妥善处理三组关系。一是特色农用地开发与生态安全的关系。特色农用地资源往往分布在生态本底脆弱的山地、丘陵或高原。在此类地区,不合理的特色农用地资源开发可能严重扰动脆弱生态空间,引发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土地沙化等。需要树立大生态观,减少特色农用地资源开发的生态安全效应,把影响限定在确保生态系统健康稳定的阈值以内。二是特色农产品生产与粮食安全的关系。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往往水土条件较好,适合于当地大多数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应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作为践行大食物观的前提,优先完成粮食生产目标,确保特色农产品生产不与粮食争夺光、温、水、土等自然和生态要素。三是特色产业链构建与市场需求的关系。特色农产品生产既有自然风险也有市场风险,需要结合市场供需、产业链等进行顶层设计。过去,不少地方在开发特色农用地资源的过程中,由于前期缺乏对品种、技术、需求、订单、储运、加工、营销、品牌等诸多环节的统筹谋划,盲目大规模推进,导致产品滞销、农户利益受损。特色农用地开发利用需要遵循市场规律,树立大农业观,在做好市场综合调研、产业链路设计的基础上统筹推进。
王婧李裕瑞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管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特色农用地资源,是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前提和关键。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