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科技工作者是长期奋斗在科研教学社会综合管理战线上的精英与中坚力量,有着较高的政治素养、丰富的实践经验、深厚的学术造诣,他们虽然退出工作一线,但仍保持着善研究、勤实践的工作惯性和责任担当。为在全社会弘扬老科技工作者一心报效祖国、勇攀科学高峰的科研精神和感人事迹,本报今起开设“老科技工作者风采”专栏,集中展示全省老一辈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创业奋斗历史和爱国敬业精神。
他55年如一日扎根农村,他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他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丘陵山区“以农富农”的小康之路,践行了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一名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一名领导干部的赤子情怀。他就是镇江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江苏省老科协顾问、镇江市老科协高级顾问赵亚夫。
不忘初心,坚守一生信仰
1958年赵亚夫考入宜兴农学院时,立志要让农民吃得饱、过上好日子。自2002年退休后,赵亚夫一直扎根在农村,从粮食到园艺、从研究到推广、从生产到营销都取得了突出的业绩。他用亲身的实践,走出了一条“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销,实现农民富”的科普之路。
创新实践,助力乡村振兴
赵亚夫总是把“三农”问题时刻挂在心头,按照“乡村振兴”这个重大战略部署,他不断思考、实践、总结,先后进行了三次重大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老区发展的科技兴农、以农富农的共同富裕之路。
为了“帮助农民销”,赵亚夫注重培养懂技术、会经营、擅管理、讲诚信的农民。早在1996年,他就指导句容丁庄村农民成立了江苏首家葡萄专业合作社。退休后,他又选择镇江市最穷的句容戴庄村蹲点,指导农民建立了江苏首个村级社区有机农业合作社,成为镇江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戴庄模式”正在全省丘陵山区推广。2018年,亚夫团队工作室成立,赵亚夫担任总顾问,33名专家参与,为句容市100多个合作社、45万农民提供技术支持。
一心为民,圆梦一方百姓
赵亚夫始终把农民的梦当作自己的梦。为了“实现农民富”,他用学习的知识主持编制全省丘陵山区农业五年规划,他对发展高效农业、有机农业、现代农业和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等方面建言献策。他建成了一支由专家、农民劳动模范组成的富有创造力和实干精神的科技开发团队,通过区域科技创新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原标题:《【老科协工作者风采①】赵亚夫: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