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土地拿补贴 没门了(政策解读)时政

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在多数地方,农业三项补贴已经演变成为农民的收入补贴,一些农民即使不种粮或者不种地,也能得到补贴。”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真正从事粮食生产的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以及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却很难得到除自己承包耕地之外的补贴支持。

自2004年起,国家先后实施了农业三项补贴,对于促进粮食生产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农业农村发展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农业三项补贴出现了政策效应递减的情况,迫切需要调整完善。

此次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调整完善,主要内容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全国范围内调整2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二是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

意见明确,根据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情况,由各地从中央财政安排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的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对象为主要粮食作物的适度规模生产经营者,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倾斜,体现“谁多种粮食,就优先支持谁”。

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采取什么样的支持方式更好?对此,意见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补贴资金主要用于支持建立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为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贷款提供信用担保,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也可以采取贷款贴息、现金直补、重大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等方式,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对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主体的贷款利息,可以按不超过贷款利息的50%给予适当补助;采取现金直补,要与主要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或技术推广服务面积挂钩,单户补贴要设置合理的补贴规模上限,防止“垒大户”。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农业生产成本较高,种粮比较效益低,主要原因就是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经营规模小。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我国粮食安全和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5省试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改革,补贴主要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规模经营

2015年,财政部、农业部将选择安徽、山东、湖南、四川和浙江5个省,并由省里选择一部分县市,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是将农业三项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在试点地区,将8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用于耕地地力保护。”农业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这部分补贴资金仍然采取直接现金补贴到户的方式。补贴对象为所有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享受补贴的农民要做到耕地不撂荒,地力不降低。

同时,补贴资金要与耕地面积或播种面积挂钩,并严格掌握补贴政策界限。对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再给予补贴。

另外20%的农资综合补贴存量资金,加上种粮大户补贴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将按照统一调整完善政策的要求,集中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其他地区也可根据本地实际,比照试点地区的政策和要求自主选择一部分县市开展试点,但试点范围要适当控制。

2016年,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在总结试点经验、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在全国范围推开。

这位负责人表示,我国现阶段,主要依靠资源要素高投入实现高产出的农业发展方式,已经对农业资源环境造成极大的损害,农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发展不可持续。调整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指向,保护耕地地力,有利于保护我国宝贵的耕地资源、水资源和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项补贴总量只增不减,补贴力度不降

“维护好、实现好广大农民的基本利益,是调整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必须坚守的底线,也是改革农业补贴制度遵循的首要原则。”两部门有关负责人强调,这次调整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的目的,是提高政策的指向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提高政策效能。国家对农民的总体支持力度不会降低。

政策调整必须积极稳妥,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首先,农业三项补贴总量只增不减,补贴力度不降;其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除试点地区外,2015年继续实施农资综合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政策;第三,选择部分省的部分县市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试点,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农业补贴改革稳步推进。

两部门要求,各地要抓紧研究制定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的具体措施,尽快将资金和政策落实到位。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要求,制定具体方案,调整优化补贴方式,抓紧拨付80%的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和全部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资金,及时安全发放到农户。试点地区要抓紧研究制定试点方案,确保直接补贴农民的资金尽快兑付到农民手中。

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对农业的补贴受到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约束。改革现有农业三项补贴制度,将一部分农业补贴转为在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中使用不受限制的补贴,如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等,有利于我国遵循世界贸易组织规则,进一步通过“绿箱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

THE END
1.2023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与标准政务公开2023年“农资综合补贴”政策与标准 一、“农资综合补贴”是什么? 农资综合补贴是指政府对农民购买农业生产资料(包括化肥、柴油、种子、农机)实行的一种直接补贴制度。 不过根据《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已经将“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https://www.shouxian.gov.cn/public/118322902/1259681885.html
2.土地承包500亩补贴政策经国务院批准,从2015年调整完善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等三项补贴政策(以下简称农业“三项补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从中央财政提前下达的农资综合补贴中调整20%资金,加上支持种粮大户试点资金和农业“三项补贴”增量资金,统筹用于支持粮食适度规模经营,重点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http://www.jzlawzx.com/chanye/xinnengyuan/9088.html
3.种植合作社补贴政策此外,种植合作社还可以享受其他普遍性的补贴政策,如贷款补贴,购机补贴,种粮补贴及农资综合补贴等,以及税收优惠和用电用水优惠等.这些政策旨在支持农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繁荣. 总的来说,种植合作社的补贴政策涵盖了多个方面,从基础设施建设到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扶持,再到销售环节的税收优惠等,都体现了https://lvlin.baidu.com/question/211394410098796765.html
4.2016年最全国家农业补贴政策(补贴政策+项目+资金额度),2.农资综合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继续实行种粮农民农资综合补贴,种农资综合补贴资金1071亿。 3.良种补贴政策 中央财政安排良种补贴资金203.5亿。 4.农机购置补贴政策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施,补贴机具种类为11大类43个小类137个品目。 http://wap.cuncunle.com/content/15914591445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