建议

2.逐步建立“企业为主体、政府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提高冷链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平。通过专项资金,针对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加工、运输和仓储等薄弱环节,鼓励和支持多家企业联合建立生鲜配送中心,加大冷藏车辆和设备改造的投资扶持力度。

3.大力发展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推动建设大型综合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加强招商宣传,积极引导其他行业先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延伸其物流服务功能,向农产品冷链领域投资发展,提高市场化程度。并积极扶持,重点培育,充分发挥其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的优势。

5.鼓励和引导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推进物流管理信息化,从上游供应商到下游用户各个环节建立现代化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全程温度控制跟踪监测技术一体化服务的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

6.减少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中间环节,“产销直挂”,生产者或者生产者的联合组织,不经过中间环节,就可直接为零售企业大批量的供应,从批发零售看,因为批发商经营规模较大,能够为数量众多的超市、连锁店、中小零售商以及食品企业提供配送服务,超市、连锁店等大型零售企业依靠自己的实力建立起自己的配送供货机构,直接到产地组织采购,以减少中间费用。因此,通过发展生鲜农产品的超市和连锁经营,完善批发市场的功能,增加生产者的规模或建立生产者联合体来减少物流和冷链物流中间环节。

7.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多种冷链物流模式的发展,一方面依靠农业龙头企业和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发展以核心企业为轴心的生鲜农产品冷链体系,串联供应链上下游,逐步形成覆盖分类生鲜农产品产业的冷链保障体系;另一方面在建设农产品绿色大通道的基础上,建设连接农产品主产区和消费地的生鲜农产品冷链主干网络,提高大批量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安全保障水平。

THE END
1.农资行业蜕变之路:现状挑战与未来机遇目前农资行业的发展趋势在机遇方面,农资行业将迎来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机遇:一是绿色农业的发展将带动环保型农资产品的需求增长;二是智慧农业的兴起将为农资行业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三是农业产业链的整合将为农资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 为了抓住这些机遇,农资企业需要积极调整发展策略。首先,企业需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产品升级换代;其次,企业https://blog.csdn.net/Jiyan_xiaobai/article/details/138653097
2.农资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摘要:春耕准备活动正进行的热闹非凡,而与化肥同样重要的农药行业,年前可谓是准备充足,而现在对于市场来说,供给却远远超出了市场的需求,农资行业一片低迷。下面浅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不足之处欢迎各位指正补充。 【农资行业现状分析】中国农资行业市场现状农资行业发展趋势 https://www.maigoo.com/goomai/161824.html
3.浙江省温州市供销合作社农资网络体系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根据温州市供销社统一部署,本课题组赴各县市区调研,走访供销社农资企业、仓储物流中心、基层门店和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全面了解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深入研究加快建设现代农资经营网络体系的对策举措。 一、温州市供销合作社系统农资网络体系的发展现状https://www.chinacoop.gov.cn/news.html?aid=1804817
4.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盈利模式调研报告2024中国农资连锁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盈利模式调研报告2024-2030年 第1章:中国农资连锁行业发展综述 1.1 报告研究范围及方法介绍 1.1.1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1.1https://www.jianshu.com/p/3ae62eb44033
5.宁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宁县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及对策建议 由于种养殖业结构不合理,绝大多数乡、镇仍停留在原始粗放经营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自然经济水平上,不具备商品经济优势。种植业内部,粮食作物比重大,经济作物、高产作物比重低,商品率不高。养殖业结构单一,牲畜出栏率低,经济作物内部结构调整步伐缓慢。农产品加工规模小,https://www.wydbw.com/info/10/41461.html
6.农资市场监管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二、监管对策 近年来通过多个部门整治和协会规范,商户自律,农资市场经营秩序得到很大好转,农民投诉率连年下降,农资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的态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虽是个别情况、局部现象,但通过现象看本质,农资市场的监管形式不容乐观。农资违法行为已经从主体资格不合法,外在包装不合格为主向内在http://www.fanwy.cn/1w/170/3393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