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联合到融合垦地一体书写振兴故事

3月23日,随着北大荒集团与佳木斯市会商合作的落笔签约,在12个方面聚力打造垦地融合发展样板就这样“诞生”了。

双方将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为切入点,加速工农融合、城乡融合、区域融合、主体融合,共建大三江垦地融合发展示范区,将佳木斯市打造成示范区的核心区,辐射带动大三江和周边城市融合发展,为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样板。

这是一次新合作,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这是一处新布局,积蓄着向优发力的新动能。双方牵手的背后,是一个个创新和探索的生动实践,从垦地合作到垦地融合到底有怎样的蝶变,让我们一探究竟。

“去年我家200亩的玉米地,都交给农服中心来负责,耕、种、管、收都不用自己管,收益非常好,多赚了近2万元。”家住嫩江县的农民张富成告诉记者。

“我用的都是区域农服中心统供的种子和肥料,价格便宜,质量还好,心里非常‘托底’。”佳木斯市农民何玉龙说。

农民喜悦心情的背后,折射出垦地牵手结下的硕果。小农户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的情况正在黑土地上悄然发生着变化,小农户开始搭上开往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

垦地合作,在北大荒曾是“高频词”,但在过去几年,垦地合作依旧停留在零散的初级合作阶段。

随着黑龙江农垦新一轮改革的深入,北大荒集团打破体制机制束缚,用发展战略眼光再次筹谋,助力把我省传统农业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变合作为融合,变各自为营为互利共赢。北大荒集团以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为抓手,组建了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将北大荒先进的专业化服务、标准化流程、社会化分工、企业化运营、平台化赋能的“五化”体系和模式复制推广到农村,通过以统供、统营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为主的“双控一服务”来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助推龙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和乡村振兴。

据北大荒农服集团党委副书记王翠贤介绍,在发展种子、农资、农机、农化等产业板块的同时,新增了农地运营板块,以组建区域农服中心为“小切口”,积极探索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衔接的“大战略”,先后在北大荒集团9个分子公司、佳木斯市、安徽凤阳县、冀鲁豫等地成立15家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2021年,北大荒集团实现农地运营面积1080万亩,带动农民12万户,深入周边乡镇技术指导超过92万亩,为农民节本增收6.4亿元。

龙江县超越玉米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刚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曾经多年从事农业社会化服务的他,深刻理解种地这件事儿,让专业的人做,更高产高效。

北大荒集团农业发展部副总经理、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段兰昌认为,“区域农服中心”是垦地融合的桥梁和舞台,也是对解决未来“谁来种地、如何种地”问题的有益探索。通过区域农服中心可以为有需要的“村集体”或者是“种植户”提供产业前端设计,种子等农资的采购,配方肥的配制,梳理种植方案,科学田间管理,大型机械收获、粮食后端的销售的“一条龙”农业生产服务。通过“双控一服务”战略,为农民从农业生产前端节约农资成本,中间提升粮食产量,后端保证粮食销路,最后达到丰产丰收“赚到钱”的目的。把种地的事儿交给区域农服中心,农民本身可以投身二、三产业。

垦地融合,是实实在在地融入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融入产业发展的蓝图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随着农业社会化服务面积逐步扩大,北大荒在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同时,也探索出了诸如“北安模式”“小岗模式”等可复制推广的先进模式。北安区域农服中心为地方村屯开展全程托管、关键环节托管等直达式服务,提供包括秸秆还田免耕、卫星导航播种、分层定量施肥等30余项技术,带着标准化样板“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

北安区域中心总经理吴殿勇向记者介绍:“截至3月23日,北大荒北安区域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共落实土地托管面积89.86万亩,已经全部签订合同,其中全程托管面积9.31万亩,环节托管面积10.29万亩,技术服务面积70.22万亩,辐射6市县21个乡镇。向地方辐射投入品8080吨。辐射地方农村土地面积36万亩,为农户节约购买资金约250万元,平均每亩节约6.9元。”

“今年是北安区域农服中心对外拓展的提升年,依托‘北安模式’,对接黑河5市县、齐齐哈尔2市县进行垦地融合建设。”吴殿勇对垦地融合的前景充满信心。

王翠贤介绍,目前垦区内9家区域农服中心积极与周边市县对接,实施垦地合作、全域链接,服务对象细分为村集体、合作社、种植大户。同时在省内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打造全国最大的“农地运营商”,着力创建国有经济、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四位一体”经营共同体,构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利益共同体。

“北大荒模式”的垦地融合乡村振兴探索正在广袤的田野上渐次铺开。

发挥“国家队”“排头兵”作用,充分释放农业现代化优势,复制北大荒标准体系、服务体系、经营体系,逐步完成农村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这是北大荒人的责任与担当。

“2022年,农地运营面积5200万亩,其中,省内2200万亩,省外3000万亩。”王翠贤提到下一步规划时说,产业融合是方向,坚持一产为本,逐步向二三产延伸,同步打造产业链、价值链、利益链,产业相互渗透,经济相互拉动,让农民在产业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这是北大荒人的初心和使命。

2023年,实现运营农地面积3000万亩,带动区域内90万农户,节本增收20亿元以上;

2025年,实现稳定运营地方农地面积5000万亩以上,带动区域内150万农户,节本增收30亿元以上……

在乡村振兴的视野下,垦地“牵手”的龙江故事继续生动地讲述着……

THE END
1.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他从自身经历出发,向大家介绍广大科技特派员前仆后继深入基层,积极开展科技服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把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的工作任务,不断努力实现科技与农业的紧密结合,让同学们对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https://xtw.scau.edu.cn/_t70/2023/0508/c1076a345442/page.htm
2.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贵州各地探索党支部领办贵州各地着力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鼓励引导各地基层党组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今年1月,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农村厅、省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关于推广毕节党支部领办集体合作社经验做法的通https://www.gznw.com/gznjw/kzx/tpgj/tpgz/878617/index.html
3.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在科技耕耘绿色“菜园子”同时,严生仁也积极将自己的所学所知与同行交流,并配合政府部门组织培训工作,通过开展科研攻关、专业培训、专题讲座,培训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着力提升当地农民运用实用技能增产增收的能力。据不完全统计,严生仁参与推广的蔬菜良种https://szb.ptxw.com/h5/html5/2023-12/26/content_141588_16896292.htm
4.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带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 7月17日上午,由山亭区委区政府、枣庄学院共同主办的“信息进村入户暨农副产品直播带货培训班启动仪式”在山亭区举行。 山亭区委常委程亮强调信息进村入户可以提高乡村农民的农信通应用技术和网络直播技能水平,促进乡村农民对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了解和应用,农副产品直播带货http://www.sdzzwm.com/mobile/news/show-11796.html
5.带着农民干帮着乡亲赚我们的村“我们就是要带着农民干、帮着乡亲赚。”杨欣说,“眼下最重要的是打底子,下一步就要上规模、见效益,未来还要发展观光农业,推进园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记者 董渺文/图)https://www.ishaanxi.com/c/2021/1130/2263877.shtml
6.?王农圃: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水富市派出农林科技人员下沉到村,从科学技术上指导和服务脱贫攻坚项目发展,让他们下到田间地头主动创业,把“讲给农民听”的方式转变成“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领着农民赚”,以此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致富。王农圃在下沉驻村工作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的点赞和好评,也在创业的路上推动脱贫致富产业发展迈出http://m.ztnews.net/article/show-351723.html
7.齐鲁最美乡村振兴人刘莉:领着农民干帮着农民赚致富不忘家乡人,她创建了潍坊首个农场党支部,创办农业科技大学堂及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带动周边上万农户科学种田,实现亩均增收超过500元,户均增收超过8000元。 她告诉记者,自己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希望大家能一起享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理念带来的红利,共同致富。https://sdxw.iqilu.com/w/article/YS0yMS0xNTA0NDY4O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